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2-18 18:13:19

文档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1.(2025五上·永康期末)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看桌上的一只白色杯子,结果是(  )。
A.看到的是一只白色的杯子 B.看到的是一只灰色的杯子
C.只能看到杯子的轮廓 D.不能看到杯子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人眼能够看到发光的物体即光源,是因为它发出的光进入人的眼中,引起视觉;人眼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反射光源的光进入眼中,引起视觉。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没有光源,白色的杯子也就不能反射光,所以我们用肉眼无法看到白色的杯子。
2.(2025五上·永康期末)关于寓言故事“猴子捞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的月亮是光源
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C.天上的月亮是光源
D.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天上的月亮反射的光照射到水面上,经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去,就看到了月亮在水中的像,所以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B选项正确。
3.(2025五上·永康期末)皮影戏的幕布上能够映出皮影人物的形象,是因为(  )。
A.皮影人物道具反射了灯光
B.皮影人物道具透射了灯光
C.皮影人物道具阻碍了灯光
D.光遇到皮影人物道具发生了折射
【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皮影戏中,光源(如灯光)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皮影人物道具时,被皮影人物道具阻碍,在幕布上就形成了皮影人物道具的影子,从而在幕布上能够映出皮影人物的形象,所以选项C正确。
4.(2025五上·永康期末)雨过天晴,空气中飘浮着很多微小的水滴,这些小水滴起到了(  )的作用,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了彩虹。
A.凸透镜 B.三棱镜 C.平面镜 D.凹透镜
【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三棱镜可以使光发生色散现象。太阳光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在三棱镜中折射程度不同,从而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颜色的光。雨过天晴时,空气中飘浮的微小水滴也能起到类似三棱镜的作用,使太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彩虹,所以B选项正确。
5.(2025五上·永康期末)科学家在地球上向月球发射一束光,测量光到达月球表面并(  )回到地球所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出月球到地球的大致距离。
A.直射 B.反射 C.折射 D.透射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反射是指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在测量地月距离时,从地球上发射的光到达月球表面后,会被月球表面反射回来,我们通过测量光发射出去到反射回来的时间,用速度乘时间再除以2,即可算出地月距离。
6.(2025五上·永康期末)因风的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是 (  )。
A.三角洲 B.堰塞湖 C.雅丹地貌 D.喀斯特地貌
【答案】C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在极干旱地区的干涸的湖底中,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成为雅丹地貌。它是风的作用形成的,所以C选项正确。
7.(2025五上·永康期末)小科观察某块岩石时,发现里面有植物化石,这块岩石最有可能(  )。
A.岩浆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无法判断
【答案】C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沉积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在沉积过程中,一些动植物的遗体有可能被掩埋在沉积物中,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动植物遗体逐渐被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沉积岩中常常含有化石,这块岩石里有植物化石,最有可能是沉积岩,C选项正确。
8.(2025五上·永康期末)小科课上用红、黄、蓝三色橡皮泥制作地球结构模型,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
A.地壳部分做得薄一点
B.从里到外逐层包裹
C.三层厚度相同
D.红色橡皮泥放在最里层表示温度最高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核半径约3470千米,地幔厚度约2865千米,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三层的厚度差异很大,并不是相同的。所以在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时,三层厚度相同是不合理的,C选项不合理。
9.(2025五上·永康期末)下列自然灾害不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是 (  )。
A.火山爆发 B.地震 C.风 D.海啸
【答案】C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风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地表受热不均,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只要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气压梯度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做运动,这就形成了风。风的形成与太阳辐射和气压差异有关,而不是地壳运动,C选项符合题意。
10.(2025五上·永康期末)发生地震时,下列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有可能的话,应该迅速跑到操场等空旷地带
B.如果无法快速跑出去,可躲在桌子等坚固的物体下面
C.如果在高楼中,可乘电梯快速逃生
D.在野外中,注意避开陡峭的山坡和山崖等
【答案】C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发生时,电力系统可能会受到破坏,导致电梯停电被困,而且地震时电梯的运行轨道可能会发生变形,乘坐电梯逃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在高楼中乘电梯快速逃生是不合适的做法,选项C不合适。
11.(2025五上·永康期末)古人利用太阳、香、水等计时,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  )。
A.持续时间长 B.变化周期有规律
C.材料方便 D.容易携带
