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现代社会中,媒介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形塑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进入21世纪,传播研究出现媒介化转向,媒介化成为理解当代传播行为的核心概念。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媒介作为基础设施和操作系统,前所未有地与社会现实紧密交织,引发日常生活的全面媒介化。库尔德利与赫普提出“深度媒介化”,并将其视为媒介化研究的一次范式转型。深度媒介化研究必须结合算法、数据和数字基础设施展开,采取介于制度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这两种传统媒介化研究的中间路径,提供了一种批判性的分析视野,从唯物现象学视角,以考察社会实践为起点,超越单个媒介或实践,转而考察媒介和传播对社会产生的更广泛的影响,关注媒介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深度媒介化研究中,库尔德利和赫普借用并发展了社会学家埃利亚斯的“型构”概念,以分析和理解媒介与社会之间的连结。“型构”指行动者的集合,它关注个体及其之间关系的动态过程,是介于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中层概念。它不仅讨论行动者所形成的网络,更关注他们之间的权力关系、行动者群的特征角色及由此产生的意义。型构总是与数字媒介及其基础设施密不可分,这一理论工具克服了经典社会学中结构与能动性的对立问题。通过研究深度媒介化时代围绕数字媒体平台产生的新型构,可为把握媒介与社会的互动提供线索。库尔德利和赫普总结了理解型构的三个维度:关联框架维度、行动者群维度、交往实践维度。关联框架强调型构作为一种独特的共同行为方式,其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取向,遵循结构化的共同规范;行动者群关注的是型构中个体通过某种特定方式实现联结,并扮演的特定角色;交往实践则指型构依赖媒介产生的实践。
短视频平台就是在数字媒体时代出现的新型构。短视频具有一套全新的视觉叙事逻辑,形成了其型构的共同规范。在画面呈现上,竖屏视频作为一种新的视觉范式,创造了不同于传统横屏的空间感。短视频的短平快特征,使其革新了叙事结构。短视频不再追求完整叙事结构,而是将亮点前置,通过视听觉刺激、转折、夸张等方式提升新鲜感、陌生感和趣味性,在开头的“黄金三秒”内迅速抓住受众注意力。其叙事结构还具有模板化特征、部分视频提前制定了配乐、内容、转场等全套叙事规则,这形成了短视频平台独特的合拍与翻拍文化。此外,短视频的叙事语态常采用接地气的网络化语言、情绪化表述,注重营造对话感与互动性。央视新闻在短视频平台推出的新媒体栏目《主播说联播》就是典型代表。
短视频型构中的个体角色及其关联方式亦出现了新特征。短视频平台的开放性为作为用户的个体提供了选择不同角色的自由,个体可以作为生产者通过镜头展示生活,也可以作为互动者进行点赞、评论、收藏或转发,还可以仅仅作为旁观者不参与任何互动。短视频等社交媒体还为个体提供了进行社会监控的可能性、人们通过“互视”的方式认知自我、他人并建构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如观察和评判他人、借助他人对自我的观察认识自我、观察自我的媒介化形象等。短视频型构中个体之间的关联方式也较为丰富。个体既可以通过评论、点赞或关注主动地与其他个体建立联系,也可以通过平台的朋友关系推荐、算法推荐等被动地实现关联。
在交往实践维度方面,短视频型构形成了深度媒介化时代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不仅在新闻报道领域,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领域,短视频还成为重要信息形态和传播手段构成了深度媒介化社会运作的重要基础,如“短视频+直播+电商”创造了能够满足“精神+物质”需求的购物新模式。
短视频的低门槛与开放性使大众看到了更为广阔和丰富的世界,视频化生存为社会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短视频叙事逻辑呈现碎片化、娱乐化、情感化特征、对受众的感官和情绪形成强烈刺激。这不仅可能引发媒介成瘾问题,还会对个体的思维模式造成不利影响。受众在接受短视频信息时更多采取直觉思维而非逻辑思维。当下,短视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长此以往,可能会养成个体的思维惰性。使其丧失批判性思考能力、专注能力以及对深层涵义的领悟力。此外,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采取算法推荐为主的分发方式,受众更多的是被动接受信息。将能动性让渡给算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个体的自主性与选择权。短视频平台可利用数据实现人和人之间的联系,形成一种由数字平台建构的群体——平台集体,如被平台打上同样喜好标签的用户,或看到同一条视频的用户。这些相对松散的平台集体在技术上被算法区隔,受信息选择性接触机制影响,可能会加剧其内部的回声室效应,更易导致群体极化,形成以个体为基本运作主体的“微粒化社会”,引发社会结构的离散。
