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8 运电路基础和欧姆定律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
考点1 电荷、静电作用 ☆ 1.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掌握电流表、电压表读数,连接与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特点3.重点掌握欧姆定律,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学问题实验①说明伏安法测电阻②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③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
考点2 串、并联电路 ☆☆☆
考点3 探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 ☆☆☆
■考点一 电荷、静电作用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验电器可用来检测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考点二 串、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路
电流 I=I1=I2 I=I1+I2
电压 U=U1+U2 U=U1=U2
电阻 R=R1+R2 1/R=1/R1+1/R2 或R=
分压或分流 = =
■考点三 探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
(1)伏安法测电阻原理:I=U/R。电路图如下:
实验步骤:①连接实物电路。连接实物时先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连接,并将其调到最大阻值处。连接电流表和电压表时注意“+”进“-”出及选择正确的量程。
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③算出三次Rx的值,求出平均值。
(2)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①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
②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实验结论:
①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②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数学表达式:I=U/R
■考点一 电荷、静电作用
◇典例1:(2024·鄞州模拟)三个带电小球A、B、C,放置于光滑绝缘水平桌面的一条直线上保持静止,如图所示,则小球A、B、C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 )
A.小球A、B带正电,小球C带负电
B.小球A 带正电,小球B、C带负电
C.小球A、B、C都带正电
D.小球A、C带负电,小球B 带正电
【答案】D
【解析】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平衡力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B带正电,C带负电,则C受到A的吸引力,同时A对C也是吸引力,且二者方向相同,那么BC会靠在一起,故A不合题意;
B.A带正电,B、C都带负电,那么A会受到B、C向右吸引力,则AB肯定会靠在一起,故B不合题意;
C.三者都带正电,则B对A向左的排斥力,B对C向右的排斥力,因此A、C会向外分开,故C不合题意;
D.小球A、C带负电,B带正电,则A对B有向左的吸引力,C对B有向右的吸引力,如果二者大小相等,那么B处于平衡状态,会出现图中情形,故D符合题意。故选D。
◆变式训练1:(2022·衢州)小科用一个不带电的轻质泡沫球靠近电脑显示屏,小球偏至如图实线位置。据此推测显示屏(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一定带电
【答案】D
【解析】电荷 ,为物体或构成物体的质点所带的正电或负电,带正电的粒子叫正电荷(表示符号为“+”),带负电的粒子叫负电荷(表示符号为“﹣”)。也是某些基本粒子(如电子和质子)的属性,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由图可知,不带电的轻质泡沫球能够被显示屏吸引,则说明显示屏一定带电,因为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而无法判断显示屏的带电类型;故D符合;
◆变式训练2:(2022·永嘉模拟)如图是“静电章鱼”实验,用比塑料易失去电子的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然后把塑料丝往空中抛出后将塑料管放在下面,此时塑料丝向四周张开,静止在空中形状像“章鱼”。
(1)塑料管经毛皮摩擦后带 电。(选填“正”或“负”)
(2)塑料丝向四周张开,静止在空中形状像“章鱼”,其科学原理是 。
【答案】(1)负(2)(塑料丝和管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解析】(1)在摩擦起电现象中,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2)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答。
【解答】(1)塑料管经毛皮摩擦后得到电子带负电,而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
(2)塑料丝向四周张开,静止在空中形状像“章鱼”,其科学原理是:(塑料丝和管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变式训练3:(2023·鹿城模拟)关于静电学的研究,科学家们经历漫长的探究过程.
材料一:公元前585年,泰勒斯发现用毛皮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一些绒毛等轻小物体。
材料二: 1746 年-1752年,“电学之父”富兰克林在研究静电现象时,有如下发现:
①带有电荷的尖锐导体之间容易产生电火花。
②用风筝收集的雷电(天电),它可以产生一切摩擦电(地电)所能产生的现象。
③手摩擦玻璃瓶后,两者带不同电荷:当两者再次接触后,电荷抵消不再带电.
(1)小明将摩擦过的琥珀靠近带负电荷的小球,现象如图所示,请判断琥珀所带电荷种类是 。
(2)某同学基于富兰克林发现进行了推测,其中合理的是____(可多选) .
A.物体的尖端可能容易放电 B.地电和天电本质是一样的
C.摩擦会产生电荷 D.只有摩擦才能使物体带电
E.带不同电荷的物体接触后可能会发生电荷转移
【答案】(1)负电荷(2)A;B;E
【解析】(1)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答;
(2)根据题目描述的信息,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摩擦过的琥珀靠近带负电荷的小球时相互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规律可知,琥珀所带电荷为负电荷。
(2)A.根据“带有电荷的尖锐导体之间容易产生电火花”可知,物体的尖端更容易放电,故A正确;
B.地电和天电相同,本质上都是摩擦起电,然后再放电,故B正确;
C.并不是所有物体摩擦都会带上电荷,只有对电子束缚能力不同的物质摩擦后才会带电,故C错误;
D.通过感应也能使物体带电,故D错误;
E.带不同电荷的物体接触后可能会发生电荷转移,从而电荷抵消而不再带电,故E正确。故选ABE。
■考点二 串、并联电路
◇典例1:(2023·衢州)科学兴趣小组开展”制作可调式电热水壶”的活动。设计电路时要求满足:闭合开关后,顺时针调节变阻器的旋钮滑片P时,通过发热体的电流增大,产热加快;同时反映发热体功率高低的显示仪(电压表)示数增大。下列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对各个选项中的电路图进行分析,哪个其中的变化与题目描述一致,哪个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变阻器左右两个接线器接入电路,此时无论怎样调节滑片位置,变阻器始终全部接入电路,不能改变阻值,从而改变电流,故A不合题意;
B.将变阻器左端和中间的接线柱接入,此时滑片左边的部分被使用。当滑片顺时针方向调节时,它接入的阻值变大,而通过电路的电流变小,故B不合题意;
C.将变阻器中间和右边的接线柱接入,此时滑片右边的部分被使用。当滑片顺时针转动时,它接入的阻值减小,而通过发热电阻的电流增大。根据U=IR可知,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C符合题意;
D.将变阻器中间和右边的接线柱接入,此时滑片右边的部分被使用。当滑片顺时针转动时,它接入的阻值减小,由于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因此电压表的示数减小,故D不合题意。
◆变式训练1:(2022·温州)如图所示,三个定值电阻 R1、R2、R3的电阻值均不相等,在A、B之间接一个电源,在C、D之间接一个电流表,电流表的示数为 I,现将电源、电流表的位置互调,则电流表的示数( )
A.可能增大
B.可能减小
C.一定不变
D.由于 R1、R2、R3大小关系不知,故无法判定
【答案】C
【解析】先对电路进行分析,可画出AB间是电源、CD间是电流表的电路图,以及AB间是电流表、CD间是电源的等效电路图,之后采用赋值法分别对这两种情况下电流表的示数进行分析比较。
【解答】AB间是电源、CD间是电流表的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设电源电压U=6V,R1=3Ω,R2=2Ω,R3=6Ω,
则总电阻为:R总=R1+=3Ω+=4.5Ω,
干路电流为:,
根据并联分流可知电流表的示数为:I=I总×;
AB间是电流表,CD间是电源的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设电源电压U=6V,R1=3Ω,R2=2Ω,R3=6Ω,
则总电阻为:,
干路电流为:
根据并联分流可知电流表的示数为:I'=I总'×=A×=A;
故将电源、电流表的位置互调之后,电流表的示数不变。故选C。
◆变式训练2:(2023·鹿城模拟)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20Ω,R2=30Ω,回答下列问题。
(1)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两电流表的示数之比I甲∶I乙= ;
(2)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发现两电压表的示数一样且接近电源电压,若出现此现象是由于电路中某一处故障引起的,则此故障可能是 。
【答案】(1)2∶5 (2)R1短路或R2断路
【解析】(1)开关S断开时,两表为电流表时,两个并联;
(2) 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 ,两个电阻串联在一起。
【解答】(1)如图,甲测量流过R2的电流,乙测的是总电流。故电流之比为 2∶5 ;
(2)甲测的是总电流,乙表测量的是R2两端的电压,故故障可能是 R1短路或R2断路 。
◆变式训练3:(2024·温州模拟) 如图所示的电路。
(1)闭合S1,S2,则只有 不发光。
(2)闭合S1,S2先闭合,后断开,则电压表读数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闭合S1,S2三灯均不发光,且电压表读数为零,则故障可能是 (选填“L1”“L2””或“L3”)断路。
【答案】(1)L2
(2)增大
(3)L1
【解析】(1)根据图片分析哪个灯泡没有电流经过即可;
(2)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分析;
(3)根据图片可知,当灯泡L1断路时,整个电路发生断路,没有电流经过,那么灯泡不发光,电压表的示数为零。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 闭合S1,S2, 灯泡L2被短路,则只有L2不发光;
(2) S1,S2先闭合时,只有灯泡L3和L1串联,此时总电阻为R总=R1+R3;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得到,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S2先闭合时,只有灯泡L3、L1和L2串联,此时总电阻为R总=R1+R2+R3;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得到,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比较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增大了。
(3)闭合S1,S2三灯均不发光,且电压表读数为零,则故障可能是L1断路。
■考点三 探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
◇典例1:(2024·浙江)图1是研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用四根电阻丝作被测导体,将电阻丝两端接入电路后,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阻丝两端电压相同,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列于下表。
实验组 电阻丝 材料 长度(厘米) 直径(毫米) 电流(安)
1 a 康铜丝 57.20 0.50 待填
2 b 镍铬丝 57.20 0.50 0.14
3 c 镍铬丝 57.20 0.70 0.26
4 d 镍铬丝 28.60 0.70 0.54
请回答:
(1)将电阻丝a的两端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2所示,其示数为 安。
(2)为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可选择实验组 进行对比。
(3)实验得出,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此外,导体电阻还与温度有关。
①科学研究发现某种金属电阻和温度的关系如图3所示。描述该金属电阻在降温过程中的现象: 。
②探索新材料是高科技研究领域中永恒的主题之一。若常温下某种新材料的电阻为零,该新材料可用于制造 (写出一种),以减少能量损耗。
【答案】(1)0.32
(2)bc
(3)金属电阻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最后变为超导体;输电线
【解析】(1)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的位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2)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有关,当研究电阻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控制其它的因素不变;
(3)①某些物质在很低的温度时,电阻就变成了0,这就是超导现象;
②在发电厂发电、输送电能方面若能采用超导材料,就可以大大降低由于电阻引起的电能损耗。
【解答】(1)根据图2可知,电流表选择0~0.6A量程,每一个大格代表0.2A,每一个小格代表0.02A,电流为0.32A;
(2)为了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即应该选择导体材料、长度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的电阻丝,故选b和c进行对比;
(3)①根据图3图象可知,该金属降温过程中, 电阻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最后变为超导体 ;
②若常温下某种新材料的电阻为零,该新材料可用于制造输电线,以减少能量损耗。
◆变式训练1:(2024·浙江模拟)小金同学想探究“通过灯泡的电流与灯泡两端电压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在图乙中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连线不得交叉;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小灯泡变亮).
