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州区文峰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语文入学试卷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 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盛夏,闲瑕之余,前往庾园寻胜景。
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几棵苍劲的古柏。它们繁密的叶子和褐色的枝干,加之两旁成片的青翠竹子,给人一种____之感。绕过古柏,便见一栋中西合璧的小楼,这是重新修葺(qì)的“晋侯楼”。晋侯就是民国时期昆明市市长庾恩锡,他曾对翠湖、金碧等公园进行改建,是当时____的人物。
漫步园中,荷塘溪流,小亭藤架,茉莉月季随处可见。最引人注目的是月季,它们像一颗颗宝石____在园中。在阳光的斜射下,含芭待放的月季像忍俊不禁(jīng)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微风吹拂,盛开的月季泛着点点银光,像迸溅的水花,似乎在与阳光互相挑逗着,可爱极了。
沿着蜿蜒的小路,进入园子深处,那里垒(lěi)石如山。石上清晰可见的书法作品,内容____,譬(pì)如“寻芳深处”四字便让人浮想联翩。
通过自然之景与艺术之美的融合,让庾因成为了昆明近代建筑史上的精品之作。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葺(qì) B.禁(jīng) C.垒(lěi) D.譬(pì)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闲瑕 B.漫步 C.茉莉 D.挑逗
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荒寂 家喻户晓 依附 耐人寻味
B.荒寂 路人皆知 镶嵌 索然无味
C.幽寂 路人皆知 依附 索然无味
D.幽寂 家喻户晓 镶嵌 耐人寻味
4.对文中划线句子病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搭配不当 B.缺少主语 C.语序不当 D.语义重复
5.请你根据小江的推介文字为贺龙写一篇小传,字数80 左右。
(2023·新昌期末)名著阅读。
6.以下是在“遇见经典”专题阅读时摘录的句子,请选择与其对应的名著。
①快乐有三种形式:过着享乐的生活;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公民;做一个思想家与哲学家。( )
②只有一个人对世界了解得更广大,对人生看得更深刻,那么,他才可能对自己所处的艰难和困苦有更好意义的理解;甚至也会心平气和的对待欢乐和幸福。 ( )
③当一个人身体健康,充满青春活力的时候,坚强是比较简单和容易做到的事,只有生活像铁环那样把你紧紧箍住的时候,坚强才是光荣的业绩。 (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平凡的世界》 C.《苏菲的世界》
7.根据阅读积累,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8.综合性学习。
班级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朋自远方来”,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友”字是根据它的意义而造出来的。请你根据以下图片的信息,推测出古人造“友”字的意义:
(2)你与同学组织一次向朋友展示自我风采的活动。邀清任课老师参加。请你在下面的邀请卡上。针对不同学科的老师,写上不同特色的邀请词。
任科老师 邀请词: 任科老师 邀请词:
(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报告中,“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表述,给很多海外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一些留学生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学成之后他们将回国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如果你的哥哥也是留学生中一员,他的美国同学瑞恩想来中国工作,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请你以哥哥的身份对美国同学发出邀请吧。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 分)
9.名篇名句默写。
(1)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5)惜时是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话题。请写出古诗词中表现惜时的连续的两句: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①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②家禽。”
【注释】①诣:拜访。②夫子: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相委而去(舍弃) B.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C.甚聪惠(很) D.孔指以示儿曰(表示)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友人由“怒”到“惭”,表明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B.甲文中“元方入门不顾”可看出元方性格直率的特点。
C.乙文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
