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2-18 17:44:08

文档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1.(2024五上·平阳月考)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放一面镜子,我们的眼睛(  )。
A.适应后能看到镜子
B.可以看到镜子反射的光
C.不能看到任何物体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当物体发出的光或物体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放一面镜子,由于没有光反射到眼睛里,无论视力再好,我们的眼睛也无法看见物体。
2.(2024五上·平阳月考)下列物品中,光都能通过的是(  )。
A.镜子、眼镜片 B.透明塑料片、木片 C.保鲜膜、透明玻璃
【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会受到阻碍。保鲜膜、透明玻璃都是透明物体,光都能通过;镜子、木片是不透明物体,光无法全部通过。
3.(2024五上·平阳月考)工人在铺瓷砖时常常使用激光水平仪来帮助瓷砖铺平、铺直,这主要是利用了光的(  )。
A.折射原理 B.直线传播 C.反射原理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工人在铺瓷砖时常常使用激光水平仪来帮助瓷砖铺平、铺直,这主要是利用了光的直线形式传播。
4.(2024五上·平阳月考)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光的萤火虫是光源
B.放大镜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C.汽车后视镜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答案】A
【知识点】光源;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A、发光的萤火虫是光源,A正确;
B、放大镜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原理,B错误;
C、汽车后视镜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C错误。
5.(2024五上·平阳月考)下列是光从不同的角度由空气进入到水中时的路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线会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但是当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会改变。
A、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不变,A正确;
B、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没有改变,B错误;
C、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但是折射光线不会出现垂直现象,C错误。
6.(2024五上·平阳月考)在下列有关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中,描述正确的是(  )。
A.只有地震和火山才会引起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
B.地球表面的地形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C.降水、冰川、海浪会引起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
【答案】C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A、风力的侵蚀、河水的沉积都可以引起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A错误;
B、可以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的是火山喷发和地震,B错误;
C、降水、冰川、海浪会引起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C正确。
7.(2024五上·平阳月考)在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番茄酱容易在土豆泥比较薄的地方冒出来
B.在番茄酱喷出之前,土豆泥没有任何变化
C.用酒精灯加热是为了模拟太阳的长期照射
【答案】A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A、番茄酱容易在土豆泥比较薄的地方冒出来,A正确;
B、用酒精灯加热过程中,在番茄酱喷出之前,土豆泥会鼓起变形,B错误;
C、用酒精灯加热是为了模拟地球内部高温环境,C错误。
8.(2024五上·平阳月考)我们在研究风的作用对岩石的影响时,使用的实验方法是(  )。
A.模型制作 B.对比实验 C.模拟实验
【答案】C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我们在研究风的作用对岩石的影响时,使用的实验方法是模拟实验。
9.(2024五上·平阳月考)在“降水量对土地的影响”模拟实验中,我们用喷壶喷水来模拟雨水时,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
A.一个喷壶位置高,一个喷壶位置低
B.一个喷壶水量大,一个喷壶水量小
C.一个喷水时间长,一个喷水时间短
【答案】B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降水量对土地的影响,所以唯一的变量是降水量,其他条件比如降水位置、降水时间都要保持不变。因此一个喷壶水量大,一个喷壶水量小操作合理。
10.(2024五上·平阳月考)如图①,在土地坡度和降水量一样的情况下,比较实验容器中接到的水,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A.甲组的水较干净 B.乙组的水较干净 C.两组的水一样干净
【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植被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被侵蚀的情况与植被覆盖情况有关,植被覆盖情况好,侵蚀较少,植被覆盖情况差,侵蚀较多。因此在没有植被覆盖的甲组,土壤被侵蚀的程度比较大重,容器中的水也比较浑浊;而在土壤有草覆盖的乙组,土壤被侵蚀的程度轻,容器中的水比较干净;
11.(2024五上·平阳月考)下列自然现象中,能够帮助古人计时的是(  )。