(2)小金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无示数,但电压表示数较大.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是____.
A.检查电路是否短路
B.检查小灯泡是否接触良好或损坏
C.更换电流表
D.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3)排除电路故障后,下表是按正确的操作测得的数据.从表中数据可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与灯泡两端的电压不成正比,其原因是 .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 2.0 3.0 3.8
电流 0.32 0.38 0.40
【答案】(1)
(2)B
(3)灯泡的电阻随温度发生变化,其电阻不是定值
【解析】(1)电流表、灯泡、滑动变阻器、开关串联接入电路;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接线柱接入电路;
(2)小明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无示数,但电压表示数较大,说明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断路;
(3)从温度对灯泡电阻的影响分析。
【解答】(1)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电流表、灯泡、滑动变阻器、开关串联接入电路;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接线柱接入电路,如下图所示:
(2)小明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无示数,但电压表示数较大,说明与电压表并联的小灯泡断路,接下来应检查小灯泡是否接触良好或损坏,故选B;
(3)由表格中的数据和公式可知:随灯泡电压与电流增大,灯泡实际功率增大,灯丝温度升高,灯泡电阻变大,灯泡的电流跟灯泡两端电压的不成正比,其原因是灯丝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变式训练2:(2024九下·浙江模拟)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小明利用电压恒为4.5V的电源、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等器材连接成图申电路进行实验,测得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两端电压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某次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此时的电流为 。
(2)小明通过实验发现:灯泡电阻随温度改变而改变。图乙中支持他观点的证据是 。
(3)结合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判断本实验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可能是____。
A.“10Ω 2A” B.“20Ω 2A” C.“50Ω 1.5A”
(4)实验中,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滑动,电流表示数增大,小灯泡阻值的变化量为△R1,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阻值的变化量为△R2。请判断△R1和△R2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 。
【答案】(1)0.3A
(2)图乙中的图像是曲线,表示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
(3)C
(4)△R1<△R2,当滑动变阻器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增大,电路的总电阻会变小;据图乙可知电流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增大,这样只有△R2大于△R1才会让总电阻变小。
【解析】(1)根据电流表选用小量程确定分度值读数;
(2)分析图乙得结论。
(3)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求出变阻器分得的电压,根据分压原理,进而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规格。
(4)分析图甲电路的连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滑动,确定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化,因电流表示数增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的总电阻变化;因通过灯泡的电流变大,根据图丙可知,灯的电压也变大,根据P=UI知灯的实际功率变化,可知灯丝的电阻变化,根据串联电阻的规律比较ΔR1与ΔR2大小。
【解答】(1)实验中某次的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则此时的电流为0.3A;
(2)根据图乙数据可知,当温度升高时,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图乙中的图像是曲线,表示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
(3)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知:
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U滑=U-U1=4.5V-0.2V=4.3V,此时电路中电流为0.1A。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
所以选用“50Ω 1.5A”的滑动变阻器,故C正确。
(4)变阻器与灯泡串联,电压表测灯泡的电压,电流表则电路的电流,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流表示数增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的总电阻变小;因通过灯泡的电流变大,根据图丙可知,灯的电压也变大,根据P=UI知灯的实际功率变大,灯的温度升高,灯丝的电阻变大,根据串联电阻的规律,故可知ΔR1<ΔR2。
◆变式训练3:(2024·宁波模拟)为了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小晨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为6 V,R1是定值电阻,R2是滑动变阻器。
(1)在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 P,发现两电表示数始终如图乙所示,原因是将滑动变阻器的 (填字母)两个接线柱接入了电路。
(2)改正错误后,小晨继续实验,将有关实验数据标记在图丙上。分析图丙可知,他所选择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____(选填字母)。
A.10Ω 2A B.25Ω 2 A C.50Ω 0.5 A
(3)根据图丙的数据,定值电阻. 的阻值是 。
【答案】(1)改变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和保护电路;CD
(2)B
(3)5Ω
【解析】(1)移动滑片,电流表示数不变,说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零或为定值电阻;根据电压表的示数确定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接线柱;
(2)根据图丙可知,当电路中电流最小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和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解答】(1)在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和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 P,发现两电表示数始终如图乙所示,原因是将滑动变阻器CD两个接线柱接入了电路。
(2)根据图丙可知,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为0.2A,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1V;
由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和欧姆定律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
;故答案为:B;
1.(2022·衢州)如图是“静电章鱼”实验,用比塑料易失去电子的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然后把塑料丝往空中抛出后将塑料管放在下面,此时塑料丝静止在空中形状像章鱼。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塑料丝与塑料管带异种电荷后吸附在一起
B.塑料丝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呈章鱼状
C.塑料管经毛皮摩擦得到电子后带正电
D.塑料管得到的电子数等于毛皮两次失去的电子总数
【答案】B
【解析】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塑料丝和塑料管都比毛皮容易失去电子,则它们与毛皮摩擦后都会带正电。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塑料丝之间相互排斥而形成章鱼状,塑料丝与塑料管之间相互排斥从而使塑料丝悬浮在空中,故A错误,B正确;
塑料管经毛皮摩擦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故C错误;
塑料管得到的电子数只等于毛皮与它摩擦时失去的电子数,故D错误。
2.(2023·丽水)公交车后门左右扶杆上各装有一个按钮开关(如图)。当乘客按下任一按钮时,蜂鸣器响起提示音,提醒司机有乘客要下车,下列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电路的基本认识和串并联电路的区分。
【解答】当乘客按下任一按钮时,蜂鸣器响起提示音,提醒司机有乘客要下车 ,说明电路中任意开关闭合,蜂鸣器都能工作,故只有B符合题意。
3.(2024·浙江)用导线将开关、灵敏电流计和材质不同的钥匙甲、乙相连,将两钥匙插入橙子中(如图)。闭合开关,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下列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后,橙子内有电流通过
B.钥匙甲的导电能力比钥匙乙的强
C.通过钥匙甲的电流比通过钥匙乙的大
D.闭合开关后,橙子内只发生物理变化
【答案】A
【解析】A.水果电池相当于电源,闭合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B.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C.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
D.水果电池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解答】A.闭合开关后,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橙子内有电流通过,故A正确;
B.不能判断钥匙甲的导电能力比钥匙乙的强,故B错误;
C.两个钥匙串联,则通过钥匙甲的电流和通过钥匙乙的相同,故C错误;
D.闭合开关后,橙子内发生化学变化,将化学能转化为内嫩,故D错误。
故选A。
4.(2023·宁波)如图所示为多档位加热器的电路图,电热丝R1的电阻小于电热丝R2的电阻。闭合S1和S2时,对电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R1和R2串联 B.R1两端的电压小于R2两端的电压
C.流过R1的电流大于流过R2的电流 D.如果R1断了,R2也不能工作
【答案】C
【解析】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1和S2均闭合时,电热丝R1和R2为并联关系,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最多。
【解答】A.由图可知R1和R2为并联关系;
B.R1和R2为并联关系,故两端电压相等;
C.电压相同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小,故其正确;
D.并联电路两条支路不会相互影响。
5.(2023·衢州)如图所示电路中,R1的阻值为4欧,当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3安;当只闭合S2时,电流表示数为2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6伏
B.R2的阻值为1欧
C.S1和S2都闭合时,R2消耗的功率为18瓦
D.只闭合S2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24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的应用,关键是公式和规律的灵活运用以及画出两种情况的等效电路图。
【解答】S1和S2都闭合时,R2短路,计算电源电压为U=I1R=3A×4Ω=12V,故A错误;R2短路消耗的功率为0,故C错误;
当只闭合S2时,R1和R2串联,R总=,R2=R总-R1=6Ω-4Ω=2Ω,故B错误;电路总功率P=IU=2A×12V=24W,故D正确。
6.(2023·衢州)如图,电路中电流大小始终不变,R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据电压表示数U与电阻箱阻值R的大小关系可以绘制-R图线①;断开开关S,据电压表示数U与电阻箱阻值R的大小关系可以绘制U-R图线②。把R记为U,下列能正确表示图线①、②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根据欧姆定律,结合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当闭合开关S时,定值电阻R0被短路,此时只有变阻器R,那么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则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IR。
由于电流I保持不变,那么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与电阻R成正比,即二者变化的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故A错误;
当开关S断开时,变阻器R和定值电阻R0串联,此时电压表测它们的总电压;
即电压表的示数U总=U+U0=IR+U0;
由于电流I不变,R0不变,因此U0为一定值;
则电压表此时的示数与变阻器的阻值为一次函数关系。
当变阻器的阻值为0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0,肯定不是0;
故B正确,而C、D错误。
7.(2023·衢州)小科实验时发现两个有趣的现象:
(1)用导线将手摇发电机、电池和开关串联起来,闭合开关发电机就发生转动。此时,发电机变成了 。
(2)在测量通过某定值电阻的电流时,选择0~3A和0~0.6A两档量程测出的电流值分别为0.29A和0.28A。从精确测量的要求考虑,小科应选用的数据是
【答案】(1)电动机(2)0.28
【解析】(1)电动机通入电流就能转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测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小,则测量越准确。
【解答】(1)用导线将手摇发电机、电池和开关串联起来,闭合开关发电机就发生转动。此时,发电机将通入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它变成一个电动机。
