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渝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凫水(fú) 偏僻 论起行辈(háng) 潺潺水声
B.踊跃(yǒng) 欺侮 撺掇起来(duó) 婉转悠扬
C.家眷(zhuàn)嘱咐 装模装样(mú) 咿咿呀呀
D.好歹(dǎi)怠漫 踱来踱去(duó) 疏疏朗朗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门槛 自言自语 老实厚道 人踩牛踏
B.摔矫 低眉顺眼 微不足道 精力旺盛
C.楷汗 破土动工 一起一伏 大庭广众
D.泥桨 高低不齐 若有所失 宽敞阴凉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空间美学追求格物致知,探索“物”在各种平衡下的潜力,驱使设计表现出人性化的一面,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
B.漫长的人生路上,谁也不会一帆风顺地到达理想的彼岸,总会有坎坷,总会有惊涛骇浪。
C.每当我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每当我迷茫不知所措时,都会想去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
D.元旦晚会气氛热烈,我们袖手旁观着一个个精彩的节目。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升学考试,使我认识到了学习语文要立足课本的重要性。
B.舞台上的表演精彩纷呈,我饶有兴趣地袖手旁观着。
C.教育部门多次再三强调,各个学校要坚决避免学生私自下河游泳。
D.根治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来,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芳华》引发观众热议,谈起原著,严歌苓称《芳华》是她“最诚实的一本书。”
B.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了隐患?
D.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6.名著阅读
(1)下列是对《昆虫记》中几种昆虫的称呼判断,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尽忠职守的税务官②田园中的提琴家③花园中的“淑女”④狂热的夜间捕手
A.①蚂蚁 ②蟋蟀 ③孔雀蝶 ④螳螂
B.①蚂蚁 ②蝉 ③孔雀蝶 ④绿蝈蝈
C.①豌豆象 ②蟋蟀 ③瓢虫 ④绿蝈蝈
D.①豌豆象 ②蝉 ③飘虫 ④螳螂
(2)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请从下列人物(《红星照耀中国》)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内容谈谈他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红色精神”
毛泽东 彭德怀 朱德 徐海东
“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影响了中国人,而且正在走向世界。你所在的学校周五下午四点将开展“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7.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三种活动形式。
8.活动中,有同学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不想参加本次活动,你将如何劝说他?
9.作为校团委代表的你前去邀请政教处的李主任来参加活动,见到李主任你将怎样说?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10.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漫步古诗文苑,同学们朗诵“① ,② ”(《桃花源记》),感受桃花源“老有所养,幼有所依”宁静美好的精神风貌;吟诵“③ ,④ (《小石潭记》),欣赏潭边树蔓优美的姿态;吟诵送别名句“⑤ ,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感受王勃积极乐观的离别之情;吟诵“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感受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气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乙】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①,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②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③。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④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原文有改动)
【注释】①勒兵:操练士兵。②末:解决问题的下策。③夫椒:地名。④保栖:退守。
11.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
①杂然而前陈者 陈:陈列 ②往来而不绝者 绝:隔绝
③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④且以报越 报:报答
⑤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 伐:讨伐 ⑥遂兴师 遂:于是
A.①②③⑥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
