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
胡发荣
一、学情分析:
针对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水平不高、不到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问题,利用课堂教学有针对性的训练。通过细细品析,使学生体会到走进人物内心而了解人物的乐趣,以培养学生语文赏析阅读的能力。
二、课程理念:
充分关注文本,通过反复阅读揣摩人物的心理性格,训练学生透过人物言行举止解读人物内心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
1、在阅读中解决文言文识读障碍,在阅读中初步完成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2、通过教师引导,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把握人物性格,并体味文言文字之美。
四、教学方法:
朗读式,角色互换。
教学过程:
导入:
师: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生:起因:秦王想用500里的地方交换安陵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安陵君不同意,秦王很生气,于是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经过结果:唐雎成功的使秦王打消了交换安陵国的念头,完成了使命。
一、反复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1、自由放声朗读课文1遍。 营造学生轻松学习的气氛,使他们尽情释放阅读的情感,为后面的深入阅读蓄势。
2、学习小组活动:分角色朗读,熟悉课文内容
要求:(1)分好角色 (2)为了充分体验人物,欢迎使用现代文版本(翻译过来的人物语言,可以进行自主的个性加工。)
3、互相点评,并选出最佳扮演者
二、再读课文,深入感知人物形象
(一)生生互换角色。
根据角色,请各个小组推荐人物角色的最佳扮演者,一起把故事情节再现出来。
安陵君——李明瑞
唐雎——赵瑞东
秦王——马振秀
旁白——李天昊
学生读完。掌声起。其中,马振秀完全使用了现代文版的人物语言,这是出人意料的,她用自己的语言流畅的再现了秦王,惟妙惟肖,很有新鲜感。
师:秀的表演很有个性,现代汉语在我们说来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过瘾,而古代汉语读来很简洁明畅,凝练质朴,也自有它的魅力。(许多同学包括马振秀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师:同学们认为这三个人物安陵君、唐雎和秦王,谁演绎的最像?为什么?
生1:秦王。马振秀读出了秦王的骄傲,从声高、语调上都很投入。
生2:赵瑞东的声音不高,语速很快,我觉得他读出了唐雎的智慧。
师:声音不高,语速很快,怎么就是智慧的体现呢?
生2:中间不停顿,回答问题没有犹豫,说明他反应快。
师:说的真好。的确,他很有智慧。
课堂此时陷入暂时的停顿,学生对人物的解读似乎停顿了,往下不知再怎么深入和扩展了。我又接着加以引导。
师:马振秀,你谈谈对秦王这一角色的理解,你是怎么演绎他的言行的?
秀:秦王是一个国君,我首先读出他作为国君的一种傲气。
师:很好啊,但不止是傲气吧 ( http: / / www.21cnjy.com )。秦灭韩亡魏,志向是一统六国,已经成了赫赫的大国了,安陵国在他的眼里是微不足道的,所以,面对安陵国,他展现出来的应当一种——?
生:狂气
生:霸气
师:所以他对人讲话的态度就显得——?
生:骄傲
师:程度不够。
稍停,学生没想出,我就引导他们来读“安陵君其许寡人!”“骄傲”和“蛮横”的程度深浅可见一斑。
生:蛮横
师:真棒,合起来就是——骄横。谁能另外选取一处,读出他骄横的态度?
生3:安陵君不听寡人,轻寡人与?
学生的语速还是有点快,投入的程度还不够,我笑着鼓励启发——
师:他的骄横如果体现在语气语调上,会怎么样呢?再试一下
生3 :安陵君不听寡人,轻|寡人与?
这一次他关注了一下重读和停顿,博得了大家的掌声。
师:好多了。同学们一起试试吧?
全体:安陵君不听寡人,轻|寡人与?
大家的声音很大,我注意到很多班里的活跃分子还横眉冷对的,似乎进入了情境里。
师:真好。那么,马振秀刚才的朗读里,秦王讲话的语气是有明显变化的,在哪里?
群生:最后。
师:有了怎样的变化了?
生:没有从前那么骄横了,变得软弱了。
师:为什么会有这变化?
生:他怕了。
师:对啊,一开始他可不怕唐雎,为什么?