(2)0~3A和0~0.6A的两个量程通用一排刻度,则前者分度值大,后者分度值小,因后者测量结果更准确,那么小科选用的数据是0.28A。
8.(2023·丽水)小科利用器材探究通过M、N之间导体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部分电路如图所示。
(1)图中M、N之间应连入 (填“定值电阻”或“小灯泡")。
(2)图中M、N之间若接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填变化情况)。
【答案】(1)定值电阻(2)变小
【解析】(1)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必须控制电阻不变而改变电压;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据此分析解答;
(2)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据此确定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化。
【解答】(1)图中M、N之间应连入定值电阻。
(2)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减小,根据“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的规律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
9.(2023·宁波)小金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测某导体的电阻。回答下列问题: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答题纸的图中完成实物图的连接;
(2)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丙所示,则被测导体R0的电阻为 欧;
(3)为减小实验误差,需进行多次测量。当图乙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向B端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1)如图:
(2)13
(3)变大
【解析】(1)根据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解答;
(2)根据丙图确定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和分度值,根据指针位置读出示数,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即可;
(3)根据滑片移动方向分析变阻器的阻值变化,再根据R总=R变+R0分析总电阻的变化,最后根据“电流与电压的反比关系”确定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最后根据U=IR分析电压表的示数变化。
【解答】(1)滑动变阻器应该与电阻串联,且接线一上一下。根据图片可知,变阻器右下角的接线柱已经与定值电阻R0相连,此时可以将左上角的C接线柱与电源正极相连,如下图所示:
(2)根据丙图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则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则示数为2.6V,
那么R0的阻值:;
(3)当图乙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向B端移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减小,根据R总=R变+R0可知,总电阻减小。根据“电流与电阻的反比关系”可知,电流表的示数增大。根据U=IR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10.(2023·丽水)小科通过实验对“串联电路各部分电压的关系“进行了验证。利用学生电源、小灯泡2个、电压表1个、开关1个、导线若干等器材,按图甲电路逐一接入电压表进行实验。
(1)实验中小灯泡L1、L2的规格应了 (填“相问"或“不同");
(2)在被测电压难以估计时,为避免电压过大而损坏电压表,应正确选择量程、具体操作是 。
(3)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则读数为 伏;
(4)整理实验数据时,小科发现两灯泡上的电压U1、U2之和略小于两灯泡两消的总电压U,与预期结果不相符。换用其他器材并规范操作,多次实验后结果均相同。其原因可能是 。
【答案】(1)不同
(2)先拿被测电路的另一个线头迅速试触电压表的最大量程的接线柱,若指针偏转角度太小,再使用较小的量程
(3)1.5
(4)导线有电阻,两端存在电压
【解析】(1)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特点时,应保持两元件的规格不同;
(2)试触法指使用电表时,为了不损坏元件,一般先用大量程;
(3)电压表的读数需注意其量程和分度值;
(4)只要元件有电阻,在串联电路中就会分去电压。
【解答】(1)若两个灯泡的规格相同,则两个灯泡两端电压始终相等,故不能等到普遍结论,所以不相同;
(2) 在被测电压难以估计时,为避免电压过大而损坏电压表,应先用试触法(先用大量程);
(3)由图乙可知,读书为1.5v;
(4)电压U1、U2之和略小于两灯泡两消的总电压U ,原因可能是导线电阻分到了部分的电压;
11.(2023·衢州)某项目化学习小组从课堂中了解到盐溶液也能导电。小组成员拿了一根弹性很好的乳胶管,里面灌满一定浓度的盐水,两端用金属圆片电极密封,形成一段封闭的盐水柱,长度20厘米。在老师的指导下,选用了下列器材,对盐水柱的电阻进行探究(过程中盐水柱温度变化和化学变化不计):[器材选择]学生电源12伏,电流表(0~5亳安),电压表(0~3伏,0~15伏),滑动变阻器(0~10千欧)。[电路连接]小组设计了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1)根据实验要求,用笔画线作为导线完成实物图的连接。
[实验数据]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多组数据如下表:
实验记录表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表示数(伏) 3.6 7.2 10.2
电流表示数(毫安) 1.25 2.40 3.48
盐水柱电阻(千欧) ? 3.00 2.93
(2)分析表中三组数据,该盐水柱的电阻为 千欧。(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有小组成员提出,金属丝的电阻与金属丝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盐水柱的电阻是否也与这些因素有关呢?
[实验方案设计]
①探究盐水柱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小组成员利用乳胶管弹性好的特性,通过拉长来改变盐水柱长度,进行探究。你觉得此设计是否合理 ,请说明理由 。
②探究盐水柱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③探究盐水柱的电阻与盐水浓度的关系……
【答案】(1)
(2)2.94
(3)不合理;在拉长盐水柱长度时,横截面积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未控制单一变量。
【解析】伏安法测电阻时为了使测量结果更精确,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控制变量法原则:研究什么就改变什么,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控制单一变量
【解答】(1)电压表应与被测物体并联,答案见图
(2)实验1中根据欧姆定律,,
再对3次实验的电阻求平均值可得电阻R=
(3)通过拉长来改变盐水柱长度,在改变长度的同时,其横截面积会变小,未控制单一变量,故次设计不合理,理由是在拉长盐水柱长度时,横截面积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未控制单一变量。
故答案为:(1)
(2)2.94 (3)不合理 在拉长盐水柱长度时,横截面积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未控制单一变量。
12.(2023·丽水)某学习小组设计如图甲电路,并将电流表改装成液体密度显示表。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20欧,R是压敏电阻,其阻值与所受压力F的关系如图乙。已知图中用来盛放待测液体的空容器质量为0.7千克,每次测量时液体须注满容器。
(1)小科按图甲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
(2)容器中不加液体时,闭合开关,电流表指针所指刻度标为“0克/厘米3”。求“0克/厘米3”刻度线对应的电流值。
(3)小明在制作过程中发现,待测液体密度差异较大时,指针偏转角度差异却较小。小明针对测量精确度不高的问题,对装置进行了如图丙的改进(杆AO可绕固定点O自由转动,容器悬挂在A点)。请根据所学知识,说说这样改进的科学道理。
【答案】(1)断开
(2)解:当容器中不加液体时,压敏电阻所受压力F=G=mg=0.7kg×10N/kg=7N
由图乙可知,当F=7N时,压敏电阻R=40Ω
电流表示数为:I= =0.1A
答:“0克/厘米3” 刻度线对应的电流值为0.1A。
(3)在杠杆OBA中,OA>OB,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当液体密度(或质量或重力或压力)差异相同时,增大了作用在压敏电阻上的压力差异,使压敏电阻阻值差异更明显,从而增大了电路中电流的差异,提高测量精度。
【解析】(1)在连接电路时,为了防止电路时通时断,可能烧毁用电器,因此要求开关必须是断开的;
(2)当容器中不加液体时,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就等于空容器的重力,即F=G=mg,然后根据图乙确定此时压敏电阻的阻值,接下来根据R总=R+R0计算出总电阻,最后根据计算出电流表的示数即可。
(3)要提高测量的精确程度,就要在液体密度差异不变时想办法增大压敏电阻上受到的压力差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压敏电阻上的压力差异的变化即可。
13.(2024·浙江)自然界中有许多“电鱼”,它们身体中的发电器官能产生电。研究表明,某电鱼在水中放电时(图1),身体AB段可看成电源和电阻(R1)两部分串联而成,其余部分和水的电阻为R2,它们共同构成闭合电路,简化电路如图2所示。电鱼放电时的电压(即电源电压)为U,电阻R1=1.0×104欧。为获得U的大小,研究人员通过在水里加入氯化钠来改变R2,得到A、B两点间电压UAB和电路中电流I的关系,如图3所示。电鱼每次放电电压视为相同,电鱼电阻不变。
请回答:
(1)向水里加入氯化钠,目的是 (填“增大”或“减小”)电阻R2。
(2)求电鱼放电时电压U的大小。
(3)当R2=1.0×104欧,求电鱼放电时R2的电功率P2。
【答案】(1)减小
(2)当电流为0.05A时,UAB=1.5V
U=5×10-5A×R1+1.5V①
当电流为0.20A时,UAB=0.5V
U=1.5×10-4A×R1+0.5V②
由①②得U=2V R1=10000Ω
(3)P2=I2R2=(10-4A)2×1.0×104Ω=10-4W
【解析】(1)向水里加入氯化钠增加了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进而分析向水里加入氯化钠的目的。
(2)由图1可知,两电阻串联,根据图2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电压,解方程求出R1的阻值和电源电压。
(3)根据欧姆定律求出通过的电流,根据P=I2R求出电鱼放电时R2的电功率P2。
【解答】(1)向水里加入氯化钠增加了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向水里加入氯化钠,目的是减小电阻R2。
1.电动汽车利用旋钮变阻器实现对转速的控制,车速仪由电路中的电流表改装,图中0、E、F为变阻器的三个接线柱。驾驶员踩下“油门”,旋钮滑片逆时针转动,车速仪示数变大。则与M、N相连接的是( )
A.E和F B.O和E
C.O和F D.以上接法均可
【答案】B
【解析】旋钮滑片逆时针转动,车速仪示数变大,连入电路电阻变小,据此分析。
【解答】由题意可知,驾驶员踩下“油门”,旋钮滑片逆时针转动,此时车速仪示数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根据欧姆定律,电路的总电阻变小,则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如果接线柱M接0点,则接线柱N应该接E点。
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2.(2024·平湖模拟) 将一根细金属丝置入柔性塑料中,可以制成用来检测物体形变的器件应变片,其结构如图1 所示。将它接入图2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R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当应变片随被检测物体发生拉伸形变时,塑料中的金属丝会被拉长变细,导致电阻变大,则电路中的( )
A.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变大
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C.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变小
D.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答案】D
【解析】根据图2可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应变片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根据应变片电阻的变化分析总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分析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解答】根据图2可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应变片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闭合开关S,当应变片随被检测物体发生拉伸形变时,塑料中的金属丝会被拉长变细,导致电阻变大,总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应变片的电阻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应变片分担的电压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3.某熨烫机电路主要由发热体、熔丝、控制开关盒等组成,其连接如图所示,其中控制开关盒内有开关、指示灯和分压保护电阻等元件。当该熨烫机接入家庭电路后,闭合开关,指示灯发光,发热体工作。现由于某种原因熔丝熔断,发热体不工作,但指示灯仍发光。下列控制开关盒内元件的连接方式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对四个选项中的电路进行分析,哪个符合题目的要求,那么它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如下图所示:当开关闭合后,灯泡和加热体同时被短路,它们都不能正常工作,故A错误;
B.如下图所示:灯泡与分压电阻在一条支路上,熔丝和发热体在一条支路上,二者并联不相互影响,因此熔丝断时发热体停止工作,而灯泡正常发光,故B正确;
C.如下图所示:发热体和分压电阻、灯泡并联,即灯泡单独接在电源上,会由于电压过大被烧毁,故C错误;
D.如下图所示:当开关闭合后,熔丝和发热体所在的支路被短路,它们不能工作,故D错误。
故选B。
4.(2024·龙港模拟)如图所示是一种测定油箱内油量的装置。其中R 是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片,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跟滑杆可以绕固定轴O转动,另一端固定着一个浮子。当油箱中的油量减少时
A.R 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减小 B.电路的总功率增大
C.电流表示数减小 D.R0两端电压增大
【答案】C
