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美版(2024)一下 第一单元第3课《幸福的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赣美版(2024)一下 第一单元第3课《幸福的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赣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02-18 16:0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幸福的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幸福的家》是赣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内容,旨在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家居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线条、色彩和形状,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家,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和表现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绘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通过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居风格,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美术的兴趣浓厚,但绘画技能和表现能力相对有限。他们喜欢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家庭有着深厚的情感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各种家居环境,对家的理解较为直观。因此,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审美感知能力,增强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帮助他们克服绘画中的畏难情绪,逐步提高绘画技能。
教学目标及课标指向
审美感知 1.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家居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通过观察和讨论,使学生能够发现和表达家居环境中的美感。 艺术表现 1.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线条、色彩和形状,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家。 2.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和表现能力。 创意实践 1.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绘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2.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幅关于“幸福的家”的作品。 文化理解 1. 通过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居风格,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2. 增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线条、色彩和形状,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家。 3.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幅关于“幸福的家”的作品。 难点 1.如何帮助学生在绘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2.如何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家居图片,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3.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马克笔、彩铅笔、油画棒)、纸卡、范画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1)播放微视频《幸福的一家人》,引导学生观看视频中的家庭场景,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2)提问:视频中的家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觉得什么是幸福的家庭? (3)展示不同风格的家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这些家居的特点。 (4)请学生分享自己家里的幸福故事,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话语描述自己的家。 (5)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幸福的家》。 (6)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家?家给你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8)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对家的理解。 引入课题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风格的家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这些家居的特点。 (2)提问:这些家居图片给你带来了哪些感受?你觉得哪种风格的家居最美?为什么? (3)请学生分享自己家里的幸福故事,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话语描述自己的家。 (4)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幸福的家》。 (5)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家?家给你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7)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对家的理解。 (8)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家是幸福的?家有哪些重要的功能? 观看视频,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分享自己家里的幸福故事。 观察和讨论不同风格的家居图片。 4. 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对家的理解。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幸福的家”的概念。通过观察和讨论不同风格的家居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任务一:欣赏与讨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导欣赏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风格的家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这些家居的特点。 (2)提问:这些家居图片给你带来了哪些感受?你觉得哪种风格的家居最美?为什么? (3)请学生分享自己家里的幸福故事,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话语描述自己的家。 (4)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幸福的家》。 (5)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家?家给你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7)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对家的理解。 (8)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家是幸福的?家有哪些重要的功能? 讲解技法 (1)介绍绘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如马克笔、彩铅笔、油画棒等。 (2)演示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绘画,强调线条、色彩和形状的运用。 (3)通过范画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学习绘画技巧。 (4)提问:你在绘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5)请学生尝试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绘制一些基本的形状和图案。 (6)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学习和借鉴。 (7)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绘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8)请学生谈谈自己对绘画的看法和感受。 1. 观察和讨论不同风格的家居图片。 2. 学习绘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3. 尝试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绘制基本的形状和图案。 4. 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学习和借鉴。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家居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讲解绘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任务二:绘画创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1)播放微视频《家》,引导学生观看视频中的家庭场景,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2)提问:视频中的家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觉得什么是幸福的家庭? (3)请学生分享自己家里的幸福故事,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话语描述自己的家。 (4)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幸福的家》。 (5)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家?家给你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7)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对家的理解。 (8)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家是幸福的?家有哪些重要的功能? 绘画创作 (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如马克笔、彩铅笔、油画棒等。 (2)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线条、色彩和形状,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家。 (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绘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4)请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学习和借鉴。 (5)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绘画错误,提供必要的帮助。 (6)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7)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提出改进建议。 (8)请学生将作品粘贴在班级展示墙上,共同欣赏和评价。 1. 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 2. 运用简单的线条、色彩和形状,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家。 3. 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学习和借鉴。 4. 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设计意图: 通过绘画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结
总结分享 (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引导学生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绘画技巧?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家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如何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4)引导学生讨论:家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和爱护自己的家? (5)请学生用纸卡写下对父母的感谢和爱,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6)请学生将纸卡带回家,送给自己的家人。 (7)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绘画和创作,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 (8)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纸卡内容,互相学习和借鉴。 布置作业 (1)请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绘画作品,使其更加完整和丰富。 (2)请学生用纸卡写下对父母的感谢和爱,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3)请学生将纸卡带回家,送给自己的家人。 (4)请学生拍摄一张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照片,下节课带来分享。 (5)请学生准备下节课所需的绘画工具和材料。 (6)请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绘画和创作,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 (7)请学生将纸卡内容带到下节课,与其他同学分享。 (8)请学生准备下节课所需的绘画工具和材料。 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 用纸卡写下对父母的感谢和爱,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3. 将纸卡带回家,送给自己的家人。 4. 准备下节课所需的绘画工具和材料。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和反思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能力。通过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与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幸福的家”的概念。 2.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家居图片,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通过绘画创作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不足之处 1. 在绘画创作环节,部分学生对绘画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 2. 个别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时,显得有些拘谨,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3. 课堂时间安排稍显紧张,部分环节的时间控制不够合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