(摘编自王晓培《视频化生存:深度媒介化时代的社会重构与反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度媒介化”与传统媒介化研究不同,它建立在数字媒介基础上,注重研究媒介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B.“型构”是深度媒介化研究的核心概念,库尔德利和赫普首创了此概念并总结了理解“型构”的三个维度。
C.短视频型构在个体角色及其关联方式等方面具有独特性,而且形成了深度媒介化时代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D.本文立足深度媒介化视角,从型构维度分析短视频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反思视频化生存为社会带来的重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媒介不只是信息传播工具,更成为重构社会、影响生活的核心力量。
B.深度媒介化是一种媒介化研究新范式,为把握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提供了更有效的理论工具。
C.因有角色选择自由性,作为用户的个体在短视频平台中主要通过主动方式与其他个体建立联系。
D.在短视频平台中,如果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是相对同质化的人群和信息,可能会加剧回声室效应。
3.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视频化生存”对个体与社会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4.请依据材料中短视频型构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下述案例中簕古龙短视频迅速走红的原因
2023年2月10日,一则关于湛江市文章湾村簕古龙的竖屏短视频在许多人的微信朋友圈迅速广泛传播,浏览量、点赞数、转发量节节攀升。视频一开始,伴随着锣鼓声和喝彩声,一条披着绿色龙鳞、双目炯炯有神的簕古龙就映入人们眼帘。扎“龙骨”、裱“龙皮”、装“龙筋”、连“龙衣”、饰“龙鳞”、点“龙睛”……跟着短视频,人们得以“零距离”欣赏到簕古龙制作、展示的全过程。短短1分多钟的视频,让人对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簕古龙这一传统舞龙艺术赞叹不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赛会
茅盾
下午四点钟光景,天空的乌云愈来愈浓。隔十多分钟,就有雷声,隆隆隆地,好像顽皮的孩子在楼板上拖凳子。
可是没有风。狗都吐长了紫黑的舌头,躺在没苍蝇的地方喘气,有些红翼蜻蜓满空乱飞,团团地打圈子。
小摊上喝凉粉的人们一面擦那不住钻出来的汗水,一面望着天空说:
“要下雨呢!”
孩子们摆出心事很重的嘴脸,看见有人从街西来,便攒住了问道:
“今夜出来么?不会下雨的罢?”
这镇上因为天旱,就由镇西区的居民开头迎神求雨。照例是“周仓会”。昨夜已经出过一次,如果不下雨是要连来三夜的。
卖凉粉的阿虎很正经地把两只手掌弯圆了,接成长管似的置在右眼上,又闭了左眼,仰脸朝天空“打着千里镜”。忽而他放散了“千里镜”,就拍着摊旁边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子的头,大声说道:
“金官!你说下不下雨?”
“不!”金官怒声回答,像是命今人不准下雨。
“哈哈哈!依你金口!”
卖凉粉的汉子笑着说,旁的人也都笑了。
金官倒有点不好意思,转身就跑进了自家店里。金官家的店是卖杂货的。这凉粉摊子摆在金官家的店门口,少说也有三五年了。
天色更黑了。乌云像山峰一样,重重叠叠,慢慢地移动。雷仍在远处响。淡弱的电光偶尔一闪,雷声便像近些。
然而阿虎等等再没有主顾,也就收了摊子,剩下来的三桶凉粉就寄在金官家的店里,说:“张家嫂、你们要喝就喝,莫客气!”
金官的爸爸张老四也回家来了。七岁的女孩子阿珠骑在爸爸的肩头。
“要下雨了。今夜周仓老爷不出殿!”
金官和阿珠看着爸爸的脸,觉得天要下雨全是他们大人不反对之故。他们又仰脸看天。那些山峰样的乌云此时都像饴糖做的一般,纷纷软瘫下来,慢慢融成一片,颜色更加黑了。阿珠看了一会儿,就喊道:
“要下雨么?明天拿长竹竿戳你!”