A.月相的圆缺变化 B.天气的阴晴变化 C.日食的形状变化
【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人们借助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现象来计时,水钟、沙漏、燃香等都是这个原理。能够帮助古人计时的是月相的圆缺变化。天气的阴晴变化、日食的形状变化没有规律,不能帮助古人计时。
12.(2024五上·平阳月考)小科在测量一支香能否计时时,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这说明(  )。
  第一个2cm 第二个2cm 第三个2cm
时间 1分 32秒 1分40秒 1 分 30秒
A.香不能用来计时
B.香能计量一小段时间
C.没有必要用香计时
【答案】B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香燃烧的三个2cm的用时差不多,都在1分32秒左右,这说明香能计量一小段时间。
13.(2024五上·平阳月考)小科在测量摆1分钟内摆动的次数时,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此时我们应该(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摆动次数 55 57 56
A.得出结论,摆具有等时性
B.判断出第二次的数据是误差
C.多做几次实验,再判断
【答案】A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
【解析】【分析】科在测量摆1分钟内摆动的次数时,观察得到了题干表中所示的实验结果,摆摆动三次,可以知道摆摆动的次数大约是56次,此时我们应该得出结论,摆具有等时性。
14.(2024五上·平阳月考)小科在制作1分钟摆动60次的摆的过程中,发现摆长30cm的摆一分钟摆动53次时,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减短5cm B.减短一半 C.增长5cm
【答案】A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同一个摆,摆摆动的快慢只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速度越慢;摆长越短,摆动速度越快。小科在制作1分钟摆动60次的摆的过程中,发现摆长30cm的摆一分钟摆动53次,摆动速度较慢,但是与目标摆动次数相差较少,因此需要缩短摆长5cm。
15.(2024五上·平阳月考)计时工具从日晷→水钟→摆钟→石英钟→原子钟,变得越来越精准,计时工具不断发展的原因是(  )。
A.促进经济发展
B.满足人类的需求
C.帮助人类建立时间观念
【答案】B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计时工具变得越来越精准,这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
16.(2024五上·平阳月考)心肺复苏是常见的急救方法,其中不停地按压胸腔的主要目的是(  )。
A.让人感受到痛 B.让肺呼吸起来 C.让血液循环起来
【答案】C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脏不停地收缩和舒张,从而推动全身的血液不停地流动。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我们就感觉到心跳一次。心肺复苏是常见的急救方法,其中不停地按压胸腔的主要目的是让血液循环起来。
17.(2024五上·平阳月考)如图②,在模拟心脏跳动的实验中,我们经常会在洗耳球下方装上单向阀,它的目的是(  )。
A.防止洗耳球中进入过多的“血液”
B.更接近心脏“血液”的流动情况
C.加快“血液”的流动速度
【答案】B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单向阀可以用来控制流体的方向和流量,并保证流体不会倒流。如图,在模拟心脏跳动的实验中,我们经常会在洗耳球下方装上单向阀,它的目的是更接近心脏“血液”的流动情况。
18.(2024五上·平阳月考)近年来小学生脊柱侧弯情况越发严重,这可能会影响(  )。
A.脑的发育 B.心脏供血 C.神经传递
【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脊髓在我们的背部中央,藏在脊柱里,与脑相连。从脑和脊髓发出很多神经,遍布我们的全身各处。小学生脊柱侧弯情况越发严重,这可能会影响神经传递。
19.(2024五上·平阳月考)如图③,小科在课间与同学玩耍时,不小心后脑勺撞到墙壁让b处受损,这可能会导致(  )。
A.身体失衡 B.呼吸不畅 C.体温失衡
【答案】A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
【解析】【分析】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大脑控制着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现象,如运动、语言、视觉、记忆、思维、情绪等;小脑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脑干负责人体许多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等,脑干能够控制呼吸和心跳。小科在课间与同学玩耍时,不小心后脑勺撞到墙壁让b处受损,这可能会导致身体平衡难以控制。
20.(2024五上·平阳月考)考试时,同学们听到铃声后感觉心跳加速,如图④所示,此时收到信息并发出指令的是(  )。
A.a B.b C.c
【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考试时,同学们听到铃声后感觉心跳加速,此时收到信息并发出指令的是b神经中枢。
21.(2024五上·平阳月考)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2024年4月3日,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地震发生时浙江省多地震感明显。
资料二:台湾地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而花莲县位于2个板块的交界线,此次地震正是因为这两块板块相互挤压。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近五年来,此次震中附近发生4级以上地震共256 次。
(1)地震来临时,平阳高层住户的居民反映楼体摇晃、吊灯等悬挂物晃动明显,下列行为比较合适的是(  )。
A.不做任何处理,照常活动
B.快速跑到窗边大声呼救
C.及时躲到家中坚固,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方
(2)阅读资料二后,小科利用裁成两半的小盒、泥土进行了模拟实验,下图中最能模拟出此次地震形成原因的是(  )。
A.
B.
C.
