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科学§3.2 物态变化(2)教学设计
课题 3.2 物态变化(2)……热与热量 单元 三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下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为浙教版七下第三章第2节《物态变化》的第2课时,主要内容为热与热量。教材通过冷水吸热与热水放热来说明物体吸热与放热,使学生理解热量是指吸收或放出的热的多少;而且认识到吸热升温和放热降温的特点,以及放热或吸热多少与物质的质量及变化的温度有关;由此延伸到物体吸热多少或放热多少与物质的质量及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多少有关。这为后续学习热传递、比热容等知识点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教材还以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为探究载体,让学生认识到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工具,直观认识到酒精灯用外焰加热的原因,酒精灯加热物体是学生必备技能之一,让学生充从操作到原因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热量的概念和单位;知道物体吸热可以升温、放热可以降温;了解物体吸热(放热)多少与物质的质量及温度升高(降低)多少有关;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科学思维:了解热量的一个变化量,理解热量变化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正确使用酒精灯;探究实践:通过生活经验理解物体吸热与升温之间的关系;通过酒精灯加热活动,练习正确使用酒精灯;态度责任:养成遵守仪器操作规范,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 热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热量与温度间的一般关系;
难点 热量是一个变化量,热量与温度间的一般关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态是可以发生变化的。如,加热冰块时,冰块逐渐地熔化成为水,继续加热,水还会变成水蒸气;同理若给水蒸气降温,蒸气会变成液态的水,再降温,水还会变成固态的冰。 这些现象都说明物质的三态变化与温度有关。物质吸收了热量温度可升高,物质放出了热量温度会降低。 生活中,我们用电茶壶烧水时,加热时间越长,水温升得越高,直到水沸腾。 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水的温度变化?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探究活动: (1)在小烧杯里装约 1/3 杯的热水,在大烧杯里装 1/2 杯的冷水,分别用温度计测出热水和冷水的温度。 (2)如图3.2-7所示,将小烧杯放到大烧杯内,使小烧杯浮在水中,每过1 min,分别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3.2-1中。 (3) 分析引起两个烧杯中水温变化的原因。 参考:温度变化的原因分析:小烧杯中的热水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大烧杯中的冷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讲解与归纳:一、热量和热能 1、热量: (1)热量: 科学上,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作热量;用Q表示 (2)热量的表述: 热量表示一种变化量,常与“吸收”或“放出”一起使用;如,吸收热量(简称吸热)、放出热量(简称放热)。 (3)热量变化与温度关系: 一般情况下,物质吸热时温度上升,物质放热时温度下降。 (4)热量单位: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千焦(kJ)等。 2、热能: (1)热能: 热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与物质内部粒子及粒子运动等因素有关,任何物质都具有热能; 热能的单位与热量相同,也是焦耳。 (2)热能、热量与温度的关系: 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能,使低温物体热能增加而温度升高;而高温物体热能减少而温度降低。 如,将小烧杯放到大烧杯内的水中时,通过接触使温度高的热水放出热能而降低温度,温度低的冷水吸收热能而升高温度。 思考与讨论:生活中有许多种“热”,往往表示不同意思;下列提到的“热”表示什么意思?(1)天气真热,此处“热”是表示 ;
(2)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了,此处“热”是表示 ;
(3)摩擦生热,此处“热”是表示 。 参考:(1)温度 (2)热量 (3)热能二、热平衡 1、热平衡: 热平衡是指相互进行热能的物体间,既不发生吸热现象,也不发生放热现象。 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而发生热能转移,最后会达到热平衡。 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物体,具有相同温度。 2、温度计利用热平衡测温度: 热水与冷水接触时,热水的温度逐渐下降,冷水的温度逐渐上升,最后两者的温度相等,此时称热水与冷水达成热平衡。 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把温度计的 玻璃泡浸入待测物体中,待液柱稳定后读数,这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待测物体达成了热平衡。 思考讨论: 将10 ℃的冷水和90 ℃的热水混合后,水的温度为什么会高于10 ℃ 且低于90 ℃? 