吃夜饭的时候,天色已经墨黑。金官和阿珠都少吃了半碗饭。一放下筷,两个孩子就跑出去,坐在阶石上,像昨晚那样,等候“会”来。
一群同街的孩子,“报马”似的从街东跑来,中间有一个拿着灯笼,跑过金官他们跟前的时候,就叫道:
“阿金!去呀!去看老爷出殿!”
金官来不及回答,跳起来就跟着跑了。阿珠坐在阶沿上跺脚哭。
但是一会儿张老四押着金官来了,吩咐金官和阿珠只可以在门口等候。
阿珠坐在她妈妈身边的门槛上,眼睛只望着街西头,她知道“会”是从那边来的。金官却像“放步哨”似的在左近溜来溜去、碰到认识的人就打听消息。
阿珠还在那里耐心等候。可是她看见街西的灯火渐渐暗下去,暗下去,终于只有几点金星飘飘扬扬。后来金星也不见了。忽然“会”到了面前,火惹惹地乱做一团,跟昨晚见的完全不同。她笑了。但是一阵劈啪的蒲扇声将她惊醒,妈妈摇着她的肩膀说道:
“打瞌睡么?去睡罢!”
阿珠把眼一睁,看见金官朝她笑,看见没有“会”,她的眼皮又合上了。
“那么,‘会’来了,一定要叫醒我呵!”金官钻进帐子里,还没有心死。这时候,雨声萨拉萨拉地在瓦面上响起来,对街的人家碰碰地关窗子了。
金官朦胧中觉得又在街上和邻家的孩子们掷瓦。把一条草绳当作龙王。他们把瓦掷到“龙王”身上,一面喊:“烂草绳,死龙王,看你下雨不?”金官连掷三次不中,使性拿起那草绳来扯作两段。“不行!不行!”别的孩子都吵起来。金官就逃,却绊着什么跌了一交。这可就跌醒了。
窗外街上有孩子们嘈杂的喊声,锣鼓声音隐隐从远处来了。
金官本能地爬了起来,钻出帐子一看,满街上全是人了,街西那些店铺全都熄了灯,黑魆魆地看不清。但就在那边,远远地人声轰动,夹着锣鼓。忽然街西转角处飞出一个火把来了,接着又是一个。金官快活得心跳。
大床上的阿珠也醒了,急得哭喊。这时张家嫂也来了,就把阿珠抱到窗前的桌子上。
街西转角处拥出一片火球来了,高高下下,红的夹着绿的。锣鼓打着冬冬镗冬冬镗的节奏。孩子们快活得乱叫。那一簇火球愈来愈近,可是望过去却不及先前那么好看。
金官和阿珠怔怔地看着。阿珠揉着眼皮,不满足似的拉了妈妈问道,“还有吗?还有吗?”妈妈不回答。金官也在床上迷迷糊糊地慢慢睡着了。
第二天,卖凉粉的阿虎整整一下午关心着出“会”这件事。这时来一个人,生得阔嘴浓眉,身材高大,他走到张家铺子前,叫了声“阿虎来一碗!”却又嘻开了大嘴说:
“阿虎,听说东洋糖涨了价,生意难做了。”
“这是老实话呀!老六伯,来一个大碗罢?糖重点,我知道。”
阿虎说着,就拿一只大碗来盛凉粉。他不用那小小的竹弓儿在糖堆上刮,却用一个小调羹到另一个糖碗里去舀。加到第三调羹的时候,阿虎觑着老六伯转过脸去和张四嫂攀谈,就把那小调羹再在碗面上轻轻一掠,舀些糠回来,这一番手脚,又快,又自然,但是张四嫂在柜台那边已经瞥眼看见,就扑嗤地笑了。
老六伯好像也有点觉得。接碗去喝了一口,顺着舌头,慢慢地问道:
“阿虎!你的糖是哪里定做的?”
“不要讲笑话。糖,哪里去定去?”
“怎么不甜呢!”
