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5.2 土地资源与农业(第1课时) (含答案)2024-2025学年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导学案】5.2 土地资源与农业(第1课时) (含答案)2024-2025学年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18 16:5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
第1课时
【素养目标】
1.利用地图,说出我国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分布,体会我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
2.运用图表数据,总结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
3.运用相关图文资料,说出并归纳我国主要农业部门的分布特点。
4.通过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分析,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
【重点】
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
2.我国主要农业部门的分布特点。
【难点】
1.土地资源分布与农业分布的关系。
2.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
【自主预习】
中国土地资源及其特征
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主要有 、园地、 、草地、建设用地、水域水面和其他土地。
2.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 区,大部分草地和其他土地集中分布在西部 地区。
3.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
(1)总量 ,但人均占有量 。
(2) 多、 少。
(3)高质量耕地少, 匮乏。
中国农业的分布
1.农业部门:包括 业、林业、 业和渔业等。
2.农业的分布
农业 类型 农业分布
种植 业 东部 季风 区 秦岭—淮河线以南为 的主要集中分布区,主要种植 等作物
秦岭—淮河线以北为 的主要分布区,主要种植 、棉花等旱地作物
林业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 地区。我国的三大林区为: 林区、西南林区和南方林区
畜牧 业 主要分布在西部 区的高原和高山上。四大畜牧业基地: 、新疆、西藏、青海
【合作探究】
1.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运用相关地图和所学知识,分别讨论耕地、草地、林地和难以利用的土地主要分布地区及其自然环境特点,并将讨论结果填入下表。
土地利用 类型名称 主要分布地区
季风区/ 非季风区 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 水田
旱地
林地
草地
难以利用 的土地
2.素养展示:两人为一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
(1)根据你的观察,你们的家乡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2)联系前面已学的中国地形、气候等知识,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简要评价我国的土地资源。
【知识拓展】我国土地资源不足的原因
人口众多是造成我国土地资源人均不足的主要原因,同时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结构与我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人们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也是造成我国土地资源不足的重要原因。
3.【探究——我国农业生产差异】
(1)东部与西部的农业生产差异的具体表现
地区 农业类型 主要分布区
东部 种植业 东部 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林业 东北林区(天然林)、 林区(天然林)、 林区(人工林)
渔业 东部沿海(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业)、 地区(淡水渔业最发达)
分界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西部 牧业 四大牧区(新疆牧区、 牧区、青海牧区、 牧区)
种植业 在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地方发展灌溉农业、 农业和 农业
 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海陆位置导致的 条件的差异。
(2)南方与北方的农业生产差异的具体表现
分布地区 耕地类型 农作物熟制 主要粮食作物
北方 东北 以 为 主    小麦、玉米、大豆等
华北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小麦、玉米
分界线 年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线)
南方 长江中下 游地区 以 为 主           
华南及 海南岛 一年三熟 水稻
 导致我国南、北方农业生产差异的根本因素:纬度位置引起的 差异。
第1课时
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
1.耕地 林地
2.季风 内陆
3.多 少 山地 平原 后备耕地资源
知识点二
1.种植 畜牧
2.水田 水稻 旱地 小麦 山地 东北 非季风 内蒙古
合作探究
1.季风区 湿润区 平原、丘陵
季风区 半湿润、半干旱区 平原、丘陵、高原
季风区 湿润、半湿润区 山地、丘陵
非季风区 干旱、半干旱区 高原、山地
非季风区 干旱、半干旱区 高原、山地、丘陵
2.(1)例如:耕地、林地。
(2)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对发展农业是一种不利因素,我们应想方设法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国山地的比重大,山地一般不适宜农耕,利用不当容易引发水土流失,发展交通运输也比较困难,但林业、矿产资源丰富;如何合理开发山地,保护耕地,增加林地,是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之一;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又为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1)季风 西南 南方 长江中下游 内蒙古 西藏 河谷 绿洲 水分
(2)旱地 一年一熟 春 冬 800毫米 水田 一年两熟 水稻 热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