有人认为,90 ℃的热水和10 ℃的冷水混合后,水温一定是50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将10℃的冷水和90℃的热水混合后,水的温度会高于10℃且低于90℃,这是因为热能会从高温区域(热水)传递到低温区域(冷水),直至两者达到热平衡。 当10℃的冷水和90℃的热水混合时,热水放出了热量,其温度会降低;同时,冷水吸收了热量,其温度会升高。因此,混合后的水温既不会是10℃也不会是90℃,而是介于两者之间。但最终热平衡后的温度取决于冷水和热水的质量以及它们各自的变化温度。3、影响水温变化的因素: 水的温度变化与物质吸(放)热多少、物质的质量多少等因素有关。 (1)一定质量的水,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温度降低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 如,相同质量的水,加热时间越长,温度升高越多。 (2)吸热量一定时,水的质量越小,温度升高越快;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越慢。同样,放热一定时,质量越小降温越快,质量越大降温越慢。 如,用相同加热器加热一壶水和半壶水,半壶水先烧开。 (3)升温一定时,水的质量越大,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质量越小,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少。同样,降温一定时,水的质量越大放热越多,水的质量越小,放热越少。 探索活动:1)实验室里,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按图3.2-8所示的正确方式点燃与熄灭酒精灯。参考: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灯;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 2) 仔细观察酒精灯的火焰,认识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内焰和焰心,如图3.2-9所示。 3)将1根小木棒放到酒精灯焰心位置约3s, 然后迅速拿出,观察小木棒的颜色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3.2-2中。 4)比较分析小木棒在酒精灯火焰的不同部位加热时的现象,判断火焰三个部位的温度是否相同,哪个部位温度高? 三、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的规范使用: 使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注意“三禁原则”: ①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②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 ③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 注意:万一酒精洒出,可用湿布盖灭。视频:酒精灯的使用规范 探索实践: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少量液体。 1)点燃酒精灯; 2)将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并将试管口朝上,倾斜大约45放置于外焰加热。 3)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参考:加热一会儿,液体底部产生气泡,气泡上升过程中变小、消失;稍后,试管底部的热水上升,上部的水下沉;接着出现沸腾现象,此时气泡上升过程中变大,在水面破裂,释放出气体。加热稍长时间,液体体积会变少。2、用酒精灯给液体加热: (1)试管内液体不能太多,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2)加热前,用试管夹夹持试管,试管夹由试管底向上套至离试管口约三分之一处,不能直接用手拿试管加热; (3)加热时,试管约倾斜45 角度,试管口不要朝向有人的方向; (4)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先预热再固定加热; (5)加热结束,试管可放置于试管架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视频:酒精灯加热液体 从活动中获知,物质吸热可升温,从而引出热量的含义热量是个变化量而热能是能量的一种三者关系密切这个难点也是重点通过大量事例来说明什么是热量热量是变化部分的热能;突破难点;然后是热量变化与温度变化间的关系;同时认识到“热”的不同含义。突出了重点影响水温变化的因素有质量、吸热量等,为后续比热容作基础酒精灯作为常用加热仪器,讲练结合,使学生掌握规范、注意仪器使用安全,并学会最基本的加热技能用酒精灯组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是学生首次接触加热教师要认真示范,使学生模仿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A )A.(2)(4) B. (2)(3) C.(3)(4) D. (1)(2)2、关于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热水比冷水含的热量多 B. 一大桶水比一小桶水含热量多C. 一个物体能量越多具有的热量越多 D. 热量是热发生变化过程中物体能量的改变量 例题3、关于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 温度高的物体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少 B. 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放热温度一定降低C. 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 D. 