生:因为唐雎是来自——弱国(学生齐答),就欺负人家,后来发现唐雎不是好欺负的,就妥协了,充分证明了这个人本性是——欺软怕硬(学生齐答)。
师:今天再教大家一个新的词语形容这种人的本性——色厉内荏(rěn,软弱、脆弱)(板书),外强中干跟它是同义词。
个人的感觉是,词语的学习也同样需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这样的词汇积累才是持久的,比起单纯的背一背写一写要牢固的多。
教师小结:有了对秦王的这番认识,再来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秀的扮演,演技还是很高的。(大家向马振秀报以掌声,秀高兴的小脸红扑扑。)那么唐雎这个人物呢?除了他的智慧(板书),还有什么值得关注呢?
学生思考中。
师:请赵瑞东自己谈谈吧,为什么选择那样的语气语调来演绎唐雎?
东:我认为唐雎面对秦王很沉着(师板书),有胆量(师板书),所以说话一定语速很快。
生4:我觉得赵瑞东不应该用一个声调和一种语气,从头到尾都没有变化。
师:你评的很好,你感觉唐雎还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呢?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4: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应该读的慷慨一些。
师:真棒啊!为何要慷慨一些呢?
生4:这些话的意思是,他将要效仿那些刺客,与秦王同归于尽,有一种视死如归的慷慨之气。
师:说的太棒了!大家一起读读,体会一下唐雎的凛然正气(板书),对秦王的无理蛮横义正词严(板书)的态度。
全体读。
师:一直没有人评价李明瑞读的安陵君,李明瑞都觉得受冷落了。
全班笑。一生说:他读的太结巴了。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大笑。我注意到李明瑞脸涨得通红,他平时讲话有点结结巴巴,有时成为大家取笑的对象,因为公开课的缘故,他的自尊仿佛受到刺激,脸上神情很不自然,我见状马上圆场。
师笑问:李明瑞,你是怎么理解安陵君这个人的?
瑞支吾,不自信:我觉得他挺害怕的。
师肯定:你体会的很好啊,他就是挺害怕的啊,你能说说他为什么害怕吗?
李明瑞:因为他的安陵国…实力太弱了,而秦王又太…强了。
师(伸出大拇指):你体会地非常到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答完问题坐下的他,脸上绽开笑容,同学们都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他的懦弱更衬托了唐雎的——不畏强暴(生答)
(二)师生互换角色
师:在内心强大的唐雎面前,秦王最终屈服了。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我们就文中两个主要的角色秦王和唐雎换种形式扮演一下,老师演秦王,你们来演唐雎,只读人物对话,如何?
好——群情振奋。
阅读的过程中,我和同学们努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注意语气、语速、语调等,我站在讲台,又加上了对秦王神态动作的模仿,学生看的饶有兴趣,朗读的声音很齐整,很响亮。
这个环节是我自创。教师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范一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再加上刚刚了解过人物的性格,此时模拟人物的言行举止,恰能起到一种趁热打铁的效果,事实证明是很不错的。
三、深入文本,丰富人物形象。
师:在骄横的秦王面前,作为一名来自弱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使臣,却能做到沉着干练,正气凛然,最后成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完成使命的过程却并非那么简单,毕竟是弱国对强国,你来我往,拼的正是智慧,需要的是见招拆招。那么,抛招者和拆招者都使出了哪些解数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作交流。
交流后明确:(多媒体展示)
抛招者:秦王 拆招者:唐雎
(1)以五百里地易安陵 (1)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
(狡诈(板书)。想不战而夺人国土,政治骗局) (立场坚定,毋庸置疑—必激怒秦王)
(2)天子之怒 (2)布衣之怒
(出兵武力征服安陵国) (效仿刺客,当即刺杀)
师: 第一招能拆,是因为唐雎看穿了秦王的阴谋骗局,没有被秦王的谎言欺骗,没有被秦王所谓的好话“以君为长者”迷惑。
第二招能拆,是唐雎没有被秦王的淫威震慑,不畏强暴(板书)。可见,成大事者要“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在这个环节里,我设计的问题,几乎没有任何障碍的顺利完成,我想正是前面经过了大量的铺垫才会达到的效果。
四、学点新东西:
师:尽管这场外交可以用唇枪舌剑来形容,可是枪剑却不是浮在表面上,而是暗藏杀机的。知道为何这样评价吗?
