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人教版
2025年中考物理 一轮复习(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第1讲 声现象
考点梳理精练
一、声、光、热学
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振动
振动
介质
真空
波
>
>
340
反射
考点2
声音的特性
高低
大小或强弱
频率
振幅
考点3
声的利用
20 000
20
考点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无规则
0
声源
传播过程
人耳
介质
不能
快
高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幅度
瓶子和水
音调
空气柱
多
(RJ八上P37
图2.2-8)
空气柱
音调
响度
传播过程中
能量
响度
重难点1
音调、响度和音色三者的区分和应用
B
波形辨析:
观察波形图,波形越密(波的个数越多),音调越高;波形越高,响度越大;波形形状不同,音色不同。
②③④
①⑤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重难点2
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
B
命题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A
固体
信息
命题点2
声音的特性
B
C
B
命题点3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B
传播
命题点4
声现象综合
A
A B C D
甲 乙 丙 丁
D
B
振动
响度
能量
音色
振动
能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物理学科
一、声、光、热学
第1讲 声现象
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产生 原因 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特点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不能写成“震动”)
传播 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但 真空 不能传声
形式 声音在介质中以 波 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类似水波,应用了类比法)
声速 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v固体 > v液体 > v气体,声音在1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 m/s
回声 ①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 反射 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②应用: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t表示从发出声音到收到回声的时间)
人耳听见 声音的条件 发声体振动传播介质响度足够大健康的听觉 [频率: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考点2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特性
特性 音调 响度 音色
定义 声音的 高低 声音的 大小或强弱 声音的品质、特色
影响 因素 发声体振动的 频率 越高,音调越高 发声体的 振幅 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分散程度越小,响度越大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波形图
高频 实例 女高音(尖细)、男低音(低沉)、手指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 引吭高歌、震耳欲聋、低声细语、轻手轻脚、声如洪钟、公共场合禁止大声喧哗 悦耳动听、宛转悠扬、闻其声知其人、声纹锁、区分不同的演奏乐器
区别 ①音调与响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 ②音色只与发声体本身有关,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
2.三种常见乐器的声学知识
乐器 示例 发声物体 改变音调的方法 改变响度的方法
打击乐器 鼓、锣 鼓面、锣面 鼓(锣)面越轻薄、绷得越紧,音调越高 用力越大,响度越大
弦乐器 古筝、二胡、小提琴 弦 弦越紧、越细、越短,音调越高 拉、弹的力度越大,响度越大
管乐器 笛子、箫、号 空气柱 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吹奏的力度越大,响度越大
考点3声的利用
类型 超声波 次声波
定义 频率高于 20 000 Hz的声 频率低于 20 Hz的声
利用 传递信息 B超、声呐、超声导盲仪、金属探伤、超声雷达、测速雷达等 监测地震、台风、海啸、火山爆发等
传递能量 超声碎石、超声波清洗物体、超声空气加湿器等 次声波武器等
注意: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
考点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定义 (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 无规则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等级 人们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0 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叫噪声监测仪
来源 噪声主要来源于工业、交通和生活
控制途径 (1)防止噪声产生,在 声源 处减弱, 如摩托车安装消声器;(2)阻断噪声传播,在 传播过程 中减弱,如公路两旁植树造林或安装隔音板;(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 人耳 处减弱,如戴耳塞或捂住耳朵
命题点1 声音的传播 1.如图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听到的声音又逐渐变大,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进一步推理可得真空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RJ八上P28图2.1-5)
命题点2 声音的特性 2.如图,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使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 (1)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则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快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高 (选填“高”或“低”)。 (2)若想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则应保持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实验时发现拨动钢尺的力度越大,钢尺振动的 幅度 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RJ八上P32图2.2-1)
(续表)
3.如图是同学们自制的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 (1)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瓶子,发出的声音是由 瓶子和水 振动产生的,敲击不同瓶子时,它们发出声音的 音调 (填声音的特性)不同。 (2)用相同的力度对着各个瓶子的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 空气柱 振动产生的,装水最 多 (选填“多”或“少”)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RJ八上P37图2.2-7)
