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Unit 1 People around us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第5课时 Extending and developing competencies 课型 阅读拓展和跨学科项目课
语篇研读
What---语篇主题和主要内容 本节课是 Unit 1 People around us 的第五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 “Focusing on culture” 板块,通过一首描写父亲的小诗歌 “My dad”,引导学生探究诗歌的形式、大意以及诗人创作诗歌的目的,并由此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感恩父母。同时,教材还介绍了 “社交圈” 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并通过开展跨学科学习和项目任务,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多角度探讨如何发现身边人的美并表达自己的爱和感谢之情。 Why---语篇传递的主题意义 Focusing on culture 板块通过一首描写父亲的小诗歌,引导学生探究诗歌的形式、大意以及诗人创作诗歌的目的,并由此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感恩父母,探究其他国家有哪些展现孩子对父母之爱的艺术作品,以及其他国家的孩子表达感恩之情的方式。 Cross-curricular connection板块通过学习“社交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学会在不同的社交圈层中与人相处和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感价值观。 Project板块鼓励学生通过相册的制作,反思自己与身边人的相处,表达自己的爱与感激之情。 How---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及功能 文体结构:诗歌 “My dad” 采用了两段式的结构,每段包含若干诗行,通过对比父亲在家中的日常生活和在工作中的形象,展现了父亲的多面性和对家庭的贡献。而 “社交圈” 的学习则通过图表和文字描述相结合的方式,清晰地展示了人际关系的层次和特点。 语言特点: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生活化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如 “He’s a boring man, my dad.” 和 “He’s a superman, you see!”,生动地描绘了父亲的形象和性格特点。同时,诗歌还运用了押韵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朗读效果。在 “社交圈” 的学习中,语言表达简洁明了,通过图表和文字的结合,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人际关系的层次和特点。 功能:诗歌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传递了对父亲的爱与感恩之情,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而 “社交圈” 的学习则通过图表和文字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的层次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感价值观。
学情分析
【已知】学生在前面的课时中已经学习了关于身边重要人物的描述,包括家庭成员、老师等,对如何描述人物的外貌、性格和行为有了一定的了解。此外,学生在小学阶段也接触过一些简单的英语诗歌,对诗歌的基本形式和韵律有初步的认识。 【未知】学生对英语诗歌中押韵词、诗行、诗节等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缺乏系统的认识。此外,学生对不同国家庆祝父亲节的方式和文化内涵了解较少,对如何用英语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和爱意也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学习。 【能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诗歌 “My dad” 的内容和情感,掌握英语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结构,能够用英语描述父亲的形象和性格特点,表达对父亲的感恩和爱意。同时,学生能够了解 “社交圈” 的概念,绘制自己的社交圈,并用英语描述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提高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课时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语言能力: 1. 理解诗歌 “My dad” 的内容和情感,掌握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如 “shower, site, narrow, plank, superman” 等。2. 模仿诗歌的结构和语言,创作一首关于自己父亲或母亲的诗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 根据 “社交圈” 的知识,绘制自己的社交圈,并用所学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社交圈,提高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学习能力: 1. 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诗歌的形式和结构,掌握英语诗歌的基本特点。2. 通过小组合作和项目实践,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3. 通过查阅资料和收集信息,了解不同国家庆祝父亲节的方式和文化内涵,拓宽文化视野。 思维品质: 1.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和语言,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2. 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父母和身边人的爱与感恩。3.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度。 文化意识: 1. 了解英语诗歌的形式和特点,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表达,培养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2. 了解不同国家庆祝父亲节的方式和文化内涵,理解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包容心态。3. 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学会在不同的社交圈层中与人相处和表达情感,培养情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英语诗歌中押韵词、诗行、诗节等概念,理解诗歌 “My dad” 的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了解大多数国家庆祝父亲节的时间及其含义,搜集子女向父母表达爱意的故事、诗歌或名言。 获取 “社交圈” 的相关知识并绘制自己的 “社交圈”,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绘制的社交圈。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的方式向父母等重要的身边人表达自己的爱及感恩之情。 制作一本有关身边最重要的人的相册,并在班级中分享成果,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活动观,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多功能白板,教案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学习理解:通过复习,学生能理解英语诗歌中押韵词、诗行、诗节的概念, 任务一: Lead in 以“How do we thank the people we love?”引入话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与全班分享讨论结果。 Possible answers: We can thank them by saying “thank you”. We can make them a thank-you card. We can write them a thank-you letter. … Focusing on culture 任务二:Pre-reading 教师呈现七年级上的一首诗歌Footprints,引导学生阅读后复习英语诗歌中押韵(rhyme)诗行(line)和诗节(verse)的概念。 小组活动:讨论关于诗歌的知识 听录音,初步了解Mary所写的诗歌My dad。 任务一:观察学生互动表现,判断学生能否用英语分享自己的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本节课。 任务二:通过检查学生对诗行、诗节数量的回答,评估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根据学生找出的押韵词和朗读表现,评价对押韵词概念的掌握和韵律感知。
