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三 跨学科专练
一、选择题
跨学科·生物南美洲栗鼠(龙猫)拥有世界上最浓密的毛皮,喜高海拔(3 000米以上)、干燥凉爽的环境,多居住在树洞或岩缝里。化石证据表明,南美洲栗鼠没有迁移到别的大陆。下图示意南美洲主要地形区。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南美洲栗鼠的生活习性,推测其主要分布在( C )
A.拉普拉塔平原 B.亚马孙平原
C.安第斯山脉 D.巴西高原
2.化石证据表明,南美洲栗鼠没有迁移到其他大洲,可能是因为该大洲( B )
①生存环境适宜 ②平原广大,栖息地广
③食物来源充足 ④无任何天敌出现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跨学科·语文《非洲三万里》中写道:“当地人把非洲比作一只长长的象牙,它的尖端(南非)一点也不穷,真正穷苦的地方多集中在非洲中部。”下列关于南非经济发达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地理位置优越
B.拥有世界一流“硅谷”
C.海陆交通便利
D.矿产资源丰富
4.跨学科·数学中欧班列作为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沿线国家间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是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的主要桥梁和纽带。下图示意2014-2022年中欧班列开行列数变化。图文材料可以反映出中欧班列( C )
A.速度越来越快 B.运费越来越贵
C.运量越来越多 D.运距越来越长
跨学科·生物(2024·东营中考)南极磷虾数量庞大,每年暖季是它们的产卵期。下图示意1996-2016年南极磷虾的平均密度分布。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时间段适合南极磷虾产卵的是( A )
A.12月至次年1月 B.4-5月
C.7-8月 D.9-10月
6.1996-2016年,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最高的海域集中在( C )
A.印度洋海域 B.太平洋海域
C.大西洋海域 D.中纬度海域
跨学科·生物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它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如西伯利亚的寒冷地区,到东南亚、南亚的热带丛林以及高山峡谷。读亚洲老虎分布区域示意图,完成7~8题。
7.老虎的体型和形态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东北虎体型最大,虎毛在冬季更厚、更长,是为了适应当地( D )
A.高温多雨的夏季
B.炎热干燥的夏季
C.温和湿润的冬季
D.寒冷干燥的冬季
8.由于棕榈油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东南亚大片雨林被砍伐,变成了油棕种植园。受此影响,失去了大量栖息地的是( A )
A.苏门答腊虎 B.孟加拉虎
C.华南虎 D.里海虎
跨学科·历史坐落于乌兹别克斯坦的明铁佩古城遗址,被称为“丝绸之路活化石”,中乌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据此,完成9~10题。
9.乌兹别克斯坦地处( C )
A.北美大陆 B.欧洲西部
C.中亚地区 D.印度半岛
10.干旱少雨利于明铁佩古城遗址保存,这里降水稀少的原因是( C )
A.地处中纬,多地形雨
B.河流稀少,空气干燥
C.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D.植被稀疏,风沙盛行
二、综合题
11.跨学科·历史元代民间著名航海家汪大渊有“东方的马可波罗”之称,他游历“东洋”“西洋”,撰写了《岛夷志略》一书。读汪大渊航海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汪大渊经三佛齐附近的A 马六甲 海峡西行进入“西洋”,即今天的 印度 洋。
(2)占城位于现在的 中南 半岛。在占城、三佛齐、八节那间附近区域,汪大渊记载“宜种谷”“谷米富饶”“人烟稠密,田土沃美,气候暖,春夏常雨”,从气候、水源、土壤等角度分析这片区域“谷米富饶”的原因。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条件优越;等等。
(3)当时船只一般借风航行,但在高郎步附近海域,船队“更值风逆,漂流至北溜”,其原因可能是该地属于 热带季风 气候,此时盛行风向为 东北 风。
