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4张PPT)
——名家评雷雨
巴金:《雷雨》是一部 的作品。
李健吾:一出 的戏,一部具有 长剧。
黎烈文: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它,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 。
导入
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
动人
伟大性质的
近代剧
雷雨
情境导入什么是戏剧?
+
=
戏剧是舞台表演的综合艺术
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
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戏剧
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法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的三要素:矛盾冲突、人物、语言。
戏剧的基本要素:矛盾冲突
剧本: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戏剧艺术创作的基础。
剧本的组成: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说明组成。
剧本的通称:脚本或演出本(台本)。
一、精讲留白
冲突,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
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一些注意点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
戏剧语言的种类
除人物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包括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说明,旁白、画外音以及其他叙述语言等。
舞台语言
人物语言
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
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剧情繁简和结构
题材所反映的时代
历史剧
矛盾冲突的性质
话剧
歌剧
舞剧
独幕剧
多幕剧
现代剧
悲剧
喜剧
正剧
动作性 个性表现力 抒情性有潜台词 动听上口 浅显易懂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学 习 重 点
欣赏戏剧冲突
分析在冲突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欣赏人物语言
曹 禺 简 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生于1910年,卒于1996年。中国现当代剧作家。祖籍湖北潜江市,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1922年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1925年开始演戏。《雷雨》是其处女作。两年后的 1935年夏,又有都市生活剧《日出》发表,奠定了其在中国话剧史的地位。
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笔触,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作品享誉海内外。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解放后,曹禺有《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剧作。
作者简介
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曹禺自小随继母辗转各个戏院听曲观戏,故而从小心中便播下了戏剧的种子。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1934年曹禺的话剧处女作《雷雨》问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曹禺先生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曹禺
一、知人论世
雷雨诞生的背景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入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曹禺选集·后记》)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 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 曹禺《雷雨·序》
一部花了五年时间的天才之作
繁漪原型是曹禺同学的嫂子
《雷雨》以现实与往事相间的手法,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个家庭的主人,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在三十年前,还是个地主大少爷的时候,曾引诱女仆梅妈的女儿侍萍,生了两个孩子。后来,他为了娶一位大家小姐,强迫侍萍把大儿子周萍留下,把刚生三天的第二个孩子(鲁大海)带走,遗弃了母子俩。周朴园又娶了繁漪。并生了个儿子周冲。侍萍被逼得走投无路,冒着大风雪去跳河。
她被救后,为了孩子,又嫁了两次,与后来的丈夫鲁贵生了个女儿四凤。不料鲁贵与四凤无意中又当了周家的仆人,儿子鲁大海当了周家的煤矿工人。于是以周家为中心发生了各种巧合的违反伦常的性爱关系,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继母繁漪与周萍私通,同父异母的兄妹周萍与四凤相爱,周冲也在追求四凤,而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相互为敌,周萍与鲁大海兄弟之间亦互相仇视。这个悲剧的内幕是侍萍因繁漪通知她领回四凤而来到周家才被揭露的。
整部话剧《雷雨》的大致情节
这些矛盾酝酿、激发,终于在一个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也开枪自杀了……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归于毁灭。
《雷雨》以集中的场景(周公馆客厅)和集中的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表现了周鲁两家以爱情的、血缘的、阶级的复杂关系为内容的尖锐的戏剧冲突。
《雷雨》是四幕话剧,写于1932年,一经诞生,就引起轰动,震惊剧坛,至今长演不衰。课文是其第二幕第一部分。
看课文,理请人物关系
初步感知:
旧情人
父
子
单相思
女父
主
仆
情
敌
父
子
异
母
兄
弟
人
情
夫
妻
子
父
后
异父异母兄妹
周朴园
繁漪
周冲
周萍
四凤
鲁侍萍
鲁大海
鲁贵
二、初读文本
鲁贵
周公馆管家、侍萍丈夫,48岁。
周朴园
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侍萍前夫,55岁。
繁漪
周妻,35岁。
周萍
周朴园、侍萍长子,28岁。
周冲
周朴园、繁漪之子,17岁。
侍萍
鲁贵妻、周萍和鲁大海生母,47岁。
鲁大海
周朴园、侍萍次子,工人,27岁。
四凤
鲁贵与侍萍之女,使女,18岁。
戏剧鉴赏方法
一、把握戏剧冲突
二、分析人物形象
三、揣摩戏剧语言
《雷雨》节选
时间:
地点:
一个夏天的午饭后
周公馆的客厅里
剧本的舞台性:
必须遵循时空高度集中的原则
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
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
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
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而且感染了
读者和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二、内化吸收
第一场戏: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再次相见
第一层:周朴园认出侍萍的经过。
(相遇述旧怨)
第二层: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态度。 (相认生新恨)
第二场戏:
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相见
《雷雨》(节选)结构
周朴园
鲁侍萍
周朴园
鲁大海
亲人之间的冲突
阶级冲突
主 要 矛 盾 冲 突
第一场: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
矛盾焦点:
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
矛盾焦点
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发展过程,集中、鲜明地体现在周朴园对侍萍情态的变化上。
第一部分
是围绕周朴园与鲁侍萍三十年的旧怨与新恨展开矛盾冲突的。通过历史的爱情纠葛揭露了一个封建地主少爷丑恶的灵魂,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最精彩的“戏”在前半场,周朴园与鲁侍萍从相遇到相认前的矛盾冲突波澜迭起。
课文赏析
周朴园问鲁侍萍的身份
你,
你贵姓?