(3)此次台湾的地震会让地表发生的变化是(写出一点):   。
(4)浙江省不在地震带上,你认为学校定期组织地震疏散演练有必要吗
我认为   ,理由是   。
(5)台湾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附近的大屯火山群虽然已有数万年没有大规模喷发,但仍有喷气、温泉等地质活动现象,这说明(  )。
A.火山群不会再喷发了
B.火山群很快就要爆发了
C.火山群有一定的活跃性
(6)结合资料进行分析,我认为台湾岛的形成可能与   有关,理由是   。
【答案】(1)C
(2)B
(3)岩层断裂错动
(4)有必要;地震疏散演练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有利于保护自己和他人,减小损失
(5)C
(6)板块挤压运动;板块挤压运动会导致岩层抬升隆起,容易形成高地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1)A、地震来临时,应该紧急避险,不做任何处理,照常活动可能会危及生命,A错误;
B、地震来临时,首先要到安全地方躲避,快速跑到窗边大声呼救是错误的做法,B错误;
C、地震来临时,及时躲到家中坚固,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方,C正确。
(2)产生地震的原因很多,此次地震是因为这两块板块相互挤压后,岩层发生断裂振动产生的,图中小科利用裁成两半的小盒、泥土进行是模拟实验中,最能模拟出此次地震形成原因的是图B,两半的小盒进行挤压运动。
(3)地震带来的地表变化很明显,地震发生的时候,可能造成岩层断裂错动,河流决堤、水库决口,房屋倒塌、铁轨变形等。此次台湾的地震震级高,震源浅,破坏力大,可能会发生地表的岩层断裂错动。
(4)浙江省虽然不在地震带上,也会有地震灾害发生,我认为学校定期组织地震疏散演练是有必要的。浙江省也会有地震灾害发生,地震疏散演练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有利于保护自己和他人,减小损失。
(5)台湾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附近的大屯火山群虽然已有数万年没有大规模喷发,但仍有喷气、温泉等地质活动现象,这说明火山群还在活动,没有死亡,仍然有一定的活跃性。火山群什么时候爆发没法预测。
(6)地形处于不断运动与变化之中,地壳运动是导致地形高低起伏的主要力量。根据材资料信息可知,台湾岛位于板块的挤压碰撞交界地带,板块运动活跃,因此,我认为台湾岛的形成可能与板块挤压运动有关,理由是板块挤压运动会导致岩层抬升隆起,容易形成高地。
22.(2024五上·平阳月考)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一直备受关注。运动员们是如何在大赛中一次次获得佳绩的呢,这其中蕴含着哪些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秘密呢,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
(1)运动员在击球时,经常会发出各种各样的“旋转球”。在击球瞬间,手臂中提供力量的主要是   (选填: “骨”或“关节”或“肌肉”)。在抛球后,运动员在完成击球动作的过程中,信息在人体内的传递路径主要是   。(填序号)
A.眼睛→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手B.手→传入神经→脑→传出神经→腿C.眼睛→传入神经→脑→传出神经→手
(2)在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过程中,运动员经常会出现各种伤病,如图⑤所示,运动员在手腕处打上绷带的目的是(  )。
A.防止肌肉拉伤 B.加强关节灵活度 C.紧固关节
(3)在比赛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运动员们在连续输球的情况下,能及时判断、分析出原因,寻找到应对策略。在这个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4)依据第(3)小题,当乒乓球运动员找到应对策略之后,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能扭转败局,这说明   。(填序号)
A.在运动比赛中策略是最重要的B.运动系统发达才是赢得比赛的关键C.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各部分相互合作
(5)站在运动场上的运动员往往都经历过日复一日的训练,才拥有了如此高的水平,这说明   。(填序号,多选)
①运动可以加快反应速度 ②运动可以改善神经传递过程
③运动可以增加心肺功能
(6)比赛总有输赢,比如我国的运动强将王楚钦在巴黎奥运会男单比赛中遗憾出局,可他依旧能及时调整心态,参加下一场比赛。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失败时,可以怎么做,说一说你的想法。
我的想法:   。
【答案】(1)肌肉;C
(2)A
(3)A
(4)一定;C
(5)①②③
(6)可以听音乐来缓解情绪,吸取教训和经验。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1)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带动骨骼运动而实现的。因此运动员在击球时,手臂中提供力量的主要是肌肉。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在抛球后,运动员在完成击球动作的过程中,信息在人体内的传递路径主要是:眼睛→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手。
(2)在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过程中,运动员经常会出现各种伤病,运动员经常在手腕处打上绷带,绷带可以保护肌肉,防止肌肉拉伤。
(3)脑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组成,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人类一切活动都是大脑指挥下进行工作的。在比赛中,运动员们在连续输球的情况下,能及时判断、分析出原因,寻找到应对策略。在这个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大脑。
(4)在比赛中,运动员虽然能及时判断、分析出原因,寻找到应对策略,但是不一定能扭转败局,这是因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各个系统和器官需要相互协调合作才能完成。在运动比赛中策略是重要的,但是运动员的技术更重要;运动系统发达是赢得比赛的保证,而不是唯一的原因。
(5)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柔韧性;经常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并增大肺活量,使人体更有耐力;经常运动的人肌肉发达且收缩力强,体力充沛。运动员往往都经历过日复一日的训练,才拥有了如此高的水平,这可以说明运动可以加快反应速度,运动可以改善神经传递过程,运动可以增加心肺功能。