命题点3 声学综合题 4.小梦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塞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哨音是由 空气柱 (选填“塑料管”或“空气柱”)振动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 音调 ;用大小不同的力吹气,可以改变声音的 响度 。(后两空均填声音的特性) (RJ八上P37图2.2-8) 【拓展提升】为了不打扰其他人,小梦吹哨子时将门窗紧闭,这是在 传播过程中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命题点4 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 5.如图,打开扬声器播放音乐时,观察到扬声器旁边的烛焰会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 ;调节扬声器的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 响度 (填声音的特性) (RJ八上P40图2.3-5)
重难点1音调、响度和音色三者的区分和应用
【例1】声音是一种波,在物理学上可以通过波形图来反映声音的特点。如图为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产生的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
A.甲比乙振动得慢 B.甲比乙发声的音调高
C.甲比乙发声的响度大 D.甲与乙的声音特点无法比较
波形辨析:
观察波形图,波形越密(波的个数越多),音调越高;波形越高,响度越大;波形形状不同,音色不同。
【例2】下列做法中,能改变声音音调的是 ②③④ ;能改变声音响度的是 ①⑤ 。(均填序号)
①调大收音机音量;②弹钢琴时,按动不同的琴键;③吹笛子时,按压不同的气孔;④向暖水瓶灌水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一直在变化;⑤用不同的力击打同一鼓面。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重难点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
【例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B.图乙中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图丙中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D.图丁中从无人机传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
途径 具体措施
在声源处 减弱 给车辆安装减震垫和消声器;市区内禁止鸣笛;给噪声大的机器加隔音罩;公共场所禁止喧哗等
在传播过 程中减弱 在居民区附近植树、种草;室内安装空间吸声体;使用隔音砖建造房屋;城市道路旁设置隔音板等
在人耳处 减弱 戴耳罩、耳塞、隔音帽等
命题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2024·湖北)宋代苏轼在《琴诗》中问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的琴声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A )
A.琴弦 B.匣子
C.指头 D.耳朵
2.(2023·恩施州)两位同学通过用棉线连接的“土电话”进行对话。此游戏反映声音可通过 固体 传播,还说明声可以传递 信息 (选填“信息”或“能量”)。
命题点2 声音的特性
3.(2022·恩施州)甲、乙音叉的形状差不多,分别标有“256 Hz”“512 Hz”字样,先后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它们,甲、乙两音叉相比( B )
A.甲响度小 B.甲音调低
C.乙振幅大 D.乙声速小
4.(2023·武汉)小红同学在演奏古筝期间,听众分辨出古筝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C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5.(2023·鄂州)鄂州是全国文明城市,为了不影响他人,市民在公共场所不高声喧哗,说话尽量轻言细语。这里“轻言细语”是指声音的( B )
A.音调低 B.响度小
C.音色美 D.频率低
命题点3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6.(2022·随州)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社会各界都努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的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正确的是( B )
A.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
B.考场附近禁止车辆行驶和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C.关闭门窗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
D.干扰的声音不可能完全杜绝,若在考场内听到 80 dB 的噪声应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7.(2024·武汉节选)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为了更好地践行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武汉市区某高架桥上修建了一段全封闭“光伏声屏障”试验路段(如图)。“光伏声屏障”是通过阻断噪声 传播 的方式来控制噪声的。
命题点4 声现象综合
8.(2024·武汉)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 B C D
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能听到声音,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铃声逐渐增强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
D.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9.(2023·十堰)下列有关声的实验和应用描述正确的是( D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器材只能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图乙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C.图丙的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丁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
10.(2023·宜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下列关于人们听到的蝉叫声和鸟鸣声说法正确的是( B )
A.都是由于人耳鼓膜振动产生的
B.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人们根据响度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
D.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