“哈,哈,哈,老六伯,你的舌头真厉害!”阿虎脸上红了一下,却又踅到老六伯跟前轻声说:“糖是真正东洋白糖,掺上了点白米粉,倒是有的事。哈哈,这是我们这一行生意里的过门呀,今天可拆穿了。”
老六伯和张家嫂都笑了。
1934年1月7日
(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镇居民为求雨而举办“周仓会”这一祭祀活动,如果“周仓老爷”第一次出殿后没有下雨,那仪式就要连来三夜。
B.天气变化引出人们对待下雨的不同态度,“要下雨呢”含有渴望与期待,“不会下雨的罢”体现孩子们对下雨的担忧。
C.“阿珠骑在爸爸的肩头”“张家嫂也来了,就把阿珠抱到窗前的桌子上”,写出了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之情和家庭的温馨。
D.卖凉粉的阿虎想趁周仓会多卖几碗凉粉,以及他在白糖里掺加米粉的事情,说明阿虎其实是一个贪婪奸猾的小摊贩。
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环境描写并非闲笔,天气变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对“狗”和“蜻蜓”的描写也侧面衬托了人们的躁动和不安。
B.文中写锣鼓的声响和各色的火球视听结合,展现“周仓会”的热闹场面,与前文阿珠梦中所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文中虽没有大篇幅描写当时的社会背景,但也在不经意间暗示了民众的生存状态,如“东洋糖涨了价,生意难做”。
D.小说结构紧凑,以时间为顺序推进叙事,围绕“周仓会”能否继续举行设置悬念,调控行文节奏,同时吸引读者阅读。
7.小说有多处对金官和阿珠的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8.本文是一篇独具特色的乡土小说,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请结合有关内容分析本文具有哪些“乡土”特质。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屯云中。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匈奴入上谷,杀略吏民。遣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各万骑,击胡关市下。卫青至龙城,得胡首虏七百人,公孙敖为胡所败,亡七千骑,李广亦为胡所败。汉下敖、广吏,当斩,赎为庶人。秋,匈奴二万骑入汉,杀辽西太守,略二千余人,围韩安国壁。天子乃复召李广,拜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太仆公孙贺为左将军,主爵都尉赵食其为右将军,皆属大将军(卫青)。大将军既出塞,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前将军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前将军广与右将军食其军无导惑失道后大将军不及单于战。大将军引还,过幕南,乃遇二将军。大将军使长史责问广、食其失道状,急责广之莫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馀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为人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猿臂,善射,度不中不发。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士以此爱乐为用。及死,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二:
将者,民之死生、国之存亡所系者也。流俗何知而为之流涕?士大夫何知而为之扼腕?广出塞而未有功,则曰“数奇①”,无可如何而姑为之辞尔。其死,而知与不知皆为垂涕,广之好名市惠以动人,于此见矣。三军之事,进退之机,操之一心,事成而谋不泄,悠悠者恶足以知之?广之得此誉也,家无余财也,与士大夫相与而善为慷慨之谈也。呜呼!以笑貌相得,以惠相感,士大夫流俗之褒讥仅此耳。东出而迷道,广之为将,概可知矣。广死之日,宁使天下为广流涕,而弗使天下为汉之社稷、百万之生灵痛哭焉,不已愈乎!广之为将,弟子壮往之气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
[注]①数奇:命数不好。
9.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前将军广A与右将军食B其军C无导D惑失道E后F大将军G不及单于战
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靠近,接近,与《〈论语〉十二章》“就有道而正焉”中的“就”用法相同。
B.莫府,“莫”同“幕”与下文“吾今自上簿至莫府”中的“莫府”意思相同。
C.下,名词作状语,向下,与《劝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中的“下”用法相同。