热量总是从热量多的物体转移的热量少的物体 4、某同学测量液体温度时的方法如图甲所示: (1)他操作时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 。 (2)此错误造成的后果将使测出的温度偏________(填“高”或“低”)。 (3)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液体的温度是________。 参考:(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烧杯底部; (2)烧杯的底部再加热,玻璃泡接触底部时,温度计测出的温度是偏高的; (3)由图可知,温度计的读数是69.0℃。5、为了研究水吸收的热量是否与水的质量有关,某同学回家后在家长的帮助下在相同的煤气灶上做起了小实验。他先后做了四次对比实验,其中满足条件的是( B )A. 先后在锅内放入相同的质量的冰和水,记录烧开所用的不同时间B. 先后在锅内放入不同质量、相同温度的水,记录烧开所用的不同时间C. 先后在锅内放入相同质量的冷水和温水,记录烧开所用的不同时间D. 先后在锅内放入不同质量,相同温度的水和盐水,记录烧开所用的不同时间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板书设计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共2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
下
3.2 物态变化
第三章
“第2课时”
物质的特性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分层作业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热量的概念和单位;知道物体吸热可以升温、放热可以降温;了解物体吸热(放热)多少与物质的质量及温度升高(降低)多少有关;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
科学思维:了解热量的一个变化量,理解热量变化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正确使用酒精灯;
探究实践:通过生活经验理解物体吸热与升温之间的关系;通过酒精灯加热活动,练习正确使用酒精灯;
态度责任:养成遵守仪器操作规范,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知导入
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态是可以发生变化的。如,加热冰块时,冰块逐渐地熔化成为水,继续加热,水还会变成水蒸气;同理若给水蒸气降温,蒸气会变成液态的水,再降温,水还会变成固态的冰。
这些现象都说明物质的三态变化与温度有关。物质吸收了热量温度可升高,物质放出了热量温度会降低。
生活中,我们用电茶壶烧水时,加热时间越长,水温升得越高,直到水沸腾。
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水的温度变化?
探索活动
(1)在小烧杯里装约 1/3 杯的热水,在大烧杯里装 1/2 杯的冷水,分别用温度计测出热水和冷水的温度。
(2)如图3.2-7所示,将小烧杯放到大烧杯内,
使小烧杯浮在水中,每过1 min,分别测出两
个烧杯中的水温,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3.2-1中。
(3) 分析引起两个烧杯中水温变化的原因。
75
22
64
28
58
30
52
32
48
33
小烧杯中的热水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大烧杯中的冷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解决问题
探究新知
一、热量和热能
1、热量:
(1)热量:
科学上,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作热量;用Q表示
(2)热量的表述:
热量表示一种变化量,常与“吸收”或“放出”一起使用;如,吸收热量(简称吸热)、放出热量(简称放热)。
(3)热量变化与温度关系:
一般情况下,物质吸热时温度上升,物质放热时温度下降。
(4)热量的单位: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还有千焦(kJ)等。
探究新知
2、热能:
(1)热能:
热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与物质内部粒子及粒子运动等因素有关,任何物质都具有热能;热能的单位也是焦耳。
(2)热能、热量与温度的关系:
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能,使低温物体热能增加而温度升高;而高温物体热能减少而温度降低。
如,将小烧杯放到大烧杯内的水中时,通过接触使温度高的热水放出热能而降低温度,温度低的冷水吸收热能而升高温度。
思考与讨论
生活中有许多种“热”,往往表示不同意思;下列提到的“热”表示什么意思?
(1)天气真热,此处“热”是表示 ;
(2)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了,此处“热”是表示 ;
(3)摩擦生热,此处“热”是表示 。
温度高
热量
热能
探究新知
二、热平衡
1、热平衡:
热平衡是指相互进行热能的物体间,既不发生吸热现象,也不发生放热现象。
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而发生热能转移,最后会达到热平衡。
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物体,具有相同温度。
2、温度计利用热平衡测温度:
热水与冷水接触时,热水的温度逐渐下降,冷水的温度逐渐上升,最后两者的温度相等,此时称热水与冷水达成热平衡。
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把温度计的 玻璃泡浸入待测物体中,待液柱稳定后读数,这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待测物体达成了热平衡。
思考与讨论
将10 ℃的冷水和90 ℃的热水混合后,水的温度为什么会高于10 ℃ 且低于90 ℃?