11.(2023·黄冈)如图是动圈式话筒内部结构图,对着话筒说话时,声带 振动 发出声音,使膜片带动线圈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的感应电流进入扬声器,将声音放大,改变了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或“响度”)。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2021·黄冈)如图是某同学在课堂上展示“会跳舞的烛焰”:将扬声器对准蜡烛的烛焰,播放音乐时,烛焰就会随着音乐跳起舞来,烛焰会跳舞是由于声波能传递 能量 。我们能分辨出音乐里的钢琴声,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判断的。
13.(2022·黄冈)物理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狮吼功”:他竭尽全力发出“狮吼声”震碎了酒杯。他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振动 产生的,酒杯被震碎说明声能够传递 能量 (选填“信息”或“能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物理学科
一、声、光、热学
第1讲 声现象
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产生 原因 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特点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不能写成“震动”)
传播 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但 真空 不能传声
形式 声音在介质中以 波 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类似水波,应用了类比法)
声速 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v固体 > v液体 > v气体,声音在1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 m/s
回声 ①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 反射 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②应用: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t表示从发出声音到收到回声的时间)
人耳听见 声音的条件 发声体振动传播介质响度足够大健康的听觉 [频率: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考点2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特性
特性 音调 响度 音色
定义 声音的 高低 声音的 大小或强弱 声音的品质、特色
影响 因素 发声体振动的 频率 越高,音调越高 发声体的 振幅 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分散程度越小,响度越大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波形图
高频 实例 女高音(尖细)、男低音(低沉)、手指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 引吭高歌、震耳欲聋、低声细语、轻手轻脚、声如洪钟、公共场合禁止大声喧哗 悦耳动听、宛转悠扬、闻其声知其人、声纹锁、区分不同的演奏乐器
区别 ①音调与响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 ②音色只与发声体本身有关,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
2.三种常见乐器的声学知识
乐器 示例 发声物体 改变音调的方法 改变响度的方法
打击乐器 鼓、锣 鼓面、锣面 鼓(锣)面越轻薄、绷得越紧,音调越高 用力越大,响度越大
弦乐器 古筝、二胡、小提琴 弦 弦越紧、越细、越短,音调越高 拉、弹的力度越大,响度越大
管乐器 笛子、箫、号 空气柱 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吹奏的力度越大,响度越大
考点3声的利用
类型 超声波 次声波
定义 频率高于 20 000 Hz的声 频率低于 20 Hz的声
利用 传递信息 B超、声呐、超声导盲仪、金属探伤、超声雷达、测速雷达等 监测地震、台风、海啸、火山爆发等
传递能量 超声碎石、超声波清洗物体、超声空气加湿器等 次声波武器等
注意: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
考点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定义 (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 无规则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等级 人们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0 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叫噪声监测仪
来源 噪声主要来源于工业、交通和生活
控制途径 (1)防止噪声产生,在 声源 处减弱, 如摩托车安装消声器;(2)阻断噪声传播,在 传播过程 中减弱,如公路两旁植树造林或安装隔音板;(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 人耳 处减弱,如戴耳塞或捂住耳朵
命题点1 声音的传播 1.如图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听到的声音又逐渐变大,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进一步推理可得真空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RJ八上P28图2.1-5)
命题点2 声音的特性 2.如图,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使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 (1)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则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快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高 (选填“高”或“低”)。 (2)若想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则应保持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实验时发现拨动钢尺的力度越大,钢尺振动的 幅度 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RJ八上P32图2.2-1)
(续表)
3.如图是同学们自制的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 (1)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瓶子,发出的声音是由 瓶子和水 振动产生的,敲击不同瓶子时,它们发出声音的 音调 (填声音的特性)不同。 (2)用相同的力度对着各个瓶子的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 空气柱 振动产生的,装水最 多 (选填“多”或“少”)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RJ八上P37图2.2-7)
命题点3 声学综合题 4.小梦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塞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哨音是由 空气柱 (选填“塑料管”或“空气柱”)振动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 音调 ;用大小不同的力吹气,可以改变声音的 响度 。(后两空均填声音的特性) (RJ八上P37图2.2-8) 【拓展提升】为了不打扰其他人,小梦吹哨子时将门窗紧闭,这是在 传播过程中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命题点4 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 5.如图,打开扬声器播放音乐时,观察到扬声器旁边的烛焰会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 ;调节扬声器的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 响度 (填声音的特性) (RJ八上P40图2.3-5)
