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18 16:3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 2课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新课导入
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常常借用古人的话来告诫臣下,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比喻百姓与君主之间的关系。他曾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他又是如何开创宏图伟业的?
  一、唐朝的建立
  学习任务一
  了解唐朝的建立与统一。
  活动 1
  阅读教材,找出唐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新课学习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618 年
李渊
长安
新课学习
  活动 2
了解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是李渊次子,在李渊起兵、建唐和统一过程中立下了战功。公元626年,李世民及其部将在长安宫城的玄武门发动政变,杀死他的兄弟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随后逼迫李渊禅位,李世民继位后,将年号改为“贞观(guàn)”。李世民死后的庙号是“太宗”。
新课学习
  活动 3
  观察图片,并阅读图注,对图片内容进行描述和解读,了解李世民在隋末和唐兴过程中的赫赫战功。
  二、“贞观之治”
  学习任务二
  掌握“贞观之治”的要点。
  活动 1
  阅读课文,思考:唐太宗的治国方略是什么?
新课学习
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澄清吏治,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戒奢从简,
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活动 2
  阅读课文,结合隋朝灭亡的原因,思考唐太宗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统治策略。
新课学习
  隋末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隋朝的统治,李世民亲身经历了这一过程,他不仅吸取隋亡教训,还善于学习治国成功的历史经验,经常与大臣们讨论历代王朝盛衰成败的原因,也讨论如何才能成为贤明的君主。针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唐太宗确立了励精图治的态度和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活动 3
  材料研读
新课学习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非常悲痛,他说: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 《旧唐书·魏征传》
为什么在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他痛失了一面镜子?
新课学习
唐太宗虚心接受魏征的劝谏,纠正了很多失误,所以对魏征的去世表示痛惜。他认为魏征去世后,他就缺少了一个敢于对自己直言进谏的人,相当于失去了一面可以纠正自己错误的镜子。
  活动 4
  说一说:唐太宗善于用人,知道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选贤用能,因此他能够做到知人善任,任用房玄龄、杜如晦就是唐太宗知人善任的典型事例。你还知道唐太宗身边还有哪些著名人物?
新课学习
长孙无忌、李靖、李勣、秦琼、尉迟敬德等等
  活动 5
  阅读课文,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对唐太宗的统治措施进行归纳,准确把握“贞观之治”的表现。
新课学习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各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历史上成为“贞观之治”。
政治
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②制定法律,减轻刑罚;
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经济
①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尤其重视对地方官的考核;
②关注民间疾苦,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
皇 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起草诏令
封驳审议
负责执行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三、武则天的统治
  学习任务三
  了解武则天统治时期的重要措施和效果,初步认识唐朝兴衰的原因。
  活动 1
  阅读教材,梳理武则天称帝的基本过程,了解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
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在唐高宗的支持下参与朝政。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的皇位(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取而代之,690年,改国号为周,以洛阳为都城。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新课学习
  活动 2
  阅读教材,结合《相关史实》栏目,制作表格,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对武则天的统治措施进行归纳。
武则天的统治措施 政治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
鼓励举荐与自荐,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经济 继续推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新课学习
  活动 3
  阅读教材,思考:武则天的统治措施与唐太宗统治措施的关系,概况唐朝走向兴盛的原因。
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统治期间继承了唐太宗的很多政策和措施,又有创新和发展。
课堂小结
课后任务
  拓展作业
  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于乾陵,目前立有两块碑:一块是唐高宗碑,由武则天亲自题写碑文,盛赞他的功绩;另一块是武则天碑,却不著一字,被称为“无字碑”。
想一想:为什么武则天的碑上没有碑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