D.“急责广之莫府对簿”,与《墨子·兼爱》“虽父之不慈子”中的“之”用法不相同。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担任骁骑将军时,对军队的管理比较随性,不设固定的编制,夜间也不派设巡逻士兵以加强防卫。王夫之认为,这是他后来战败的原因。
B.李广名声在外,在担任右北平太守时,被匈奴称为“汉之飞将军”,匈奴也因畏惧他而多年不敢入侵他的守地。对于此事,王夫之未置一词。
C.李广臂力惊人,英勇善射,尤其善于把握射箭时机。但王夫之认为,李广不太善于带兵打仗,从他迷路一事以小见大可知他带兵的真实水平。
D.李广死后,全军都为之痛哭,就连不认识他的老百姓也为之落泪。王夫之认为,这与李广平时喜欢用小恩小惠感动人以沽名钓誉有很大关系。
1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既出塞,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
(2)广之得此誉也,家无余财也,与士大夫相与而善为慷慨之谈也。
13.在对李广的认识评价上,王夫之对“流俗”之人和“士大夫”提出了哪些批评?请简要概述。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立冬
紫金霜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落水”,应解作“水落”,立冬时节,水位下落的荷塘中,到处都是枯萎的荷叶。
B.诗人爱憎分明,黄杨的倔强、白桦的优柔,呈现出不同生命在同样环境中的不同状态。
C.颈联由状物而至写人叙事,体现了律诗“转”的妙处,丰富了表达层次,拓宽了诗意。
D.诗歌通过细腻笔触和丰富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15.万物凋零的冬日常给人悲伤之感,可此诗中的冬日却给人昂扬向上之意。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评价的理解。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司马迁《报任安书》)
(2),鱼龙潜跃水成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4)欲齐其家者,。(《大学之道》)
(5)唐诗中经常提到不同乐器的弦数,例如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一句与李商隐《锦瑟》中“”一句。
(6)文老师引用了《老子》中的两句“,”提醒同学们要重视积累,这两句与荀子在《劝学》中所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甘肃简牍博物馆,一些锦帛的残片,被淡蓝色的灯光照着。有一块巴掌大的格子锦帛、暗黄色和深蓝色穿插,让人想起汉朝的花园,只开着黄色和蓝色的花朵。花朵不是颜色的堆积,是时光的信号;一朵接一朵发射。汉朝的织布女,一定是我们的探子,她坐在时光深处,发来一封柔软垂坠的格子小笺。
单单是锦帛,未免有些孤单。于是,汉朝又打发了一些植物的种子,一些汉简,一起打包寄走。这块格子锦帛,还有木简药方,几粒种子,从汉朝出发,路途遥遥,一直走了两千多年,才算抵达,完成任务。这三样东西其实就是汉朝的人生。
如果种子带来生的希望,那么锦帛赋予的就是生之尊严。至于药方,治愈的不仅仅是身体的疾病,还治愈沮丧不快乐。汉朝离开我们的时候,寄来三封信——吃,穿,医。汉朝担心我们忧伤,自私,或者过于张扬。寄信之前,汉朝思忖很久——拿什么给我的后世子民心上筑巢?
这些信件,汉朝寄给千年后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的盛大足以盛放一撮种子,一片锦帛,一枚药方。汉朝寄来信件,当然不让我们拒绝,也不是为了让我们给个好评。时光没有漂白格子锦帛的颜色,反而黯淡了一些。也没有碳化种子,还是原模原样。至于汉简药方,连一撇一捺都没有丢,好好的。河西走廊善于保管,这些看似脆弱的东西,其实能磨穿岁月。我们收到这些信件,汉朝就会减弱一些对后人的思念。
如果我们很懒,就种那一撮种子,吃种子生长出来的庄稼。我们就照着那片锦帛织布,穿那样朴实又奢华的衣裳。。
如果想到爱,想到被深爱,那就想到汉朝——被自己的祖先深爱着,本身就值得炫耀。
17.下列句子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含有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高适《燕歌行》)
B.它的外形和剑鱼十分相像,除了那张大嘴。(海明威《老人与海》)
C.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孙犁《荷花淀》)
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批判修正主义的锐利武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8.文中加点的“给个好评”是网络词,似乎与文章整体语言风格不相符,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表明态度并简述理由。
