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礼乐”文化,很多人知道这一点,却未必能够很好地理解。对于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不妨看看《荀子》,我们可以把它视为打开“礼乐”文化的钥匙。
《荀子》一书的主要篇章为荀子所作,部分篇章为他的弟子所作,全书也由弟子编辑而成。西汉时期,刘向最早对《荀子》全书进行整理校雠,将原来的322篇,删定为32篇;唐代的杨案则是第一个给《荀子》作注的人。到了清代,伴随着荀学的研究热潮,出现了很多《荀子》的注释本,其中以王先谦的《荀子集解》为最佳。
荀子是战国后期最重要的学者,但他的“传经”之功常被忽视。荀子为传播中华文化经典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如清儒汪中所言:“荀卿之学,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诸经。”而且,荀子对汉初学术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应该说,荀子是最早系统阐发礼乐问题的思想家,是礼乐理论的文化奠基者。在《荀子》中,《礼论》和《乐论》集中探讨礼乐问题,其他诸篇则与之相辅翼。
要理解荀子的礼乐理论,还得从他的人性论说起。荀子主张“人性恶”。在他看来,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的。如果顺从人的本性,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相互争夺,社会将陷入无序的混乱状态。为了摆脱这样的局面,圣人制礼作乐,教化民众。“礼乐”文化发轫于带有宗教意味的祭祀活动。礼是祀神的仪式、规则,而乐则是祭神时配合的歌、舞、乐的总称。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礼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生活的风俗、习惯以及规范的总和。礼乐本为一体,乐是礼的组成部分,并为礼所规定。
礼乐是人类效法天地、因乎人情的产物。不过,它们之间发挥着不同的功能,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共同发挥着道德教化、人文关怀的功能。首先,“礼别异”。“礼”确定社会的等级名分和伦理秩序。礼起源于对社会人群物质欲求合理分配的需要。通过礼,确定每个人在社会中的等级名分,然后依照等级名分来分配。表面上看,礼是调节人们的欲望需求;从长远来看,礼却是满足人们的欲望需求。荀子还认为,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优于动物,在于人能够做欲望的主人,能够“群居而和一”。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恰恰就在于社会的每个成员做符合自己名分的事情。这也就是荀子反复强调“人之生不能无群”、“群”不能“无分”的道理。其次,“乐合同”。乐所营造的是一种社会和谐的氛围,促进不同阶层的人们和睦相处。乐,是人的喜悦、快乐情感的反映。所以,它也是人性的客观需要。同样,通过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培养人的善心,可以“移风易俗”,使上下“和敬”,家庭“和新”。
礼乐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醇厚的伦理精神和博大的艺术精神。不过,对于礼乐文化,要想知道得更多,了解得更多,还得从经典出发。从礼乐文明出发,《荀子》解开了人类的“斯芬克斯”之谜:当人类停留在动物性的一面的时候,人永远是卑微的;只有当人通过道德成就自我之后,人方可成为人,方显人之高贵。
(摘编自胡可涛《打开“礼乐”文化的钥匙——读〈荀子〉》)
材料二:
傅道彬的《诗可以观——礼乐文化与周代诗学精神》是近年来文学理论界的一个重要成果。它的出版,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先秦诗学体系开始基本形成。
作为一部建立在历史描述基础上的理论著作,由该书的名称即可窥见所论“周代诗学”与其历史文化土壤——周代礼乐文化的关系。