【答案】B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古人利用太阳计时,是因为太阳的东升西落具有固定的周期规律,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与时间有对应关系,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如日晷就是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计时)可以确定时间。它们的共同点是变化周期有规律,B选项正确。
12.(2025五上·永康期末)秋游结束后,小伙伴们准备回家了,大家都在感叹时间过得好快啊!对于时间的流逝,你认为(  )。
A.快乐时,时间流逝得快;难过时,时间流逝得慢。
B.白天,时间流逝得快;夜晚,时间流逝得慢
C.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
D.时间流逝快慢是不固定的
【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时间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以固定不变的速度在流逝,不受人的主观感受、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时间的流逝是均匀且稳定的,所以选项C正确。
13.(2025五上·永康期末)我们评价小明制作的水钟时,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是 (  )。
A.水流出的速度尽量快 B.水流出的速度尽量慢
C.计时装置的美观程度 D.测量时间的准确程度
【答案】D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水钟作为一种计时工具,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准确测量时间。测量时间的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水钟是否能满足计时的需求,所以测量时间的准确程度是评价水钟最重要的标准,D选项正确。
14.(2025五上·永康期末)下列计时工具中,计时精准度最高的是 (  )。
A.机械摆钟 B.石英钟 C.太阳钟 D.原子钟
【答案】D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原子钟是利用原子吸收或释放能量时发出的电磁波来计时的。原子钟的精度非常高,是目前最准确的计时工具之一。现代的原子钟可以达到非常高的精度,例如,有的原子钟误差可以达到每 100 万年才误差1秒左右,远远高于其他几种计时工具的精度,D选项正确。
15.(2025五上·永康期末)小明照镜子时,发现电子钟在镜子里显示的时间为20:15 则实际时间是(  )。
A.20: 15 B.15: 20 C.21: 05 D.02:51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镜子中的像与实际物体关于镜面对称,也就是左右相反。小明照镜子时,发现电子钟在镜子里显示的时间为20:15 则实际时间是21:05。
16.(2025五上·永康期末)青少年时期,快速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会促使肌肉、骨骼发生变化。下列行为中,有利于保护脊柱的是 (  )。
A.睡很软的床 B.趴着写作业
C.站姿挺拔 D.靠在床上看书
【答案】C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站姿挺拔时,脊柱处于自然的生理弯曲状态,各部位的肌肉能够合理地分担身体的重量,减少脊柱的压力。正确的站姿有助于维持脊柱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促进脊柱的健康发育,所以站姿挺拔有利于保护脊柱,C选项正确。
17.(2025五上·永康期末)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快速回到教室,从听到铃声到回到教室这一过程,主要依靠人的(  )联络完成。
A.运动系统 B.呼吸系统 C.循环系统 D.神经系统
【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具有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当同学们听到铃声时,耳朵里的感受器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大脑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后,发出指令,通过神经传导到运动系统等相关器官,使同学们做出回到教室的动作。所以从听到铃声到回到教室这一过程主要依靠人的神经系统联络完成,D选项正确。
18.(2025五上·永康期末)下列活动利于保护心脏的是 (  )。
A.熬夜 B.经常吃油炸食物
C.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D.长时间玩游戏
【答案】C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肌的收缩能力,提高心脏的功能。运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血脂,减少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例如,有氧运动可以使心脏更有效地工作,提高心脏的耐力和适应性,所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保护心脏,C选项正确。
19.(2025五上·永康期末)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是 (  )。
A.肉收缩 B.肺的呼吸 C.的蠕动 D.心脏跳动
【答案】D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通过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出,推动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心脏的跳动就像一个 “泵”,使血液能够不断地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流动,为身体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废物,D选项正确。
20.(2025五上·永康期末)不同的人蒙着眼睛在操场上向前直走时,有的同学能走的很直,有的同学很难走直。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每个人的(  )发育不一样导致的。
A.小脑 B.大脑 C.脑干 D.脊髓
【答案】A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当人蒙着眼睛在操场上向前直走时,需要小脑来调节肌肉的活动,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行走的直线性。如果小脑发育得较好,能够更准确地协调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就更有可能走得很直;而如果小脑发育存在差异,对身体平衡和运动协调的能力不同,就可能导致有的同学很难走直,所以该现象与小脑发育不一样有关,A选项正确。
21.(2025五上·永康期末)光是怎样传播的
为了验证自己对光的传播路线的猜想,小科把3张同一位置打孔的卡纸和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屏)排成整齐的一列,纸之间间隔10厘米,第一次用手电筒照射,使光穿过小孔,第二次把第2张卡纸向右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照射。
(1)要保证实验顺利完成,卡纸中小孔   必须一致。
(2)这个实验中我们在屏上观察到(  )。
A.第一次有光斑,第二次没有光斑
B.两次都没有光斑
C.第一次没有光斑,第二次有光斑
D.两次都有光斑
(3)这个实验说明光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4)夜晚,小明朝前走并经过一个路灯,他的影子长度的变化将会是(  )。
A.先变短后变长 B.先变长后变短
C.不变 D.越来越长
(5)如图2所示,小刚想让墙壁上的手影变小,他应该(  )。
A.使手远离光源 B.使手靠近光源
C.从另一个方向照射 D.无法变化
【答案】(1)高度
(2)A
(3)直线