19.请整体阅读文段,注意前后勾连,在横线处仿照上句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不超过30个字。
20.文本纪实与虚构融为一体,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理”的本义是“加工玉石”,古时又叫“治玉”。由“治玉”这个本义引申,扩大到泛指对一切事物的整治料理。玉石上的花纹也叫“理”,推而广之,其他事物的纹路也叫“理”或“纹理”,如木纹叫“木理”,思想和语言的层次、工作和生活的秩序叫“条理”。整治料理事物必须按照事物的内在规律去进行,所以事物的内在规律就叫“物理”。人们把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知识进行系统总结,就成了各种“理论”。“理论”有真实和虚假、正确与错误之分,真实的、正确的理论就叫“真理”。
学校文学社开设了“理响人生”栏目,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关于“理”字的意义解读写一篇文章,踊跃投稿,叙述经历或表达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广东省佛山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答案和文言文译文
答案
1.B(3分)
2.C(3分)
3.(6分)
对个体的不利影响:可能引发媒介成瘾问题;会对个体思维模式造成不利影响,使受众养成思维惰性,丧失批判性思考能力、专注能力以及对深层涵义的领悟力;损害个体的自主性与选择权。
对社会的不利影响: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易导致群体极化,形成“微粒化社会”,引发社会结构的离散。
4.(6分)
关联框架维度:短视频以竖屏视频为新视觉范式,且叙事结构亮点前置,在开头“黄金三秒”迅速抓住受众注意力。如簕古龙短视频一开始,锣鼓声、喝彩声和栩栩如生的簕古龙就映入眼帘,符合短视频型构的共同规范。
行动者群维度:短视频平台开放性使个体角色多样,关联方式丰富。观众可作为旁观者欣赏,也能通过点赞、转发等互动行为,使簕古龙短视频得以广泛传播。
交往实践维度:短视频成为重要信息形态和传播手段,“短视频+直播+电商”创造了新的传播模式。簕古龙短视频能让人们“零距离”欣赏其制作、展示全过程,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5.D(3分)
6.B(3分)
7.(6分)
推动情节发展:金官和阿珠对“会”的期待和行动,如金官打听消息、阿珠等待“会”来等,推动了故事围绕“周仓会”的发展。
反映人物心理和情感:通过对他们的描写,如阿珠“眼睛只望着街西头”,体现孩子们对“周仓会”的热切期盼,以及天真烂漫的儿童心理。
丰富文章内容:展现儿童视角下的乡土生活,使故事更具生活气息和趣味性。
8.(6分)
乡土民俗:小镇居民举办“周仓会”迎神求雨,这一传统民俗活动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展现当地独特的文化传统。
乡土人物:小说塑造了阿虎、张老四等众多鲜活的乡土人物形象,他们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体现乡土人的特点。
乡土环境:文中对小镇天气、街景等环境描写,如“狗都吐长了紫黑的舌头,躺在没苍蝇的地方喘气”,呈现出乡村生活的环境特点。
乡土语言:语言质朴自然,如“阿金!去呀!去看老爷出殿!”等口语化表达,富有乡土气息。
9.DEG(3分)
10.C(3分)
11.A(3分)
12.(8分)
大将军卫青出塞后,抓到俘虏得知单于居住的地方,于是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奔袭单于。
李广能得到这样的声誉,是因为他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又喜欢与士大夫交往并擅长说慷慨激昂的话。
13.(3分)
批评“流俗”之人不了解李广战败的真实情况,仅凭李广“数奇”“家无余财”等表面现象就为他流涕,缺乏对事情本质的认识。
批评“士大夫”以与李广的私交和他的慷慨言谈来评价他,没有从军事才能和国家社稷的角度客观看待李广,只注重个人情感和表面赞誉。
14.B(3分)
15.(6分)
诗人描绘了在冬季来临时自然界不同生命的状态,例如黄杨的倔强和白桦的优柔,表现了生命在寒冬中的不同坚韧与变化。
诗中提到“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通过描写冬日的自然风物,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
通过“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的生活画面,传达了一种纵然寒冷但内心温暖、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表现了冬季中的乐趣和诗意。
16.(6分)
思垂空文以自见
鸿雁长飞光不度
天生我材必有用
先修其身
二十三丝动紫皇