(6)情绪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要掌控得恰到好处。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失败时,面对不开心的事情,我们应该积极调节情绪,正确面对失败,分散注意力,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如听音乐、练书法、参加户外运动等。
23.(2024五上·平阳月考)科技馆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探究光的秘密”的科普活动。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小科展开了两个实验的探究。
实验一:光的传播
(1)如图⑥所示,在光的传播实验中,手电筒的光斑会出现在屏上的是   。(选填“甲”或“乙”),分析实验现象,小科初步得出结论:   。
(2)为了进一步证实上面的结论,小科准备继续研究,他可以借助的材料是(  )。
A.手电筒、镜子
B.手电筒、空心直管
C.激光笔、装有烟雾的透明盒子
实验二:探秘三棱镜
(3)如图⑦所示,当光通过三棱镜时,小科发现(  )。
A.光发生了折射 B.光发生了反射 C.光的传播被阻碍了
(4)小科分别用白光和激光笔的红光通过三棱镜,他观察到(  )。
A.只有白光通过三棱镜后才能出现七种颜色的光
B.只有红光通过三棱镜后才能出现七种颜色的光
C.白光和红光通过三棱镜后都出现了七种颜色的光
【答案】(1)甲;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C
(3)A
(4)A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1)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图甲的四块纸板上的小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光线会通过小孔继续传播,所以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图乙的四块纸板上的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纸屏上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因此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A、镜子可以反光,不能透光,因此,用手电筒、镜子等材料不能验证光的直线传播,A错误;
B、空心直管虽然可以透光,但是没有对比,只利用手电筒、空心直管不能验证光的直线传播,B错误;
C、激光能量集中,光线不易分散,利用激光笔、装有烟雾的透明盒子可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C正确。
(3)光经过三棱镜会发生折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4)太阳光是白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会发生折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红光是单色光,通过三棱镜后还是红色光,没有光的分解现象。
24.(2024五上·平阳月考)在古代,水钟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计时工具,可是小科组在制作能够计时5分钟的水钟时,却遇到许多难题,图⑨为小科设计的1.0版水钟。
(1)根据图⑨,①号瓶子的主要作用是(  )。
A.提供更多的水,防止水流光了
B.加快水流的速度
C.尽可能保证②号瓶子的水位不变
(2)在制作过程中,小科和小明对②号瓶子的孔的大小争论不休。小科说: “孔要小一点,这样水位不容易发生变化”。小明说: “孔要大一点,要不然流出的水太少了,不方便画刻度”。你是怎么想的,说一说你的想法。
我的想法:   。
(3)接着小科组在选择③号瓶子的大小时犯了难,图⑩是三种瓶子的形状和大小的介绍,你会建议小科组选择几号瓶子,说一说你的理由。
我建议选择:   瓶,我的理由:   。
(4)在制作完成后,小科组通过测试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结果:
①根据下表可以发现水流的速度越来越   。(选填: “快”或“慢”)
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瓶子刻度 真实时间
1分钟 58秒
2分钟 2分10秒
3分钟 3分33秒
4分钟 5分01秒
5分钟 6分24秒
(5)经过多次测试之后,小科组最终修改、设计了2.0版水钟,(如图 所示),添加塑料管的目的是(  )。
A.避免水位过高 B.减慢水流的速度 C.方便看清水位
(6)图 是古代水钟,也叫做刻漏,为了让计时更加准确,它采用的方法有:   。(填序号,多选)
①多级漏壶,让水流速度更稳定 ②定时定量地向漏壶中加水
③精确划分计时浮箭上的刻度 ④加大漏壶出水量
【答案】(1)A
(2)②号瓶子液面会保持稳定,流速会保持稳定,滴水速度均匀,因此不需要很大。
(3)b;b瓶是直筒瓶,体积大,计时时间长
(4)慢;②号瓶子中的水位下降,压力减小,滴水速度变慢
(5)A
(6)①②③
【知识点】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1)读图可以看出,图中水钟有①②③三个瓶子,①号瓶子属于补水瓶,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更多的水,防止水流光了。①号瓶子不能加快水流的速度,更不能保证②号瓶子的水位不变。
(2)水钟水滴的快慢与杯底孔的大小有关,孔越大,滴得越快;还与杯中的水位有关系,水位越高,滴得越快。②号瓶子属于平水器,保证水位稳定,流速会保持稳定,滴水速度均匀即可,不需要很大。
(3)③号瓶子属于受水器,标有刻度。瓶子必须是上下均匀的直筒瓶,而a、b瓶都是直筒的,符合要求。但是b瓶是直筒瓶,体积大,计时时间长,因此建议选择b瓶。
(4)水位的高低会影响水滴的速度,开始时水位高,压力大,水滴得快。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②号瓶子中的水位下降,压力减小,因此该水钟的水流的速度是越来越慢。
(5)水钟水滴的速度与杯中的水位有关系,水位越高,滴得越快。塑料管可以保证泄水瓶内水位稳定,避免水位过高,水压稳定,滴水速度稳定,计时更准确。
(6)从图中的古代水钟结构图可以看出,为了让计时更加准确,它采用了多级漏壶,让水流速度更稳定;定时定量地向漏壶中加水;精确划分计时浮箭上的刻度等方法,即①②③。
25.(2024五上·平阳月考)工程设计题
同学们,你们有玩过迷宫吗 我们都知道在从迷宫的起点到终点是有多条路径的,小科想要自制一个迷宫,只是这回走迷宫的“主人”是手电筒的光。如果给你提供多面镜子,你能帮忙设计一下,让手电筒的光从迷宫的起点“走到”终点吗 请将你的想法,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在下图中。(提示:镜子用 表示)