重难点1音调、响度和音色三者的区分和应用
【例1】声音是一种波,在物理学上可以通过波形图来反映声音的特点。如图为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产生的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
A.甲比乙振动得慢 B.甲比乙发声的音调高
C.甲比乙发声的响度大 D.甲与乙的声音特点无法比较
波形辨析:
观察波形图,波形越密(波的个数越多),音调越高;波形越高,响度越大;波形形状不同,音色不同。
【例2】下列做法中,能改变声音音调的是 ②③④ ;能改变声音响度的是 ①⑤ 。(均填序号)
①调大收音机音量;②弹钢琴时,按动不同的琴键;③吹笛子时,按压不同的气孔;④向暖水瓶灌水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一直在变化;⑤用不同的力击打同一鼓面。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重难点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
【例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B.图乙中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图丙中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D.图丁中从无人机传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
途径 具体措施
在声源处 减弱 给车辆安装减震垫和消声器;市区内禁止鸣笛;给噪声大的机器加隔音罩;公共场所禁止喧哗等
在传播过 程中减弱 在居民区附近植树、种草;室内安装空间吸声体;使用隔音砖建造房屋;城市道路旁设置隔音板等
在人耳处 减弱 戴耳罩、耳塞、隔音帽等
命题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2024·湖北)宋代苏轼在《琴诗》中问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的琴声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A )
A.琴弦 B.匣子
C.指头 D.耳朵
2.(2023·恩施州)两位同学通过用棉线连接的“土电话”进行对话。此游戏反映声音可通过 固体 传播,还说明声可以传递 信息 (选填“信息”或“能量”)。
命题点2 声音的特性
3.(2022·恩施州)甲、乙音叉的形状差不多,分别标有“256 Hz”“512 Hz”字样,先后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它们,甲、乙两音叉相比( B )
A.甲响度小 B.甲音调低
C.乙振幅大 D.乙声速小
4.(2023·武汉)小红同学在演奏古筝期间,听众分辨出古筝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C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5.(2023·鄂州)鄂州是全国文明城市,为了不影响他人,市民在公共场所不高声喧哗,说话尽量轻言细语。这里“轻言细语”是指声音的( B )
A.音调低 B.响度小
C.音色美 D.频率低
命题点3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6.(2022·随州)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社会各界都努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的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正确的是( B )
A.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
B.考场附近禁止车辆行驶和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C.关闭门窗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
D.干扰的声音不可能完全杜绝,若在考场内听到 80 dB 的噪声应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7.(2024·武汉节选)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为了更好地践行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武汉市区某高架桥上修建了一段全封闭“光伏声屏障”试验路段(如图)。“光伏声屏障”是通过阻断噪声 传播 的方式来控制噪声的。
命题点4 声现象综合
8.(2024·武汉)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 B C D
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能听到声音,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铃声逐渐增强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
D.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9.(2023·十堰)下列有关声的实验和应用描述正确的是( D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器材只能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图乙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C.图丙的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丁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
10.(2023·宜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下列关于人们听到的蝉叫声和鸟鸣声说法正确的是( B )
A.都是由于人耳鼓膜振动产生的
B.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人们根据响度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
D.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
11.(2023·黄冈)如图是动圈式话筒内部结构图,对着话筒说话时,声带 振动 发出声音,使膜片带动线圈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的感应电流进入扬声器,将声音放大,改变了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或“响度”)。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2021·黄冈)如图是某同学在课堂上展示“会跳舞的烛焰”:将扬声器对准蜡烛的烛焰,播放音乐时,烛焰就会随着音乐跳起舞来,烛焰会跳舞是由于声波能传递 能量 。我们能分辨出音乐里的钢琴声,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判断的。
13.(2022·黄冈)物理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狮吼功”:他竭尽全力发出“狮吼声”震碎了酒杯。他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振动 产生的,酒杯被震碎说明声能够传递 能量 (选填“信息”或“能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