(4)A
(5)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1)在这个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中,若小孔高度不一致,当光沿直线传播时,即使在初始状态下(卡纸位置整齐排列)光可以穿过前面的小孔,但后续移动卡纸等操作时,就无法准确判断是因为光的传播路线改变还是因为小孔高度不同导致光不能通过小孔,只有保证小孔高度一致,才能更准确地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否沿直线传播 ,当把第2张卡纸移动后光不能穿过小孔,就可以有力地证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一结论。
(2)第一次把3张同一位置打孔的卡纸和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屏)排成整齐的一列,纸之间间隔厘米,用手电筒照射,使光穿过小孔。第二次把第2张卡纸向右移动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照射。 此时由于第2张卡纸的小孔位置发生了变化,3张卡纸的小孔不在同一直线上,而光沿直线传播,光无法穿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小孔,也就不能照射到屏上,所以在屏上不会形成光斑。
(3)在第一次实验中,3 张卡纸的小孔在同一高度且排成整齐的一列,光能够沿直线依次穿过小孔,最终在屏上形成光斑;而第二次实验中,把第 2 张卡纸向右移动 5 厘米后,小孔不在同一直线上,光沿直线传播无法穿过移动后的小孔,屏上就没有光斑。这就有力地证明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小明朝前走向路灯时,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小明的身体挡住了光线,从而在身后形成影子。 此时,小明离路灯越来越近,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线与地面的夹角逐渐变大,影子的长度会逐渐变短。因为人离光源越近,被光源照射的角度越大,影子就越短。
(5)当使手远离光源时,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光线照射到手后,在墙壁上形成的手影区域会变小。因为手离光源越远,光线照射到手的角度变化越小,手影也就越小。例如,当手离光源很远时,手对光线的阻挡范围相对变小,在墙壁上形成的影子也就变小,所以使手远离光源可以让墙壁上的手影变小,A选项正确。
22.(2025五上·永康期末)小科为了研究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用泥土堆成两个坡度为30度的斜坡(如图所示),在A 坡种上草皮,用喷水壶在相同的高度分别向两个坡面喷水,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水流运动 汇入引水沟的水量 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
A 较慢 较少 较少
B 较快 较多 较多
(1)上述实验设计中,不改变的条件有   ,要改变的条件是   。
A.土地坡度B.有无植物覆盖C.降雨量
(2)根据实验的(  )现象,可以得出“有植物覆盖能减缓雨水对土壤的侵蚀”这一结论。
A.A坡水流运动较慢 B.A坡汇入引水沟的水量较少
C.A坡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较少 D.无法确定
(3)下列对“植物能减缓侵蚀”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一部分雨水会被植物吸收 B.植物能减缓雨水落地时的力量
C.植物的根能固定周围的土壤 D.雨水无法穿过植物落到地面
(4)我国黄土高原土地被侵蚀的程度严重,下列不是主要原因的为(  )。
A.土地坡度大 B.降水多
C.植被覆盖少 D.黄土结构疏松
(5)黄河因泥沙沉积问题, 目前变成了一条“地上河” (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治理黄河的方法是(  )。
A.把河床中的泥沙挖去 B.黄河流域多植树造林
C.在上游多建水电站 D.以上都对
【答案】(1)A;C;B
(2)A
(3)D
(4)B
(5)B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水对地貌的影响;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1)该实验目的是研究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根据控制变量法,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不变,只改变研究的变量。上述实验设计中,不改变的条件有土地坡度,要改变的条件是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
(2)A 坡水流运动较慢,只能说明有植物覆盖时水流速度的变化情况,但水流速度慢并不直接等同于对土壤的侵蚀程度小,因为水流对土壤的侵蚀不仅仅取决于速度,还与携带泥沙等物质的情况有关,所以仅根据水流运动较慢这一现象不能充分得出 “有植物覆盖能减缓雨水对土壤的侵蚀” 这一结论,A选项错误。
(3)雨水无法穿过植物落到地面是不合理的。虽然植物的枝叶可以阻挡一部分雨水,但并不是所有的雨水都无法穿过植物。实际上,还是会有相当一部分雨水能够透过植物的枝叶间隙落到地面上,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植物起到了一定的缓冲和减缓作用,所以说雨水无法穿过植物落到地面这种说法不符合实际情况,该解释不合理,D选项符合题意。
(4)植物能减缓雨水落地时的力量,这也是正确的。植物的枝叶可以阻挡雨水,使雨水在下落过程中受到阻碍,分散了雨水的冲击力,减小了雨水对土壤表面的直接冲击,降低了土壤颗粒被溅起和冲走的可能性,进而减缓了侵蚀,所以该解释合理,B选项不符合题意。
(5)黄河流域多植树造林,尤其是在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土壤的流失;植物的枝叶可以阻挡雨水对地面的直接冲击,减缓雨水对土壤的冲刷,从而减少进入黄河的泥沙量。随着泥沙来源的减少,黄河河床的淤积速度会减缓,长期来看有助于改善 “地上河” 的状况,是治理黄河的有效措施,B选项正确。
23.(2025五上·永康期末)如图,小科同学在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他们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并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番茄酱适当地稀释一下),然后用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1)上述实验中,用土豆泥模拟   ,用番茄酱模拟   ,用酒精灯加热模拟   。
A.地球内部的热量B.地球外部的热量C.地壳D.岩浆
(2)关于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
B.火山喷发不会给人类带来有利的影响
C.火山喷发会污染空气
D.火山喷发会烧毁森林、房屋
【答案】(1)C;D;A
(2)B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1)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在这个火山喷发模拟实验中,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包裹着内部的番茄酱,就如同地壳包裹着地球内部的物质。火山喷发时喷出的是岩浆,岩浆是地球内部处于高温和高压状态下的熔融物质。在实验中,番茄酱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当加热时会从 “地壳”(土豆泥)中喷出,与火山喷发时岩浆从地壳中喷出的情况相似,所以用番茄酱模拟的是岩浆。地球内部存在着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是导致火山喷发等地质活动的能量来源。在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为实验提供了能量,使 “岩浆”(番茄酱)受热后能够喷出,模拟的是地球内部的热量,而不是地球外部的热量。