礼乐文化是中国的主流文化,每一个中国人,都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礼乐文化的滋养和润泽。“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代是礼乐文化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在周代礼乐文化与先秦诗学的关系方面,作者指出,“在周代礼乐制度中,‘礼乐’相连,礼乐相通,礼的境界也即乐的境界”。由是,作者论述了周代礼乐文化教养下的文学创作主体——周代贵族的君子人格的形成,并充分论证其历史背景——城邦制度的存在、哲学主题的确立、经典文本的形成等诸文化要素。
在对礼乐文化与先秦时期中国诗学关系进行的讨论中,作者独辟蹊径,对中国古代的“史诗”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了新的认知思路。比如,作者认为,如果从中国文化的特征着眼,而不拘泥于西方所承认的史诗标准,则可知“中国的史诗存在也是基本的历史事实”“世界各民族的早期史诗中,除了少数的百科全书式的宏大史诗,更多存在的是形式内容多样、长短不一、各具特色的史诗类型”。那么,为什么从现存文献来看,被研究者指为史诗的《诗经》诸篇如此短小?本书作者从它们的演述方式来进行考察。这一研究路径不但在史诗研究中具有革命性的突破意义,而且对整个先秦诗学的建立都具有方法论方面的意义。
在传统《诗经》学中,有称为“三象”的组诗。有关此“象”之得名,过去有人以为从动物象而来,我曾指出,此说不当,诗与乐中“象”之得名当与周代的意识形态有关。本书中,作者认为,“象”乐“是一种有歌有舞,包含宏大叙事和表演形态的原始戏剧艺术”。从史诗的角度来看,它与西方史诗(主要是古希腊史诗)相比,文本形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呈现方式的不同。古希腊史诗是“讲唱”,注重的是语言,因此是鸿篇巨制;中国古代史诗是“演唱”,注重的是表演,因此篇幅短小。作者的阐释有坚实的文献支撑,又有远大的理论目光,其结论是富有开拓意义的,也是科学可信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史诗、悲剧、喜剧以及狄苏朗勃斯等歌唱艺术和诸种器乐的演奏,“这一切总的来说都是模仿”,它们的差别主要在于“模仿中采用不同的媒介,取用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而不是相同的方式”。在对中国古代史诗问题的论述中,作者创造性地将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所提出的有关“模仿”的理论运用于中国早期艺术研究,得出了富有开拓意义的合乎先秦文学历史事实与中国古代艺术规律的结论。
(摘编自姚小鸥《为什么〈诗经〉是史诗——评〈诗可以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中的《礼论》《乐论》探讨了礼乐问题,而其他诸篇对此做了相应辅助。
B.《荀子》一书的思想是中国“礼乐”文化的源头,是打开中国“礼乐”文化的一把钥匙。
C.“礼乐”文化发轫于带有宗教意味的祭祀活动,礼乐这二者本是统一主体,并相互制约。
D.礼乐是中国的主流文化,中国人都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礼乐文化或好或坏的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起源于对社会人群物质欲求合理分配的需要,人们按照礼确定的等级名分进行分配。
B.圣人制礼作乐以教化民众,是因为圣人信奉荀子的“人性恶”,唯恐社会陷入混乱状态。
C.礼乐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醇厚的伦理精神和博大的艺术精神。
D.《诗可以观》的作者采用新的方法,对中国古代的“史诗”问题提出了新的认知思路。
3.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可以观》的作者认为,世界各民族的早期史诗形式多样、各具特色,从中国文化特征看,中国也存在史诗。
B.《诗可以观》一书从演述方式来考察《诗经》的研究路径,对整个先秦诗学的建立都具有方法论方面的意义。
C.《诗可以观》的作者认为,“象”乐是一种有歌有舞的原始戏剧艺术,诗与乐中“象”之得名当和周代的意识形态有关。
D.材料一侧重从哲学和文化的角度阐发礼乐理论及其重要性,材料二侧重从文学和历史的角度探讨礼乐文化与周代诗学的关系。
4.请简要说明材料二论证《诗经》是史诗的思路。
5.荀子对礼乐文化有什么贡献?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楼观岳阳尽
周忠应