【解析】A.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片的材料和横截面积一定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C.根据欧姆定律进行分析电流表的示数变化;
B.根据P=UI进行分析;
D.根据串联分压原理进行解答。
【解答】A.由图可知,油箱内油面下降时,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中电阻变大,故A错误;
C.由图可知,该电路为R和R0的串联电路,油箱内油面下降时,总电阻变大,在电源电压一定时,根据欧姆定律,电路电流变小,电流表示数减小,故C正确;
B.电源电压一定时,电路电流变小,根据P=UI知,电路的总功率减小,故B错误;
D.由图可知,油箱内油面下降时,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中电阻变大,根据串联分压原理,滑动变阻器R两端的电压变大,电源电压一定时,R0两端电压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5.(2024九下·余姚模拟)小明在“研究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按如图所示电路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发光,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出现此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断路;小明找出并排除此故障后,闭合开关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且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不变,则此故障的原因最有可能出现在 。(均选填电路图中的元件符号)
【答案】L;R
【解析】灯泡断路,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阻值很大,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很小,所以电流表没有示数;串联电路电阻越大,分压越大,所以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解答】由图知,灯泡L和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发光,则可能是出现断路故障或者灯泡短路,说明电路中一定有断路,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两极是接通的,则灯泡L发生断路。
小明找出并排除此故障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且电流表,说明变阻器没有起到改变电阻的作用,或者变阻器使用了下面两个接线柱(此时相当于阻值较大的定值电阻),即此故障的原因最有可能出现在变阻器R上。
6.(2024·舟山模拟)小科在老师指导下制作了一个利用电表测物体重力的小作品,它能在电表盘上读出所放物体重力的大小,如图所示。
(1)当秤盘不放任何重物时,滑片P恰好处于a点。闭合开关,当秤盘上所放钩码个数增多时,表盘示数变大,那么改装成表盘的电表应该是 (填“电压表”或“电流表”);
(2)一段时间后,在秤盘放2牛重的钩码时,表盘读数比2牛大,换不同重的钩码反复试验,每次读数都不同且大于钩码的重力。产生这一现象可能由于____引起的(填字母)。
A.R1短路 B.R1断路 C.R2短路 D.R2断路
【答案】(1)电压表 (2)A
【解析】(1)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滑片上面部分电阻丝aP两端的电压,根据拉力的变化可知滑片移动的方向,进一步判断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2)由电路图可知,两个电阻串联,电压表测滑片上面部分电阻丝aP两端的电压,开关闭合后电压表示数变大,说明电路中电流变大,据此分析电路故障。
【解答】(1)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保存进入下一题滑片上面部分电阻丝aP两端的电压;
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在电路中可看作开路,所以变阻器R2始终以最大阻值接入电路,则滑片移动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不变,电路中电流保持不变;
当秤盘上所放钩码个数增多时,滑片向下移,电阻丝aP的电阻增大,但是电路中电流保持不变,根据U=IR可知,电阻丝aP两端的电压增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2)由题知,一段时间后,电压表表盘的读数比标注的值要大,且换不同重的钩码反复试验,每次读数都不同;因两个电阻串联,电压表有示数(且物重不同时电压表示数不同),说明电路是通路,所以电阻R1和电阻R2不可能断路;
电压表测滑片上面部分电阻丝aP两端的电压,在秤盘放2牛重的钩码时,表盘读数比2牛大,即电压表示数变大,根据U=IR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大,说明电路的电阻变小,因此R1或R2出现短路,如果R2短路,根据U=IR可知电压表示数为0,不符合题意,所以故障只能是R1短路。故选A。
7.(2024·玉环模拟)小平为测定一只标有“2.5V”的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按照如下图电路开展实验,其中电源为2节新干电池,电流表的量程为0~0.6安,电压表量程为0~3伏,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欧。
(1)闭合开关后,为测得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需进行的操作: 。
(2)小平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测得的电压和相应的电流记录如下表:
电压(伏) 0.6 1.0 1.5 2.0 2.5
电流(安) 0.15 0.2 0.23 0.26 0.3
则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 欧(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
(3)通过对表中数据的计算,小平发现小灯泡的电阻会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他认为可能是温度影响了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验证猜想,他打破小灯泡的玻璃,将小灯泡的灯丝浸泡在20℃的蒸馏水恒温水浴中重复实验。如此设计是基于蒸馏水能满足实验的哪些需求: (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直到电压表示数为2.5伏,读出电流表示数 (2)8.33
(3)比热容大,吸收灯丝热量后,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且蒸馏水是绝缘体,不会对电路的电阻效果造成影响
【解析】(1)当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灯泡的额度电流,最后可根据计算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2)根据表格数据确定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根据计算灯泡的电阻;
(3)可从水的比热容大和纯水为绝缘体两个角度分析解答。
【解答】(1)闭合开关后,为测得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需进行的操作: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直到电压表示数为2.5伏,读出电流表示数。
(2)根据表格可知,灯泡电压为2.5V时,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3A,则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3)为验证猜想,他打破小灯泡的玻璃,将小灯泡的灯丝浸泡在20℃的蒸馏水恒温水浴中重复实验。如此设计是基于蒸馏水是因为:蒸馏水的比热容大,吸收灯丝热量后,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且蒸馏水是绝缘体,不会对电路的电阻效果造成影响。
8.(2024九下·杭州模拟)某学习小组开展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电源电压恒为8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5Ω 3A”,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向右移动滑片P时,电压表示数增大)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S,滑片P滑动到某一位置时,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A;
(3)某同学利用图甲按要求连接完成后的实物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提供了阻值为5Ω、10Ω、15Ω、20Ω、25Ω的定值电阻,由图丙可知,电压表示数保持 V不变,当用20Ω电阻替换10Ω电阻时,应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使电压表的指针恢复到原来位置。
【答案】;0.4;2.5;左
9.(2024九下·萧山模拟)小金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选取了如下材料,3.6V锂电池一枚,定值电阻一个、电压表一只、电流表一只、最大阻值为的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请根据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用笔代替导线在图乙中,将电路元件连接完整,注意导线不要交叉 ;
(2)表格中是小金同学实验并整理的数据,通过分析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老师查看了小金的实验数据后指出 组数据是编造的,原因是: 。
实验数据表格
实验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电压/V 1 1.5 2 2.5 3
电流/A 0.1 0.15 0.2 0.25 0.3
【答案】;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第1;电路的最小电流为0.12A,达不到0.1A
10.(2024·滨江模拟)兴趣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 保持不变,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
(1)根据实验要求,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补充完整 (导线不能交叉)。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无论怎么移动滑片,电压表都无示数,则故障可能是 。
(3)消除故障后进行实验,兴趣小组根据所测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据图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要保证分别使用五个定值电阻均能顺利完成实验,应该选取最大阻值不小于 Ω的滑动变阻器。
(4)根据你所连接的电路,当测定电阻由5欧变为10欧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 。
【答案】(1)
(2)定值电阻短路(或电压表短路或电压表断路)
(3)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成反比;50
(4)左
【解析】(1)将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滑动变阻器上下各选一个接线柱串联在电路中;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无论怎么移动滑片,电压表都无示数,说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短路或电压表短路或电压表断路;
(3)①根据电流与电阻的乘积为一定值分析得出结论;
②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求出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根据分压原理,求出当接入25Ω电阻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进而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规格;
(4)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当换上大电阻时,根据分压原理确定电压表示数的变化,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结合分压原理确定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的方向。
【解答】(1)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和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滑动变阻器上下各选一个接线柱串联在电路中,如下图所示:
;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无论怎么移动滑片,电压表都无示数,说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短路或电压表短路或电压表断路,即故障可能是定值电阻短路或电压表短路或电压表断路;
(3)①由图乙可知,电流与电阻的乘积为UV=IR=0.4A×5Ω=……=0.1A×20Ω=2V,为一定值,故可得出结论: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②实验中使用的定值电阻阻值最大为25Ω,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UV=2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U滑=U-UV=6V-2V=4V,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电压表示数的
倍,根据分压原理,当接入25Ω电阻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变=2×25Ω=50Ω,即所选择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能小于50Ω;
(4)实验中,当把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后,根据分压原理,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大,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要控制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要增大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由分压原理,要增大滑动变阻器电阻阻值,故应把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
11.(2024·金东二模)小东同学为“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在实验室选取以下实验器材:学生电源(电压恒为4.5V),滑动变阻器“20Ω,1A”, 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导线若干。
(1)小东根据图甲电路图连接成图乙所示的实物图。检查电路连接时,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答题卷的实物图中对该导线上打“×”,并画出正确的连线;
