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白杨礼赞》教案
一、设计说明
《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来抒情的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典散文,它线索明晰,感情真挚。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象征手法,清理线索:环境不平凡——形神不平凡——象征意义不平凡是本文教学的重点。21教育网
二、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握本文的主旨。
2、品味语句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3、理解并初步运用象征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文本学习,让学生自然生成象征手法的有关知识; 朗读感悟、合作交流、层层深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1cnjy.com
(三)情感目标:学习北方抗日军民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象征手法及象征意义的揭示;
2、难点:分析人与树的相似之处。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课前准备
(一) 学生准备
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正音,理解词语,了解文章大意。
2、收集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等资料,以备课堂上交流。
(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 教师准备
1、准备在课堂上播放的多媒体文件《小白杨》。
2、准备有关作者、背景及象征手法概念的多媒体文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趣。
1、播放多媒体文件,《小白杨》,同学跟着唱。唱毕,这首《小白杨》唱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它歌颂赞美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www.21-cn-jy.com
2、今天我们学习的散文《白杨礼赞》(板书课题)与《小白杨》歌词在写作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用歌曲导入,营造课堂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从写作手法导入,紧扣教学重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作者赞扬了白杨的什么品质?
2、作者赞扬的仅仅是白杨树吗?
3、白杨树与北方抗日军民有哪些相似点呢?
(学生与文本对话,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赏析品味。
1、赏析形美、神美: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白杨树的?
(2)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外形特点?
教师范读7、8自然段,学生思考。
(3)白杨树的形美,显示了它不平凡,它的内在气质美吗?
师:欣赏课文到这儿,我们才明白作者托白杨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赞美的是……对、是北方的抗日军民,这种写法就叫托物言志(象征手法)。播放多媒体文件,介绍象征手法及写作背景。
(学生在赏析品味白杨树的形美、神美及树与人的相似点中,自然生成对象征手法的认识。)
2、朗读,赏析“景美”,体会衬托手法的运用。
师:白杨树的形美、神美与北方抗日军民极其相似,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也揭示了。但本文2、3段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高原风光,多余吗?为什么?21·cn·jy·com
(明确:高原风光及作者的感受从正反两个方面衬托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3、分析本文的抒情线索。
明确:白杨树不平凡:生长环境不平凡——外在形象不平凡——内在气质不平凡——象征意义不平凡。
(学生再读课文,归纳板书,理清文章抒情线索)
(四)品味语言,写法。
本文的语言凝练、准确,变化多姿。写作手法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姿多彩,你能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来读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吗?或者你不理解的句子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来探讨。
下列问题,学生能提出来更好,否则教师应适时点出:
1、课后思考与练习二。
2、第七自然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用了什么手法?作用是什么?
3、篇末写楠木是否多余?
(说明:品味美文,提高审美能力;品手法,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温习衬托的写法。)
(五)运用写作。
1、想一想:以象征手法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文章该如何写?
2、写作实践:
以梅、竹、粉笔、蜡烛、松或其它你喜爱的事物,任选一个事物,写一个小片段,以象征手法为主要表现手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指导写作:以梅为例,先说说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相似点。然后说说思路。最后写作。
4、学生展示。
(听、说、读、写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读写结合相辅相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六)小结。
1、同学们,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教师补充小结。
(说明:学生自主说,既体验成功的快乐,又获得理性化的认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