设计意图 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思考感恩方式。诗歌阅读与概念学习培养自主探索和知识获取能力。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应用实践: 通过阅读《My dad》学生能准确找出诗歌中押韵词、诗行、诗节。读懂诗歌《My dad》的内容,获取父亲在家和工作时的信息,明白作者对父亲情感的变化。 知晓父亲节的文化知识,如起源、庆祝时间和意义。通过对自己“社交圈”的绘制,学生能清晰地认识自己在不同社交群体中的位置和角色。 任务三: While-reading 引导学生阅读Mary在父亲节写给父亲的诗歌My dad,回答以下问题: How many verses(诗节) and lines(诗行) are there in the poem Why do you think she wrote the poem 教师在学生阅读后让学生分析My dad这首诗歌的verses(诗节) and lines(诗行),并让学生找这首诗的押韵词。押韵词:day, play, today; bed, dad; site, kite, height; me, see. 再次朗读诗歌,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以下问题,学生认读并理解单词:site, narrow, plank, superman Where does Mary’s dad work (He works on a building site.) What does he do at work (He walks on a narrow plank.) Is he afraid of the height (No, he isn’t.) What does Mary call his dad (She calls his dad a superman.) 教师讲解知识点:too...to; see...doing的用法 学生阅读诗歌后关于父亲节的注释,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于父亲节的了解,例如:其他国家庆祝父亲节的时间、典型的活动等,学生也可以分享自己在父亲节为父亲做过最特别的事。 任务四:Post-reading 完成词汇练习,巩固所学词汇。 (1)When you have a shower, you wash your body while standing under running water. (2)If a path is very narrow, people cannot walk side by side. (3) If you are worried about something, you fear something bad may happen. (4) If something is online, it is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5) A building site is, a place with a lot of workers and large machines. 2. 引导学生更详细地阅读诗歌,并完成表格填写。 At homeAt workWhat does Mary’s dad do every day How does he feel What does Mary think of her dad
3.对子活动:一位扮演记者,一位扮演Mary, 编一个关于诗歌内容的对话。然后邀请部分小组表演。 S1: 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dad S2: My dad is a superman. ... 4.小组活动: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以下问题,并进行分享。 Why did Mary write the line “My dad’s a superman, you see!” How does the poem make you feel How do you show your love for your father / mother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言之有理即可。如: Mary wrote the line “My dad’s a superman, you see!” to show her true feeling for her dad: she is really proud of her dad. The poem is really interesting.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image of a boring man and that of a superman makes the poem fun to read. I show my love for my parents with words and company. I spend lots of time with them and I often tell them “I love you”. 5.小组合作通过网络或书籍查找相关资料,讨论以下问题并作分享: Do you know any famous poems and stories about children’s love for their parents Do you know how children in different countries show their love for their parents Cross-curricular connection 任务五: 教师通过问题:Which people are in your social circle 引出话题social circle“社交圈”。 学生阅读文章,初步了解“社交圈”的概念。 展示Anna绘制的未完成的社交圈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中社交圈的核心人物是谁,猜测不同颜色圈层代表什么,空格内所缺的信息会是什么,什么是“社交圈”。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第16页My social circle一文,并根据所读内容把图片中所缺信息补充完整。 再次阅读,寻找文章细节。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na and her sister Chloe (Anna is shy and Chloe is very sociable and has lots of friends.) What does Anna’s grandma do for Anna (She takes good care of Anna and always tells her interesting stories of her childhood.) What does Anna think of Mrs Smith (She is kind and always encourages her to do her best.) Why does Anna include Andy is her last circle (Because he was her first deskmate in this school and he’s still her friends.) 让学生完成词汇练习,并核对答案。 