(2)纠正错误后,闭合开关s,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均不动。小东断开开关S,将与电压表负接线柱相连的导线改接到电源负接线柱上(相当于将图甲中,电压表与c 点相连的那根导线改接到d点),再次闭合开关s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仍不动,但电压表的指针有明显的偏转。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
A.电流表短路 B.电流表断路
C.定值电阻 R 断路 D.滑动变阻器断路
(3)小东先用5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闭合开关S后,移动滑片P,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V,记录数据;然后更换其它电阻,按前面操作步骤继续完成实验,测得数据记录在表中,其中第4 和第5 组数据未能完成收集。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阻 R /Ω 5 10 15 20 25
电流I/A 0.4 0.2 0.13
①分析第 4和第5组未能完成数据收集的原因是 ;
②为了顺利收集第4和第5组数据,请你提出一种解决办法 。
【答案】(1)
(2)B;D
(3)滑动变阻器的量程太小;b点加一个定值电阻、降低电源电压、选用电阻更大的滑动变阻器
【解析】电压表要与用电器并联,电流表与用电器串联,用电器短路会导致电路电流过大,不会导致两个表示数都为零,结合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求解。
【解答】(1)分析图乙知道,电流表与电压表串联,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并联,与甲图不对应,这是错误的,应改为:将电流表与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串联,将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
(2)根据题意知道路连接正确,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和电压表无示数,则电压表并联以外的部分电路断路;把电压表与b点相连的那根导线改接到c点后,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此时电压表并联部分断路,综上可知,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是bc间断路,故BD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3)分析表2中数据知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
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是定值电阻分得的电压的倍,由题意知道,要能够顺利完成表2中第4和第5次实验探究,根据分压原理,当接入25Ω电阻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应为
而现有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20Ω,因此第4和第5组不能完成数据收集。
为了完成整个实验,应在图乙电路的b点串联一个定值电阻(或加一个定值电阻、降低电源电压、选用电阻更大的滑动变阻器)。
12.(2024·嘉兴模拟)小科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进行如下研究:
【实验器材】电源(电压恒为4.5V)、滑动变阻器(20Ω,1A),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及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①按图甲电路图连接电路,图乙为小科连接的部分电路,请你补充完整: ②选5Ω的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将电流表的示数记录于表中;
实验次数 1 2. 3
电阻/欧姆 5 10 15
电流/安培 0.4 0.2 0.13
③更换其它定值电阻,重复上述操作,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结论】以电流为纵坐标,电阻为横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请你将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上描点,画出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图像 。
【交流表达】小科认为3 次实验次数太少,于是用 20欧的电阻进行了第四次实验,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都无法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V,原因是: 。
【答案】;;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与定值电阻相等都为20欧,按照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会高于 2V。
【解析】(1)根据电压表的连接方式进行解答;
(2)利用描点法画出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图像;
(3)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计算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阻值最大时,定值电阻的分压值始终大于2V进行解答。
【解答】【实验步骤】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利用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即将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的两端,选用的量程为0~3V,如图所示:
;
【实验结论】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用描点法画图像如下:
;
【交流表达】当开关S闭合后,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阻值最大即:R滑=20Ω,定值电阻阻值为R=20Ω,则定值电阻的分压:,所以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会高于2V。
故答案为:;;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与定值电阻相等都为20欧,按照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会高于 2V。
13.(2024·玉环模拟)某项目化学习小组设计一款基于力一电转换的“液体密度仪”。其原理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U为12伏,电流表选用0~0.6安量程,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10欧,R是力敏电阻,其阻值与所受压力FB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A点悬挂的螺母质量为0.6·千克,体积为米3,力臂OA:OB=10:1。
(1)电路中定值电阻R0的作用是 。
(2)将大螺母浸没于某液体中时,电流表示数为0.4安,求此液体的密度。
(3)从使用者的角度评价这一设计有何不足 。
【答案】(1)保护电路
(2)解:
由图丁可得F=28N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则
(3)无法直接读出液体的密度值 密度越大电流值越小,与人们生活的习惯相反
【解析】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或其他 电子元件 )首尾相连,形成单一的电流路径,电流依次通过每一个元件。电压关系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个元件两端电压之和。 即:电流关系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通过每个元件的电流都是总电流。等效电阻计算 :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总电阻)等于各个串联电阻之和。 即:功率关系 :串联电路总功率等于各元件消耗功率之和。故障影响 :一个元件发生故障或被断开时,整个电路中断,其他元件均无法正常工作。
【解答】(1) 电路中定值电阻R0的作用是保护电路;
(3) 从使用者的角度评价这一设计有何不足是 无法直接读出液体的密度值 密度越大电流值越小,与人们生活的习惯相反
故答案为:(1) 保护电路 (2)1.28×103kg/m3(3) 无法直接读出液体的密度值 密度越大电流值越小,与人们生活的习惯相反
1.(2024·文成模拟)小文发现家里的燃油三轮摩托车的油量表损坏,油箱内的油量得不到实时监测,为此他想制作一个油量表。如图是小文设计的油量表电路图以及评价量表部分节选。当油面发生变化时,浮子位置会随油位变化,再通过固定在浮子上方的轻质金属硬杆移动,使电路中的电表示数变化,从而反映油位变化。当油箱内油量为零时,划片在的最下端,油箱内油量满时,划片在的最上端。
自制油量表评价量表(部分节选)
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0分)
正相关性 油面越高,油量表示数越大 油面越高,油量表示数越小 油量表无法反映油面高低
刻度均匀 油量表刻度线示数均匀,零刻度线表示油量为零 油量表刻度线示数均匀,零刻度线上油量不为零 油量表刻度线示数不均匀
(1)电路中的作用是 。
(2)油桶内油面下降时,电流表示数如何变化? 。
(3)该油量表在“刻度均匀”指标中为待改进等级。为使其达到优秀,小文另取一个电压表,将其改装成油量表盘,则电压表应接在电路中的 处(填序号),并说明理由
【答案】(1)保护电路
(2)变小
(3)④,电压表接在④处时,滑动变阻器全部电阻接入电路,电路中电流不变。油面上升时, 滑动变阻器划片上移,电压表所测电压为滑动变阻器下方电阻与电流的乘积,因此电压表示数随油面高度 均匀变化。
【解析】(1)根据滑片位于最上端分析解答。
(2)当液面下降时,滑片下移,使得电阻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分析。
(3)用电压表代替电流表做油量表,当油箱中的油用完时,滑片移到变阻器的最下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应该为零,此时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R并联,油量表(电压表)的示数才可能为零,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式U=IR可知,要使电压表刻度均匀,应使滑片移动的过程中,电路中的电流不变,据此解析。
2.(2022·南湖模拟)小科和几位同学想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他们设计了图1电路,并连接了图2电路。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2的实验电路图补充完整。
(2)连接后,继续实验,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3所示的曲线图。其中与图1电路中电压表V1对应的曲线是 (选填”甲”或”乙”)。
(3)小科和他的同学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重新设计如图4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未知),利用电压表和定值电阻R0(阻值为R0)测量未知定值电阻Rx的阻值:闭合开关S、S2,电压表.示数为U1;再断开S2,闭合S1,此时电压表示数为U2;Rx的表达式为Rx= 。
【答案】(1)
(2)甲
(3)
【解析】(1)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实验中,电压表分别与灯泡和变阻器并联,注意量程和接线柱的选择,以及变阻器接线一上一下。
(2)根据欧姆定律U=IR分析两个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再与图3进行比较即可;
(3)在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通过开关的切换,分别测出待测电阻和定值电阻的电压,根据这个关系计算即可。
【解答】(1)由题图1可知,电压表V2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2)电压表V1测定值电阻R1两端电压,由U=IR可知,电路电流变大时,电压表V1的示数也变大,故题图3中与电压表V1对应的曲线是甲。(3)闭合开关S、S2时,电压表测电源电压,故电源电压U0=U。再断开S2,闭合S1,此时电压表测Rx两端电压,电压为U2,则此时R0两端电压为U1-U2,可求得此时电路电流为I=,则Rx==
3.(2024·温州模拟)如图为某项目化学习小组设计的一款“水位自动监测仪”示意图。工作原理是:闭合开关S,当容器内水位发生变化时,圆柱形浮筒的位置就会随水位变化,使电路中电流表或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从而反映水位的变化。
(1)当容器中的水位上升时,该“水位自动监测仪”中电流表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已知该“水位自动监测仪”中电源电压恒定U=12伏,定值电阻R0=10欧,均匀电阻丝AB为长度20厘米,其阻值RAB=5欧,电压表量程0~15伏。滑片P1和P2与电阻丝接触良好,P1随金属杆一起移动、P2位置固定。浮筒高度L=10厘米、密度ρ=0.5克/厘米3。(滑片与电阻丝之间摩擦、金属杆和电压表质量忽略不计)
①为了避免容器内水位过高导致滑片P1超出电阻丝A端,小组同学决定将容器改造为溢水杯,即在容器侧壁某一高度位置开一个溢水口 ▲ 厘米。
②为了提高电表示数变化反映水位变化的精确度(即升高相同水位时电表示数的变化量增大),小组同学设想用另一根长度也为20厘米的电阻丝CD替换金属丝AB。若更换电阻丝后电表示数变化精确度是更换前的2倍,求金属丝CD的阻值RCD,并在图乙中画出更换电阻丝CD之后电压表示数UCD随容器内水位高度h的变化图像。
【答案】(1)不变
(2)解:①25;
②要使更换电阻丝后电表示数变化精确度是更换前的2倍,即P4在A时电压表示数应为之前的两倍。更换之前AB两端的电压UAB=IRAB==4VCD应为3V,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可求电阻丝CD的阻值RCD==20Ω,滑片P1才开始滑动,此时电压表所测电阻丝CD部分的阻值从7开始增加,则电压表示数从0开始增加。则变化图应如下图所示。
【解析】电路图中,滑动变阻器相当于全阻值接入电路,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下部分电阻上的电压值。为找到溢水口离容器底部的高度,我们应算出浮筒刚好漂浮时液面的高度h,则h再加上AB的长度即为溢水口离容器底的高度。
【解答】(1)水位上升不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所以电流表示数不变。
(2)当浮筒恰好漂浮时,重力等于浮力。
② 更换电阻丝后电表示数变化精确度是更换前的2倍,即升高相同水位时电表示数的变化量为以前2倍,结合欧姆定律求出变化前电压,从而得到变化后电压,再结合欧姆定律求解电路中电流以及电阻CD的阻值。
4.(2022·南湖模拟)小科同学计划做一个电子秤模型,如图1是他设计的结构图。U0=6V,R0=15Ω,AB是一根长度为15cm,阻值为15Ω的均匀导体,O是一个能在滑杆上自由移动的滑块,滑片P和轻质杠杆OD均连接在滑块O上,且OC:CD=1:9。轻质杠杆始终水平平衡。弹簧受力时伸长量变化如图2所示,轻质托盘上未放置物体时,滑片P刚好位于A处,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0。当被测物体放置于托盘上时,可以通过电压表示数读出被测物体的质量。
[项目一]标注刻度
(1)当托盘上未放置物体时,闭合开关,电压表指针对准 V处,标为0刻度。
(2)当电压表读数为1V时,托盘中物体质量是多少?