12.请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13.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B.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C.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D.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14.结合甲文第二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太守因何而醉?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上的父亲
虞 燕
父亲每每回家,都携一身淡淡的海腥味。他从来不会在家逗留很久,船才是他漂浮的陆地。父亲眼前,大海浩瀚无边,深广动荡。
那艘木帆船,是父亲海员生涯的起始站。木帆船凭风行驶,靠岸时间难以估算。比起身体遭受的痛苦,精神上的绝望更易令人崩溃——四顾之下,大海茫茫,帆船在浪里翻腾,食物在胃里翻腾,跪在甲板上连黄色的胆汁都吐尽了,停泊却遥遥无期。吐到几乎瘫软也得顾及船员们的一日三餐。木帆船的厨房设在船舱底部,父亲一点一点地挪过去,船颠簸,脚无力,手颤抖,他强忍身体的极度不 适,淘米、洗菜、生火,实在受不住就蹲下来,靠在灶旁缓一缓,或喝下一碗凉水等待新一轮的呕吐。吐完再喝,喝了又吐,如此循环。
父亲跟我聊起这些时,一脸的云淡风轻,他说这是每个海员的必经之路,晕着晕着就晕出头了,一般熬过一年就不晕了。也因为有这样一位海上的父亲,我跟弟弟从小的物质条件算是相对优越的。小岛闭塞,交通不便,父亲带回来的东西,都是那么稀奇。
荔枝最不易保存,却是我的最爱。父亲每次去海南就会多买一些,装进篮子,挂在通风的地方。到家需行驶一周甚至更长时间。他每天仔细地查看、翻动荔枝,捡“流泪”了的吃掉,将还新鲜的留着,几斤荔枝到家后往往只剩十来颗。看一双儿女吃得咂嘴弄唇,父亲不住叹气:要是多一些就 好了。
父亲走出木帆船的厨房,是3年之后了。其时,木帆船已老旧,父亲被调到了机帆船,锚泊系岸、海面瞭望、开舱关舱、手动掌舵、柴油机维护等,他早做得得心应手。船上经常会为争取时间连夜装货卸货,寒冷的冬夜,父亲和其他船员奋战在摇摆不定的甲板上,一夜下来,他们原本古铜色的脸被海水、雨水泡白了,皱皱的,像糊上去一层纸。脱掉雨衣后,一拳头打在身上时,衣服上就会滴 下水。
那是父亲海员生涯里的第一次生死历险。夜里11点多,父亲刚要起来换班,突然听到一声天震地骇的“砰”,同时,整只船像被点着的鞭炮似的蹦了起来。父亲的脑袋嗡嗡作响,五脏六腑都像是要跳脱他的躯体。触礁了!他在第一时间冲了出去。船体破裂,过不了多久,海水将汹涌而入,将他们卷入巨腹。船长紧急下令,把船上能漂浮的东西全部绑在一起制成了临时“竹筏”,大伙儿紧张忙乱到来不及恐惧。
待安全转移到“竹筏”上,等待救援的父亲才感到后怕。环顾四周,大海浩渺,黑得像涂了重墨,望不到一星半点的灯火。彼时正值正月,带着腥咸味的海风凌厉地抽打着他们的躯体,父亲的额头却不停地冒汗。时间一点点过去,他的绝望越来越深。老船员们不断地给他打气:一定要牢牢抓住“竹筏”,只要有一丝生的希望就绝不放弃。幸运的是,天亮时,有一支捕捞队刚好经过这片海域,救起了他们。
多年后,父亲早已被各种大大小小的惊险事故磨炼得处变不惊,而对于留守岛上的人,担惊受怕却从未停止,每到台风天,母亲都会面色凝重地坐在收音机前听天气预报。我跟弟弟敛声屏气,每一个字都似渔网上的铁坠子,拖着我们的心往下沉。直等到那来自茫茫大海的信息反馈,我们才在一次次的确认中获得慰藉和力量。
我见过父亲在陆上生活的百无聊赖和郁郁寡欢。父亲所在的那艘2 600吨的大货船,货舱高四五米,进出都必须爬梯子。几次爬进爬出后,不知道是不是体力不支,父亲竟一个趔趄滑倒于货舱底部,导致手臂骨折,被送上岸休养。待在家的父亲看起来羸弱而颓废,埋头从房间走到院子,又从院子回到房间,一天无数次。他三番五次打电话给同事问船到哪了,卸货是否顺利,什么时候返航。他像条不小心被冲上岸的鱼,局促、焦躁、魂不守舍,等待再次回到海里的过程是那么煎熬。
就休息了一个航次,还未痊愈的父亲便急吼吼地赶回船上。母亲望着他的背影咬牙道:“这下做人踏实了。”我时常想起那个画面:水手长父亲右手提起撇缆头来回摆动,顺势带动缆头做45度旋转,旋转2到3圈后,利用转腰、挺胸、抡臂等连贯动作,将撇缆头瞬时撇出,不偏不倚正中岸上的桩墩。船平稳靠岸。父亲身后,大海浩瀚无际,寂然无声。
——《读者》,有删改
15.海上生活磨炼了父亲,成就了父亲。请结合全文概括父亲的海上生活经历。
16.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
①每到台风天,母亲都会面色凝重地坐在收音机前听天气预报。我跟弟弟敛声屏气,每一个字都似渔网上的铁坠子,拖着我们的心往下沉。(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水手长父亲右手提起撇缆头来回摆动,顺势带动缆头做45度旋转,旋转2到3圈后,利用转腰、挺胸、抡臂等连贯动作,将撇缆头瞬时撇出,不偏不倚正中岸上的桩墩。(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7.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开头和结尾两处写景句有什么作用。
18.阅读全文,请围绕“船”一词,参照示例,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示例:荔枝——一颗颗荔枝,一路上的小心翻动,看儿女贪吃时的不住叹气,都承载着父亲对子女细致深切的爱。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汉语可以治病
①美国费城有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聪明好学。一天,他看报纸上的天气预报,竟然一个字也不认识。后经医生诊断,这个孩子患了一种叫“失读症”的病。