岳阳楼不纯粹只是一座楼台,她更是一种厚重的文化积淀,同时也是一部让人百读不厌的史书。
岳阳楼,无时无刻不向你敞开她幽静而又馨香的心扉。她的生命是永恒的,她的血脉就是一条历史的河流,历史不灭,她就永存!她是雄浑的,雄浑得让金戈铁马黯然失色,让八百里洞庭湖水横无际涯;她是温存的,如一多情美女,用一针一线将唐时清诗、宋时丽句缝成翩跹的霓裳。站在岳阳楼上,俯瞰浩渺洞庭,帆船点点,水波漂荡,仿佛是系在岳阳楼身上的一缕纱巾,纱巾上绢绣着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上天下地,气魄雄张。不由得又使人想起了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首千古绝唱,似乎是在唐朝时就给岳阳楼注册的商标。
岳阳楼是名副其实的美人胚子。这个美胚子,远在三国东吴时就怀春坐喜了。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东吴孙权为了和刘备争夺荆州,派大将鲁肃率领万名将士,屯驻战略要地巴陵(岳阳)。鲁肃在洞庭湖域操练水军,并修筑了巴丘城,在城西依山傍水之地建造了检阅水军的阅军楼,这就是岳阳楼的前身。以后,岳阳楼经过几百年的怀胎孕育,直到唐朝时才一朝分娩天下知。公元716年,唐大臣张说官贬岳阳,他寄情于山水,常邀来风月,与文人墨客登楼赋诗。李白、杜甫、李商隐、李群玉、孟浩然等纷至沓来,并用美丽的诗句炼造了她粉嫩的血肉。
然而岳阳楼的发育成熟,还是在宋朝的滕子京谪守巴陵之时。更为重要的还有范仲淹先生的一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于1015年中的进士,滕子京曾任左司谏、尚书祠部员外郎等职。在朝廷,他“谠论侃侃,屡触权要”。他在任甘肃庆阳知州时,防御西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因为他“负大才,为众忌妒”,被人诬告,庆历四年,被贬为岳州知州。他上任后,便筹办了三件大事。一是在岳阳楼前的湖下修筑了偃虹堤,以防御洞庭湖的洪魔;二是兴办教育,以造就人才;三是重修了岳阳楼。不久就将岳阳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文才武略兼备的滕子京,对山水名胜颇有见地,他在给范仲淹的信中写道:“天下郡国,非山水环异者不为胜,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因此,第二年,滕子京即着手重修岳阳楼。新修的岳阳楼雄峙一方,规模宏大,甚是华美典雅。楼台修好后,滕子京总认为还缺了一点什么,那就是怎样才能使岳阳楼闻名于世呢?于是他想到了同窗好友范仲淹,并给范仲淹写了一封《求记书》,并绘制了一册《洞庭秋晚图》随记书一并捎去,以便范氏寻找感受。果然,从未到过岳阳的范仲淹不久后便将一篇洋洋洒洒的《岳阳楼记》快骑送抵岳阳,滕子京秉烛夜读,只觉得眼前一亮,酣畅淋漓,心中怦然而动:希文(范仲淹)手笔犹现当年,此不朽之作矣!《岳阳楼记》仅三百六十九字,然而字字珠玑,尤其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匠心独具,堪称绝笔。于是一夜间,岳阳楼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名句而名播天下。
岳阳楼巍然耸立于岳阳古城的西门城头。她东倚巴陵山,西临洞庭湖,北枕万里长江,南望三湘四水,其雄伟的气势,壮丽的景观有谁不为之惊叹?风雨沧桑,唯有岳阳楼千百年来仍然笑傲于洞庭湖畔。她的命运也如湖水般荡漾起伏,几遭劫难。由于水患、兵灾、雷击、火燔、蚁蛀等自然灾害或人为侵犯,岳阳楼屡毁屡修,历经磨难。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维修。1983年3月,湖南省、岳阳市人民政府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对伤痕累累的岳阳楼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大修,共历时13个月,国家文物部门的权威古建专家和各地的能工巧匠把岳阳楼装扮得焕然一新、富丽堂皇。
如今的岳阳楼,不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国家级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组成部分,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古楼正日益焕发出更加绰约的风姿,并以一种亘古不变的姿态迎纳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是众多描绘岳阳楼诗歌中的经典作品,它形象地展示出岳阳楼温存、多情的特征。
