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土地的誓言 预习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 土地的誓言 预习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8 18:0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 土地的誓言
一、基础知识
1、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现代作家,散文作品有《默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小说《曹雪芹》、《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
2、检查字词
1.找学生读课后字词,并检查对重点词的理解,教师补充纠错。
2.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炽痛(chì) 嗥鸣(háo)  斑斓(lán) 
怪诞(dàn) 亘古(gèn)  默契(qì)
田垄(lǒng)  蚱蜢(zhà měng)  碾(niǎn) 
污秽(huì)  谰语(lán)   辘(lù)
镐头(gǎo) 端木蕻良(hóng) 山涧(jiàn)
3.解释下面的词语。
碾:滚动碾磙子等使谷物去皮、破碎,或使其他物体破碎、变平。
誓言:宣誓时说的话。
胸膛:躯干的一部分,在颈和腹之间。
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山涧:山间的小水流。
高粱:一年生草本植物。
斑斓:灿烂多彩。
缠绕:纠缠,搅扰。
亘古:远古。
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田垄:田地中种植农作物的垄。
埋葬:比喻消灭;清除。
镐头:刨土用的工具。
土壤:地球陆地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禾稻:稻谷。
丰饶:富饶。
污秽:肮脏的东西。
耻辱:声誉上所受的损害;可耻的事情。
二、知识小练
1.下列加粗字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嗥鸣(háo) 默契(qì) 高梁(liang) 胸膛(táng)
B.山涧(jiàn) 田垄(lǒng) 誓言(shì) 缠绕(chán)
C.斑澜(lán) 土壤(rǎng) 镐头(gǎo) 埋葬(mái)
D.亘古(gèng) 丰饶(ráo) 污秽(huì) 耻辱(rǔ)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
B.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C.山东半岛经济协作区,拥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D.“请大家注意,”班长说,“我们这次的行程很紧张,请大家一定要跟上队伍,不要掉队!”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
B.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无数的脚步。
C.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
D.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4.对课文《土地的誓言》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满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B.文章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C.文章大量选择有东北特色的景物组合在一起,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体现了写景散文的特点。
D.文章两段文字一气呵成,任由情感的激流倾泻,在结构上有如双峰对峙,又宛若对仗工整的一副长联!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听见她召唤我的名字,听见她呼唤我回去。
B.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C.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
D.不管我走到哪里,如果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什么地方我曾经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是在某处的山里吗?是在另一个地方的花园里吗?
B.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
C.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我的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可以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
D.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逝世,其著作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
7.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有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拄着拐杖赶来看我,握手、拍照、要求签字……
B.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师,像奔马……
C.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雪蒿、马齿苋、灰灰菜、野葱……
D.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8.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这篇课文在艺术上体现了端木蕻良浓郁的抒情风格与独特的抒情方式,那就是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以富有力度的情感打动人心。
B.本文间接倾诉对土地的热爱、怀想、眷念,并且将土地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着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
C.本文的精彩之处,在于用热烈的语言、美好的想象与回忆,表达作者内心不可遏制的激情。
D.课文选择有特色、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幅又一幅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
9.文学常识对对碰。
(1)写作背景:1941 年 9 月 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端木蕻良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2)《土地的誓言》一文写于___________十周年,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___________》等。本文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抒发了东北青年对国土沦丧的___________之感和对故土的________之情,具有强烈的_____________色彩。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字形的能力。A项,梁—粱。C项,澜—斓。D项,亘gèn。
2.答案:C
解析:“生活资料”“生产资料”都是“市场”的定语,属于并列的关系,应将“生活资料”后的逗号改为顿号。
3.答案:B
解析:搭配不当,“印下”和“脚步”不搭配,“脚步”应改为“脚印”。
4.答案:C
解析:C项文章主要通过这些密集的景物,让读者充分体会到东北的地域特征,从而抒发作者对关东原野的热爱之情,并非体现了写景散文的特点。A、B、D正确。故选C。
5.答案:B
解析:A项,搭配不当,应将“呼唤”和“召唤”互换位置;C项,缺少主语,应在“想起”前加上“我”;D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如果”改为“即使”。
6.答案:B
解析:B.中“十七、八”中不用顿号。故选B。
7.答案:D
解析:A、B、C三项都是列举的省略,D项属于声音的延长。故选D。
8.答案:B
解析:不是“间接倾诉”,应是“直接倾诉”。
9.答案:
(2)“九一八”事变;大地的海;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3)压抑;深深眷恋;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