(2)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一些有利的影响。例如,火山喷发会带来丰富的矿产资源,像硫黄等;火山灰中含有多种矿物质,会使土壤变得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火山地区独特的地质景观还可以发展旅游业等。所以说火山喷发不会给人类带来有利的影响是错误的,B选项符合题意。
24.(2025五上·永康期末)下面两张表格是小科在研究摆的运动规律时做的观察记录,请仔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表1: 同一个摆的摆动规律
时间 0~15秒 15~30秒 30~45秒 45~60秒
摆动的次数 18 18 18 18
表2:不同的摆15秒的摆动规律
摆绳的长度 10厘米 15厘米 20厘米 25 厘米
摆动的次数 30   20 15
(1)分析表1的数据,我们发现同一个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相同,可以推测这个摆20秒内能摆   次。
(2)根据表2的实验方案,小科研究的是摆的摆动快慢与   之间的关系。该实验保持不变的条件有   等。
(3)分析表2的数据,摆绳的长度为15厘米时摆的摆动次数最有可能是(  )。
A.25 B.35 C.10 D.18
(4)分析两张表的数据信息,可以推测表1所使用的摆的摆绳长度为(  )。
A.小于10厘米 B.10~15厘米 C.15~20厘米 D.20~25厘米
【答案】(1)24
(2)摆绳长度;摆动幅度,摆锤质量
(3)A
(4)D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分析表1的数据,我们发现同一个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相同,可以推测这个摆20秒内能摆18÷15×20=24次。
(2)对比实验一般采用控制变量法,一次只改变一个变量。根据表2的实验方案,小科研究的是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之间的关系。该实验保持不变的条件有摆锤质量,摆动幅度等。
(3)分析表2的数据,摆绳的长度为15厘米时摆的摆动次数最有可能是25次。
(4)分析两张表的数据信息,可以推测表1所使用的摆的摆绳长度为20~25厘米。
25.(2025五上·永康期末)明明学习了《健康生活》单元人体器官的相互协作关系。
(1)写出下图中脑的结构及运动系统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2)人受撞击脑震荡之后部分记忆消失,受损的是   ;醉酒后,会出现走路摇晃,站立不稳,是因为酒精能麻痹小脑。
(3)我们之所以可以灵活地曲臂和伸臂,是(  )在发挥作用。
A.骨骼 B.关节 C.肌肉 D.经脉
(4)神经系统在生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做法能保护神经系统的是(  )。
A.保持正确坐、立、行姿态 B.保证充足睡眠,让大脑休息好
C.骑乘电动车要戴好安全头盔 D.以上都是
【答案】(1)大脑;小脑;脑干;骨骼;肌肉;关节
(2)大脑
(3)C
(4)D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1)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右图中分别为关节,肌肉和骨骼。
(2)大脑是人体的高级神经中枢,其中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与记忆的形成、存储和提取等功能密切相关 。当大脑受到撞击发生脑震荡时,可能会对这些与记忆相关的神经细胞或神经连接造成损伤,从而导致部分记忆消失的情况。而小脑主要负责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等功能,醉酒后走路摇晃、站立不稳是因为酒精麻痹了小脑,使其对运动的协调和平衡功能受到影响。
(3)肌肉在运动中起着动力的作用。当我们要曲臂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产生使前臂向上弯曲的力量;当我们要伸臂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产生使前臂伸直的力量。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以及不同肌肉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我们才能够灵活地进行曲臂和伸臂的动作,所以肌肉在灵活曲臂和伸臂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C选项正确。
(4)保持正确坐、立、行姿态,能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结构,减少对脊柱等部位的压迫。保持正确坐、立、行姿态,能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结构,减少对脊柱等部位的压迫。骑乘电动车时戴好安全头盔,能在发生意外碰撞时,减轻对头部的伤害。
26.(2025五上·永康期末)如图所示,管道潜望镜用伸缩杆将其一端送到被检测管井中,对各种复杂的管道情况进行观察判断。
(1)仔细读图,请在图中的管道潜望镜上画出另一面镜子,并用带箭头的直线将管道潜望镜中光的传播路径补充完整。
(2)管道潜望镜的原理是(  )。
A.利用了1次光的折射 B.利用了2次光的折射
C.利用了1次光的反射 D.利用了2 次光的反射
(3)地下管道中的污水往往十分浑浊,用激光笔照射污水,可以看到水中有一条笔直的光的传播路径,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光能够穿透水
B.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C.水中的杂质被照亮了
D.光在传播中没有遇到杂质的阻碍
(4)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到被检测管井的某些金属物体上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光是(  ) 。
A.沿直线传播的 B.沿曲线传播的
C.沿折线传播的 D.没有固定的路线
(5)激光笔的光斜射入水中时,我们可看到的现象是(  )。
A. B.
C. D.
【答案】(1)略
(2)D
(3)D
(4)A
(5)D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1)对于管道潜望镜,一般有两个镜子。先确定好要添加的镜子的位置。通常,在潜望镜的拐角处放置镜子,且镜子与潜望镜的壁成45度角放置。
(2)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的现象。管道潜望镜中有两个平面镜,当光线从潜望镜的一端进入,首先照射到第一个平面镜上,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光线会在第一个平面镜上发生反射,改变传播方向。 反射后的光线又照射到第二个平面镜上,再次发生反射,最后光线从潜望镜的另一端射出,人眼就可以看到物体的像。 整个过程中,光线经过了两次在平面镜上的反射,没有发生折射现象。
(3)污水是十分浑浊的,其中含有大量杂质,光在传播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杂质的阻碍,只是光能够穿透污水并沿直线传播,同时杂质反射光让我们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所以 “光在传播中没有遇到杂质的阻碍” 这一说法不合理,D选项符合题意。
(4)光的反射定律指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到被检测管井的某些金属物体上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光是沿直线传播。
(5)激光笔的光斜射入水中时,我们可看到的现象是D选项。
27.(2025五上·永康期末)研究自制水钟
(1)我们设计水钟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材料选择 B.水钟类型 C.刻度划分 D.以上都是