B.岳阳楼特殊的构造,以及众多文人墨客对岳阳楼雄浑、温存特点的描绘,使岳阳楼展示出永恒的生命力。
C.滕子京考取进士,被授予官职,他才华出众,政绩突出,遭人妒忌,被贬到岳州;他在岳州没有消沉,做了几件大事。
D.宋朝的滕子京谪守巴陵之时重修岳阳楼,并邀请同窗好友范仲淹赏楼写作《岳阳楼记》,这使岳阳楼最终名满天下。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她是雄浑的,雄浑得让金戈铁马黯然失色,让八百里洞庭湖水横无际涯”一句,运用了反衬等手法,突出岳阳楼的雄浑气势。
B.“这个美坯子,远在三国东吴时就怀春坐喜了”一句,将岳阳楼人格化,既写出了岳阳楼的美丽,又展现了其悠久的历史,使叙述充满趣味性。
C.文章引用孙权和刘备争夺荆州,孙权派大将鲁肃守巴陵的故事,不仅突出了这个地方的战略意义,更交代了岳阳楼的由来。
D.文章开头提出岳阳楼是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史书,然后从岳阳楼的文化内涵、历史演变等方面进行叙述,思路清晰,文笔流畅。
8.依据文意,简要概述岳阳楼的“成长”历程。
9.文章大量引用古诗文,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高安郡本豫章①之属邑,居溪山之间,四方舟车之所不由。水有蛟蜃,野有虎豹。其人稼穑渔猎,其利②稻、竹、楠、茶,民富而无事。然以其险且远也,士之行乎当时者,不至于其间。
元丰三年,余以罪迁焉。既至,幸其风气之和,饮食之良,饱食而安居,忽焉不知险远之为患。然以有罪故,法不得释官而游间独取郡之图书考其风俗人物之旧然后信其宜为余之居也。
昔东晋太宁之间,道士许逊与其徒十有二人,散居山中,能以术救民疾苦,民尊而化之。至今道士比他州为多,至于妇人孺子,亦喜为道士服。唐仪凤中,六祖以佛法化岭南,再传而马祖兴于江西。高安虽小邦,而五道场在焉。则诸方游谈之僧接迹于其地,至于以禅名精舍者二十有四。此二者,皆他方之所无,予乃以罪故,得兼而有之。余既少而多病,壮而多难,行年四十有二,而视听衰耗。夫多病则与学道者宜,多难则与学禅者宜。既与其徒出入相从,于是吐故纳新,引挽屈伸,而病以少安。而忧以自去,洒然不知网罟之在前与桎梏之在身,孰知夫险远之不为予安,而流徙之不为予幸也哉?
然郡之诸山,近者数十里,远者数百里,皆非余所得往。独圣寿者近在城东南隅,每事之间,辄往游焉。其僧省聪,本绵竹人,少治讲说,晚得法于浙西本禅师。听其言,亹亹不倦③。郡人有吴智讷者,治生有余,辄尽之于佛。既为僧堂之后室,又为聪治其法堂,皆极壮丽。凡材甓金漆皆具于智讷。堂成,聪以余游之亟也,求余为记。余亦喜聪之能以其法助余也,遂为记其略。
(选自苏辙《筠州圣寿院法堂记》,有删改)
材料二:
公讳轼,姓苏,字子瞻。出《中庸论》,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尝谓辙曰:“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
(选自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有删改)
[注]①高安:县名,属江西省,宋代为筠州州治。豫章:郡名。②其利:当地出产。③亹亹不倦:不让人感到困倦。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法不得A释官而游B间独取C郡之图书D考其风俗E人物之旧F然后信G其宜H为余之居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属,隶属,与《赤壁赋》“举酒属客”中的“属”意思不同。
B.既,已经,……之后,与《赤壁赋》“肴核既尽”中的“既”本义相同。
C.少,稍微,与《登泰山记》“道少半,越中岭”中的“少”意思相同。
D.及,赶得上,与《师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中的“及”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安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方便,但物产丰富,百姓安居乐业;因为地理因素,官运好的官员不会到那里去,作者却因事被贬到此地。
B.早在东晋就有道士在高安居住,道士们救治百姓,得到百姓的尊重,高安崇道之风盛行;唐代佛教传入高安,各地僧人不断来到高安。
