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亚洲的气候》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与课标要求
课题名称:《亚洲的气候》
教材版本与章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
教学知识点:亚洲的气候特点、描述区域气候特征的一般方法
表1 课程标准内容要求与解读分析
内容要求 内容解读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某大洲的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地理特征。” 此条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理解地图,直观地了解大洲的地理分布和特征。通过阅读大洲的气候类型分布图,了解大洲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气候等,并分析这些气候类型对农业、水资源、人口分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二、设计理念
联系气候与农业生产,描述大洲气候特征
通过实际的农业生产活动——小麦种植来引入气候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气候知识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探究亚洲不同地区小麦种植的困难和问题中,发现气候差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大洲气候特征的描述方法,还能够提高其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章节联系与地位分析:本章是学习区域地理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七年级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某一个具体的区域学习过程中,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提供了基本方法和策略。
具体知识内容分析:本节教材标题为“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包括三个框题,分别为“世界第一大洲”“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和“多样的气候”。本节的内容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第二章第二节内容结构
四、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经过七年级的“认识世界”的学习,可能对亚洲的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学习困难:需要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色等基础知识;培养地图阅读能力、地理数据分析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掌握认识区域的一般方法;激发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对亚洲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五、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征。(区域认知)
2. 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掌握描述大洲气候特点的一般方法,迁移运用描述北美洲的气候特点。(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亚洲的气候特点、描述气候特点的一般方法与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六、教法、学法与教学策略
1.探究教学法:以亚洲各地小麦品种差异与生产中的问题为两大探究主题为主线进行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地理思维。
2.教法指导:教师准备学习材料清单、制作地图材料、提供教学设备等。
图2 教学思路
七、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黑麦与小麦的对话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材料】 我是黑麦,我来自俄罗斯西伯利亚,最适宜5-20℃的较低温度,可以做成大列巴面包。 我是小麦,我来自中国东部,最佳种植温度为16-18℃,可以做成大馒头。 ·引出亚洲的气候差异 【材料阅读】 简单阅读材料。 展示亚洲各地的小麦品种差异,引出学习任务。
·布置任务 & 总结过渡 黑麦与小麦的“舒适圈”存在较大差异,为何都能在亚洲展开种植?
新课推进①:亚洲小麦的气候启示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任务1:亚洲的气候特点① 【布置任务】 读图可知,亚洲气候多样。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亚洲有几种气候类型? (2)没有的气候类型是? 【教法指导】 引导提问: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 (展示材料) 【读图总结】 根据教师提供材料,总结得出: (1)亚洲共有9种气候类型 (2)没有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学生可能答无热带草原气候,需说明在阿拉伯半岛有一部分分布,但面积较小) ·亚洲气候类型多样的原因 (划记教材P9) 通过读图,并联系已学知识得出亚洲小麦种植品种差异的原因——“气候类型多样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过渡:由于亚洲气候类型多样,导致各地种植小麦品种不一。各地小麦受气候影响,面临不同的生产问题。
新课推进②:亚洲小麦的生长困境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任务2:亚洲的气候特点②③ 【布置任务】 ②亚洲小麦主产区中,我国小麦种植常遭旱涝灾害困扰,2024年7月,我国气候中心发布7月份中国东部出现大规模暴雨和洪水,对农业影响巨大;③在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等地,小麦种植均需大量引水灌溉。哈萨克斯坦的阿克莫拉州和科斯塔奈州是主要的小麦种植区,这些地区依赖于灌溉系统来维持小麦生产。为何出现这些困境? 【教学指导】 ②引导学生观察亚洲东部的三类季风气候并分析形成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 ③引导学生观察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并说出其气候特点。 【读图总结】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大、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 通过表格对比冬夏季风的发源地、风向、性质等特性。 结合材料总结得出季风气候的影响: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读图,得出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表格对比大陆性与海洋性 通过分析我国东部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小麦生长困境得出亚洲气候特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地理信息获取能力。
·总结大洲气候特征描述方法
迁移运用:描述北美洲的气候特点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布置任务】 1.说出北美洲有哪些气候类型? 2.指出北美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并说出其分布范围。 【提升拓展】 1、北美洲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2.想一想,这一分布特点主要与哪个因素有关? 【读图总结】 1.北美洲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寒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2.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热带范围相对狭小 1、分布于大陆西岸狭长地区 2、地形阻挡西风带来的湿润水汽 巩固知识,掌握地理方法。
课堂小结:亚洲的地理位置与描述位置的方法
·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 构建知识体系,掌握地理方法。
课堂检测
1、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气候 类型最典型,主要是因为( ) A. 纬度跨度大 B. 经度跨度大 C. 海陆差异大 D. 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2、我们亚洲常常是“寒暑并存, 干湿同在”,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造成这种气候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 A.亚洲大部分处在高纬度地区 B.亚洲处在东半球 C.亚洲纬度和经度跨度大 D.亚洲四面濒临海 3、欧洲气候深受哪个大洋的影响( )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大西洋 D.印度洋 4、欧洲形成了世界最典型的、分布最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据图中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此气候的特征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终年高温多雨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D.终年温和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