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信息科技 第五课 累计求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世纪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信息科技 第五课 累计求和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新世纪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5-02-18 16:3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电脑出算术题——smallbasic》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Math对象的`GetRandomNumber`操作,学会利用其生成随机数。
熟练掌握`If...Then...EndIf`和`If...Then...Else...EndIf`条件判断语句的两种格式及其应用场景。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编写简单的Small Basic程序,实现电脑出算术题、人机对话、统计整数正负个数等功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操作“电脑出算术题”的程序代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程序分析能力。
在修改程序和编写新程序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编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让学生在完成程序编写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Math对象的`GetRandomNumber`操作的使用方法。
`If...Then...EndIf`和`If...Then...Else...EndIf`条件判断语句的理解与应用。
根据实际需求编写和修改Small Basic程序。
2.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条件判断语句处理不同条件下的程序分支。
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编程思路,设计并编写复杂一些的程序,如循环输入统计整数正负个数的程序。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1. 课程导入
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脑出算术题的游戏场景(可以是PPT展示或者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电脑是怎么做到随机出算术题并判断我们答案对错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编写这样的程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脑出算术题。
2. 知识讲解
Math对象
结合文档内容,讲解在Small Basic中,Math对象可以用于产生随机数。重点介绍`GetRandomNumber`操作,它能随机产生一个1到指定整数(该整数需大于等于1)之间的整数。
举例说明:“`a = Math.GetRandomNumber(50)`这条语句的作用就是随机生成一个1到50之间的整数,并将其赋值给变量a。”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在“电脑出算术题”的原程序中,`Math.GetRandomNumber(100)`的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随机获得两个1到100之间的整数,用于生成加法算术题的两个加数。)
条件判断语句
以“电脑出算术题”程序为例,讲解为什么要使用条件判断语句。在程序中,需要判断用户输入的答案与正确答案是否一致,这就需要用到条件判断。
详细讲解`If...Then...EndIf`语句的格式一:`If <条件> Then <语句组> EndIf`。若条件成立,执行`<语句组>`,然后执行`EndIf`后的语句;若条件不成立,直接执行`EndIf`后的语句。通过流程图(结合文档中的图5 1)辅助学生理解执行过程。
举例:`If x > 10 Then TextWindow.WriteLine("x大于10") EndIf`,假设`x`的值为15,分析程序的执行过程。
接着讲解`If...Then...Else...EndIf`语句的格式二:`If <条件> Then <语句组1> Else <语句组2> EndIf`。若条件成立,执行`<语句组1>`,否则执行`<语句组2>`。展示其流程图(结合文档中的图5 2),帮助学生理解。
对比两种格式,强调格式二可以在一个`If`语句中处理条件成立和不成立两种不同情况,使程序更加简洁。以“电脑出算术题”程序为例,展示如何使用格式二简化程序代码。
3. 程序示例讲解(10分钟)
完整展示“电脑出算术题”的程序代码:
a = Math.GetRandomNumber(100)
b = Math.GetRandomNumber(100)
c = a + b
TextWindow.Write(a + "+" + b + "=")
d = TextWindow.Read()
If c = d Then
TextWindow.WriteLine("正确,你好棒!")
Else
TextWindow.WriteLine("你算错了,加油哦!")
EndIf
TextWindow.WriteLine("正确答案是:" + a + "+" + b + "=" + c)
逐行分析代码的含义和作用:
前两行代码利用`Math.GetRandomNumber(100)`生成两个1到100之间的随机整数`a`和`b`。
第三行代码计算`a`和`b`的和,并将结果存储在变量`c`中。
第四行代码在文本窗口输出算术题,提示用户输入答案。
第五行代码等待用户输入答案,并将输入内容存储在变量`d`中。
接下来的`If...Then...Else...EndIf`语句判断用户输入的答案`d`与正确答案`c`是否相等,根据判断结果输出相应的提示信息。
最后一行代码输出正确答案。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修改程序,让电脑出`(a b)(a + b)`形式的算术题,应该如何修改代码?(参考答案:将`c = a + b`修改为`c = (a b)(a + b)`,同时修改输出正确答案的语句,将`TextWindow.WriteLine("正确答案是:" + a + "+" + b + "=" + c)`修改为`TextWindow.WriteLine("正确答案是:(" + a + "" + b + ")(" + a + "+" + b + ")=" + c)`。)
4. 学生实践
实践任务一:让学生将电脑出算术题的程序输入到Small Basic中运行,体验程序的功能。然后按照要求修改程序,使其出`(a b)(a + b)`形式的算术题。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实践任务二:设计一个简单的“人机对话”程序。首先电脑问:“你喜欢学习Small Basic吗?y/n。”如果用户按“y”,电脑回答“那太好了!”;如果按“n”,电脑回答“那太遗憾了……”。
提示学生:可以使用`TextWindow.Write`输出问题,`TextWindow.Read`获取用户输入,再利用`If...Then...Else...EndIf`语句根据用户输入进行不同的回应。
部分参考代码:
TextWindow.Write("你喜欢学习Small Basic吗?y/n。")
answer = TextWindow.Read()
If answer = "y" Then
TextWindow.WriteLine("那太好了!")
Else
TextWindow.WriteLine("那太遗憾了……")
EndIf
实践任务三:编写一个程序,循环输入10个整数,分别统计大于等于0的个数和小于0的个数。
提示学生:每输入一个数,用`If`语句进行判断。若大于等于0,表示非负数的变量增加1;否则,表示负数的变量增加1。最后输出两个变量的值。
部分参考代码:
positiveCount = 0
negativeCount = 0
For i = 1 To 10
TextWindow.Write("请输入一个整数:")
num = TextWindow.ReadNumber()
If num >= 0 Then
positiveCount = positiveCount + 1
Else
negativeCount = negativeCount + 1
EndIf
EndFor
TextWindow.WriteLine("大于等于0的个数为:" + positiveCount)
TextWindow.WriteLine("小于0的个数为:" + negativeCount)
5. 课堂总结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Math对象的`GetRandomNumber`操作、`If...Then...EndIf`和`If...Then...Else...EndIf`条件判断语句的格式和应用,以及编写程序实现电脑出算术题、人机对话、统计整数正负个数等功能的方法。
强调编程学习中逻辑思维和实践操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课后多练习,尝试编写更多有趣的程序。
6. 作业布置 让学生思考并尝试修改“电脑出算术题”的程序,使其不仅能出加法和乘法与加减法混合的题目,还能随机出减法和除法题目(注意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编写一个新的小程序,并在下次课上分享。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实践操作情况。对于学生在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通过实际操作任务,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但部分学生可能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编程思路上存在困难,后续教学中可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多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逐步提升编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