【答案】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碰到物体表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根据潜望镜结构和工作原理,利用光的反射原理,采用多面平面镜构成,平面镜面相对、平行放置,并且都与水平面成45度角。光线经过多次次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和传播路线。手电筒的光就可以从迷宫的起点“走到”终点。
1 / 1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1.(2024五上·平阳月考)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放一面镜子,我们的眼睛(  )。
A.适应后能看到镜子
B.可以看到镜子反射的光
C.不能看到任何物体
2.(2024五上·平阳月考)下列物品中,光都能通过的是(  )。
A.镜子、眼镜片 B.透明塑料片、木片 C.保鲜膜、透明玻璃
3.(2024五上·平阳月考)工人在铺瓷砖时常常使用激光水平仪来帮助瓷砖铺平、铺直,这主要是利用了光的(  )。
A.折射原理 B.直线传播 C.反射原理
4.(2024五上·平阳月考)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光的萤火虫是光源
B.放大镜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C.汽车后视镜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5.(2024五上·平阳月考)下列是光从不同的角度由空气进入到水中时的路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6.(2024五上·平阳月考)在下列有关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中,描述正确的是(  )。
A.只有地震和火山才会引起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
B.地球表面的地形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C.降水、冰川、海浪会引起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
7.(2024五上·平阳月考)在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番茄酱容易在土豆泥比较薄的地方冒出来
B.在番茄酱喷出之前,土豆泥没有任何变化
C.用酒精灯加热是为了模拟太阳的长期照射
8.(2024五上·平阳月考)我们在研究风的作用对岩石的影响时,使用的实验方法是(  )。
A.模型制作 B.对比实验 C.模拟实验
9.(2024五上·平阳月考)在“降水量对土地的影响”模拟实验中,我们用喷壶喷水来模拟雨水时,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
A.一个喷壶位置高,一个喷壶位置低
B.一个喷壶水量大,一个喷壶水量小
C.一个喷水时间长,一个喷水时间短
10.(2024五上·平阳月考)如图①,在土地坡度和降水量一样的情况下,比较实验容器中接到的水,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A.甲组的水较干净 B.乙组的水较干净 C.两组的水一样干净
11.(2024五上·平阳月考)下列自然现象中,能够帮助古人计时的是(  )。
A.月相的圆缺变化 B.天气的阴晴变化 C.日食的形状变化
12.(2024五上·平阳月考)小科在测量一支香能否计时时,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这说明(  )。
  第一个2cm 第二个2cm 第三个2cm
时间 1分 32秒 1分40秒 1 分 30秒
A.香不能用来计时
B.香能计量一小段时间
C.没有必要用香计时
13.(2024五上·平阳月考)小科在测量摆1分钟内摆动的次数时,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此时我们应该(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摆动次数 55 57 56
A.得出结论,摆具有等时性
B.判断出第二次的数据是误差
C.多做几次实验,再判断
14.(2024五上·平阳月考)小科在制作1分钟摆动60次的摆的过程中,发现摆长30cm的摆一分钟摆动53次时,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减短5cm B.减短一半 C.增长5cm
15.(2024五上·平阳月考)计时工具从日晷→水钟→摆钟→石英钟→原子钟,变得越来越精准,计时工具不断发展的原因是(  )。
A.促进经济发展
B.满足人类的需求
C.帮助人类建立时间观念
16.(2024五上·平阳月考)心肺复苏是常见的急救方法,其中不停地按压胸腔的主要目的是(  )。
A.让人感受到痛 B.让肺呼吸起来 C.让血液循环起来
17.(2024五上·平阳月考)如图②,在模拟心脏跳动的实验中,我们经常会在洗耳球下方装上单向阀,它的目的是(  )。
A.防止洗耳球中进入过多的“血液”
B.更接近心脏“血液”的流动情况
C.加快“血液”的流动速度
18.(2024五上·平阳月考)近年来小学生脊柱侧弯情况越发严重,这可能会影响(  )。
A.脑的发育 B.心脏供血 C.神经传递
19.(2024五上·平阳月考)如图③,小科在课间与同学玩耍时,不小心后脑勺撞到墙壁让b处受损,这可能会导致(  )。
A.身体失衡 B.呼吸不畅 C.体温失衡
20.(2024五上·平阳月考)考试时,同学们听到铃声后感觉心跳加速,如图④所示,此时收到信息并发出指令的是(  )。
A.a B.b C.c
21.(2024五上·平阳月考)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2024年4月3日,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地震发生时浙江省多地震感明显。
资料二:台湾地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而花莲县位于2个板块的交界线,此次地震正是因为这两块板块相互挤压。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近五年来,此次震中附近发生4级以上地震共256 次。
(1)地震来临时,平阳高层住户的居民反映楼体摇晃、吊灯等悬挂物晃动明显,下列行为比较合适的是(  )。
A.不做任何处理,照常活动
B.快速跑到窗边大声呼救
C.及时躲到家中坚固,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方
(2)阅读资料二后,小科利用裁成两半的小盒、泥土进行了模拟实验,下图中最能模拟出此次地震形成原因的是(  )。
A.
B.
C.