似曾相识,感到奇怪,内心仍很平静
(抬起头来)
你姓什么?
感到意外,疑惑
更疑惑,
不祥之感,
有点慌
不愿也不敢承认这是真实的
有些不知所措
(忽然立起)
你是谁?
(徐徐立起)
哦,你,你,
你是 ——
哦,侍萍!
(低声)是你?
01
02
03
04
05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恼怒,害怕
(1)相遇诉旧怨
课文赏析
苍老的鲁与年轻的梅怎么也不能对应起来。
失望于他心中美好的理想的女子的幻像破灭了。
她来干什么?要敲诈我吗?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刹那的复杂的心情
失望
恐慌
严厉
惊讶
(2)相认生新恨
手段 言行 性格特征
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
厉声责问
用缓和的语调稳住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你可以冷静点。
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了。
用感情软化
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
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
想用金钱收买打发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
冷酷无情
阴险狡诈
虚伪
自私残忍
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有真诚的成分的,但他怀念的是30年前的梅小姐,是不会对他的现在构成威胁的梅小姐,从这点看,他又是虚伪的。现在,现实的利害关系占了上风,侍萍的出现会破坏他的形象,威胁他的名誉、地位。
如何理解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
三、小组讨论
【人物形象】
品读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周朴园对鲁侍萍到底是有情还是无情?
1、把握戏剧冲突
2、揣摩戏剧语言 (舞台说明、人物台词)
三、细读文本
有情——深情思念
三、细读文本
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
一直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
一直保留着总是关着窗户的习惯
一直记得侍萍的生日
一直保留着侍萍绣了花的旧衬衣
把侍萍美化为贤惠、规矩的小姐
想去修缮侍萍的坟墓
无情——语言的潜台词
三、细读文本
鲁侍萍∶她没有死。
鲁侍萍∶老爷,你想见一见她么
鲁侍萍∶她遇人都很不如意,老爷想帮一帮她么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她还在 不会吧 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
不,不,谢谢你。
好,你先下去。让我想一想。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期待验证侍萍已死
不想见面,旧事重现会影响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现在的家庭。
不想旧事重现
惊惧的心理
Q:知道侍萍还活着,为什么是惊惧的心情呢?
他知道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以前他的行为会昭然于天下。
无情——语言的潜台词
三、细读文本
鲁侍萍∶侍萍在这儿。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恼怒
害怕
冷漠无情
周朴园
三、细读文本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
从前的恩怨, 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起来吧。
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
那更好了。那么我见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冷笑)这么说,我自己的骨肉在矿上鼓励罢工,反对我!
(忽然)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
那么,我先说我的意思。你听着,鲁贵我现在要辞退的,四凤也要回家。
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
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由衣内取出皮夹的支票签好)很好,这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稳住侍萍,怕旧事张扬,并急于要赶走侍萍,免得夜长梦多。
周朴园——人物形象
三、细读文本
周朴园是温情的,是挣扎的,也是可悲的。周朴园的确有冷酷自私的一面,但他也会因为一段往事而怀念半生、忏悔半生、痛苦半生。周朴园是一个立体多面的人物,在他身上,痴情与无情、温柔与冷酷、可悲与可恶、人情味与铜臭味是时刻交织着的。剧本是口语交际的文字化,所有的言语细节与肢体动作,都是人在口语交际中无意识的内心展露。因此,阅读剧本最根本的方法是解读台词和动作。
周朴园——人物形象
三、细读文本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狡猾,是一个人格卑下的伪君子,一个没有任何仁义道德的反动资本家。甚至到了一个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他接触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在社会上成就卓著,能够主宰他人的命运;他具有浓郁的封建意识,他的发家史带着野蛮的盘剥,他也自己走向毁灭的深渊。
周朴园是一个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是坏人的坏人。
——曹 禺
人物形象
三十年后的鲁侍萍是否认清了周朴园虚伪的爱?