D.乙文中写了三人,三人都出场了。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②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13.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陈元方和杨氏子的相同之处。
14.选文出自《世说新语》的《言语》篇,请根据助读资料,并结合两则选文内容,探究其归为“言语”的原因。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多是一两句话,非常简洁,可是一般却说得很得体、巧妙。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
文学阅读
似水流年
戴碧晨
①我十八岁的侄女归昀,最近来和我同住一段时间,她心里有掏不完的感触,对人和人生 有做不完的比喻,她对我说:“姑姑,我觉得我像水。”
②“你昨天不是说你像云吗 ”“云只有一态,我却希望有三态,三种不同的性格。既可 以像清澈灵动的水,还可以像____ 和不可捉摸的气。姑姑,你觉得你像什么 ”我除了 有时觉得自己像笨熊外,已很少去搞这类文学小把戏了。我看看窗外,不!窗外所有的东西都是属于年轻人的。我只好在厨房找答案,我说:“我觉得我像一块猪油。”
③“你乱说。 ”她笑道。
④“笑什么 猪油也有三“太”:太油滑、太多余、太无益。”
⑤她站在人生的起点上,用已累积的课本知识来对比未知的人生,人生对她似近实远,她 抓不住核心,只好用文字、意境来捕捉周围的氤氲之气和朦胧之美。也就是说,明明是瘦巴巴 的人,她不说“竹竿”,却要说“玉树临风”;明明是“孤傲”的人,她不说“不合群”,却 要说“一人独钓一江秋”,她周围的人不是风就是雪或是星星月亮太阳,唯一不被拿来作比方的就是她妈。我听着她对人物的叙述,觉得有趣又伤感,不必戳破她吧!有这样理想化、诗意 化的心境,社会上才会有偶像事业,如果社会上只有中年人,那么生活中就缺少了激情与想象。
⑥用了十八年的名字,她认为毫无味道,于是替自己取了别号,陶醉在文字的情韵中。“‘归 昀’有非常深刻的含义,”她说,“‘昀’是日出,‘归昀’是回到日出的地方,日出在东方, 表示我是东方来的女孩,又具有太阳女孩的骄傲。”这番解说对我而言,简直比屈原的“天问” 还难懂。
⑦她认为我也该有个别号,帮我取名“弄尘游人”,她的意思是“玩弄尘世、优游人间”。 我说听起来像“清道夫”———我情愿站起来去扫地。
⑧如果人生是舞台,她便是戏台前感应力最强的观众:崇拜主角,赞叹布景,期待情节。 然而随着剧情越走越深,越走越久,她终会一次次发出这样的疑问:“是真的吗 ”“怎么会这 样 ”或“本来就是这样!”脸上随着剧情喜怒哀乐的表情越来越少,若干年后终于变成和她姑 姑一样,成了戏台上的道具师,看着演员上妆、换衣,不发一言。
⑨我要如何向十八岁的女孩解释:“水”是如何变成“猪油”的呢
⑩她具有超越年龄的辨别分析能力、竟能从我随口谈的几件事情中,说中我最细微的心情。 我有充足的自信能当她信任的朋友,但是当我也把她当成最知心的朋友时,我不免诧异了。
她说:“为什么我能和姑姑谈得那么好,却不能和妈妈沟通 ”我说:“很简单,因为我 不必对你负责,我可以欣赏你得意时的酣醉之态,但是我不必面对你酒梦俱醒时的心醉和泪水; 我可以和你大谈诗词文艺,但是我不必管你日后如何营生;我可以畅述自由意志的快乐,但是 如果你迷路了,我不必把你接回家。
我希望我已解释清楚,亲爱的侄女,我可以做讨人喜欢的姑姑,未必能做你讨人喜欢的 母亲,对十八岁的女儿来说。父母的养育之责,反是父母的必然之罪。
15.在第②段横线上补写一个合适的六字短语 。
16.小标点往往蕴含大内涵 ,请分析第②段划线句中感叹号的表达作用 。
不!窗外所有的东西都是属于年轻人的。
17.填空: 文中 “ 水 ”和 “ 猪油 ”之喻巧妙贴切 , “ 水 ”代表归昀 的
人生态度 , “猪油 ”则代表 “ 我 ” 的人生态度 。
18.作者欣赏喜爱归昀 ,但也流露出含蓄委婉的批评 。请联系选文内容,就作者的批 评说说你的理解 。
阅读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优秀的记忆力是衡量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一般人却常常感到学过的东西很快又会忘记,记忆效率很低。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人脑有遗忘的缺陷,记忆与遗忘的矛盾往往互相交错。因此,要克服遗忘的缺陷需要掌握一些记忆的方法和技巧。
一、变换记忆法
大脑的功能主要是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传导兴奋。但刺激和兴奋总有个限度,如果使脑神经系统长时间连续地处于紧张兴奋之中,即用脑过度,造成疲劳,那就会导致大脑功能的衰退和记忆力减退,甚至导致脑神经衰弱、失眠和健忘。因此,必须学会用变换学习内容的方法消除疲劳,增强记忆。例如,著名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就有变换学习的经验,他经常把写作、查阅资料和学习外语等几种学习交替进行,在交换学习内容中得到相对的休息。他还风趣地把这种学习方式称之为休息和训练脑力的“体操”。
二、循环记忆法
循环记忆法是机械记忆法中最有效、最稳定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利用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其优势是记忆对象在即将遗忘的时候再重新给予“刺激”、再次予以重复识记,从而加深印象,强化记忆。这种行为类似于往沙滩上踩脚印,每次沙滩上的脚印快被海水冲淡抚平时,就在原来印有脚印的地方重新踩下去,一遍一遍地重复,直到这个脚印深深地烙在沙滩上。这是一种用短时间背记,并且背记的内容,能够在相对长一点的时间内记住,而且准确,不会张冠李戴的记忆方法。
三、实践记忆法
防止遗忘最有效的办法是参加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向学生详细讲解了几种写作技法,如果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于短时间内一一加以实践,用以指导写作,那就可以记住且真正地掌握这些技法。如果不进行写作训练,不久后便会淡忘。
四、养成记忆法