(3)此次台湾的地震会让地表发生的变化是(写出一点):   。
(4)浙江省不在地震带上,你认为学校定期组织地震疏散演练有必要吗
我认为   ,理由是   。
(5)台湾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附近的大屯火山群虽然已有数万年没有大规模喷发,但仍有喷气、温泉等地质活动现象,这说明(  )。
A.火山群不会再喷发了
B.火山群很快就要爆发了
C.火山群有一定的活跃性
(6)结合资料进行分析,我认为台湾岛的形成可能与   有关,理由是   。
22.(2024五上·平阳月考)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一直备受关注。运动员们是如何在大赛中一次次获得佳绩的呢,这其中蕴含着哪些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秘密呢,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
(1)运动员在击球时,经常会发出各种各样的“旋转球”。在击球瞬间,手臂中提供力量的主要是   (选填: “骨”或“关节”或“肌肉”)。在抛球后,运动员在完成击球动作的过程中,信息在人体内的传递路径主要是   。(填序号)
A.眼睛→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手B.手→传入神经→脑→传出神经→腿C.眼睛→传入神经→脑→传出神经→手
(2)在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过程中,运动员经常会出现各种伤病,如图⑤所示,运动员在手腕处打上绷带的目的是(  )。
A.防止肌肉拉伤 B.加强关节灵活度 C.紧固关节
(3)在比赛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运动员们在连续输球的情况下,能及时判断、分析出原因,寻找到应对策略。在这个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4)依据第(3)小题,当乒乓球运动员找到应对策略之后,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能扭转败局,这说明   。(填序号)
A.在运动比赛中策略是最重要的B.运动系统发达才是赢得比赛的关键C.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各部分相互合作
(5)站在运动场上的运动员往往都经历过日复一日的训练,才拥有了如此高的水平,这说明   。(填序号,多选)
①运动可以加快反应速度 ②运动可以改善神经传递过程
③运动可以增加心肺功能
(6)比赛总有输赢,比如我国的运动强将王楚钦在巴黎奥运会男单比赛中遗憾出局,可他依旧能及时调整心态,参加下一场比赛。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失败时,可以怎么做,说一说你的想法。
我的想法:   。
23.(2024五上·平阳月考)科技馆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探究光的秘密”的科普活动。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小科展开了两个实验的探究。
实验一:光的传播
(1)如图⑥所示,在光的传播实验中,手电筒的光斑会出现在屏上的是   。(选填“甲”或“乙”),分析实验现象,小科初步得出结论:   。
(2)为了进一步证实上面的结论,小科准备继续研究,他可以借助的材料是(  )。
A.手电筒、镜子
B.手电筒、空心直管
C.激光笔、装有烟雾的透明盒子
实验二:探秘三棱镜
(3)如图⑦所示,当光通过三棱镜时,小科发现(  )。
A.光发生了折射 B.光发生了反射 C.光的传播被阻碍了
(4)小科分别用白光和激光笔的红光通过三棱镜,他观察到(  )。
A.只有白光通过三棱镜后才能出现七种颜色的光
B.只有红光通过三棱镜后才能出现七种颜色的光
C.白光和红光通过三棱镜后都出现了七种颜色的光
24.(2024五上·平阳月考)在古代,水钟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计时工具,可是小科组在制作能够计时5分钟的水钟时,却遇到许多难题,图⑨为小科设计的1.0版水钟。
(1)根据图⑨,①号瓶子的主要作用是(  )。
A.提供更多的水,防止水流光了
B.加快水流的速度
C.尽可能保证②号瓶子的水位不变
(2)在制作过程中,小科和小明对②号瓶子的孔的大小争论不休。小科说: “孔要小一点,这样水位不容易发生变化”。小明说: “孔要大一点,要不然流出的水太少了,不方便画刻度”。你是怎么想的,说一说你的想法。
我的想法:   。
(3)接着小科组在选择③号瓶子的大小时犯了难,图⑩是三种瓶子的形状和大小的介绍,你会建议小科组选择几号瓶子,说一说你的理由。
我建议选择:   瓶,我的理由:   。
(4)在制作完成后,小科组通过测试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结果:
①根据下表可以发现水流的速度越来越   。(选填: “快”或“慢”)
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瓶子刻度 真实时间
1分钟 58秒
2分钟 2分10秒
3分钟 3分33秒
4分钟 5分01秒
5分钟 6分24秒
(5)经过多次测试之后,小科组最终修改、设计了2.0版水钟,(如图 所示),添加塑料管的目的是(  )。
A.避免水位过高 B.减慢水流的速度 C.方便看清水位
(6)图 是古代水钟,也叫做刻漏,为了让计时更加准确,它采用的方法有:   。(填序号,多选)
①多级漏壶,让水流速度更稳定 ②定时定量地向漏壶中加水
③精确划分计时浮箭上的刻度 ④加大漏壶出水量
25.(2024五上·平阳月考)工程设计题
同学们,你们有玩过迷宫吗 我们都知道在从迷宫的起点到终点是有多条路径的,小科想要自制一个迷宫,只是这回走迷宫的“主人”是手电筒的光。如果给你提供多面镜子,你能帮忙设计一下,让手电筒的光从迷宫的起点“走到”终点吗 请将你的想法,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在下图中。(提示:镜子用 表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当物体发出的光或物体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放一面镜子,由于没有光反射到眼睛里,无论视力再好,我们的眼睛也无法看见物体。
2.【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会受到阻碍。保鲜膜、透明玻璃都是透明物体,光都能通过;镜子、木片是不透明物体,光无法全部通过。
3.【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工人在铺瓷砖时常常使用激光水平仪来帮助瓷砖铺平、铺直,这主要是利用了光的直线形式传播。
4.【答案】A
【知识点】光源;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A、发光的萤火虫是光源,A正确;
B、放大镜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原理,B错误;
C、汽车后视镜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C错误。
5.【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线会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但是当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会改变。
