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中考历史预测题(第二套)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6 分)
我国古代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秦朝 D. 汉朝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 )
A. 焚书坑儒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八股取士 D. 文字狱
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 )
A. 唐朝 B. 北宋 C. 南宋 D. 元朝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是( )
A. 明太祖 B. 明成祖 C. 明宪宗 D. 明神宗
1894 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
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1919 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 B. 无产阶级革命 C. 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D. 社会主义革命
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 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1934 年 10 月至 1936 年 10 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B. 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C. 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D.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
1947 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这一军事行动的战略意义是( )
A.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 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二、材料分析题(共 34 分)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材料二: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
材料三:清朝入关后,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喇嘛亲自入京朝贺。顺治皇帝隆重接见,1653 年,正式赐予他金册、金印和 “达赖喇嘛” 的封号,后来,康熙皇帝又赐予格鲁派另一位首领 “班禅额尔德尼” 的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材料一中的 “弄赞” 指的是谁?文成公主入藏有什么历史意义?(4 分)
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的机构是什么?(2 分)
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措施。(4 分)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2 分)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一: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派发起了一场以 “自强”“求富” 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材料二:19 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 “实业救国” 道路。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 “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的口号是什么?(2 分)
根据材料二,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4 分)
根据材料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 “短暂的春天” 的原因。(4 分)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2 分)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场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材料二: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突然进攻,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 年 6 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1941 年 12 月 7 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1942 年 1 月 1 日,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1945 年 5 月 8 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2 分)
根据材料二,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扩大、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性事件。(6 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胜利的原因。(2 分)
三、论述题(共 30 分)
(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请以 “中国共产党的探索与成就” 为题,写一篇 200 字左右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5 分)
(二)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以 “科技革命的影响” 为题,写一篇 200 字左右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5 分)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6 分)
C 2. B 3. B 4. A 5. C 6. B 7. C 8. A 9. C 10. B 11. C 12. A
二、材料分析题(共 34 分)
(一)1. 松赞干布。意义: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4 分)
宣政院。(2 分)
措施: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 “达赖喇嘛” 的封号;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 “班禅额尔德尼” 的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4 分)
认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有战有和,和是主流;民族友好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社会发展等。(2 分,言之有理即可)
(二)1. “自强”“求富”。(2 分)
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 “实业救国” 道路。(4 分)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4 分)
特点:发展艰难曲折;总体水平落后;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2 分,答对两点即可)
(三)1. 帝国主义战争。(2 分)
全面爆发: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突然进攻,英、法对德国宣战;扩大:1941 年 6 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达到最大规模:1941 年 12 月 7 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6 分)
原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国家的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等。(2 分,言之有理即可)
三、论述题(共 30 分)
(一)观点明确,能结合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与成就,如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进行阐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言流畅,可得 10 - 15 分;观点较明确,能举例说明,但阐述不够全面,可得 5 - 9 分;观点不明确,论述混乱,可得 0 - 4 分。
(二)观点明确,能结合三次科技革命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如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 “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 “信息时代” 等进行阐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言流畅,可得 10 - 15 分;观点较明确,能举例说明,但阐述不够全面,可得 5 - 9 分;观点不明确,论述混乱,可得 0 -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