C.作者体弱多病,又遭遇不幸,而高安道佛盛行,正好适合作者的这种状况;作者于是希望更多远方不得志的官员能到高安来。
D.圣寿院僧人省聪讲话引人入胜;郡里的吴智讷捐钱给寺院修建法堂,法堂修好后,省聪请苏辙为法堂写一篇文章,是为《筠州圣寿院法堂记》。
13.把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他方之所无,予乃以罪故,得兼而有之。
(2)独圣寿者近在城东南隅,每事之间,辄往游焉。
14.材料二中,苏轼谪居黄州前后人生态度有什么变化?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集禧观池上咏野鹅①
王安石
池上野鹅无数好,晴天镜里雪毰毸②。
似怜暄暖鸣相逐,疑恋宽闲去却③回。
京洛尘沙工点污,江湖矰弋④饱惊猜。
羽毛的的⑤人难近,嗟此谋身或有才。
[注]①本诗作于1070年,时诗人被任命为宰相,开始实施变法,但处处受到守旧派的阻挠。②毰毸:形容羽毛披散的样子。③却:拒绝。④矰弋:系有生丝绳以射飞鸟的短箭。⑤的的:光亮、鲜明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直接描写野鹅,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野鹅纯洁的羽毛。
B.诗歌颔联采用细节描写交代了野鹅享受温暖、鸣叫着相互追逐的情形。
C.诗歌颈联写出了京洛尘沙对环境的污染,以及野鹅为矰弋所威胁的遭遇。
D.诗歌借野鹅讽喻时事,比况自身境地,抒发诗人内心复杂而丰富的情感。
16.学者叶梦平认为,王安石善于以物映己,塑造出物象精神风貌的同时注入了个人的“神魂”。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这一观点。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写“假舆马”“假舟楫”的人,并非善于走路或擅长游泳,可是他们却能“致千里”“绝江河”,之后水到渠成地得出了结论“,”。
(2)《涉江采芙蓉》中,“?”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
(3)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两句写久别的情侣在银河之畔相会,而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
五、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晚上,我从金陵饭店宴会厅上到最高层的转盘咖啡馆里坐下。这里非常美,下望南京街道上的灯光,如同一行一行的明珠嵌在深蓝的天鹅绒底子上。室内灯光薄暗,音乐台上有身着西装的乐队,还有年轻的歌唱演员在唱西方乐曲,夹进一首《长城谣》。此时,有人(①),舞姿轻盈,尽显优雅。一会儿,过来一位袅袅婷婷的姑娘,身穿极可身的紫红色旗袍,踩着高跟鞋,端来饮料。杯子晶莹剔透,放在玻璃台上,像水晶做的。还有糕点,可是我已经一口也吃不下了。我已经吃得很饱,休息得很好,声色之美使我有点晕晕乎乎起来。
我坐在这里,______。一二○师部队在拼死抵抗。我们非战斗人员暂时渡过黄河转移到河西的神府县农村里。没有别的粮食,只有喂马的黑豆。就是这黑豆也不够每人一饱,不能磨成面,蒸黑豆面窝头,只能连汤带水煮着吃,煮黑豆也只能供应每人每天十二两(等于今天的七两半)。那年头我们还都是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大姑娘,七两半哪里够?唉!肚子真饿啊!尽管如此困难,我们部队对于病号还是尽力照顾的。有一回病号小郭领来一碗南瓜煮小米粥。我两眼直愣愣地看着那只碗,只见碗里米粒并不多,但是那圆圆的小米粒,颗颗可辨地漂在金黄色清澄的米汤里,加上切成小块的南瓜,也是金黄色,就像一盏金色的琼浆,显得多么美好,多么柔嫩,多么温香,简直使人不忍把它吃下去!——大概我生平还没有羡慕食物,像这次这样。也从没有哪一种食物这么吸引我,令人(②)。
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19.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一句话,使上下文语意连贯、顺畅。
2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用新鲜水果和蔬菜做成的果蔬干零食,不少商家宣称它们“更营养,更健康”,所以成了很多年轻人喜欢的解馋“美景”。那么,果蔬干是一种健康零食吗?