A、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不变,A正确;
B、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没有改变,B错误;
C、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但是折射光线不会出现垂直现象,C错误。
6.【答案】C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A、风力的侵蚀、河水的沉积都可以引起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A错误;
B、可以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的是火山喷发和地震,B错误;
C、降水、冰川、海浪会引起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C正确。
7.【答案】A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A、番茄酱容易在土豆泥比较薄的地方冒出来,A正确;
B、用酒精灯加热过程中,在番茄酱喷出之前,土豆泥会鼓起变形,B错误;
C、用酒精灯加热是为了模拟地球内部高温环境,C错误。
8.【答案】C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我们在研究风的作用对岩石的影响时,使用的实验方法是模拟实验。
9.【答案】B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降水量对土地的影响,所以唯一的变量是降水量,其他条件比如降水位置、降水时间都要保持不变。因此一个喷壶水量大,一个喷壶水量小操作合理。
10.【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植被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被侵蚀的情况与植被覆盖情况有关,植被覆盖情况好,侵蚀较少,植被覆盖情况差,侵蚀较多。因此在没有植被覆盖的甲组,土壤被侵蚀的程度比较大重,容器中的水也比较浑浊;而在土壤有草覆盖的乙组,土壤被侵蚀的程度轻,容器中的水比较干净;
11.【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人们借助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现象来计时,水钟、沙漏、燃香等都是这个原理。能够帮助古人计时的是月相的圆缺变化。天气的阴晴变化、日食的形状变化没有规律,不能帮助古人计时。
12.【答案】B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香燃烧的三个2cm的用时差不多,都在1分32秒左右,这说明香能计量一小段时间。
13.【答案】A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
【解析】【分析】科在测量摆1分钟内摆动的次数时,观察得到了题干表中所示的实验结果,摆摆动三次,可以知道摆摆动的次数大约是56次,此时我们应该得出结论,摆具有等时性。
14.【答案】A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同一个摆,摆摆动的快慢只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速度越慢;摆长越短,摆动速度越快。小科在制作1分钟摆动60次的摆的过程中,发现摆长30cm的摆一分钟摆动53次,摆动速度较慢,但是与目标摆动次数相差较少,因此需要缩短摆长5cm。
15.【答案】B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计时工具变得越来越精准,这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
16.【答案】C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脏不停地收缩和舒张,从而推动全身的血液不停地流动。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我们就感觉到心跳一次。心肺复苏是常见的急救方法,其中不停地按压胸腔的主要目的是让血液循环起来。
17.【答案】B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单向阀可以用来控制流体的方向和流量,并保证流体不会倒流。如图,在模拟心脏跳动的实验中,我们经常会在洗耳球下方装上单向阀,它的目的是更接近心脏“血液”的流动情况。
18.【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脊髓在我们的背部中央,藏在脊柱里,与脑相连。从脑和脊髓发出很多神经,遍布我们的全身各处。小学生脊柱侧弯情况越发严重,这可能会影响神经传递。
19.【答案】A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
【解析】【分析】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大脑控制着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现象,如运动、语言、视觉、记忆、思维、情绪等;小脑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脑干负责人体许多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等,脑干能够控制呼吸和心跳。小科在课间与同学玩耍时,不小心后脑勺撞到墙壁让b处受损,这可能会导致身体平衡难以控制。
20.【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考试时,同学们听到铃声后感觉心跳加速,此时收到信息并发出指令的是b神经中枢。
21.【答案】(1)C
(2)B
(3)岩层断裂错动
(4)有必要;地震疏散演练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有利于保护自己和他人,减小损失
(5)C
(6)板块挤压运动;板块挤压运动会导致岩层抬升隆起,容易形成高地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1)A、地震来临时,应该紧急避险,不做任何处理,照常活动可能会危及生命,A错误;
B、地震来临时,首先要到安全地方躲避,快速跑到窗边大声呼救是错误的做法,B错误;
C、地震来临时,及时躲到家中坚固,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方,C正确。
(2)产生地震的原因很多,此次地震是因为这两块板块相互挤压后,岩层发生断裂振动产生的,图中小科利用裁成两半的小盒、泥土进行是模拟实验中,最能模拟出此次地震形成原因的是图B,两半的小盒进行挤压运动。
(3)地震带来的地表变化很明显,地震发生的时候,可能造成岩层断裂错动,河流决堤、水库决口,房屋倒塌、铁轨变形等。此次台湾的地震震级高,震源浅,破坏力大,可能会发生地表的岩层断裂错动。
(4)浙江省虽然不在地震带上,也会有地震灾害发生,我认为学校定期组织地震疏散演练是有必要的。浙江省也会有地震灾害发生,地震疏散演练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有利于保护自己和他人,减小损失。