My social circle There are four people that are really close to me: my parents my sister Chloe and my best friend Laura. They are in my first circle. My sister Chloe and I are really different: I’m shy and she’s very sociable and has lots of friends, but we get on very well. Laura and I go to the same school, and we have lots of things in common. In my second circle, I’ve put my grandma. She has been living with us since Grandpa died three years ago. I love my grandma. She takes good care of me and always tells me interesting stories of her childhood. I’ve also included the girls from the school volleyball team in this circle. They’re quite competitive when they play games, but they are really my loyal friends. In my third social circle, I’ve got all my classmates from Class 7B. I’ve been with some of them since primary school and there’s a good atmosphere in the class; nobody is ever rude and everyone is friendly. I’ve also included Mrs Smith, my class teacher, in this circle, because she is very kind to me and always encourages me to do my best. Finally, in my last circle, I’ve put all the other people that I know at school. There’s also my old deskmate, Andy Barton. He’s a bit shy, but I’ve included him because he was my first deskmate in this school and he’s still in my group of friends! 让学生尝试绘制自己的社交圈,并参考语篇My social circle中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社交圈。 任务三: 通过精读诗歌观察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情况,评价学生对于语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够掌握寻找关键信息的略读和找读的阅读策略。 任务四:观察学生词汇练习的正确率,判断学生能否准确所学词汇的意义,对学生表现给予及时反馈。 通过表格的填写情况,判断学生能否通过对比诗歌中父亲在生活中的形象和在工作中的形象,从而探索作者的创作目的。 通过小组讨论的表现,判断学生能否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以及口头汇报,判断学生是否通过网络等渠道获取有关父亲节更多信息。对学生表现给予及时反馈。 任务五:通过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情况,判断学生是否了解“社交圈”这个概念以及能否划分自己的社交圈。
设计意图 通过精读与细节分析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体会情感。通过了解父亲节以及“社交圈”知识交流拓宽文化视野。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迁移创新:通过一系列的制作相册的步骤,让学生能在实际中运用本单元所学内容,同时反思自己与身边人的相处。 展示和分享与他们的故事,提升综合能力。 任务六:Project 主题介绍:Making an album of the people important to you 步骤:教师引导学生做好以下准备,并要允许学生提出更多意见。 (1) Decide who you will include in the album. For each person, answer the questions below. Who is he/she Why did you pick him/her What makes him /her special to you (2) Find or take some photos of each person. (3) Write descriptions of the photos. Use the examples on page 17 to help you. (4) Present the album to the class and explain why they are important to you in the next class. 3. 工具:photos, an album, paper, colour pen, etc. 4. 评价标准:在相册制作完成后,可以根据以下标准评出最佳相册及最佳展示。 任务六: 根据学生展示情况,判断学生能否运用本单元所学内容完成相册的制作。
设计意图 通过完成项目以及互评互学,促进学生自主反思本单元所学内容。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Unit 1 People around us Focusing on culture Important phrases and sentences: have a shower (= take a shower) 洗淋浴 have/take a bath 泡澡 too ... to do sth. 太……而不能…… What’s new today 今天有什么新鲜事? go to bed上床睡觉 go to sleep (= fall asleep) 入睡;睡着 see sb. doing sth. 看见某人正在做某事 high up in the clouds 在高空中;在云端 be worried about ... 对……感到担忧 afraid adj.害怕的 be afraid of ...害怕……
评价量表
课时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作业目标 设计意图
基础题: 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并熟记本课生词和短语。 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素材,增强语感,提升语言的流利度。 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
提高题: 模仿诗歌My dad,根据自己父母的实际情况,创作一首关于父亲或母亲的诗歌。 加深学生对诗歌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和创作能力。 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运用,培养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题: 学习教材第17页中的范例,做好向同学介绍自己相册的准备,或制作一段微视频介绍自己的相册。 锻炼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多媒体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展示和表达能力。 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展示平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后反思(实施后填写)
教学亮点:1. 本节课通过诗歌 “My dad” 和 “社交圈”的学习,将情感教育与语言学习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情感价值观。2. 通过阅读诗歌、小组讨论、项目实践等多种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3. 通过介绍父亲节的庆祝方式和诗歌的韵律特点,培养了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不足之处:1.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一些学生在项目实践环节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任务,影响了教学效果。2. 由于小组合作和讨论环节较多,部分性格内向或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参与度不高,未能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3. 在诗歌教学中,虽然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但对于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等深层次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改进措施:1.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和完成任务。特别是在项目实践环节,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准备和完成。2. 针对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任务和支持。3. 在诗歌教学中,应加强对诗歌韵律、修辞手法等深层次内容的教学,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可以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诗歌创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