果蔬零食的加工主要有以“真空低温油浴脱水”为核心和以“真空冷冻干燥”为核心的两个主流技术。
真空低温油浴脱水是在真空作用下,果蔬内的水分迅速气化被抽走,油脂氧化被抑制,但在气化过程中产生膨化作用,可以改善食物的口感和风味。 ① ,最根本还要从食物的营养成分来分析。采用这种方法加工的果蔬干,其实是泡在油里加工出来的,吃二两所提供的能量就大约相当于一顿正餐了,这种食物显然不是健康食品。
真空冷冻干燥是利用冰的升华现象,冰不融化就直接变成蒸汽流失,可较好地保持果蔬的色泽和味道,果蔬变成疏松海绵状,口感酥脆。与上一种方法相比,真空冷冻干燥果蔬的 ② ,但碳水化合物多数在80%左右,其中多数是糖分。
果蔬干零食不一定健康,更不能代替新鲜果蔬。特别是采用低温油浴法进行脱水的果蔬干,油脂含量较高,还会带来额外的健康负担。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天吃半斤水果,大致相当于1两苹果脆。所以,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加工的果蔬干虽然是不错的营养来源, ③ 。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下列各项中的引号与文中“美景”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拟南芥,一种看起来细弱的草本植物,因为生长快、体型小、分布广、基因组小,是植物“小白鼠”。
B.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
C.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光全灭了。
D.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上面的语句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山西省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和文言文译文
答案
1.A(3分)
2.B(3分)
3.C(3分)
4.首先提供文化背景和理论基础,然后提出新的认知思路,接着详细阐述论点并解释形式上的差异,最后通过对比和理论支撑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4分)
5.荀子对礼乐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1)他在理论上系统阐发了礼乐问题,是礼乐理论的文化奠基者;(3分)(2)从人性论的角度出发,为礼乐文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详细阐述了礼乐在人类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3分)(3)通过传播中华文化经典推动了礼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分)
6.C(3分)
7.A(3分)
8.①三国时,东吴建造阅军楼,这是岳阳楼的前身。(2分)②唐朝时,文人墨客的诗句使岳阳楼为世人所关注。(2分)③宋朝时,岳阳楼名播天下。(2分)④新中国成立后,岳阳楼焕发出更加绰约的风姿,迎纳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2分)
9.①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岳阳楼本身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引用古诗文能够进一步丰富这一背景,使文章更具历史感和文化气息。(3分)②深化文章的主题。文章通过引用古诗文,不仅展示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文化背景,还进一步探讨了岳阳楼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和人文价值。(3分)③突出岳阳楼的历史地位。通过引用历史上著名文人如孟浩然、杜甫等的诗句,文章强调了岳阳楼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3分)
10.BDF(3分,每选对一处得1分)
11.C(3分)
12.C(3分)
13.(1)这些都是别的地方所没有的,而我竟然因为获罪,能同时拥有它们。(4分,“乃”“以”“得兼”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只有一座叫作圣寿院的佛寺位于郡城的东南角,(我)经常在办公的闲暇,就到那里游玩。(4分,“独”“每”“焉”各1分,句子通顺1分)