有人认为,90 ℃的热水和10 ℃的冷水混合后,水温一定是50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将10℃的冷水和90℃的热水混合后,水的温度会高于10℃且低于90℃,这是因为热能会从高温区域(热水)传递到低温区域(冷水),直至两者达到热平衡。
当10℃的冷水和90℃的热水混合时,热水放出了热量,其温度会降低;同时,冷水吸收了热量,其温度会升高。因此,混合后的水温既不会是10℃也不会是90℃,而是介于两者之间。但最终热平衡后的温度取决于冷水和热水的质量以及它们各自的变化温度。
探究新知
3、影响水温度变化的因素:
水的温度变化与物质吸(放)热多少、物质的质量多少等因素有关。
(1)一定质量的水,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温度降低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
如,相同质量的水,加热时间越长,温度升高越多。
(2)吸热量一定时,水的质量越小,温度升高越快;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越慢。同样,放热一定时,质量越小降温越快,质量越大降温越慢。
如,用相同加热器加热一壶水和半壶水,半壶水先烧开。
(3)升温一定时,水的质量越大,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质量越小,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少。同样,降温一定时,水的质量越大放热越多,水的质量越小,放热越少。
探索活动
1)实验室里,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按图3.2-8所示的正确方式点燃与熄灭酒精灯。
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灯;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
2) 仔细观察酒精灯的火焰,认识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内焰和焰心,如图3.2-9所示。
3)将1根小木棒放到酒精灯焰心位置约3s, 然后迅速拿出,观察小木棒的颜色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3.2-2中。
4)比较分析小木棒在酒精灯火焰的不同部位加热时的现象,判断火焰三个部位的温度是否相同,哪个部位温度高?
探索活动
不变
略微变黑
焦黑
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
探究新知
三、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的规范使用:
使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注意“三禁原则”:
①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②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
③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
注意:万一酒精洒出,可用湿布盖灭。
× √
× √
视频:
酒精灯的使用规范
(点击图片播放)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少量液体。
1)点燃酒精灯;
2)将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并将试管口朝上,倾斜大约45放置于外焰加热。
3)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探索实践
加热一会儿,液体底部产生气泡,气泡上升过程中变小、消失;稍后,试管底部的热水上升,上部的水下沉;接着出现沸腾现象,此时气泡上升过程中变大,在水面破裂,释放出气体。加热稍长时间,液体体积会变少。
探究新知
2、用酒精灯给液体加热:
(1)试管内液体不能太多,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2)加热前,用试管夹夹持试管,试管夹由试管底向上套至离试管口约三分之一处,不能直接用手拿试管加热;
(3)加热时,试管约倾斜45 角度,试管口不要朝向有人的方向;
(4)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先预热再固定加热;
(5)加热结束,试管可放置于试管架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视频:
酒精灯加热液体
(点击图片播放)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
A.(2)(4) B. (2)(3)
C.(3)(4) D. (1)(2)
A
课堂练习
2、关于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水比冷水含的热量多
B. 一大桶水比一小桶水含热量多
C. 一个物体能量越多具有的热量越多
D. 热量是热发生变化过程中物体能量的改变量
D
课堂练习
3、关于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高的物体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少
B. 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放热温度一定降低
C. 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
D. 热量总是从热量多的物体转移的热量少的物体
C
课堂练习
4、某同学测量液体温度时的方法如图甲所示:
(1)他操作时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 。
(2)此错误造成的后果将使测出的温度偏________(填“高”或“低”)。
(3)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液体的温度是________。
温度计上的玻璃泡触到容器底部
高
69.0℃
课堂练习
5、为了研究水吸收的热量是否与水的质量有关,某同学回家后在家长的帮助下在相同的煤气灶上做起了小实验。他先后做了四次对比实验,其中满足条件的是( )
A. 先后在锅内放入相同的质量的冰和水,记录烧开所用的不同时间
B. 先后在锅内放入不同质量、相同温度的水,记录烧开所用的不同时间
C. 先后在锅内放入相同质量的冷水和温水,记录烧开所用的不同时间