1、把握戏剧冲突
2、揣摩戏剧语言 (舞台说明、人物台词)
三、细读文本
周朴园和鲁侍萍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先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一开始并未认出鲁侍萍,如果鲁不想周认出自己,她可以怎么做?
三、细读文本
找借口离开或当即表明身份,斥责。
可鲁侍萍并没有那样做
甚至有意引导周朴园认出自己,为什么?看到周朴园如此“怀念”自己,抱有某种幻想。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了某种轻信和谅解。种种不确定使她有意识地隐藏身份同时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表露出自己的特征,内心活动复杂。 曹禺在1953年对扮演鲁侍萍的话剧演员朱琳说∶“你要知道,她这一辈子最爱的就是周朴园。一个人的初恋,是一生不能忘记的。”
鲁侍萍——人物形象
三、细读文本
周朴园∶那你走错屋子了。
周朴园 哦,很远的,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周朴园 好,你先下去。让我想一想。
周朴园 要哪一件?
鲁侍萍:哦——老爷没有事了?
鲁侍萍: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鲁侍萍: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老爷,您那件雨衣,我怎么说?
鲁侍萍: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Q:这些片断中鲁侍萍的话有一个什么特点?
鲁侍萍的话步步都在引导,处处设玄机,句句都带有暗示性,说明侍萍希望被认出,希望谈话能继续下去。
鲁侍萍
三、细读文本
当侍萍感觉到周朴园对她的思恋和怀念时: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
嘲笑、讽刺
周朴园的
卑鄙无耻
鲁侍萍
三、细读文本
当侍萍面对周朴园的声色俱变的责问时:
““不是我要来的。”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
“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叱责周朴园的始乱终弃;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鲁侍萍——人物形象
三、细读文本
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受侮辱、被损害的劳动妇女形象。善良、屈辱而刚毅、倔强、有自尊。由一个无知幼稚的侍女成为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女人。
鲁大海
新生工人阶级中的一分子
三、细读文本
周朴园诱逼工人代表
鲁大海做为工人代表和周朴园谈判
鲁大海说出周朴园敛财事件
鲁大海:正义,勇敢刚强
周朴园:阴险狡猾
周朴园:冷酷无情、贪婪
结果:鲁大海失败
鲁大海:智谋不足,鲁莽
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
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
矛盾焦点:
通过现实的阶级斗争揭露周朴园一家血腥的发家史。
分析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
(1)周朴园知道鲁大海是亲生儿子后,对大海是什么态度 从他的态度,可看出什么问题?
(2)冲突背后隐含着怎样的社会意义?
冷酷面孔和傲慢态度。
(明知故问“你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教训他“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最后恶狠狠地向大海宣布:“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冲突,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
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只是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更是资本家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的敌对是彻底的,是剧烈的。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已经觉醒,他们已经有勇气、有决心与资本家作斗争,我们可以看到,一场暴风骤雨式的变革已经迫在眉睫,这正应了“雷雨”这一标题。
鲁大海
一个有着较高觉悟的工人代表。通过他的斗争,表现出了中国工人阶级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
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
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矛盾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没落、腐朽、污浊的内幕作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历史。
主题归纳
人物性格
周朴园:自私、虚伪、无情、贪婪、丑陋的封建资本家。
鲁侍萍:勤劳、善良、受苦、有尊严、不甘心而又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下层劳动人民。
剧本塑造周朴园这个典型形象的
社会意义是什么?