(3)[项目二]评价与改进
小科认为该模型还不够完善,若使用-段时间后,电源电压减小,则测量结果会不准确。针对这一问题,他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①将定值电阻R0改为大小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并联一个电压表;②将定值电阻R0改为大小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且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流表;③将定值电阻R0改为大小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且分别在电源和滑动变阻器两端各并联一个电压表。选择一种你认为合理的方案,并说出当电源电压减小时.该如何调整滑动变阻器,才会使测量结果准确。
【答案】(1)0
(2)解:已知R0=15Ω,RAB=15Ω,U0=6V
由于R0、RAB串联,所以UAB=3V
LAB=15cm,UAP=1V,设此时LAP=x
因为,故
解得x=5cm
查图2得,当x=5cm时,F=0.2N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LOC=G物LOD
OC:CD=1:9,则LOC:LOD=1:10
故G物==0.2N×0.1=0.02N
m物==0.002kg=2g
(3)方案②,适当减小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使电流表示数为0.2A。
方案③,调节滑动变阻器阻值,使电源电压与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差为3V。
【解析】(1)根据图1可知,定值电阻R0与变阻器R滑串联,电压表与滑片上方变阻器的电阻丝并联,测这部分电压,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未放置物体时电压表的示数即可。
(2)首先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计算出AB两端的电压,而电阻与长度成正比,则电压与变阻器接入的长度成正比,据此计算出此时滑片向下移动的距离x。接下来根据图像确定此时弹簧产生的拉力,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出物体的重力,最后根据计算物体的质量。
(3)根据欧姆定律,结合串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规律,对各个措施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1)闭合开关,两电阻串联接入电路,当托盘上未放置物体时,滑片位于最上端,电压表与导线并联,所以电压表的示数为0,则电压表指针对准0V处,标为0刻度。
(3)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源电压减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电路的电流变小,物体质量不变时对应的电压示数变小,测量不准确,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需保证通过电路的电流不变,
①将定值电阻R0改为合适大小的滑动变阻器,且在R0两端并联一个电压表,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可保证通过电路的电流不变,但无法通过并联的电压表观察到不变的电流,故①不合题意;
②将定值电阻R0改为合适大小的滑动变阻器,且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流表,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可保证通过电路的电流不变,通过观察电流表示数可知通过电路的电流大小,故②符合题意:
③将定值电阻R0改为合适大小的滑动变阻器,且分别在电源和R0两端各并联一个电压表,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使电源电压与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差为3V可保证AB两端的电压始终为3V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电路的电流不变,故③符合题意。
故选②③。
备考指南
知识导图
考点梳理
考点突破
真题在线
专项练习
思维拓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8 运电路基础和欧姆定律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
考点1 电荷、静电作用 ☆ 1.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掌握电流表、电压表读数,连接与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特点3.重点掌握欧姆定律,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学问题实验①说明伏安法测电阻②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③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
考点2 串、并联电路 ☆☆☆
考点3 探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 ☆☆☆
■考点一 电荷、静电作用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验电器可用来检测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考点二 串、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路
电流 I=I1=I2 I=I1+I2
电压 U=U1+U2 U=U1=U2
电阻 R=R1+R2 1/R=1/R1+1/R2 或R=
分压或分流 = =
■考点三 探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
(1)伏安法测电阻原理:I=U/R。电路图如下:
实验步骤:①连接实物电路。连接实物时先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连接,并将其调到最大阻值处。连接电流表和电压表时注意“+”进“-”出及选择正确的量程。
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③算出三次Rx的值,求出平均值。
(2)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①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
②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实验结论:
①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②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数学表达式:I=U/R
■考点一 电荷、静电作用
◇典例1:(2024·鄞州模拟)三个带电小球A、B、C,放置于光滑绝缘水平桌面的一条直线上保持静止,如图所示,则小球A、B、C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 )
A.小球A、B带正电,小球C带负电
B.小球A 带正电,小球B、C带负电
C.小球A、B、C都带正电
D.小球A、C带负电,小球B 带正电
◆变式训练1:(2022·衢州)小科用一个不带电的轻质泡沫球靠近电脑显示屏,小球偏至如图实线位置。据此推测显示屏(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一定带电
◆变式训练2:(2022·永嘉模拟)如图是“静电章鱼”实验,用比塑料易失去电子的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然后把塑料丝往空中抛出后将塑料管放在下面,此时塑料丝向四周张开,静止在空中形状像“章鱼”。
(1)塑料管经毛皮摩擦后带 电。(选填“正”或“负”)
(2)塑料丝向四周张开,静止在空中形状像“章鱼”,其科学原理是 。
◆变式训练3:(2023·鹿城模拟)关于静电学的研究,科学家们经历漫长的探究过程.
材料一:公元前585年,泰勒斯发现用毛皮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一些绒毛等轻小物体。
材料二: 1746 年-1752年,“电学之父”富兰克林在研究静电现象时,有如下发现:
①带有电荷的尖锐导体之间容易产生电火花。
②用风筝收集的雷电(天电),它可以产生一切摩擦电(地电)所能产生的现象。
③手摩擦玻璃瓶后,两者带不同电荷:当两者再次接触后,电荷抵消不再带电.
(1)小明将摩擦过的琥珀靠近带负电荷的小球,现象如图所示,请判断琥珀所带电荷种类是 。
(2)某同学基于富兰克林发现进行了推测,其中合理的是____(可多选) .
A.物体的尖端可能容易放电 B.地电和天电本质是一样的
C.摩擦会产生电荷 D.只有摩擦才能使物体带电
E.带不同电荷的物体接触后可能会发生电荷转移
■考点二 串、并联电路
◇典例1:(2023·衢州)科学兴趣小组开展”制作可调式电热水壶”的活动。设计电路时要求满足:闭合开关后,顺时针调节变阻器的旋钮滑片P时,通过发热体的电流增大,产热加快;同时反映发热体功率高低的显示仪(电压表)示数增大。下列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变式训练1:(2022·温州)如图所示,三个定值电阻 R1、R2、R3的电阻值均不相等,在A、B之间接一个电源,在C、D之间接一个电流表,电流表的示数为 I,现将电源、电流表的位置互调,则电流表的示数( )
A.可能增大
B.可能减小
C.一定不变
D.由于 R1、R2、R3大小关系不知,故无法判定
◆变式训练2:(2023·鹿城模拟)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20Ω,R2=30Ω,回答下列问题。
(1)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两电流表的示数之比I甲∶I乙= ;
(2)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发现两电压表的示数一样且接近电源电压,若出现此现象是由于电路中某一处故障引起的,则此故障可能是 。
◆变式训练3:(2024·温州模拟) 如图所示的电路。
(1)闭合S1,S2,则只有 不发光。
(2)闭合S1,S2先闭合,后断开,则电压表读数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闭合S1,S2三灯均不发光,且电压表读数为零,则故障可能是 (选填“L1”“L2””或“L3”)断路。
■考点三 探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
◇典例1:(2024·浙江)图1是研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用四根电阻丝作被测导体,将电阻丝两端接入电路后,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阻丝两端电压相同,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列于下表。
实验组 电阻丝 材料 长度(厘米) 直径(毫米) 电流(安)
1 a 康铜丝 57.20 0.50 待填
2 b 镍铬丝 57.20 0.50 0.14
3 c 镍铬丝 57.20 0.70 0.26
4 d 镍铬丝 28.60 0.70 0.54
请回答:
(1)将电阻丝a的两端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2所示,其示数为 安。
(2)为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可选择实验组 进行对比。
(3)实验得出,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此外,导体电阻还与温度有关。
①科学研究发现某种金属电阻和温度的关系如图3所示。描述该金属电阻在降温过程中的现象: 。
②探索新材料是高科技研究领域中永恒的主题之一。若常温下某种新材料的电阻为零,该新材料可用于制造 (写出一种),以减少能量损耗。
◆变式训练1:(2024·浙江模拟)小金同学想探究“通过灯泡的电流与灯泡两端电压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在图乙中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连线不得交叉;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小灯泡变亮).
