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口 第一节 人口分布 课后限时训练 地理必修第二册(人教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人口 第一节 人口分布 课后限时训练 地理必修第二册(人教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20 08:2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人口
 第一节 人口分布
【A基础培优练】
时间:30分钟   总分:51分
(知识点1:世界人口分布。知识点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知识点3:中国人口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知识点1、2](2023年吉林长春期中)读世界不同纬度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是(  )
A.高纬度多,低纬度少
B.南半球多,北半球少
C.南半球中高纬度多,低纬度少
D.北半球中低纬度多,高纬度少
2.南、北半球人口数量差异较大,主要是由于南半球(  )
A.地形复杂多样    
B.海洋面积广阔
C.经济发展水平低     
D.热带雨林面积大
[知识点1、2]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A、B、C、D四地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它们在分布上的共同特点是(  )
A.都在中纬度
B.都濒临海洋
C.都是平原
D.年降水量都在1 000毫米以上
4.图中人口稠密地区人口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A.种植业历史悠久  B.矿产资源丰富
C.现代工业起步早  D.经济发展条件好
[知识点1、2]世界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了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据此完成第5~7题。
5.下列地区中,属于人口分布稠密区的是(  )
A.非洲  B.东亚    
C.西亚  D.南极地区
6.在世界上,人口稀疏区往往(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深居内陆、气候湿润
C.气候恶劣、远离海洋
D.靠近沿海、土壤肥沃
7.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不是平原,而是高原和山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土壤  D.气候
[知识点2、3](2023年河南新乡期末)三岔河发源于贵州西部乌蒙山脉东麓,一般认为是乌江的正源。三岔河河段两岸地势起伏较大,河谷深且陡峭,水流湍急;该地区为湿热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图甲示意乌江三岔河河段两岸各海拔的人口数量,图乙示意乌江三岔河河段两岸各海拔的人口密度。据此完成第8~9题。


8.乌江三岔河河段两岸海拔1 000米以下地区(  )
A.人口数量最多    
B.人口密度最大
C.聚落数量较多    
D.人口空间分布较集中
9.影响三岔河河段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气候   B.矿产、水源
C.地形、矿产   D.土地、文化
[知识点2](2024年河北秦皇岛模拟)武汉现有高等院校84所,在校大学生(含研究生)120多万名,是全世界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集结大量青年才俊在此就业与创业。武汉房价收入比(每套住房总价/居民家庭年总收入)低于直辖市及东部省会城市。下图及下表为武汉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相关数据与“六普”的对比。据此完成第10~11题。
武汉人口受教育情况变化
年份 每10万人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人 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万人 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全市常驻人口比重/%
2020 33 867 417.46 33.87
2010 25 191 246.51 25.19
10.推测湖北武汉成为“大学生之城”的主要原因是武汉(  )
①人口密度大 ②高校数量多 ③基础教育水平高 ④人才需求量大 ⑤学科专业优势强
A.①②  B.②③    
C.②⑤  D.③④
11.武汉十年来人口受教育情况的变化对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有(  )
①生活成本提高 ②就业竞争激烈 ③优势产业集聚 ④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⑤城市文化融合度变高 ⑥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增大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知识点2](2023年北京西城区期末)下图示意中国三大区域人口密度影响因素排序(1978—2018年),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影响因素重要级别。据此完成第12~13题。
12.对我国三大区域人口密度影响均位列前三的因素是(  )
①城镇化水平 ②工业化水平 ③交通便利度 ④对外开放程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交通便利度是影响西部地区人口密度最重要的因素,其原因是(  )
A.道路沿线自然条件更优越
B.可以便利获取外部水资源
C.修建道路会带来就业机会
D.交通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
[知识点3](2024年湖南郴州期末)黑河—腾冲人口密度线即“胡焕庸线”。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该线东南半壁的人口占全国93.5%,西北半壁的人口占全国6.5%。西北半壁因缺水、高寒等原因,人口一直较少。据此完成第14~15题。
14.下列关于胡焕庸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西北半壁也有大城市分布
B.西北半壁人口分布更均衡
C.东南半壁人均水资源更多
D.东南半壁全是人口稠密区
15.新疆处于胡焕庸线的西北半壁,其人口主要分布于(  )
A.高山冰川地区    
B.大型湖泊周围
C.高山山麓地带    
D.大江、大河下游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分)
[知识点2、3](2024年陕西西安期末)西藏地区的年楚河位于青藏高原的南部,流域地势起伏较大。下图示意年楚河某河段人口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据此完成第16~17题。
16.图示河段(  )
A.越靠近河流人口越集中
B.高海拔地区人口数量较少
C.人口密度、总数等比变化
D.海拔3 600~3 699米人口最多
17.推测图示人口总数最多的地区(  )
A.地势较为平坦  B.工业发达
C.农业耕作条件差  D.热量条件较好
【B素养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需求,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据此完成第1~3题。
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大
B.3 550~3 650米的百米高程人口最为密集
C.距河流8~10千米处人口分布最多
D.高程4 500米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2.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
