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延安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18 17:4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延安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4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在长达十余年时间里,太平军驰骋疆场歼灭了成千上万的清朝军队。太平军所到之处,推倒官府,扫荡封建秩序,冲击纲常名教。昔日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官绅地主无不威风扫地 。”由此可见,太平天国( )
A. 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 B. 实施了近代改革方案
C. 创新了农民革命方式 D. 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2. “致远舰管带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鱼雷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材料中的致远舰“管带”是( )
A. 左宝贵 B. 邓世昌 C. 冯子材 D. 丁汝昌
3.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这表明戊戌变法( )
A.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 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C. 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D. 挽救了中华民族危亡
4. “北洋政府统治中国的短短16年时间里,频繁更换了14名国家元首。内阁变更37次,改组24次,有26人担任过总理,任期最长的17个月,最短的仅两天。”这是由于( )
A. 政府性质变更 B. 护国战争的爆发
C. 军阀割据混战 D. “二次革命”的爆发
5. 1924年-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北伐胜利进军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革命浪潮席卷全国,有力地声援了北伐军进军。这说明( )
A. 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B. 国共两党合作产生巨大力量
C. 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D. 全国工人运动逐渐进入高潮
6. 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南昌起义》。这场起义( )
A.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B.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C. 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7. 下图呈现的是1930年部分地区党员的成分占比情况,这一现象可以反映出当时( )
A. 土地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 B. 《天朝田亩制度》的效果显著
C. 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D. 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8. 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这场运动是( )
A. 义和团运动 B. 黄花岗起义
C. 一二·九运动 D. 京汉铁路大罢工
9. 下表中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与意义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战役 意义
A 台儿庄战役 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利
B 淞沪会战 使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 平型关战役 彻底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 武汉会战 八路军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
A. A B. B C. C D. D
10. 这场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军事行动,犹如一把“飞来之剑”直插敌人心脏,扭转了解放战争的形势。这一“飞来之剑”是指( )
A. 淮海战役 B. 辽沈战役 C. 孟良战役 D. 千里跃进大别山
11. 1895—1913年间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族工矿企业有463家,其中沿海地区有369家,约占80%,内地只有94家,约占20%。这说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
A. 总体实力落后 B. 行业比例失衡
C 生存环境恶劣 D. 地区分布不平衡
12.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首抗日救亡的歌曲,带给人们巨大的精神力量,创作于这一时期激发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歌曲有( )
①《义勇军进行曲》 ②《渔光曲》 ③《黄河大合唱》 ④《毕业歌》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总计36分)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中,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家思想秩序和价值系统进行猛烈攻击,并且对现代个人主义思想大力提倡……胡适在(整理国故与“打鬼”)一文中提出“用明白晓畅的文字报告出来,叫有眼的都可以看见、有脑筋的都可以明白”……胡适一生致力于提倡科学,尤其致力于提倡科学方法。他注重方法论,自觉地要为中国现代建立一种新的科学的思想方法与规范。
——摘编自《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1)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初步建成新式海军,其中以材料一图A所属______舰队规模最大。1895年春,康有为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______”。图B是1911年,______起义胜利后,起义军成立的湖北军政府。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的《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文化运动中思想家们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武力逼蒋抗日。“兵谏”发生后,南京明令讨伐张学良。12月17日,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会见张学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该事件。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拖住了侵华日军的一半以上。设想,没有敌后战场,没有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侵华日军全部压在国民党政府军队上,国民党政府能够坚持两年以上吗?……正面战场虽然败仗居多,牺牲惨重,但毕竟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反过来也一样,只有敌后战场,没有正面战场,中国的抗战局面会更艰苦,付出的牺牲会更大。
——摘编自张海鹏《正确看待抗战两个领导中心》
材料三: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不仅旨在灭亡中国,而且践踏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因而抗日战争的性质是正义的,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形成了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全国各族共同抗战的局面。日本帝国主义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遭到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谴责,因此抗日战争得到国际组织及友人的同情和支持。 ——摘编自《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研究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理论》
(1)材料一中“兵谏”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事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简述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指出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关系。
(3)中共七大上将哪一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长期的斗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革命新态】
材料一:
在五四运动之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体多为传教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等。五四运动之后,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系统论述,此时的他已经是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了……早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多依靠报刊宣传、翻译书籍等形式展1`……五四运动后,报刊书籍仍旧是了解马克思主义最为简单高效的方式。除此之外,还表现为中国先进分子赴日、赴欧留学,与共产国际代表会面等新的传播路径。 ——摘编自《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图A 中共一大上海会址
【革命转折】
材料二: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主张,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惨重失败,广大红军指战员对毛泽东指挥的前三次反围剿的胜利越发感到怀念和赞赏。周恩来在遵义会议上对“左”倾领导实行单纯防御路线进行批评,并推举毛泽东为党和红军的领袖,王稼祥和张闻天在遵义会议上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失去与共产国际的无线电联系,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奠定了独立自主的外部条件。
——摘编自《试论遵义会议成功的原因》
【革命胜利】
材料三:
由于蒋介石要完成进攻解放区的内战部署需要时间,因此蒋介石与美国密谋策划,玩弄“和平谈判”的阴谋。蒋介石一连3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共同商讨”,如果毛泽东不去谈判,就诬蔑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民主团结……8月28日,毛泽东以弥天大勇亲率中共代表团赴重庆谈判。 ——摘编自《重庆谈判探析》 图B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A会议上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2)根据材料二,概括遵义会议成功召开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遵义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参与重庆谈判目的。指出重庆谈判后签订了哪一文件?指出材料三图B战役的历史意义。
(4)请你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