(4)行至天堂、阿思里等地,汪大渊记载“地多旷漠”“风起则飞沙扑面……气候热,半年之间多不见雨”。以下气候资料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C )(填字母)专项三 跨学科专练
一、选择题
跨学科·生物南美洲栗鼠(龙猫)拥有世界上最浓密的毛皮,喜高海拔(3 000米以上)、干燥凉爽的环境,多居住在树洞或岩缝里。化石证据表明,南美洲栗鼠没有迁移到别的大陆。下图示意南美洲主要地形区。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南美洲栗鼠的生活习性,推测其主要分布在( )
A.拉普拉塔平原 B.亚马孙平原
C.安第斯山脉 D.巴西高原
2.化石证据表明,南美洲栗鼠没有迁移到其他大洲,可能是因为该大洲( )
①生存环境适宜 ②平原广大,栖息地广
③食物来源充足 ④无任何天敌出现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跨学科·语文《非洲三万里》中写道:“当地人把非洲比作一只长长的象牙,它的尖端(南非)一点也不穷,真正穷苦的地方多集中在非洲中部。”下列关于南非经济发达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拥有世界一流“硅谷”
C.海陆交通便利
D.矿产资源丰富
4.跨学科·数学中欧班列作为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沿线国家间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是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的主要桥梁和纽带。下图示意2014-2022年中欧班列开行列数变化。图文材料可以反映出中欧班列( )
A.速度越来越快 B.运费越来越贵
C.运量越来越多 D.运距越来越长
跨学科·生物(2024·东营中考)南极磷虾数量庞大,每年暖季是它们的产卵期。下图示意1996-2016年南极磷虾的平均密度分布。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时间段适合南极磷虾产卵的是( )
A.12月至次年1月 B.4-5月
C.7-8月 D.9-10月
6.1996-2016年,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最高的海域集中在( )
A.印度洋海域 B.太平洋海域
C.大西洋海域 D.中纬度海域
跨学科·生物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它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如西伯利亚的寒冷地区,到东南亚、南亚的热带丛林以及高山峡谷。读亚洲老虎分布区域示意图,完成7~8题。
7.老虎的体型和形态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东北虎体型最大,虎毛在冬季更厚、更长,是为了适应当地( )
A.高温多雨的夏季
B.炎热干燥的夏季
C.温和湿润的冬季
D.寒冷干燥的冬季
8.由于棕榈油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东南亚大片雨林被砍伐,变成了油棕种植园。受此影响,失去了大量栖息地的是( )
A.苏门答腊虎 B.孟加拉虎
C.华南虎 D.里海虎
跨学科·历史坐落于乌兹别克斯坦的明铁佩古城遗址,被称为“丝绸之路活化石”,中乌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据此,完成9~10题。
9.乌兹别克斯坦地处( )
A.北美大陆 B.欧洲西部
C.中亚地区 D.印度半岛
10.干旱少雨利于明铁佩古城遗址保存,这里降水稀少的原因是( )
A.地处中纬,多地形雨
B.河流稀少,空气干燥
C.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D.植被稀疏,风沙盛行
二、综合题
11.跨学科·历史元代民间著名航海家汪大渊有“东方的马可波罗”之称,他游历“东洋”“西洋”,撰写了《岛夷志略》一书。读汪大渊航海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汪大渊经三佛齐附近的A 海峡西行进入“西洋”,即今天的 洋。
(2)占城位于现在的 半岛。在占城、三佛齐、八节那间附近区域,汪大渊记载“宜种谷”“谷米富饶”“人烟稠密,田土沃美,气候暖,春夏常雨”,从气候、水源、土壤等角度分析这片区域“谷米富饶”的原因。
(3)当时船只一般借风航行,但在高郎步附近海域,船队“更值风逆,漂流至北溜”,其原因可能是该地属于 气候,此时盛行风向为 风。
(4)行至天堂、阿思里等地,汪大渊记载“地多旷漠”“风起则飞沙扑面……气候热,半年之间多不见雨”。以下气候资料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填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