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7.1 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导学案】7.1 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24 17:5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第2课时
【素养目标】
1.通过阅读气候类型分布图,熟悉亚洲的气候类型。
2.分析亚洲气候的形成原因。
3.通过读图和相关资料,分析欧洲的气候特点并了解其成因。
【重点】
了解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掌握其气候特点。
【难点】
分析亚洲气候的成因及欧洲气候的特点。
【自主预习】
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1.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将图例和注记补充完整。
2.说出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
3.简要说明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强盛的原因。
4.归纳亚洲气候的特点。
【合作探究】
【探究情境】
  传统服饰、民居、饮食等深受地理环境影响。请结合下方亚、欧两大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别从传统服饰、民居、饮食三个角度探究亚洲与欧洲的气候特点。
活动一:传统服饰与气候关联探究
1.对比亚洲印度(如A地)的轻薄纱丽服饰与欧洲北部国家(如B地)的厚毛呢服饰,探讨这些服饰特色与当地气候条件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活动二:传统民居与气候适应性探究
2.探究亚洲东南亚(如C地)的高脚屋与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如D地)的木屋在建筑结构、材料选择、屋顶坡度等方面的特征,并分析这些特征反映的当地气候特点。
活动三:传统饮食与气候影响研究
3.研究亚洲伊拉克(如E地)的椰枣与欧洲英国(如F地)的乳畜产品,探讨椰枣在阿拉伯炎热干旱气候条件下成为重要食物来源的原因,分析英国居民餐桌上常见牛排、奶酪等食品与当地气候的联系。
第2课时
自主预习
知识点
1.
2.温带大陆性气候。
3.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
4.气候类型多样,大陆性特征显著,季风气候典型。
合作探究
1.A地的纱丽多采用轻薄面料,利于散热和排汗,这适应了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潮湿的特点。而B地的厚毛呢服饰,毛呢材质保暖性佳,这是为了抵御当地寒冷且多风雪的气候,减少身体热量散失。
2.C地的高脚屋以竹子、木材等为主要材料,建筑较高,屋顶坡度较大。这是因为当地高温多雨,架高可防潮防虫,避免雨水浸泡房屋,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D地的木屋多采用坚固的木材作为建筑材料,墙体较厚,屋顶坡度较大。这是因为厚墙体有助于保暖,适应寒冷气候,适中的屋顶坡度能在降雪时承载一定重量的积雪并使其顺利滑落。
3.E地气候炎热干旱,枣椰树(果实是椰枣)耐旱性强,能在这种恶劣气候条件下生长结果,其富含糖分等营养成分,可为当地居民提供能量和补充营养。F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畜业发达,因此当地居民餐桌上常见牛排、奶酪等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