(2)如果右图装置最开始滴40毫升,需要20秒,那么滴完200毫升水,所需时间是(  )。
A.60秒左右 B.80秒左右 ( C.少于80秒 D.大于80秒
(3)制作水钟时,如果将时间刻度标注在上方的饮料瓶,那么这个水钟是   型水钟,它的刻度是   。 (填“上疏下密”或“上密下疏”)
(4)在自制水钟时,为了尽量保证水钟的滴水速度均匀,我们控制水钟的水以相同速度往下滴的办法是(  )。
A.保证上下两个矿泉水瓶大小、粗细一样,还要透明
B.将滴漏上瓶盖的滴水孔戳得不大不小
C.使受水容器的水位保持一定
D.使滴水容器的水位保持一定
【答案】(1)D
(2)D
(3)泄水型;上密下疏
(4)D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1)材料选择是设计水钟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水钟类型有多种,如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等。水钟类型有多种,如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等。
(2)如果右图装置最开始滴40毫升,需要20秒,那么滴完200毫升水,所需时间是大于80秒,因为水位变低,水流速会变慢。
(3)在古代,人们还曾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是人类根据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这一特点制作的计时工具。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类型。如果是“受水型”水钟,那么时间刻度线标在装置的下半部分塑料瓶上。如果是“泄水型”水钟,那么时间刻度线就要标在装置的上半部分塑料瓶上。制作水钟时,如果把时间刻度标注在上方的饮料瓶上,那么这个水钟是泄水型。
(4)容器的水位保持一定时,水对滴水孔处的压强就保持不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不变则水流出的速度就相对稳定,这样就能尽量保证水钟的滴水速度均匀。
28.(2025五上·永康期末)科学阅读
我们都知道心脏是人体血液流通的动力站,因为心脏一刻不停地推动血液流遍全身,让身上的亿万个细胞“吃饱喝足”;但是有那么一群人由于心脏的收缩或者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得心脏不能正常泵血。所以就需要借助外力把全身的血液进行合理的分配。
第四代磁悬浮人工心脏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系统,安装在受损心脏旁侧。看名字就知道,它是靠磁力来使转子悬浮的。厚度只有26毫米,直径50毫米,重量不到180克,与进口人工心脏比起来,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磁悬浮人工心脏的科技含量到底有多高呢 它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血泵,因为这部分需要代替心脏的泵血功能。我们要知道,我们自身的血液想要和外源性物体相容是很困难的,一旦出现问题,就很有可能形成血栓。但咱们的研发团队还真就解决了这个难题,在人工心脏的材料和工艺上下了许多功夫,最终成功“骗”过了血液。
除此之外更为神奇的是,不管怎么摔这颗“心脏”,它都会保持一个角度旋转,植入它的患者们可以进行轻度运动,恢复到正常的生活。
(1)心脏一刻不停地推动血液流遍全身,让身上的亿万个细胞“吃饱喝足”,是让细胞得到 (  )。
A.氧气 B.营养物质
C.氧气和营养物质 D.二氧化碳
(2)第四代磁悬浮人工心脏是靠 (  )来使转子悬浮的。
A.磁铁 B.磁力 C.电力 D.热量
(3)下列对于人工心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工心脏就是替代原来受损的心脏
B.植入人工心脏之后可以剧烈运动
C.不管怎么摔,它都会保持一个角度旋转
D.装上磁悬浮人工心脏之后会容易出现血栓
(4)工心脏的技术含量到底高在哪里 请举出二例说明。
    。
【答案】(1)C
(2)B
(3)A
(4)略
【知识点】电能和磁能;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1)心脏推动血液流遍全身,目的是让身上的亿万个细胞 “吃饱喝足”,这里的 “吃饱喝足” 指的是细胞能够得到氧气和营养物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二氧化碳是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废物,不是细胞所需要得到的物质。
(2)第四代磁悬浮人工心脏是利用磁力来使转子悬浮的。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特殊的电磁装置产生磁力,从而使人工心脏的转子能够在无接触的状态下悬浮起来,避免了传统机械心脏中因部件之间的摩擦而导致的磨损等问题,大大提高了人工心脏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
(3)人工心脏是一种可植入的人造器官,用于替代病变且无法修复的自然心脏,维持人体的血液循环功能,以帮助那些因心脏疾病或损伤而心脏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所以该选项正确。
(4)人工心脏是一种高度复杂且技术含量极高的医疗器械,其技术含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多个方面,材料科学方面:人工心脏需要使用特殊的生物相容性材料。磁悬浮技术方面:以磁悬浮人工心脏为例,它利用磁力使转子悬浮并高速旋转,实现无接触的血液驱动。仿生设计方面:为了更接近自然心脏的功能,人工心脏在设计上采用了仿生学原理。
1 / 1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1.(2025五上·永康期末)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看桌上的一只白色杯子,结果是(  )。
A.看到的是一只白色的杯子 B.看到的是一只灰色的杯子
C.只能看到杯子的轮廓 D.不能看到杯子
2.(2025五上·永康期末)关于寓言故事“猴子捞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的月亮是光源
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C.天上的月亮是光源
D.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3.(2025五上·永康期末)皮影戏的幕布上能够映出皮影人物的形象,是因为(  )。
A.皮影人物道具反射了灯光
B.皮影人物道具透射了灯光
C.皮影人物道具阻碍了灯光
D.光遇到皮影人物道具发生了折射
4.(2025五上·永康期末)雨过天晴,空气中飘浮着很多微小的水滴,这些小水滴起到了(  )的作用,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了彩虹。
A.凸透镜 B.三棱镜 C.平面镜 D.凹透镜
5.(2025五上·永康期末)科学家在地球上向月球发射一束光,测量光到达月球表面并(  )回到地球所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出月球到地球的大致距离。
A.直射 B.反射 C.折射 D.透射
6.(2025五上·永康期末)因风的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是 (  )。
A.三角洲 B.堰塞湖 C.雅丹地貌 D.喀斯特地貌
7.(2025五上·永康期末)小科观察某块岩石时,发现里面有植物化石,这块岩石最有可能(  )。
A.岩浆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无法判断
8.(2025五上·永康期末)小科课上用红、黄、蓝三色橡皮泥制作地球结构模型,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
A.地壳部分做得薄一点
B.从里到外逐层包裹
C.三层厚度相同
D.红色橡皮泥放在最里层表示温度最高
9.(2025五上·永康期末)下列自然灾害不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是 (  )。