②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皮层有一个语言中枢,是人类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它的作用就是调控人类的语言行为。这个中枢一旦因脑外受损或因脑血管供血障碍,此人的语言行为便出现障碍,常见的有“失语症”。“失读症”是失语症中的一种。这个美国少年患上的这种病是脑外伤造成的。
③传统的看法是,人脑的语言中枢在大脑左半球,按这个观点推论,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产生失语症,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人。但事实却不全是这样。
④科学家经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这是为什么 经过多次实验,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却是最简单的事实:中国和日本都使用汉字,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们记认字音和字义,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而且仅仅是左半球,但中国人、日本人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得多,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字义),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这就是中国人、日本人患失读症少的原因。
⑤更有趣的是,美国科学家对中国儿童和美国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某些智商做比较实验,发现中国儿童的智商要高得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儿童学的是汉语,因此他们的大脑左、右半球得到了更充分、更均衡的锻炼。
⑥根据汉字与大脑两半球的这种关系,费城的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首先教这位美国少年学汉字、汉语,接着在一张纸上,上行写英语句子,下行写同样意思的汉语句子,要这位美国少年看着汉字读出英语句子来,结果,这位美国少年毫不费力地把英语句子念了出来。实验初步成功了。
⑦不过,这个实验有一个问题,即汉语句子只起“唤醒”英语句子的作用,不等于把病治好了,根据以后的实验表明,这一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因为在不为“唤醒”的作用下,患者能慢慢恢复英语的阅读能力。
⑧汉语、汉字的学习和使用,可以使人们更充分、更均衡地使用大脑两半球,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已有人提出用学习汉语、汉字的方法提高西方儿童的智能,还有其他一些想法和研究,我们感兴趣地期待着这些研究成果。
19.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中国儿童智商高、中国人患失语症少的原因。
20.结合文章前三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给“失语症”下个定义。
21.昔日曾有人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在国力强大的新时代中国,今天你读了本文后,有什么感受
四、作文(55分)
22.阅读下面文字,任选一题作文。
⑴再渺小,也有自己的价值。再平凡,也有自己的光芒。
请以“平凡的我们也会闪闪发光”为题目,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条理清晰,感染力强。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⑵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一个身影、一句话语、一个手势……就可能将你拉回某一段时间,触发你的一段情感。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解析部分
1.A
2.A
3.D
4.D
5.D
6.(1)C
(2) 示例一:毛泽东的“红色精神”体现在敢于反抗、善于斗争、生活简朴、爱军亲民。如他善于通过斗争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对出卖铁路权深感不满而带头剪掉了自己的辫子;他的财物只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他曾将自己的上衣脱给战士穿,在长征中与普通战士一样步行等。
示例二:彭德怀的“红色精神”体现在革命意志坚定、敢于反抗、爱惜部下、善于作战。如他童年时在私塾奋起反抗欺负他的地主孩子和老师,青年时带领农民攻打囤粮的大地主;他从事谍报工作被抓时不屈服,坚决不招供。在长征途中他经常步行,把马让给其他同志骑;他善于总结战术经验,巧妙运用游击战取得胜利等。
示例三:朱德的“红色精神”体现在生活简朴、吃苦耐劳、爱惜部下、作战经验丰富。如自从担任红军总司令以来,他的衣、食、住都同士兵一样;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他指挥全军打过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等。
示例四:徐海东的“红色精神”体现在具有反抗精神、大胆无畏、英勇善战。他在学堂回击富家子弟的欺压,做窑工时组织反对克扣工资的罢工;他组织了湖北第一支“工农军队”,带领红军轻松攻克预旺县。
7.示例:①朗读比赛 ②图片展 ③读书报告会
8.示例:同学,作为中国人,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而且参与活动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底蕴,提升我们的文化修养,有益于我们的健康成长,何乐而不为呢,你说对吗?