A.巴西高原    
B.非洲南部
C.藏南谷地    
D.北美大草原
3.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能资源分布    
B.地形地势和坡向
C.交通便捷度    
D.取、用水方便程度
二、非选择题
4.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各地资源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试具体说明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
(2)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人口分布集中区,试简要分析该地区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
(3)简析西藏地区人口密度小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答案解析
【A基础培优练】
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读图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10°N~50°N,分布在其他纬度带的人口所占比例相对较小,由此得出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是北半球中低纬度多、高纬度少,南半球少、北半球多,D项正确。
2.B 
【解析】图中显示南半球人口比北半球少,且数量差异较大,主要是陆地面积分布不均所致,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陆地面积比北半球小,B项正确。
3.B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四地都位于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或盆地地区,属于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带。
4.D 
【解析】图中人口稠密地区的共同特点有: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工、农业生产发达,经济发展条件较好。
5.B 
【解析】东亚气候适宜,地形比较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分布稠密,B项正确。
6.C 
【解析】世界上人口稀疏区往往分布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恶劣的地区,C项正确。
7.D 
【解析】热带多雨地区,平原气候湿热,蚊虫滋生,不利于人类生存,高原和山地气候较为凉爽,蚊虫少,更有利于人类生存,因此影响热带多雨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候,D项正确。
8.D
【解析】 
9.A 
【解析】据材料可知,三岔河河段地势起伏大,河谷两岸地势陡峭,河谷较深且气候湿热,自然环境条件较差,适宜生活的区域较少,因此河谷两岸人口应集中分布在自然环境较优越的地区,D项正确。第9题,结合图文材料可知,三岔河河段气候湿热,河流两岸地势陡峭,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相对凉爽且具有一定高度的山地缓坡地带,A项正确。
10.C 
【解析】据材料可知,武汉的大学数量多,学科专业优势强,吸引湖北乃至全国、其他国家的学生报读,成为“大学生之城”,②⑤正确;武汉相对于北京、上海及东部省会城市,人口密度、基础教育水平、人才需求量方面没有突出优势,①③④错误。
11.B 
【解析】生活成本提高属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①错误;因大学众多,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可能导致部分大学毕业生离开武汉外出就业,部分人才外流,属于不利影响,②错误;武汉高等院校数量多,且学科专业性强,优势明显,由表中数据可知,武汉十年来,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大幅度提升,劳动力素质提高,增强了优势产业,利于优势产业集聚,③正确;随着人口增多和受教育程度提高,为了能够吸引人才留下,促进城市发展,城市会不断完善基础教育、医疗、保障住房等公共服务,④正确;外来人员的文化与武汉本地文化交融,使武汉更为开放、包容、创新,利于城市的国际化发展,⑤正确;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增大属于不利影响,⑥错误。
12.B
【解析】图中圆圈越大,其影响因素越重要,反之则越不重要。读图可知,区域工业化水平和交通便利度的圆圈大小在东、中、西部都位列前三,故②③正确。 
13.D 
【解析】西部大部分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道路沿线自然条件不一定更优越,A项错误;西部地区面积广大,缺水地区多,从外部输入水资源意义不大,B项错误;修建道路可能会带来就业机会,但是持续时间较短,对人口密度影响不大,C项错误;交通线附近道路运输条件较好,便于原料输入和产品的输出,能够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吸引人口集聚,D项正确。
14.A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西北半壁也有大城市分布,例如兰州,A项正确;西北半壁人口分布不均衡,B项错误;东南半壁因人口密集,部分地区人均水资源不足,例如华北地区,C项错误;东南半壁并非全是人口稠密区,例如东北地区,D项错误。
15.C 
【解析】新疆处于胡焕庸线的西北半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其人口主要分布于水资源较为充足的高山山麓地带,C项正确。
不定项选择题
16.BD
【解析】读图可知,不能体现该河段越靠近河流人口越集中,A项错误;读图可知,该河段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处,高海拔地区人口数量较少,B项正确;由图可知,海拔3 600~3 699米人口密度最大,人口总数也最多,C项错误,D项正确。 
17.AD 
【解析】据图可推断该地人口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海拔较低处,热量相对充足,地势较为平坦,交通较便利,更适合人类居住以及开展农业生产等活动,A、D项正确;该地为西藏地区,工业不发达,B项错误;农业耕作条件差不会引起人口总数最多,C项错误。
【B素养提升练】
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3 550~3 650米处的曲线斜率最大,说明该百米高程人口分布最为密集;距河流1~2千米处人口分布最多;高程4 500 米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小。
2.C 
【解析】该流域谷底高程已达3 500米以上,且3 550~3 650米范围人口最为密集,故该流域很可能位于青藏高原的藏南谷地。
3.D 
【解析】藏南谷地因海拔较低,地势比较平坦,水源丰富,成为青藏地区的人口集聚地,并且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人们沿河居住,主要原因之一是取、用水方便;水能资源分布不影响人口分布;地形地势对人口分布有影响,但坡向对人口分布影响较小;当地人口流动小,交通对人口分布影响比较小。
二、非选择题
4.【答案】(1)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平原地区人口多,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地区人口少。
(2)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
(3)经济、文化水平较落后;交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