A.火山爆发 B.地震 C.风 D.海啸
10.(2025五上·永康期末)发生地震时,下列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有可能的话,应该迅速跑到操场等空旷地带
B.如果无法快速跑出去,可躲在桌子等坚固的物体下面
C.如果在高楼中,可乘电梯快速逃生
D.在野外中,注意避开陡峭的山坡和山崖等
11.(2025五上·永康期末)古人利用太阳、香、水等计时,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  )。
A.持续时间长 B.变化周期有规律
C.材料方便 D.容易携带
12.(2025五上·永康期末)秋游结束后,小伙伴们准备回家了,大家都在感叹时间过得好快啊!对于时间的流逝,你认为(  )。
A.快乐时,时间流逝得快;难过时,时间流逝得慢。
B.白天,时间流逝得快;夜晚,时间流逝得慢
C.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
D.时间流逝快慢是不固定的
13.(2025五上·永康期末)我们评价小明制作的水钟时,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是 (  )。
A.水流出的速度尽量快 B.水流出的速度尽量慢
C.计时装置的美观程度 D.测量时间的准确程度
14.(2025五上·永康期末)下列计时工具中,计时精准度最高的是 (  )。
A.机械摆钟 B.石英钟 C.太阳钟 D.原子钟
15.(2025五上·永康期末)小明照镜子时,发现电子钟在镜子里显示的时间为20:15 则实际时间是(  )。
A.20: 15 B.15: 20 C.21: 05 D.02:51
16.(2025五上·永康期末)青少年时期,快速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会促使肌肉、骨骼发生变化。下列行为中,有利于保护脊柱的是 (  )。
A.睡很软的床 B.趴着写作业
C.站姿挺拔 D.靠在床上看书
17.(2025五上·永康期末)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快速回到教室,从听到铃声到回到教室这一过程,主要依靠人的(  )联络完成。
A.运动系统 B.呼吸系统 C.循环系统 D.神经系统
18.(2025五上·永康期末)下列活动利于保护心脏的是 (  )。
A.熬夜 B.经常吃油炸食物
C.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D.长时间玩游戏
19.(2025五上·永康期末)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是 (  )。
A.肉收缩 B.肺的呼吸 C.的蠕动 D.心脏跳动
20.(2025五上·永康期末)不同的人蒙着眼睛在操场上向前直走时,有的同学能走的很直,有的同学很难走直。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每个人的(  )发育不一样导致的。
A.小脑 B.大脑 C.脑干 D.脊髓
21.(2025五上·永康期末)光是怎样传播的
为了验证自己对光的传播路线的猜想,小科把3张同一位置打孔的卡纸和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屏)排成整齐的一列,纸之间间隔10厘米,第一次用手电筒照射,使光穿过小孔,第二次把第2张卡纸向右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照射。
(1)要保证实验顺利完成,卡纸中小孔   必须一致。
(2)这个实验中我们在屏上观察到(  )。
A.第一次有光斑,第二次没有光斑
B.两次都没有光斑
C.第一次没有光斑,第二次有光斑
D.两次都有光斑
(3)这个实验说明光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4)夜晚,小明朝前走并经过一个路灯,他的影子长度的变化将会是(  )。
A.先变短后变长 B.先变长后变短
C.不变 D.越来越长
(5)如图2所示,小刚想让墙壁上的手影变小,他应该(  )。
A.使手远离光源 B.使手靠近光源
C.从另一个方向照射 D.无法变化
22.(2025五上·永康期末)小科为了研究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用泥土堆成两个坡度为30度的斜坡(如图所示),在A 坡种上草皮,用喷水壶在相同的高度分别向两个坡面喷水,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水流运动 汇入引水沟的水量 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
A 较慢 较少 较少
B 较快 较多 较多
(1)上述实验设计中,不改变的条件有   ,要改变的条件是   。
A.土地坡度B.有无植物覆盖C.降雨量
(2)根据实验的(  )现象,可以得出“有植物覆盖能减缓雨水对土壤的侵蚀”这一结论。
A.A坡水流运动较慢 B.A坡汇入引水沟的水量较少
C.A坡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较少 D.无法确定
(3)下列对“植物能减缓侵蚀”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一部分雨水会被植物吸收 B.植物能减缓雨水落地时的力量
C.植物的根能固定周围的土壤 D.雨水无法穿过植物落到地面
(4)我国黄土高原土地被侵蚀的程度严重,下列不是主要原因的为(  )。
A.土地坡度大 B.降水多
C.植被覆盖少 D.黄土结构疏松
(5)黄河因泥沙沉积问题, 目前变成了一条“地上河” (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治理黄河的方法是(  )。
A.把河床中的泥沙挖去 B.黄河流域多植树造林
C.在上游多建水电站 D.以上都对
23.(2025五上·永康期末)如图,小科同学在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他们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并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番茄酱适当地稀释一下),然后用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1)上述实验中,用土豆泥模拟   ,用番茄酱模拟   ,用酒精灯加热模拟   。
A.地球内部的热量B.地球外部的热量C.地壳D.岩浆
(2)关于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
B.火山喷发不会给人类带来有利的影响
C.火山喷发会污染空气
D.火山喷发会烧毁森林、房屋
24.(2025五上·永康期末)下面两张表格是小科在研究摆的运动规律时做的观察记录,请仔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表1: 同一个摆的摆动规律
时间 0~15秒 15~30秒 30~45秒 45~60秒
摆动的次数 18 18 18 18
表2:不同的摆15秒的摆动规律
摆绳的长度 10厘米 15厘米 20厘米 25 厘米
摆动的次数 30   20 15
(1)分析表1的数据,我们发现同一个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相同,可以推测这个摆20秒内能摆   次。
(2)根据表2的实验方案,小科研究的是摆的摆动快慢与   之间的关系。该实验保持不变的条件有   等。
(3)分析表2的数据,摆绳的长度为15厘米时摆的摆动次数最有可能是(  )。
A.25 B.35 C.10 D.18
(4)分析两张表的数据信息,可以推测表1所使用的摆的摆绳长度为(  )。
A.小于10厘米 B.10~15厘米 C.15~20厘米 D.20~25厘米
25.(2025五上·永康期末)明明学习了《健康生活》单元人体器官的相互协作关系。
(1)写出下图中脑的结构及运动系统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2)人受撞击脑震荡之后部分记忆消失,受损的是   ;醉酒后,会出现走路摇晃,站立不稳,是因为酒精能麻痹小脑。
(3)我们之所以可以灵活地曲臂和伸臂,是(  )在发挥作用。
A.骨骼 B.关节 C.肌肉 D.经脉
(4)神经系统在生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做法能保护神经系统的是(  )。