(2)小金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无示数,但电压表示数较大.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是____.
A.检查电路是否短路
B.检查小灯泡是否接触良好或损坏
C.更换电流表
D.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3)排除电路故障后,下表是按正确的操作测得的数据.从表中数据可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与灯泡两端的电压不成正比,其原因是 .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 2.0 3.0 3.8
电流 0.32 0.38 0.40
◆变式训练2:(2024九下·浙江模拟)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小明利用电压恒为4.5V的电源、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等器材连接成图申电路进行实验,测得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两端电压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某次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此时的电流为 。
(2)小明通过实验发现:灯泡电阻随温度改变而改变。图乙中支持他观点的证据是 。
(3)结合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判断本实验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可能是____。
A.“10Ω 2A” B.“20Ω 2A” C.“50Ω 1.5A”
(4)实验中,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滑动,电流表示数增大,小灯泡阻值的变化量为△R1,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阻值的变化量为△R2。请判断△R1和△R2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 。
◆变式训练3:(2024·宁波模拟)为了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小晨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为6 V,R1是定值电阻,R2是滑动变阻器。
(1)在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 P,发现两电表示数始终如图乙所示,原因是将滑动变阻器的 (填字母)两个接线柱接入了电路。
(2)改正错误后,小晨继续实验,将有关实验数据标记在图丙上。分析图丙可知,他所选择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____(选填字母)。
A.10Ω 2A B.25Ω 2 A C.50Ω 0.5 A
(3)根据图丙的数据,定值电阻. 的阻值是 。
1.(2022·衢州)如图是“静电章鱼”实验,用比塑料易失去电子的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然后把塑料丝往空中抛出后将塑料管放在下面,此时塑料丝静止在空中形状像章鱼。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塑料丝与塑料管带异种电荷后吸附在一起
B.塑料丝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呈章鱼状
C.塑料管经毛皮摩擦得到电子后带正电
D.塑料管得到的电子数等于毛皮两次失去的电子总数
2.(2023·丽水)公交车后门左右扶杆上各装有一个按钮开关(如图)。当乘客按下任一按钮时,蜂鸣器响起提示音,提醒司机有乘客要下车,下列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3.(2024·浙江)用导线将开关、灵敏电流计和材质不同的钥匙甲、乙相连,将两钥匙插入橙子中(如图)。闭合开关,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下列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后,橙子内有电流通过
B.钥匙甲的导电能力比钥匙乙的强
C.通过钥匙甲的电流比通过钥匙乙的大
D.闭合开关后,橙子内只发生物理变化
4.(2023·宁波)如图所示为多档位加热器的电路图,电热丝R1的电阻小于电热丝R2的电阻。闭合S1和S2时,对电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R1和R2串联 B.R1两端的电压小于R2两端的电压
C.流过R1的电流大于流过R2的电流 D.如果R1断了,R2也不能工作
5.(2023·衢州)如图所示电路中,R1的阻值为4欧,当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3安;当只闭合S2时,电流表示数为2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6伏
B.R2的阻值为1欧
C.S1和S2都闭合时,R2消耗的功率为18瓦
D.只闭合S2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24瓦
6.(2023·衢州)如图,电路中电流大小始终不变,R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据电压表示数U与电阻箱阻值R的大小关系可以绘制-R图线①;断开开关S,据电压表示数U与电阻箱阻值R的大小关系可以绘制U-R图线②。把R记为U,下列能正确表示图线①、②的是( )
A. B.
C. D.
7.(2023·衢州)小科实验时发现两个有趣的现象:
(1)用导线将手摇发电机、电池和开关串联起来,闭合开关发电机就发生转动。此时,发电机变成了 。
(2)在测量通过某定值电阻的电流时,选择0~3A和0~0.6A两档量程测出的电流值分别为0.29A和0.28A。从精确测量的要求考虑,小科应选用的数据是
8.(2023·丽水)小科利用器材探究通过M、N之间导体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部分电路如图所示。
(1)图中M、N之间应连入 (填“定值电阻”或“小灯泡")。
(2)图中M、N之间若接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填变化情况)。
9.(2023·宁波)小金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测某导体的电阻。回答下列问题: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答题纸的图中完成实物图的连接;
(2)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丙所示,则被测导体R0的电阻为 欧;
(3)为减小实验误差,需进行多次测量。当图乙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向B端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
10.(2023·丽水)小科通过实验对“串联电路各部分电压的关系“进行了验证。利用学生电源、小灯泡2个、电压表1个、开关1个、导线若干等器材,按图甲电路逐一接入电压表进行实验。
(1)实验中小灯泡L1、L2的规格应了 (填“相问"或“不同");
(2)在被测电压难以估计时,为避免电压过大而损坏电压表,应正确选择量程、具体操作是 。
(3)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则读数为 伏;
(4)整理实验数据时,小科发现两灯泡上的电压U1、U2之和略小于两灯泡两消的总电压U,与预期结果不相符。换用其他器材并规范操作,多次实验后结果均相同。其原因可能是 。
11.(2023·衢州)某项目化学习小组从课堂中了解到盐溶液也能导电。小组成员拿了一根弹性很好的乳胶管,里面灌满一定浓度的盐水,两端用金属圆片电极密封,形成一段封闭的盐水柱,长度20厘米。在老师的指导下,选用了下列器材,对盐水柱的电阻进行探究(过程中盐水柱温度变化和化学变化不计):[器材选择]学生电源12伏,电流表(0~5亳安),电压表(0~3伏,0~15伏),滑动变阻器(0~10千欧)。[电路连接]小组设计了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1)根据实验要求,用笔画线作为导线完成实物图的连接。
[实验数据]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多组数据如下表:
实验记录表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表示数(伏) 3.6 7.2 10.2
电流表示数(毫安) 1.25 2.40 3.48
盐水柱电阻(千欧) ? 3.00 2.93
(2)分析表中三组数据,该盐水柱的电阻为 千欧。(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有小组成员提出,金属丝的电阻与金属丝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盐水柱的电阻是否也与这些因素有关呢?
[实验方案设计]
①探究盐水柱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小组成员利用乳胶管弹性好的特性,通过拉长来改变盐水柱长度,进行探究。你觉得此设计是否合理 ,请说明理由 。
②探究盐水柱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③探究盐水柱的电阻与盐水浓度的关系……
12.(2023·丽水)某学习小组设计如图甲电路,并将电流表改装成液体密度显示表。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20欧,R是压敏电阻,其阻值与所受压力F的关系如图乙。已知图中用来盛放待测液体的空容器质量为0.7千克,每次测量时液体须注满容器。
(1)小科按图甲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
(2)容器中不加液体时,闭合开关,电流表指针所指刻度标为“0克/厘米3”。求“0克/厘米3”刻度线对应的电流值。
(3)小明在制作过程中发现,待测液体密度差异较大时,指针偏转角度差异却较小。小明针对测量精确度不高的问题,对装置进行了如图丙的改进(杆AO可绕固定点O自由转动,容器悬挂在A点)。请根据所学知识,说说这样改进的科学道理。
13.(2024·浙江)自然界中有许多“电鱼”,它们身体中的发电器官能产生电。研究表明,某电鱼在水中放电时(图1),身体AB段可看成电源和电阻(R1)两部分串联而成,其余部分和水的电阻为R2,它们共同构成闭合电路,简化电路如图2所示。电鱼放电时的电压(即电源电压)为U,电阻R1=1.0×104欧。为获得U的大小,研究人员通过在水里加入氯化钠来改变R2,得到A、B两点间电压UAB和电路中电流I的关系,如图3所示。电鱼每次放电电压视为相同,电鱼电阻不变。
请回答:
(1)向水里加入氯化钠,目的是 (填“增大”或“减小”)电阻R2。
(2)求电鱼放电时电压U的大小。
(3)当R2=1.0×104欧,求电鱼放电时R2的电功率P2。
1.电动汽车利用旋钮变阻器实现对转速的控制,车速仪由电路中的电流表改装,图中0、E、F为变阻器的三个接线柱。驾驶员踩下“油门”,旋钮滑片逆时针转动,车速仪示数变大。则与M、N相连接的是( )
A.E和F B.O和E
C.O和F D.以上接法均可
2.(2024·平湖模拟) 将一根细金属丝置入柔性塑料中,可以制成用来检测物体形变的器件应变片,其结构如图1 所示。将它接入图2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R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当应变片随被检测物体发生拉伸形变时,塑料中的金属丝会被拉长变细,导致电阻变大,则电路中的( )
A.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变大
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C.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变小
D.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3.某熨烫机电路主要由发热体、熔丝、控制开关盒等组成,其连接如图所示,其中控制开关盒内有开关、指示灯和分压保护电阻等元件。当该熨烫机接入家庭电路后,闭合开关,指示灯发光,发热体工作。现由于某种原因熔丝熔断,发热体不工作,但指示灯仍发光。下列控制开关盒内元件的连接方式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4.(2024·龙港模拟)如图所示是一种测定油箱内油量的装置。其中R 是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片,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跟滑杆可以绕固定轴O转动,另一端固定着一个浮子。当油箱中的油量减少时
A.R 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减小 B.电路的总功率增大
C.电流表示数减小 D.R0两端电压增大
5.(2024九下·余姚模拟)小明在“研究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按如图所示电路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发光,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出现此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断路;小明找出并排除此故障后,闭合开关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且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不变,则此故障的原因最有可能出现在 。(均选填电路图中的元件符号)
6.(2024·舟山模拟)小科在老师指导下制作了一个利用电表测物体重力的小作品,它能在电表盘上读出所放物体重力的大小,如图所示。