9.示例:李主任,您好!我是校团委的代表,受大家的委托前来邀请您参加周五下午四点的“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系列活动,希望您能光临指导。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气蒸云梦泽
11.B
12.①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②吴王听到消息后,动用全国精锐部队迎击越军,在夫椒大败越军。
13.C
14.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
15.父亲海员生涯的起点是做木帆船上的厨师,为家人有较好的生活条件辛苦工作;3年后,父亲成为机帆船的水手在风雨中历练;多年后,被各种大大小小惊险事故磨炼得处变不惊的父亲已与海上生活不能分离,成为千吨货轮的水手长。
16.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听到的坏消息比作渔网上的铁坠子,形象地写出了“我们”当时心情的沉重和对父亲安危的担忧。②“提起”“带动”“旋转”“撇出”这一系列动作父亲已经做了千百遍,一切都是那样熟练自如,“正中”写出父亲动作的精准,表现出他作为水手长的突出能力和自信。
17.文章开头写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写海洋的“深广”“动荡”给父亲的船员生活带来的艰辛和危险。结尾写父亲身后的大海广阔、平静,暗示了经过多年的海上生活,父亲已历练得沉稳、内敛。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18.(示例)木帆船、机帆船、千吨货船,厨师、水手、水手长。船的变换见证了时光的流逝,岁月的变迁,也见证了父亲的蜕变、成长,映衬出父亲吃苦耐劳、坚强的精神品质。
19.因为他们学习和使用的是汉语,他们大脑的左、右半球都得到了更充分、更均衡的锻炼。
20.人大脑语言中枢因脑外受损或脑血管供血障碍导致的语言障碍。
21.示例:我们应该增加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文化自信,摒弃崇洋媚外的错误想法。
22.平凡的我们也会闪闪发光尊敬的各位听众: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平凡的我们也会闪闪发光”。
我们常常仰望那些伟大的人物,感叹他们的成就和光芒,却往往忽略了自己,忘记了我们这些平凡之人也有着独特的价值和光芒。
平凡是什么?平凡是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是在普通岗位上默默耕耘,是过着柴米油盐的日子。我们可能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在车间里挥洒着汗水,为了产品的质量而精益求精;我们可能是一位平凡的教师,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青春,为了学生的成长而辛勤付出;我们可能是一名忙碌的快递员,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穿梭,为了把包裹准时送到客户手中而风雨无阻。我们如此平凡,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沙漠中的一粒沙。
然而,再渺小的水滴也能汇聚成海洋,再微小的沙粒也能堆积成沙漠。平凡的我们同样有着自己的价值和光芒。
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无数平凡的人挺身而出。社区工作者们日夜坚守岗位,排查人员、配送物资,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保障;志愿者们不顾个人安危,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照顾隔离人员。他们都是平凡的人,却在关键时刻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平凡而美好的瞬间。一位清洁工默默地打扫着街道,为我们带来整洁的环境;一位公交车司机耐心地等待每一位乘客,传递着温暖与关怀;一位小店主热情地为顾客服务,用真诚赢得信任。他们或许从未被人关注,但他们的付出却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平凡的自己闪闪发光呢?
首先,我们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不要因为自己的平凡而自卑,要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在逆境中寻找机会,不断提升自己。
其次,我们要勇于担当。在家庭中,我们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关爱家人,为家庭的幸福而努力;在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负责,做好每一项任务,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社会中,我们要关心他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传递正能量。
最后,我们要不断努力学习。知识就是力量,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我们可以学习新的技能,拓宽自己的视野,让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朋友们,我们虽然平凡,但我们并不平庸。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用自己的行动去创造价值,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个世界将会因为我们这些平凡之人而变得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