A.保持正确坐、立、行姿态 B.保证充足睡眠,让大脑休息好
C.骑乘电动车要戴好安全头盔 D.以上都是
26.(2025五上·永康期末)如图所示,管道潜望镜用伸缩杆将其一端送到被检测管井中,对各种复杂的管道情况进行观察判断。
(1)仔细读图,请在图中的管道潜望镜上画出另一面镜子,并用带箭头的直线将管道潜望镜中光的传播路径补充完整。
(2)管道潜望镜的原理是(  )。
A.利用了1次光的折射 B.利用了2次光的折射
C.利用了1次光的反射 D.利用了2 次光的反射
(3)地下管道中的污水往往十分浑浊,用激光笔照射污水,可以看到水中有一条笔直的光的传播路径,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光能够穿透水
B.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C.水中的杂质被照亮了
D.光在传播中没有遇到杂质的阻碍
(4)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到被检测管井的某些金属物体上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光是(  ) 。
A.沿直线传播的 B.沿曲线传播的
C.沿折线传播的 D.没有固定的路线
(5)激光笔的光斜射入水中时,我们可看到的现象是(  )。
A. B.
C. D.
27.(2025五上·永康期末)研究自制水钟
(1)我们设计水钟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材料选择 B.水钟类型 C.刻度划分 D.以上都是
(2)如果右图装置最开始滴40毫升,需要20秒,那么滴完200毫升水,所需时间是(  )。
A.60秒左右 B.80秒左右 ( C.少于80秒 D.大于80秒
(3)制作水钟时,如果将时间刻度标注在上方的饮料瓶,那么这个水钟是   型水钟,它的刻度是   。 (填“上疏下密”或“上密下疏”)
(4)在自制水钟时,为了尽量保证水钟的滴水速度均匀,我们控制水钟的水以相同速度往下滴的办法是(  )。
A.保证上下两个矿泉水瓶大小、粗细一样,还要透明
B.将滴漏上瓶盖的滴水孔戳得不大不小
C.使受水容器的水位保持一定
D.使滴水容器的水位保持一定
28.(2025五上·永康期末)科学阅读
我们都知道心脏是人体血液流通的动力站,因为心脏一刻不停地推动血液流遍全身,让身上的亿万个细胞“吃饱喝足”;但是有那么一群人由于心脏的收缩或者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得心脏不能正常泵血。所以就需要借助外力把全身的血液进行合理的分配。
第四代磁悬浮人工心脏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系统,安装在受损心脏旁侧。看名字就知道,它是靠磁力来使转子悬浮的。厚度只有26毫米,直径50毫米,重量不到180克,与进口人工心脏比起来,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磁悬浮人工心脏的科技含量到底有多高呢 它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血泵,因为这部分需要代替心脏的泵血功能。我们要知道,我们自身的血液想要和外源性物体相容是很困难的,一旦出现问题,就很有可能形成血栓。但咱们的研发团队还真就解决了这个难题,在人工心脏的材料和工艺上下了许多功夫,最终成功“骗”过了血液。
除此之外更为神奇的是,不管怎么摔这颗“心脏”,它都会保持一个角度旋转,植入它的患者们可以进行轻度运动,恢复到正常的生活。
(1)心脏一刻不停地推动血液流遍全身,让身上的亿万个细胞“吃饱喝足”,是让细胞得到 (  )。
A.氧气 B.营养物质
C.氧气和营养物质 D.二氧化碳
(2)第四代磁悬浮人工心脏是靠 (  )来使转子悬浮的。
A.磁铁 B.磁力 C.电力 D.热量
(3)下列对于人工心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工心脏就是替代原来受损的心脏
B.植入人工心脏之后可以剧烈运动
C.不管怎么摔,它都会保持一个角度旋转
D.装上磁悬浮人工心脏之后会容易出现血栓
(4)工心脏的技术含量到底高在哪里 请举出二例说明。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人眼能够看到发光的物体即光源,是因为它发出的光进入人的眼中,引起视觉;人眼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反射光源的光进入眼中,引起视觉。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没有光源,白色的杯子也就不能反射光,所以我们用肉眼无法看到白色的杯子。
2.【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天上的月亮反射的光照射到水面上,经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去,就看到了月亮在水中的像,所以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B选项正确。
3.【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皮影戏中,光源(如灯光)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皮影人物道具时,被皮影人物道具阻碍,在幕布上就形成了皮影人物道具的影子,从而在幕布上能够映出皮影人物的形象,所以选项C正确。
4.【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三棱镜可以使光发生色散现象。太阳光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在三棱镜中折射程度不同,从而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颜色的光。雨过天晴时,空气中飘浮的微小水滴也能起到类似三棱镜的作用,使太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彩虹,所以B选项正确。
5.【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反射是指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在测量地月距离时,从地球上发射的光到达月球表面后,会被月球表面反射回来,我们通过测量光发射出去到反射回来的时间,用速度乘时间再除以2,即可算出地月距离。
6.【答案】C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在极干旱地区的干涸的湖底中,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成为雅丹地貌。它是风的作用形成的,所以C选项正确。
7.【答案】C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沉积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在沉积过程中,一些动植物的遗体有可能被掩埋在沉积物中,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动植物遗体逐渐被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沉积岩中常常含有化石,这块岩石里有植物化石,最有可能是沉积岩,C选项正确。
8.【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核半径约3470千米,地幔厚度约2865千米,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三层的厚度差异很大,并不是相同的。所以在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时,三层厚度相同是不合理的,C选项不合理。
9.【答案】C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风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地表受热不均,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只要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气压梯度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做运动,这就形成了风。风的形成与太阳辐射和气压差异有关,而不是地壳运动,C选项符合题意。
