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十六年前的回忆巩固练习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十六年前的回忆巩固练习 (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8 20:1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这篇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是首尾呼应的关系。
B.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
C.这样写能够更加表现出父亲对亲人的关爱之情。
D.这样写更能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悲痛之情。
2.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劲爆(jìn) 焚烧(fén) 军阀(fá) 千锤万凿(záo)
B.娱乐(wú) 严峻(jùn) 宪兵(xiàn) 夜色弥漫(mí)
C.彻底(chè) 批评(pī) 牺牲(xī) 重于泰山(tài)
D.青稞(kē) 鱼饵(ěr) 抽噎(yī) 轻于鸿毛(hónɡ)
3.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
A.任务太多,工作太忙,父亲不愿丢下手头的工作。
B.父亲明白形势险恶,处境危险,但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决不会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C.父亲责任重大,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
4.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
A.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B.本文采用顺叙的手法,按时间顺序描写了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
C.本文的开头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紧凑。
D.本文运用对比手法烘托了丰满的革命者的形象。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位老人唯一的儿子正值豆蔻年华,却因盗窃而被判刑。
B.在当今社会中,有一些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僵化。
C.晚会现场,张灯结彩、五光十色,好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
D.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头脑中。
二、填空题
6.品析句子。
(1)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这段话中的“慈祥”表现的是 。父亲前后不同的态度,反映了李大钊对待亲人的 和对待工作的 ,对比鲜明,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这两句话是对父亲的 描写,表明李大钊对敌人的到来早有准备,表现出他 的一面。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①这是对李大钊的 描写,其中两个反问句的作用是 。
②通过“坚决”,我们可以体会到李大钊说话时的 。通过“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我们可以体会到李大钊 。
③这段话塑造出李大钊 、 、 的高大形象。
7.写出文中与下面的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1)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
(2)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8.清明节,当你来到李大钊烈士墓前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献上花圈,瞻仰着革命先烈的雕像,朗读着纪念碑上的碑文时,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烈士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1.引用古诗句表达敬意:
2.借用名人名言表达敬意:
9.按课文内容填空(语文要素:分清主次,详略得当)
(1)《十六年前的回忆》歌颂了 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揭露了反动军阀 的本质,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 之情。
(2)《十六年前的回忆》写的是 年的事情,是按李大钊 、 、 、 的顺序记叙的,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展示了革命先烈 、 的精神,激发我们对前辈的 和 之情。
(3)《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 同志的女儿 写的一篇 ,父亲被捕时“不慌不忙向外走去”,展现了革命者的 ;父亲最后“又望了望我们”,写出了父亲内心深处 。全文为我们还原了一位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 的革命者的感人形象。
(4)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是 的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 。
10.根据绰号写出《水浒》人物姓名。
1.九纹龙—— 2.黑旋风——
3.智多星—— 4.及时雨——
5.花和尚—— 6.行者——
三、语言表达
11.按要求写句子。
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2.他们一拥而入,把我们包围起来。(改为比喻句)
3.我哪能离开呢?(改为陈述句)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亲的眼泪
母亲很贤淑,且性格坚毅。她不像有的女人,动不动就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只流过三次眼泪。一次是我正念小学四年级。那时我们家很穷,我一年四季都打赤脚,寒冷的冬天,我的脚背上裂开了一道道口子,一走动,殷红的血球就直往外滚。晚上围在冒着浓烟的火塘边,劳累了一天的母亲用热水帮我洗去脚上的污垢。然后就把我伤痕累累的双脚抱在怀里轻轻揉搓……
见到母亲第二次流泪时,我已快念完高中。我莫名其妙地病倒了,病因无法确诊。一个星期,我都处于昏迷状态,滴水未进……醒来后,我就再也没有昏迷,并奇迹般地一天天好起来了。
母亲第三次流泪是为我考取了大学,家里却无法为我准备像样的行李而发愁……她折叠着的毡条年纪比我还大,上面层层叠叠地印满了地图似的尿痕。母亲边折边流泪。我也鼻子酸酸的,我平生第一次吃甜食吃出了咸味。书上说,眼泪是软弱的具体写照。我说,不!母亲的眼泪使我体味到,眼泪也是爱。流泪,是因为爱太多,满得往外溢的一种结果。
12.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只流过三次眼泪。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
A.空间顺序 B.观察的先后顺序 C.时间顺序
13.“我平生第一次吃甜食吃出了咸味”中“咸味”指的是 。
14.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个 、 的人。(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15.如何理解“眼泪也是爱。流泪,是因为爱太多,满得往外溢的一种结果”。
语段阅读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6.在方框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7.读一读父亲的话,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书面表达
18.写作
请根据《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写一篇读后感,内容要具体,要有真情实感。
《11.十六年前的回忆》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C C B B D
1.C
2.C
3.B
4.B
5.D
6. 父亲对子女的关爱 慈爱 严肃认真 语言 沉着、冷静 语言 加强语气,表现出李大钊坚定的决心 毫不犹豫和决心 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临危不惧 对革命高度负责 坚守岗位不动摇
7. 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8.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9. 李大钊 凶狠残暴 深切怀念 16 被捕前 被捕时 法庭上 被害后 忠于革命 不怕牺牲 敬仰 怀念 李大钊 李星华 回忆录 沉着镇定 对家人的不舍 从容赴死 首尾呼应 使整篇文章结构显得非常严谨,强化了文章的中心;同时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敌人强烈的憎恨
10. 史进 李逵 吴用 宋江 鲁智深 武松
11.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他们一拥而入,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我不能离开。
12.C 13.眼泪,包含着母亲的辛酸与无奈 14. 贤淑 性格坚毅 15.眼泪并不是全部因为难过。眼泪也是爱。流泪,是因为爱太多,满得往外溢的一种结果”这句话解释了眼泪所包含的情感和流泪的原因。
16.:“ ? 。 , 。 ?” 17.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顾全大局,不顾个人安危,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人。
18.示例:
读《十六年前的回忆》有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我被父亲——李大钊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课文主要讲述了:李大钊同志在被特务抓住后,誓死不说出党的秘密,对于敌人的严刑拷打无动于衷,最后被杀死的故事。
尽管敌人十分残酷,可李大钊同志坚强不屈,沉着冷静的同敌人进行斗争。面对亲人的哭喊,他表现得异常坚强,表现了一个革命者坚定的
革命信念。不屈服于严刑拷打,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李大钊大义凛然,矢志不渝,用铮铮铁骨捍卫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信仰,谱写了一首壮烈的革命诗篇。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有许许多多李大钊似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我们深情的缅怀他们,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还有许多的英雄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牺牲,如:黄继光,张思德……
李大钊的献身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们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