D. 先后在锅内放入不同质量,相同温度的水和盐水,记录烧开所用的不同时间
B
课堂总结
3.2 物态变化(2)
……热与热量
1、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的多少;
变化量:吸热或放热;Q表示;
2、单位:焦耳(焦),J 如Q放=100J;
3、热量与温度:
吸热:可升温;低温物体吸热;
放热:可降温;高温物体放热;
4、影响物质吸热(放热)多少的因素:
①物质的质量; ②升高(降低)温度多少; ③物质的种类
5、酒精灯:
①外焰加热;②火柴点燃;③灯帽盖灭;
④加热液体时:灯帽正放、液体少量、试管夹夹持、管口不对人、外焰加热。
热平衡:温度相等
分层作业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学案中的“课后练习”;
3、预习“熔化与凝固”相关内容。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27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3.2 物态变化(2)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热量的概念和单位;
2、知道物体吸热可以升温、放热可以降温;
3、了解影响物体吸热(放热)的因素;
4、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
一、知识点梳理:
1、热量是指物体 的多少;其中, 的物体放出热量, 的物体吸收热量;
2、热量的符号 ;热量的单位 (符号 ),简称 ;热量常用单位还有 等;
3、热平衡:物体吸热升温或放热降温后,两物体间的 相等,称为热平衡;
4、实验表明,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的多少与 有关;吸收的热量越多,温度 越高;而 越多,温度降低越多;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 等因素有关;
5、给物体加热一般可使用 ,其火焰分为三层,由里向外依次是 ;其中 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时,一定要用 加热。
二、例题讲解
例题1、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
A.(2)(4) B. (2)(3) C.(3)(4) D. (1)(2)
例题2、关于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水比冷水含的热量多
B. 一大桶水比一小桶水含热量多
C. 一个物体能量越多具有的热量越多
D. 热量是热发生变化过程中物体能量的改变量
例题3、关于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少
B. 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放热温度一定降低
C. 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
D. 热量总是从热量多的物体转移的热量少的物体
例题4、某同学测量液体温度时的方法如图甲所示:
(1)他操作时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 。
(2)此错误造成的后果将使测出的温度偏________(填“高”或“低”)。
(3)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液体的温度是________。
例题5、为了研究水吸收的热量是否与水的质量有关,某同学回家后在家长的帮助下在相同的煤气灶上做起了小实验。他先后做了四次对比实验,其中满足条件的是( )
A. 先后在锅内放入相同的质量的冰和水,记录烧开所用的不同时间
B. 先后在锅内放入不同质量、相同温度的水,记录烧开所用的不同时间
C. 先后在锅内放入相同质量的冷水和温水,记录烧开所用的不同时间
D. 先后在锅内放入不同质量,相同温度的水和盐水,记录烧开所用的不同时间
三、课后练习:
1、熄灭酒精灯的正确方法是( )
A. 用灯帽盖灭 B. 用嘴吹灭 C. 用抹布盖灭 D. 三种方法都可以
2、下列属于热量的单位是 ( )
A.J B.W C. ℃ D.Q
3、 两个物质相互接触后,没出现吸热或放热现象,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
A. 热量 B. 质量 C. 能量 D. 温度
4、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会有的热量多
B. 质量大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
C. 温度低的物体吸收的热量多
D.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得越多,吸热越多
5、下列实验中,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熄灭酒精灯 C. 添加酒精 D. 点燃酒精灯
6、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
B. 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C.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布盖灭
D.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第6题图) (第7题图)
7、在测量物质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都可以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计测温原理就是热平衡定律
B. 温度计读出的示数是它自身的温度,不是被测物体的温度
C. 温度计读出的示数总是被测物体的温度,无论是否达到热平衡
D. 温度计与被测物体的温度不相同时,读不出示数
9、关于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所含有的热量越多,温度越高;
B. 当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热量就会自动地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
C. 热量多的物体总是把热量传给热量少的物体;
D. 当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发生变化;