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增强记忆力的有效方法。例如:
①养成“抄读”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即在读书时,将有价值或需要背诵的资料摘抄在笔记本或文摘卡片上。由于抄读时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抄读是逐字进行的,抄写者有足够的时间对所抄的内容逐字逐句地进行咀嚼和回味,这就便于理解和记忆。
②养成定时背诵的习惯。即养成早晨或晚上临睡前的背诵习惯。早晨和临睡前是记忆的最佳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背诵的内容犹如石上刻字,可以经久不忘。
③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前面的学习内容对后继的学习内容有后遗抑制,后继的学习内容对先前的学习内容有倒摄抑制,这都会增加遗忘率。因此,复习一定要及时,要从遗忘尚未开始时进行。
④另外,注意加强营养,即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鱼类、大豆等食物,也有益于增强记忆力。
(选自梁祖国《语文教师谈语文学习方法》,有删改)
材料二
有的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识记生字时,建议把要记住的生字整理成几批,先将第一批每个字仔细念一两遍,再依次书写或默识,再从头循环念两遍。这一步骤完成之后,便开始把记住的字挑出来,称之为 A类,余下尚未记忆的称之为B类。再用这种方法把B类的字词念两三次,再分类、将记住的排出来,归入A类,余下的仍然归在B类。然后开始对第二批字词,用同样的方法,循环学习,筛出B类。用这种方法可以很便捷地掌握一大批A类的生字。
(选自梁祖国《语文教师谈语文学习方法》,有删改)
材料三
为了在九年级这一年高效利用时间,提升语文成绩,小艾同学拟定了一份学习指南,进行自我督促,现摘录几条,如下:
九年级语文学习指南
①按照每天的学习情况,不定时地背诵古诗词。
②每两天复习一篇文言文,反复巩固知识点。
③通过阅读、背诵他人的优秀作文,学习写作技法,提升写作水平。
④完成两篇现代文阅读后可以背诵 20分钟英语单词,让大脑得到短暂的休息。
⑤晚饭用零食代替,可节约出时间听写音形义。
材料四
加拿大物理学家费曼发明了费曼学习法,即通过自己的语言,用最简单的话把一件事情讲得外行人也听得懂,以教促学。其步骤可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确定学习目标。拿出一张白纸,写下你想要学习的主题。在写的过程中,如果写不出来,再回头看下概念,看看哪里还不懂。
第二步:教授这个概念。你要模拟自己是一位老师,面对完全不懂这个领域的人,用自己的话,尽可能具体形象地讲述。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哪里理解得不够,哪里理解得比较清晰。
第三步:回顾。在进行上述步骤时,你不可避免地会卡壳,忘记重要的点,不能解释,或者说不能将重要的概念联系起来。这一反馈相当宝贵,因为你已经发现了自己知识的边缘。现在你知道自己在哪里卡住了,那么就回到原始材料,重新学习,直到你可以用基本的术语解释这一概念。
第四步:简化。为了让讲解通俗易懂,简化语言表达是最终的目的。只有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听众听懂了叙述,才算自己真的牢牢掌握了这个概念。
19.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____
A.“抄读”即在读书时,将有价值或需要背诵的资料进行摘抄,这种方法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但逐字摘抄也会浪费大量时间。
B.当我们掌握了本文介绍的记忆方法和技巧,人脑遗忘缺陷就能得到弥补。
C.过度用脑造成疲劳,会导致大脑功能衰退和记忆力减退,甚至带来一系列神经问题,变换记忆法能帮助我们消除疲劳、增强记忆。
D.循环记忆法是机械记忆法中最有效、最稳定的一种学习方法,因而它比其他记忆法更有用、更高效。
20. 材料二中介绍学生背诵识记生字的过程,运用了材料一的哪种记忆方法?请指出,并简要分析。
21. 费曼学习法对语文学习大有裨益。请以“理解《小石潭记》主题”为例,结合材料四的内容,将下面的学习流程图补充完整。
22. 请依据材料一的内容,为小艾提出优化材料三中的语文学习指南的建议,帮助她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四、写作。(50 分)
23.作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在十二生肖的故事里,在少年时吟诵的诗词里,在琴棋书画的神韵里,在月饼粽子的民俗里,在父母言传身教里,也在谦卑、包容等品行里……对此,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选择一项任务,完成写作。
任务 内容 文体类型
任务一 以“ ▲ 中的文化”为题,叙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经历或事情。 记叙文
任务二 结合身边的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事件,谈谈你的认识和深层次的思考。 议论文
任务三 发挥想象,围绕“传统文化”话题,进行文学创作。 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②文章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答案解析部分
1.B
2.A
3.D
4.B
5.示例:贺龙,湖南人,大个子,身体强壮有力,父亲是哥老会领袖。他少年就英勇无畏,自己带兵时军纪严明,因同情穷人反对国民党屠杀毅然加入共产党。他生活简朴,十分喜爱马。性格急躁又谦虚,仇视有钱人,他的人格赢得了传教士的尊重。
6.①C ;②B ;③A
7.①诗经;②史记
8.(1)合力协助,或者友好的意思。
(2)示例:语文老师:您的爱总是“润物细无声”。邀请您参加我们的活动,可以吗?