(1)当秤盘不放任何重物时,滑片P恰好处于a点。闭合开关,当秤盘上所放钩码个数增多时,表盘示数变大,那么改装成表盘的电表应该是 (填“电压表”或“电流表”);
(2)一段时间后,在秤盘放2牛重的钩码时,表盘读数比2牛大,换不同重的钩码反复试验,每次读数都不同且大于钩码的重力。产生这一现象可能由于____引起的(填字母)。
A.R1短路 B.R1断路 C.R2短路 D.R2断路
7.(2024·玉环模拟)小平为测定一只标有“2.5V”的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按照如下图电路开展实验,其中电源为2节新干电池,电流表的量程为0~0.6安,电压表量程为0~3伏,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欧。
(1)闭合开关后,为测得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需进行的操作: 。
(2)小平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测得的电压和相应的电流记录如下表:
电压(伏) 0.6 1.0 1.5 2.0 2.5
电流(安) 0.15 0.2 0.23 0.26 0.3
则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 欧(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
(3)通过对表中数据的计算,小平发现小灯泡的电阻会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他认为可能是温度影响了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验证猜想,他打破小灯泡的玻璃,将小灯泡的灯丝浸泡在20℃的蒸馏水恒温水浴中重复实验。如此设计是基于蒸馏水能满足实验的哪些需求: (答出一点即可)
8.(2024九下·杭州模拟)某学习小组开展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电源电压恒为8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5Ω 3A”,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向右移动滑片P时,电压表示数增大)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S,滑片P滑动到某一位置时,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A;
(3)某同学利用图甲按要求连接完成后的实物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提供了阻值为5Ω、10Ω、15Ω、20Ω、25Ω的定值电阻,由图丙可知,电压表示数保持 V不变,当用20Ω电阻替换10Ω电阻时,应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使电压表的指针恢复到原来位置。
9.(2024九下·萧山模拟)小金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选取了如下材料,3.6V锂电池一枚,定值电阻一个、电压表一只、电流表一只、最大阻值为的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请根据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用笔代替导线在图乙中,将电路元件连接完整,注意导线不要交叉 ;
(2)表格中是小金同学实验并整理的数据,通过分析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老师查看了小金的实验数据后指出 组数据是编造的,原因是: 。
实验数据表格
实验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电压/V 1 1.5 2 2.5 3
电流/A 0.1 0.15 0.2 0.25 0.3
10.(2024·滨江模拟)兴趣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 保持不变,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
(1)根据实验要求,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补充完整 (导线不能交叉)。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无论怎么移动滑片,电压表都无示数,则故障可能是 。
(3)消除故障后进行实验,兴趣小组根据所测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据图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要保证分别使用五个定值电阻均能顺利完成实验,应该选取最大阻值不小于 Ω的滑动变阻器。
(4)根据你所连接的电路,当测定电阻由5欧变为10欧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 。
11.(2024·金东二模)小东同学为“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在实验室选取以下实验器材:学生电源(电压恒为4.5V),滑动变阻器“20Ω,1A”, 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导线若干。
(1)小东根据图甲电路图连接成图乙所示的实物图。检查电路连接时,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答题卷的实物图中对该导线上打“×”,并画出正确的连线;
(2)纠正错误后,闭合开关s,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均不动。小东断开开关S,将与电压表负接线柱相连的导线改接到电源负接线柱上(相当于将图甲中,电压表与c 点相连的那根导线改接到d点),再次闭合开关s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仍不动,但电压表的指针有明显的偏转。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
A.电流表短路 B.电流表断路
C.定值电阻 R 断路 D.滑动变阻器断路
(3)小东先用5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闭合开关S后,移动滑片P,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V,记录数据;然后更换其它电阻,按前面操作步骤继续完成实验,测得数据记录在表中,其中第4 和第5 组数据未能完成收集。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阻 R /Ω 5 10 15 20 25
电流I/A 0.4 0.2 0.13
①分析第 4和第5组未能完成数据收集的原因是 ;
②为了顺利收集第4和第5组数据,请你提出一种解决办法 。
12.(2024·嘉兴模拟)小科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进行如下研究:
【实验器材】电源(电压恒为4.5V)、滑动变阻器(20Ω,1A),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及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①按图甲电路图连接电路,图乙为小科连接的部分电路,请你补充完整: ②选5Ω的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将电流表的示数记录于表中;
实验次数 1 2. 3
电阻/欧姆 5 10 15
电流/安培 0.4 0.2 0.13
③更换其它定值电阻,重复上述操作,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结论】以电流为纵坐标,电阻为横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请你将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上描点,画出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图像 。
【交流表达】小科认为3 次实验次数太少,于是用 20欧的电阻进行了第四次实验,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都无法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V,原因是: 。
13.(2024·玉环模拟)某项目化学习小组设计一款基于力一电转换的“液体密度仪”。其原理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U为12伏,电流表选用0~0.6安量程,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10欧,R是力敏电阻,其阻值与所受压力FB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A点悬挂的螺母质量为0.6·千克,体积为米3,力臂OA:OB=10:1。
(1)电路中定值电阻R0的作用是 。
(2)将大螺母浸没于某液体中时,电流表示数为0.4安,求此液体的密度。
(3)从使用者的角度评价这一设计有何不足 。
1.(2024·文成模拟)小文发现家里的燃油三轮摩托车的油量表损坏,油箱内的油量得不到实时监测,为此他想制作一个油量表。如图是小文设计的油量表电路图以及评价量表部分节选。当油面发生变化时,浮子位置会随油位变化,再通过固定在浮子上方的轻质金属硬杆移动,使电路中的电表示数变化,从而反映油位变化。当油箱内油量为零时,划片在的最下端,油箱内油量满时,划片在的最上端。
自制油量表评价量表(部分节选)
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0分)
正相关性 油面越高,油量表示数越大 油面越高,油量表示数越小 油量表无法反映油面高低
刻度均匀 油量表刻度线示数均匀,零刻度线表示油量为零 油量表刻度线示数均匀,零刻度线上油量不为零 油量表刻度线示数不均匀
(1)电路中的作用是 。
(2)油桶内油面下降时,电流表示数如何变化? 。
(3)该油量表在“刻度均匀”指标中为待改进等级。为使其达到优秀,小文另取一个电压表,将其改装成油量表盘,则电压表应接在电路中的 处(填序号),并说明理由
2.(2022·南湖模拟)小科和几位同学想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他们设计了图1电路,并连接了图2电路。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2的实验电路图补充完整。
(2)连接后,继续实验,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3所示的曲线图。其中与图1电路中电压表V1对应的曲线是 (选填”甲”或”乙”)。
(3)小科和他的同学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重新设计如图4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未知),利用电压表和定值电阻R0(阻值为R0)测量未知定值电阻Rx的阻值:闭合开关S、S2,电压表.示数为U1;再断开S2,闭合S1,此时电压表示数为U2;Rx的表达式为Rx= 。
3.(2024·温州模拟)如图为某项目化学习小组设计的一款“水位自动监测仪”示意图。工作原理是:闭合开关S,当容器内水位发生变化时,圆柱形浮筒的位置就会随水位变化,使电路中电流表或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从而反映水位的变化。
(1)当容器中的水位上升时,该“水位自动监测仪”中电流表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已知该“水位自动监测仪”中电源电压恒定U=12伏,定值电阻R0=10欧,均匀电阻丝AB为长度20厘米,其阻值RAB=5欧,电压表量程0~15伏。滑片P1和P2与电阻丝接触良好,P1随金属杆一起移动、P2位置固定。浮筒高度L=10厘米、密度ρ=0.5克/厘米3。(滑片与电阻丝之间摩擦、金属杆和电压表质量忽略不计)
①为了避免容器内水位过高导致滑片P1超出电阻丝A端,小组同学决定将容器改造为溢水杯,即在容器侧壁某一高度位置开一个溢水口 ▲ 厘米。
②为了提高电表示数变化反映水位变化的精确度(即升高相同水位时电表示数的变化量增大),小组同学设想用另一根长度也为20厘米的电阻丝CD替换金属丝AB。若更换电阻丝后电表示数变化精确度是更换前的2倍,求金属丝CD的阻值RCD,并在图乙中画出更换电阻丝CD之后电压表示数UCD随容器内水位高度h的变化图像。
4.(2022·南湖模拟)小科同学计划做一个电子秤模型,如图1是他设计的结构图。U0=6V,R0=15Ω,AB是一根长度为15cm,阻值为15Ω的均匀导体,O是一个能在滑杆上自由移动的滑块,滑片P和轻质杠杆OD均连接在滑块O上,且OC:CD=1:9。轻质杠杆始终水平平衡。弹簧受力时伸长量变化如图2所示,轻质托盘上未放置物体时,滑片P刚好位于A处,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0。当被测物体放置于托盘上时,可以通过电压表示数读出被测物体的质量。
[项目一]标注刻度
(1)当托盘上未放置物体时,闭合开关,电压表指针对准 V处,标为0刻度。
(2)当电压表读数为1V时,托盘中物体质量是多少?
(3)[项目二]评价与改进
小科认为该模型还不够完善,若使用-段时间后,电源电压减小,则测量结果会不准确。针对这一问题,他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①将定值电阻R0改为大小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并联一个电压表;②将定值电阻R0改为大小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且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流表;③将定值电阻R0改为大小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且分别在电源和滑动变阻器两端各并联一个电压表。选择一种你认为合理的方案,并说出当电源电压减小时.该如何调整滑动变阻器,才会使测量结果准确。
备考指南
知识导图
考点梳理
考点突破
真题在线
专项练习
思维拓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