生:他们的话语里暗含枪剑。
师:对,他们的对话,话里有话,都有言外之意。同学们能从文中找到这样有言外之意的语言吗?这些语言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生5: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说,惹怒了我,我就用武力攻打安陵国。
师:真好。
生6:与臣而将四矣。是说,我要跟他们一样刺杀你。
生7:今日是也。这句话的言外之意也是,今天,我就效仿那三个布衣之士刺杀你。
师:说得真好。的确如此,像这样有言外之意的话,含蓄,婉转,用在两国之间的交涉上,有一个专门的词——外交辞令。
补充周恩来成功的经典外交辞令。
一个美国记者他望见周总理的口袋里插着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支美国产的派克牌水笔,据说这是毛主席送给周总理的唯一的礼物,是黄金笔嘴的。美国记者以为这下可捞到便宜了,便假惺惺地上前请周总理为他签名留念。当总理掏出笔来准备签名时,这记者便突然发问:“总理,你也用我们美国的派克啊?”其实总理早以料知他的阴谋了,总理不慌不忙地回答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嘛!”这个美国记者无地自容,满脸是水,脸红得就象个红萝卜。
美国记者:中国落后,连钢笔也生产不了。
周总理:你们美国不过是中国和朝鲜人民的手下败将。(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五、开阔视野:
了解战国时期的士
师:站在今天的立场,唐雎的身份可谓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个出色的——说客。他凭借自己的胆识、智慧、出色的口才,力挽安陵国于灭亡的命运,可谓传奇啊。其实,在战国时代,像唐雎一样传奇的人物还有很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士。
出示多媒体屏幕,补充士的资料——
封建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士本是周朝封建制度中最低级贵族,有食田。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来封建制度礼崩乐坏,士失去了食田和特权,平民化。到了战国时期,士已成为有才略胆识或品格高尚者的尊称。上至达官,下至草莽,俱可称士。
战国时的士是中国历史上最骄傲的一种人,他们傲视王侯,凭一己才略主宰天下大势,威震诸侯。士只为知己者死,不为高位者奴。
战国时期名士故事: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冯谖客孟尝君、苏秦连横、毛遂自荐,信陵君窃符救赵(侯嬴)等。
六、布置作业:
课下查阅战国士的传奇故事,做读书笔记。
七、课后反思:
这堂课上得灵活自如,有一气呵成之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舒服。究其原因,我想是自己遵循了文言文学习的正确理念,注重了文本阅读,注重了将学生放到阅读主体的地位,引导他们慢慢体会到阅读的趣味。
首先,充分引领学生关注文本,体现了语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堂书声朗朗的特点。若想深入文本,就要沉到文本中去,否则,一切的深入分析探究都只是空谈,学生也不会参与其中。从这堂课学生的反应来看,没有学生走神,我想这样的理念是科学的,合理的。
其次,充分体现了教师循循善诱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导学者身份,没有越俎代庖,而是一直在引导着学生的思路,往深一步,再往深一步,将学生的思考延伸开阔,这是我教学中一直在探究的教学理念。尤其也表现在我诗歌教学的环节里。
再次,整堂课设计抽丝剥茧,突破点巧妙。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于最关键的人物形象,没有一下子将人物的性格抛出,而是随着对文本的深入解读逐层丰富出来,如同抽丝剥茧,选定一端(人物形象)突破,内容、主旨、写法及人物心理性格等问题都随即而来,凝聚了课堂结构,整体感更强,一气呵成。这样的设计也是基于人基本的认知步骤,无疑是合理且条理的。
第四,见招拆招,各个击破。唐雎说服秦王的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程其实是文章的重点兼难点,唐雎的不畏强暴,智慧胆识和出色的口才尽显,而秦王的色厉内荏和骄横奸诈在这环节里充分展现。这部分是文章的中心,也是课堂的重点。学习时,我教给学生见招拆招的解读方法,很形象,让学生很简单地了解到如何去理清那较量的过程。理清了这场唇枪舌战,人物深层的性格特质随之凸显,重难点立即攻克。这正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也是本堂课最引以为傲的创新,也是最大的亮点了。
第五,引以为傲的还有朗读环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老师和同学角色扮演并互换的设计,也是本人教学实践的创新,教师到位新鲜的朗读,无疑是一种示范,能修正学生的不足和偏颇。
有人说一堂好课上完后的感觉是舒畅,舒服,这节课里我体会到了。
幸甚,甚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