(5)台湾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附近的大屯火山群虽然已有数万年没有大规模喷发,但仍有喷气、温泉等地质活动现象,这说明火山群还在活动,没有死亡,仍然有一定的活跃性。火山群什么时候爆发没法预测。
(6)地形处于不断运动与变化之中,地壳运动是导致地形高低起伏的主要力量。根据材资料信息可知,台湾岛位于板块的挤压碰撞交界地带,板块运动活跃,因此,我认为台湾岛的形成可能与板块挤压运动有关,理由是板块挤压运动会导致岩层抬升隆起,容易形成高地。
22.【答案】(1)肌肉;C
(2)A
(3)A
(4)一定;C
(5)①②③
(6)可以听音乐来缓解情绪,吸取教训和经验。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1)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带动骨骼运动而实现的。因此运动员在击球时,手臂中提供力量的主要是肌肉。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在抛球后,运动员在完成击球动作的过程中,信息在人体内的传递路径主要是:眼睛→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手。
(2)在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过程中,运动员经常会出现各种伤病,运动员经常在手腕处打上绷带,绷带可以保护肌肉,防止肌肉拉伤。
(3)脑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组成,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人类一切活动都是大脑指挥下进行工作的。在比赛中,运动员们在连续输球的情况下,能及时判断、分析出原因,寻找到应对策略。在这个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大脑。
(4)在比赛中,运动员虽然能及时判断、分析出原因,寻找到应对策略,但是不一定能扭转败局,这是因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各个系统和器官需要相互协调合作才能完成。在运动比赛中策略是重要的,但是运动员的技术更重要;运动系统发达是赢得比赛的保证,而不是唯一的原因。
(5)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柔韧性;经常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并增大肺活量,使人体更有耐力;经常运动的人肌肉发达且收缩力强,体力充沛。运动员往往都经历过日复一日的训练,才拥有了如此高的水平,这可以说明运动可以加快反应速度,运动可以改善神经传递过程,运动可以增加心肺功能。
(6)情绪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要掌控得恰到好处。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失败时,面对不开心的事情,我们应该积极调节情绪,正确面对失败,分散注意力,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如听音乐、练书法、参加户外运动等。
23.【答案】(1)甲;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C
(3)A
(4)A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1)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图甲的四块纸板上的小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光线会通过小孔继续传播,所以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图乙的四块纸板上的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纸屏上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因此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A、镜子可以反光,不能透光,因此,用手电筒、镜子等材料不能验证光的直线传播,A错误;
B、空心直管虽然可以透光,但是没有对比,只利用手电筒、空心直管不能验证光的直线传播,B错误;
C、激光能量集中,光线不易分散,利用激光笔、装有烟雾的透明盒子可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C正确。
(3)光经过三棱镜会发生折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4)太阳光是白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会发生折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红光是单色光,通过三棱镜后还是红色光,没有光的分解现象。
24.【答案】(1)A
(2)②号瓶子液面会保持稳定,流速会保持稳定,滴水速度均匀,因此不需要很大。
(3)b;b瓶是直筒瓶,体积大,计时时间长
(4)慢;②号瓶子中的水位下降,压力减小,滴水速度变慢
(5)A
(6)①②③
【知识点】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1)读图可以看出,图中水钟有①②③三个瓶子,①号瓶子属于补水瓶,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更多的水,防止水流光了。①号瓶子不能加快水流的速度,更不能保证②号瓶子的水位不变。
(2)水钟水滴的快慢与杯底孔的大小有关,孔越大,滴得越快;还与杯中的水位有关系,水位越高,滴得越快。②号瓶子属于平水器,保证水位稳定,流速会保持稳定,滴水速度均匀即可,不需要很大。
(3)③号瓶子属于受水器,标有刻度。瓶子必须是上下均匀的直筒瓶,而a、b瓶都是直筒的,符合要求。但是b瓶是直筒瓶,体积大,计时时间长,因此建议选择b瓶。
(4)水位的高低会影响水滴的速度,开始时水位高,压力大,水滴得快。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②号瓶子中的水位下降,压力减小,因此该水钟的水流的速度是越来越慢。
(5)水钟水滴的速度与杯中的水位有关系,水位越高,滴得越快。塑料管可以保证泄水瓶内水位稳定,避免水位过高,水压稳定,滴水速度稳定,计时更准确。
(6)从图中的古代水钟结构图可以看出,为了让计时更加准确,它采用了多级漏壶,让水流速度更稳定;定时定量地向漏壶中加水;精确划分计时浮箭上的刻度等方法,即①②③。
25.【答案】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碰到物体表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根据潜望镜结构和工作原理,利用光的反射原理,采用多面平面镜构成,平面镜面相对、平行放置,并且都与水平面成45度角。光线经过多次次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和传播路线。手电筒的光就可以从迷宫的起点“走到”终点。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