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母鸡》 教案
课文简说: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感受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学习重难点:
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课件出示母鸡图片)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出示课题《母鸡》)
(齐读课题《母鸡》)
二、自学
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课件出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和同学交流一下,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3)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三、讨论交流
△ (1)学生默读课文,再提问:读完课文后,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母鸡?
出示幻灯片1:这是一只( )的母鸡。
设想:看到了一只令人讨厌的母鸡(板书:讨厌)
过渡:只要看过老舍先生写的《猫》、《养花》的人,肯定知道老舍先生是一位喜爱小动物、喜爱花花草草的人,这么风趣幽默的人,他怎么就会去讨厌母鸡呢?你从哪里看出了作者对母鸡的讨厌?
(随机出示1、2、3自然段)
反馈:叫声令人难受 (嘎嘎 、 没完没了、 细声细气、颤颤巍巍、如怨如诉)
欺软怕硬 对同类残忍 自以为是
这真是一只人见人厌,人见人怒,人见人恨的母鸡,你还看到了一只怎样的母鸡?
课件出示:这是一只( ?????????????? )的母鸡。
(2)设想:看到了一只慈爱、勇敢、负责、辛苦的母鸡。
句式练习:它是一只(???????)的母鸡,是因为(?????? )。
分别说出理由,板书 :讨厌 慈爱、勇敢、负责、辛苦
就是这样一只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当老鹰飞来的时候(????????????)。
看到这令人震撼的一幕幕,老舍爷爷此时对它还仅仅是喜欢吗??
这只母鸡如此爱自己的孩子,如此不辞辛劳地为孩子们无悔付出,真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带着对鸡妈妈的敬佩和喜爱,再读9自然段。
出示句子。(出示第9自然段)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这三句话都是在写母亲,对母亲的赞颂之情在逐句加深。作者为母鸡身上所表现出的母爱所震撼,认识到天地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英雄。这是对普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
同学们,原本一只胆小、怯弱、令人讨厌的母鸡,自从有了一群鸡雏后,就变得如此的勇敢,不辞辛苦,对子女尽心尽责,百般疼爱,你理解下面这句话吗?
(抹红)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学生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出示句子)
作者用“不敢”来表明自己对母鸡情感的变化。他此时已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是情感的升华。
(抹红“不敢”)
△ 去掉“不敢”直接写“不”行吗?
△ 从“不敢”里你读出了什么?
(交流:不是害怕,是感动,是敬佩,所以不敢)
板书 讨厌 慈爱、勇敢、负责、辛苦 不敢讨厌
(对比)
(3)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①结构清晰,都由两部分构成。
②叙述特点都用总分段式。
③表现小动物特点时,用事实说话,对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描写。
④情感表达上,猫运用明贬实褒,母鸡由讨厌到不敢讨厌,前后强烈对比加深对母鸡的赞颂之情。
⑤语言通俗易懂。
四、拓展
1.在动物世界中还有这样的母亲吗?
2.动物的妈妈都能这样,何况是我们的母亲呢?穿插感人的“母亲故事”。
课文学到这儿,运用对比的手法说说你的妈妈吗?
小练笔:
愿天下的儿女们都爱我们伟大的母亲吧!
在《慈祥的妈妈》歌声中结束本课。
五.板书设计:
16* 母 鸡
负责 慈爱 勇敢 辛苦
讨 厌 不敢讨厌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