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阿长与《山海经》 预习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 阿长与《山海经》 预习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8 18:0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阿长与《山海经》
一、基础知识
1.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是现代世界文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2.文学常识——《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共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也没有定论。近代学者多数认为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主要内容为民间传统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术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3.检查字词
一、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骇( hài ) 掳( lǔ ) 震悚( sǒng )   
惶急( huáng )灸( jiū )疮疤( chuāng )  
诘问( jié )渴慕( mù )疏懒( shū )  
霹雳( pī lì )孤孀( shuāng )絮说( xù )
书斋( zhāi )粗拙( zhuō ) 嘁嘁喳喳( qī chā ) 
二、解释下面的词语。
惶急:恐惧着急。
诘问:追问、责问。
惧惮:惧怕。惮,害怕。
渴慕:迫切地羡慕。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出的一种强烈的雷电现象。
烦琐:繁杂琐碎。
疮疤:疮口表面所结的痂。
毫不相干:一点关系也没有。
情有可原:这种情况有可以原谅之处。
深不可测:深度大,难以测量。形容深奥难以理解。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名,说出。
二、知识小练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震悚(sǒng) 孤孀(shuāng) 憎恶(zèng)
B.疮疤(chuāng) 诘问(jié) 哀悼(dào)
C.霹雳(lì) 粗拙(zhuō) 守寡(guǎ)
D.倘使(tǎng) 繁琐(suǒ) 惧惮(dàn)
2.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爱莲说》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B.《阿长与<山海经>》以作者儿时对阿长情感态度的变化贯穿全文,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刻画了阿长的形象。
C.《驿路梨花》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设计了误会和悬念,刻画了一组人物,展示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品格。
D.《伟大的悲剧》是英国作家茨威格写的一篇传记。文章以时间为顺序,讲述了斯科特一行五人从南极点返回途中不幸遇难的过程。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B.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C.“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严重地说。
D.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自己轻轻地拍着胸脯……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就是“长妈妈”,我们已经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知道她了。
B.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事,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
C.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D.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
5.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开头)
B.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拟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C.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大家)
D.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
6.下面语句不能反映长妈妈性格特征的一项是( )
A.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
B.(长妈妈)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C.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
D.“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哥儿”的称呼,有地方特色,但更透着阿长对“我”的亲热、疼爱之情。“三哼经”的说法非常传神地展现了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妇女形象。
B.课文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讲“长毛”的故事,详写了阿长为“我”买《山海经》一事。
C.综观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扬后抑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
D.作者用诙谐的笔墨叙述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时,又使人看到了长妈妈的无知、淳朴。
8.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体裁)集《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鲁迅,原名______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作者第一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憎恶(zēng)。
2.答案:D
解析:D.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选项中“《伟大的悲剧》是英国作家茨威格写的一篇传记”的表述不准确,故选D。
3.答案:C
解析:“严重”指程度深;影响大(多指消极的)。不能用来形容说话的态度,此处可用“郑重”。
4.答案:D
解析:句中“山海经”的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5.答案:C
解析:这里的“全体”是全身的意思。
6.答案:A
解析:“黄胖而矮”是长妈妈的外形特点,这里不能看出长妈妈的性格特征。
7.答案:C
解析:“先扬后抑”应为“先抑后扬”。
8.答案:散文;《朝花夕拾》;周树人;《狂人日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朝花夕拾》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