锦瑟无端五十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7.C(3分)
18.(6分)可以接受。
创意表达:网络词汇的使用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平易近人的表达风格,增强与现代读者的沟通效果。
情感传递:通过活泼的网络词汇,拉近了古代汉朝与当代人之间的时空距离,表现出汉朝对子孙后代的关怀与亲切。
氛围渲染:一改凝重的叙述风格,巧妙地用轻快语调缓解感情的深沉,体现了语言多样性和丰厚的表现力。
19.(4分)我们就依照那张药方,熬制出能治愈身体疾病和心灵创伤的汤药。
20.(6分)
增加真实感:通过描述实物,如锦帛、种子和药方,文本给予读者一种真实的历史触感,让读者如同亲身见证历史遗物,深化对汉朝文化的理解。
增强想象力和诗意:虚构性的描述,如“汉朝寄信”“祖先的思念”等,赋予文本丰富的感情和形象,使文章更加生动,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深化主题:纪实和虚构的结合,使得文章在探讨历史传承、文化价值以及现代人和祖先关系等主题时更加立体、多层次,增强了文章的深度和趣味性。
激发思考:通过虚实结合,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被引导去思考历史与现代的关联,以及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21.(60分)略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卫尉李广担任骁骑将军,驻扎在云中。李广行军没有严格的队列和阵势,靠近水丰草茂的地方驻扎军队,停宿的地方人人都感到便利,晚上也不打更自卫,幕府简化各种文书,但他远远地布置了哨兵,所以不曾遭到过危险。匈奴人侵入上谷地区,杀害和掠夺官吏和平民。派遣车骑将军卫青出兵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兵代郡,骁骑将军李广出兵雁门,各自率领一万骑兵,在关市下攻打胡人。卫青到达龙城,俘获匈奴首领和俘虏七百人,公孙敖被匈奴打败,损失七千骑兵,李广也被匈奴打败。汉朝将公孙敖、李广交付给下面的官吏 审判,按军法当处以斩刑,他们用财物赎为平民。秋天,匈奴两万骑兵进入汉朝,杀掉辽西太守,掠走二千多人,包围了韩安国的营地。天子于是再次召回李广,任命他为右北平太守。匈奴称他为“汉之飞将军”,避开他,多年不敢进入右北平。太仆公孙贺担任左将军,主爵都尉赵食其担任右将军,他们都隶属于大将军(卫青)。大将军卫青出塞后,抓到俘虏得知单于居住的地方,于是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奔袭单于,而命令前将军李广并入右将军的军队,从东道出发。前将军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率领的东路军因为没有人做向导,于是在沙漠中迷路了,所以落到了大将军卫青的后面,没来得及参与和单于的那一场战争。一直到卫青率部班师回营,经过沙漠南部时才碰上了迷路的李广、赵食其所部。卫青派长史责问二人迷路的具体情况,并责令李广立刻到大将军处听候发落。李广说道:“众校尉都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了方向,我现在就一个人到大将军的幕府去听候处置。”说罢又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年少时作战到现在和匈奴大大小小有过七十多场战争,如今好不容易有了和匈奴首领单于当面交锋的机会,而大将军却把我部从前锋调到东路,路途本来就曲折遥远,后来又迷失了道路,这一切难道不是天意吗?何况我已经六十多岁了,哪里还能再去面对那些刀笔小吏?”于是便拔刀自刎。李广一生为人清廉,一得到赏赐就会马上分给部下,与部下吃住在一起,做了四十多年二千石俸禄的官,家里却没有任何多余的财产。他的手臂像长臂猿的手臂一样又长又灵活,尤其擅长射箭,如果预料到射不中目标,就不放箭。他率领军队,在绝境中找到水源,如果士兵们没有全部喝过,李广就不会沾水;士兵们没有全部吃过食物,李广就不会进食。士兵们因此很乐意做他的部下。他死后,全军都为他哭泣。百姓听说这件事,不论是否认识他,老老少少都为之流泪。
材料二:
将帅是关乎百姓生死、国家存亡的人。世俗之人知道什么,竟为他流泪呢?士大夫知道什么,竟为他扼腕叹息呢?李广多次出塞却没有功劳,那就说是他命数不好,没有办法而姑且为他找借口罢了。他的死,认识和不认识的人都为他流泪,李广喜欢追求名声,用小恩小惠来打动人心,这就看出来了。军中事务,决定进退的关键,全掌握在一个人手里,事情成功了计谋也不会泄露,浅薄的人怎么能了解呢?李广能得到这样的声誉,是因为他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又喜欢与士大夫交往并擅长说慷慨激昂的话。唉!凭借和颜悦色相互交好,凭借恩惠感动人,士大夫和流俗之人的褒奖与批评也就仅限于这些罢了。像东出迷路这样的事,李广作为将领的水平也大致可以知道了。李广去世那天,宁肯让天下人为他流泪,也不要让天下人为汉朝的社稷、数百万的百姓悲痛哭泣,这难道不是更好的吗!李广作为将领,就是年轻气盛之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