(3)示例:瑞恩,欢迎你去中国工作。十九大之后的中国,正是广聚英才的地方。礼仪之邦会让你感受到我们的热情,腾飞的中国会让你大展宏图。和我一起去吧!
9.(1)潮平两岸阔
(2)落红不是无情物
(3)一夜征人尽望乡
(4)非宁静无以致远
(5)示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D
11.D
12.①(那个)友人感到惭愧,从车里下来拉陈元方。
②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氏的儿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13.他们都机智聪慧,能言善辩。
14.陈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指责,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不讲信用且没有礼貌,用言语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杨氏子面对父亲友人“杨梅是杨家的水果”的玩笑话反应机敏,立即将“孔雀”与“孔家的禽鸟”联系在一起,回应了客人。
15.晶莹纯净的雪(冰)
16.表达了自己思维呆滞、不理解年轻人思想的强烈感受。
17.天真(幼稚、单纯、理想化);世故(老成、复杂、现实化)
18.“唯一不被拿来作比方的就是她妈”“父母的养育之责,反是父母的必然之罪”等语句委婉表达了我对她不能理解妈妈的批评。
19.C
20.运用循环记忆法,循环记忆法的特点就是在即将遗忘的时候给予“刺激”、再次予以重复识记,强化记忆。材料二的记忆过程是先将生字分批次,每一批循环书写识记,然后把记住的挑出来,剩下的又进行循环书写识记,符合循环记忆法的特点。
21.用自己的话形象讲述文章主题;简化语言,更通俗地表达文章主题。
22.①第1条:把背诵古诗的时间放在早晨或临睡前,养成定时背诵的习惯。②第3条:掌握写作技法,需要自己勤加练习。多写文章,防止遗忘最有效的办法是实践。③第5条:晚餐要按时吃,并且还要吃得有营养,多吃鱼类、大豆等食物,有益于增强记忆力。
23.例文:
粽子中的文化
“端午佳节到,艾叶粽飘香”。每年端午节,妈妈都会包粽子,而我也总是在旁边兴致勃勃地帮忙。
一大早,妈妈就把糯米、粽叶、红枣等食材准备好了。我看着那一片片翠绿的粽叶,闻着那淡淡的清香,仿佛已经闻到了粽子的美味。
妈妈熟练地拿起一片粽叶,折成漏斗状,抓了一把糯米放进去,然后放上几颗红枣,再用糯米填满,最后用绳子捆绑起来,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就包好了。我在一旁跃跃欲试,也拿起一片粽叶,学着妈妈的样子做起来,可是不是漏米就是包得奇形怪状。妈妈笑着说:“别着急,慢慢来。”在妈妈的耐心指导下,我终于包出了一个像模像样的粽子。
粽子包好后,妈妈把它们放进锅里煮。不一会儿,厨房里就弥漫着浓浓的粽香。我迫不及待地守在锅边,等待着粽子出锅。
终于,粽子煮好了。我赶紧拿起一个,剥开粽叶,咬上一口,那香甜的味道顿时在口中散开。我一边吃着粽子,一边听妈妈讲起了端午节包粽子的由来。原来,这小小的粽子里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包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据说,屈原投江后,百姓们为了不让江中的鱼虾吃掉他的尸体,就纷纷投放粽子等食物。后来,这个习俗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我细细品味着粽子的美味,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一个个粽子不仅是美食,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它们承载着历史,传递着情感,让我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铭记着先人的智慧和精神。
从那以后,每年端午节包粽子,对我来说不再仅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传承。我知道,只有我们一代代人将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它们才能永远散发着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