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巩固练习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巩固练习 (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8 18:3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花圃(pú) 凹陷(xiàn) B.纬度(wěi) 实验室(shì)
C.较大(jiǎo) 俄裔(yì) D.阶段(jié) 华罗庚(huà)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意思是( )
A.当你产生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就能找到真理。
B.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探索,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细读课文深感悟。(选一选)
3.本文在表达方法上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
A.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
B.前后照应的写法。
C.运用比较的写作方法。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意思是(   )
A.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过许多人的探索,就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B.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探索,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C.当你产生了一百个问题后就找到了真理。
5.“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对这个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里的“?”是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
B.“!”是通过探索,还是解决不了疑问,发现不了真理,因而感到惊叹。
C.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的论点是( )
A.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 B.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C.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二、填空题
7.填写近义词
诞生—— 敏锐—— 探索——
8.根据意思写词语。
1.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
2.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 )
3.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
4.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
9.根据意思写词语。
1.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
2.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
3.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
4.某种少见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 )
10.按要求写成语。(各四个)
(1)关于目标坚定、不懈努力的:
(2)关于团结协作的:
(3)关于创新的:
(4)关于掌握规律、化难为易的:
11.根据句意写成语。
(1)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 )
(2)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
(3)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
(4)经过多次考虑,还是没有想明白,形容难以琢磨,不好寻求答案。( )
(5)虽然罕见,但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可配对儿。 ( )
三、语言表达
12.读了课文以后,我们懂得发现真理并不难,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你还知道哪些从司空见惯的小事中见微知著,发现真理的事情?请写出几个来。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① 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一次儿子睡觉(jiào jué)时,他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zhuàn zhuǎn)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fú fù)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根据眼珠转动的次数和时间,来测量(liáng liàng)人做梦的次数与梦的长短。
②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 ),有所( ),有所( ),有所( )。
③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13.给第①自然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4.给第②自然段中的括号内加入恰当的词语,排序正确的是( )。
A.发现 创造 发明 成就 B.发现 发明 成就 创造
C.发明 发现 创造 成就 D.发现 发明 创造 成就
15.“见微知著”:微, ,著, 。比喻 。
16.下列加点字与奇怪中的怪字意思相同的是 ( )( )。
A.怪罪 B.怪异 C.古怪 D.鬼怪
17.结合选文第三段内容,按表达顺序用四字词语概括真理的产生的过程。
A. B. C. D.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②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8.选文中画“ ”的句子中的“灵感”指的是( )
A.神奇的感应 B.创作的冲动 C.细腻的感觉 D.突然间得到的启发
19.“见微知著”中“微”的意思是: ;“著”的意思是: 。这个词语的意思是: 。
20.与“见微知著”的意思最接近的成语是( )
A.一叶障目 B.具体而微 C.以小见大 D.一知半解
21.为了证明“有志者事竟成”的观点,下列事例不适合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忍辱负重,写成《史记》。 B.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了吴国。
C.孔子虚心好学,不耻下问。 D.李时珍尝遍百草,写成《本草纲目》。
22.文段中引用华罗庚的话的主要作用是( )
A.使文章辞藻华丽,更加吸引读者。 B.证明作者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C.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23.语段告诉我们要具有怎样的精神?下面能体现这种精神的名言是( )(填序号)
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B.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C.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24.联系文段想一想经由“偶然的机遇”发现真理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① 。 ② 。
25.文段中“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这句话是否能改成“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够发现真理”?为什么?
26.选文中“这样的事例”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请简要写一写。
五、书面表达
27.微习作。
古时候的孟子在说明道理的时候总喜欢讲一个小故事,让人通过故事的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现在人们讲道理也习惯通过生动的故事,让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形象。请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要求:道理可以是名人名言,也可以是大家公认的真理;故事应经得起推敲,符合常规认知;故事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也可以是看来的、听到的;观点要明确,故事要能说明观点;100~200字。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B A B B B
1.B
2.B
3.A 4.B
5.B
6.B
7. 出生 灵敏 探求
8.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见微知著 追根求源
9.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10. 全力以赴、坚持不懈、不屈不挠、锲而不舍 齐心协力、同心协力 、同舟共济、众志成城 别具一格、独具匠心、推陈出新、标新立异 庖丁解牛、触类旁通、集思广益、百炼成钢
11. 司空见惯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百思不解 无独有偶
12.1.瓦特从水壶烧水中受到启发改良了蒸汽机。2.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3.阿基米德从洗澡中发现了浮力定律。
13.jiào zhuàn fù liáng 14.A 15. 隐约; 明显。 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16. B C 17.见微知著  不断发问  不断解疑  发现真理
18.D 19. 细小,轻微 显著 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或发展趋势 20.C 21.C 22.B 23.A 24. 善于独立思考 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25.不能。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也可能还是没有发现真理,需要继续探索思考,而“就能够发现真理”的说法过于绝对,不够严谨。 26.科学家瓦特从水烧开了会把壶盖顶起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
27.例文:
小故事大道理
我们身边有很多不起眼的小故事,但其中的道理意义却非常深刻。如叶公好龙、愚公移山、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今天我来讲讲愚公移山的小故事。
古时候有个叫愚公的老人九十多岁了。他家住在太行山下,每次去赶集都要爬过家门前的这座大山很不方便,他想把这座大山挖成平地,村子里的人都取笑愚公:“这么高的山你都这么大年纪了怎么挖得平呢?”愚公笑笑说:“我一个人是挖不平的,但我还是儿子还有孙子,我的子子孙孙都会继续挖下去,直到把山挖平。”
这篇小故事里的愚公听起来很好笑,但是它却告诉我们一个受益终生的道理:认定一个目标,是完成一个事业的起点。有决心和信心,并能向着目标矢志不渝地努力工作,才能完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