14.①谪居黄州前,积极进取,才高而自负;(3分)②谪居黄州后,淡然豁达,潜心钻研。(3分)
15.C(3分)
16.①表面写野鹅,实际上交代了作者虽然面临饱受攻讦的艰难境遇,却始终坚守本心的高洁品性。(3分)②诗人以野鹅“疑恋宽闲去却回”的选择映射自身的不改其志。(3分)③写野鹅即使面临多“矰弋”的情况,仍持“的的”之意不变迁,实际上写诗人自身受到抨击惊扰,也不肯放弃自己的志节。(3分)
17.(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每空1分,共2分)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每空1分,共2分)
(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每空1分,共2分)
18.①翩翩起舞(1分)②垂涎欲滴(馋涎欲滴)(1分)
19.示例:想起以前在行军中挨饿的事。(2分)
20.①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将南瓜小米粥比作“金色的琼浆”,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这碗粥的美好;(2分)②运用排比手法,“多么美好”“多么柔嫩”“多么温香”三句构成排比,节奏感强,增强语势,突出了这碗粥给作者留下的美好印象。(2分)③修辞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作者在饥饿时期对食物的渴望之情。(2分)
21.①判断一种食物是否健康(2分)②脂肪含量低得多(2分)③但食用也需要适量(2分)
22.A(3分)
23.作文(60分),按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文言文译文
材料一
高安郡本来是隶属豫章的一个小县城,处在山峦和溪水之间,各地的船只和马车都不经过这里。河水中有鳄鱼,山中有虎豹。当地人以耕种、打鱼、狩猎为生,出产的作物是稻谷、竹子、楠树、茶叶,百姓生活富足,社会秩序良好。但是因为这里地势险要而又偏僻,官运当头的士大夫们,不会到这个地方来。
元丰三年,我因为获罪被贬谪到这里。来了以后,很喜欢这里祥和的风气,可口的食物,于是安心快乐地在这里居住下来,忽然忘记了偏僻的危险。然而我因为有罪,依法规不能辞官而游,在这期间,只找到一本当地的图书,考察当地的风俗人物的历史状况,这样做了以后,我相信这里是适合我定居的地方。
从前,东晋太宁年间,有一个叫许逊的道士,带着他的十二个徒弟散居在这里的大山当中,他们用医术救治百姓,百姓也敬重他们,进而受到了他们的感化。现在这里的道士比别的地方多,甚至连妇女、小孩也喜欢穿道士的服装。唐朝仪凤年间,佛教的六代祖师在岭南地区讲禅传法,他的弟子(在江西传投佛法),佛教在江西兴起。高安虽然是个小地方,但是有五位禅师的道场。各地的僧人接连不断地来到这里,以至于专门供僧人诵经居住的房屋就达二十四处。这些都是别的地方所没有的,而我竟然因为获罪,能同时拥有它们。我年幼的时候体弱多病,长大之后又屡次遭遇患难,现在只有四十二岁,但是视力和听力都已经衰退。体弱多病的人适合学习道教,多灾多难的人适合学习佛教。我与道教徒来往后,于是我对那些吐故纳新的修炼方法,不断地加以练习,病情稍微稳定下来。心中的烦恼也就消失了,根本不去想将来会不会有罗网牵绊,身上会不会有脚镣束缚,谁又能说偏远险阻的地方不是我的安身之地,而流放贬谪的遭遇不是我的一种幸运呢?
然而郡城周围的群山,近处的有几十里,远处的有数百里,都不是我能去的。只有一座叫作圣寿院的佛寺位于郡城的东南角,(我)经常在办公的闲暇,就到那里游玩。寺院里有个叫省聪的僧人,本是四川绵竹人,年轻时钻研讲解经文的书,晚年向浙江西路的本禅学习。听他讲话,不会让人感到困倦。郡城中有一位叫吴智讷的人,经营产业有余钱,就全部捐给寺院。他出钱为佛堂盖了后室之后,又为省聪禅师修建法堂,都修建得非常华美。建筑用的木料、砖瓦、金饰、油漆等全是吴智讷备办的。法堂建成之后,省聪禅师因为我经常到佛寺中游玩,求我为他写一篇记文。我也欢喜省聪禅师能用佛法给我帮助,于是写了这篇文章以记下修建佛寺的大概。
材料二
先生讳名轼,姓苏,字子瞻。写成《中庸论》,语词精妙,都是古人不知道的。他曾经对我说:“我看当今做学问的人,只有你可与我不相上下。”后来他被贬谪到黄州,关门隐居,挥洒文墨,他的文风完全变了,(文章气势就)如同江河之水刚刚汇涌而来,我只能惊叹却赶不上。后来他读佛书,深刻地感悟到宇宙人生,融合儒道,广博雄辩没有阻碍,学识渊博,无边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