10、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用两种不同的液体做成两支温度计,刻度的方法,都按照摄氏度的方法。现在用这两支温度计分别去测量两个物体的温度,正确的说法是( )
A 只要两支温度计的读数相等,被测两物体的实际温度就相等
B 如果两支温度计读数相等,被测两物体实际温度肯定不等
C 最少存在两个温度值,读数如相等,被测两物体的实际温度也相等
D 最多只存在一个温度值,读数如相等,被测两物体的实际温度也相等
11、试管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有关试管操作错误的是( )
A. 禁止品尝实验室中的任何试剂
B.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无人的方向
C. 为防止试管炸裂,加热时试管底部要接触酒精灯的灯芯
D. 洗净的试管要倒置在试管架上
12、夏天天气很热中的“热”是指 ,高温物体吸热的“热”是指 。(选填“温度”或“热量”)
13、热量总是从 物体传递到 物体;直到两物体达到 ;能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就是利用了 原理。
14、5kg的热水和5kg冷水混合时,热水 ,冷水 ,最后达到热平衡时,它们的 相同。
15、在研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把0.1千克的水和 0.1千克的煤油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如果使水和煤油的温度都升高20℃,发现的水的加热时间比煤油的加热时间长。实验表明,物体吸收的热量与 有关,实验中控制不变的物理量为 和 。
16、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
(1)Ⅰ:如图是酒精灯的火焰的示意图,如图的火焰中的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
Ⅱ: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 秒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________
温度最高。该小组同学向老师请教,老师提示该层火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
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
由此得出结论: (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该小组同学对该研究的结果产生疑虑,老师对该小组同学对该问题质疑的胆量表示赞赏,同时告诉该小组同学由于外焰与外界大气充分接触,燃烧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最容易,热量散失最多,酒精灯加铁丝网或防风罩有利于外焰温度的提高。
(2)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________。
17、小明在研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他在两只相同的杯子里,装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不同的液体,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给它们加热,如图中甲所示。用温度计测出两种液体在不同时刻的温度,并画出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此图像,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请你列举两条。
(1) ;
(2) 。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1、吸收或放出热 温度高 温度低
2、Q 焦耳 焦 J 千焦(kJ)
3、温度
4、吸收热量多少 升高 放出热量 物质的质量 升高的温度
5、酒精灯 焰心、内焰、外焰 外焰 外焰
二、例题讲解:
例题1、A
解析: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使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更不能用灯对灯方式点燃,(1)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熄,会使火焰引燃灯内酒精,引起失火,所以(1)错误.(2)熄灭酒精灯,用灯冒盖灭,所以(2)正确.(3)酒精具有可燃性,点燃时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另一个酒精灯,故(3)不正确,(4)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且灯帽应正放在水平桌面上,(4)正确;故A符合题意。
例题2、D
解析:热量是能量变化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是一个变化量,并不是哪个物体所含有的能量,所以D符合题意。
例题3、C
解析:A热量是物体或放出的那部分热量,不是物体本身具有的热;A不正确;B物体吸收了热但温度不一定会升高,如水沸腾时温度不变,B不正确;C物体间有温度差,则高温物体放热低温物体吸热,直到热平衡,所以C正确; D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转移,即高温放热低温吸热,直到热平衡,D不正确。故C符合题意。
例题4、(1)温度计上的玻璃泡触到容器底部(2)高(3)69.0℃
解析:(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烧杯底部;(2)烧杯的底部再加热,玻璃泡接触底部时,温度计测出的温度是偏高的;(3)由图可知,温度计的读数是69.0℃。
例题5、B
解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探究水吸收的热量是否与水的质量有关时,可以先后在锅内放入不同质量、相同温度的水,记录烧开所用的不同时间; 故B符合题意。
三、课后练习:
1、A 2、A 3、D 4、D 5、B 6、C 7、B 8、A 9、B
10、C 11、C 12、温度 热量
13、高温 低温 热平衡 热平衡
14、放热 吸热 温度
15、物质的种类 物质的质量 升高相同的温度
16、(1)外焰;内焰;外焰;内焰 (2)c
17、(1)A、B两种液体的初温均为20℃;(2)升高相同的温度,B液体吸热更多;(3)吸收相同的热量时,A液体升高的温度更多些。(合理均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