周朴园形象的成功塑造,深刻的揭示出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有一种可怕的统制力量,也反映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长成的资产阶级、同封建阶级在经济、政治、思想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血肉联系。
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阶级冲突 使 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
父子相见不相认却相斗
母子相见不相认却相怨
兄弟相见不相认却相仇
“雷雨”这一标题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解答:①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
②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
③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分析:从一方面看,《雷雨》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可以这样说,“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作者又交代了作品的社会环境,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作者正是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大雷雨般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雷雨》的语言艺术
1、舞台语言(也叫舞台说明)
除人物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包括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说明,旁白、画外音以及其他叙述语言等。
2、人物语言(人物对话、独白等)
戏剧语言
课堂小结
同桌交流:本文中出现了多处舞台说明,这些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1、周家客厅的布景设计:既透露出故事发生的根由,又为剧情发展提供了条件。
2、人物的服装:鲁侍萍上场,衣着反映她的性格,白毛巾裹头是劳动妇女的习惯,又反映她的身分。
3、人物动作:( 鲁侍萍) 有关窗的习惯,“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很自然地”暗示了她的身份,“慢慢地”表明了她内心的痛苦、矛盾。她的动作,自然地使周朴园回想起三十年前的梅姑娘,推动剧情发展。
4、表情:更完整地塑造人物,更深刻地表现主题
( 周朴园) “汗涔涔”显出一副狼狈相;( 周朴园)“惊愕”表示他极度的恐惧和不安。
5、人物的上下场|:作者总是在剧情发展的最需要的时候让人物登场,让人物下场,又是为剧情下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上下场都是为戏剧的冲突和发展服务的。
高度个性化
丰富的潜台词
富于动作性
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
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的)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一、高度个性化
刚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立即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以周朴园之心度之,他感到了名声和利益的威胁。这个转变完全是人的本质使然,语言无法掩饰得了。
鲁大海 可是你完全错了。……
鲁大海 (看合同)什么?(慢慢地)他们三个人签了字?……
鲁大海 (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
鲁大海的语言是他倔强、鲁莽、幼稚的个性的写照。
人物的语言不需经过修饰,本质而又本能,这就是高度个性化。
潜台词即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就是演员所扮演的角色虽然嘴上未说,但心中已想;或嘴上这样说,而心中却那想;或嘴上已说完,而心中意
未尽。潜台词丰富的内涵大大扩展了舞台语言艺术的延衍性、深广性。它常常借助舞台提示并通过演员心神化一的表演让人体味、咀嚼。通过潜台词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丰富的潜台词
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课文中鲁侍萍几次说到这样意思的话,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她要是小姐怎么会有如此悲惨的遭遇?”
“你何必如此虚伪?”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
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
“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1)
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 亲戚?(2)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3)
周仆园 怎么?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4)
(1)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2)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
(3)她没有死,现在就立在你面前。
(4)那是因为她们母子被人救起了。
周朴园 那更好了。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
地谈一谈。
鲁侍萍 不过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谈的。
周朴园 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为什么将话题突然转到鲁贵身上?有什么言外之意?
“你不要多嘴,也不要让鲁贵知道。”
“鲁贵知道了会来敲诈,对我没好处。”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周萍打亲弟弟大海的举动使她愤慨,感到阶级对立尖锐,所以叫了声“你是萍”,就马上以谐音字掩饰“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
当看到眼前的儿子成了强盗资本家的帮凶时,马上转口:“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充分表现出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这两句话反映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潜台词:
三、语言富于动作性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或称动作语言、情节语言),
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周朴园: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侍萍:哦。——老爷没有事了?
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暗示)
(直接推动,节外生枝)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老爷,你想见一见她么?”
“说不定,也许记得”
“老爷,没有事了?”
…… ……
(暗示周朴园,使情节继续)
(推动情节发展)
(提醒周朴园)
(强烈的暗示;不问也行)
破折号的用法
课文共有23处使用了破折号。
(1)哦,——老爷没有事了? 话题转变
(2)你——你贵姓?声音延长
(3)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阻断停顿
(4)后来,后来,——你知道么?话题转变
(5)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话题转变
(6)哦,——那用不着了。话题转变
(7)还有一件—— 阻断停顿
(8)哦,你,你,你是——声音延长
(9)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解释说明
(10)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话题转变
(11)你听着,鲁贵我现在要辞退的,四凤也要回家。不过——阻断停顿
(12)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声音延长
(13)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他很大了,——并且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话题转变
(14)可是你—— 阻断停顿
(15)哦,——那么,那三个代表呢?话题转变
(16)哦,——他们没有告诉你旁的事情么?话题转变
(17)告诉不告诉于你没有关系。——我问你,你的意思,忽而软,忽而硬,究竟是怎么回事?话题转变
(18)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解释说明
(19)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阻断停顿
(20)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阻断停顿
(21)你现在还——阻断停顿
(22)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话题转变
(23)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话题转变
请你按自己的设想另写一个尾声。
《雷雨》是在高潮(四凤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中收场的。
作者曾为此剧写过尾声:十年后周公馆改为教会医院,里面住着两位发了疯的老妇--侍萍和繁漪。一天,孤独的周朴园去看望她们,但什么话也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