10.【答案】C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发生时,电力系统可能会受到破坏,导致电梯停电被困,而且地震时电梯的运行轨道可能会发生变形,乘坐电梯逃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在高楼中乘电梯快速逃生是不合适的做法,选项C不合适。
11.【答案】B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古人利用太阳计时,是因为太阳的东升西落具有固定的周期规律,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与时间有对应关系,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如日晷就是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计时)可以确定时间。它们的共同点是变化周期有规律,B选项正确。
12.【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时间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以固定不变的速度在流逝,不受人的主观感受、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时间的流逝是均匀且稳定的,所以选项C正确。
13.【答案】D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水钟作为一种计时工具,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准确测量时间。测量时间的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水钟是否能满足计时的需求,所以测量时间的准确程度是评价水钟最重要的标准,D选项正确。
14.【答案】D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原子钟是利用原子吸收或释放能量时发出的电磁波来计时的。原子钟的精度非常高,是目前最准确的计时工具之一。现代的原子钟可以达到非常高的精度,例如,有的原子钟误差可以达到每 100 万年才误差1秒左右,远远高于其他几种计时工具的精度,D选项正确。
15.【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镜子中的像与实际物体关于镜面对称,也就是左右相反。小明照镜子时,发现电子钟在镜子里显示的时间为20:15 则实际时间是21:05。
16.【答案】C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站姿挺拔时,脊柱处于自然的生理弯曲状态,各部位的肌肉能够合理地分担身体的重量,减少脊柱的压力。正确的站姿有助于维持脊柱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促进脊柱的健康发育,所以站姿挺拔有利于保护脊柱,C选项正确。
17.【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具有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当同学们听到铃声时,耳朵里的感受器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大脑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后,发出指令,通过神经传导到运动系统等相关器官,使同学们做出回到教室的动作。所以从听到铃声到回到教室这一过程主要依靠人的神经系统联络完成,D选项正确。
18.【答案】C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肌的收缩能力,提高心脏的功能。运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血脂,减少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例如,有氧运动可以使心脏更有效地工作,提高心脏的耐力和适应性,所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保护心脏,C选项正确。
19.【答案】D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通过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出,推动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心脏的跳动就像一个 “泵”,使血液能够不断地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流动,为身体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废物,D选项正确。
20.【答案】A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当人蒙着眼睛在操场上向前直走时,需要小脑来调节肌肉的活动,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行走的直线性。如果小脑发育得较好,能够更准确地协调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就更有可能走得很直;而如果小脑发育存在差异,对身体平衡和运动协调的能力不同,就可能导致有的同学很难走直,所以该现象与小脑发育不一样有关,A选项正确。
21.【答案】(1)高度
(2)A
(3)直线
(4)A
(5)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1)在这个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中,若小孔高度不一致,当光沿直线传播时,即使在初始状态下(卡纸位置整齐排列)光可以穿过前面的小孔,但后续移动卡纸等操作时,就无法准确判断是因为光的传播路线改变还是因为小孔高度不同导致光不能通过小孔,只有保证小孔高度一致,才能更准确地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否沿直线传播 ,当把第2张卡纸移动后光不能穿过小孔,就可以有力地证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一结论。
(2)第一次把3张同一位置打孔的卡纸和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屏)排成整齐的一列,纸之间间隔厘米,用手电筒照射,使光穿过小孔。第二次把第2张卡纸向右移动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照射。 此时由于第2张卡纸的小孔位置发生了变化,3张卡纸的小孔不在同一直线上,而光沿直线传播,光无法穿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小孔,也就不能照射到屏上,所以在屏上不会形成光斑。
(3)在第一次实验中,3 张卡纸的小孔在同一高度且排成整齐的一列,光能够沿直线依次穿过小孔,最终在屏上形成光斑;而第二次实验中,把第 2 张卡纸向右移动 5 厘米后,小孔不在同一直线上,光沿直线传播无法穿过移动后的小孔,屏上就没有光斑。这就有力地证明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小明朝前走向路灯时,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小明的身体挡住了光线,从而在身后形成影子。 此时,小明离路灯越来越近,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线与地面的夹角逐渐变大,影子的长度会逐渐变短。因为人离光源越近,被光源照射的角度越大,影子就越短。
(5)当使手远离光源时,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光线照射到手后,在墙壁上形成的手影区域会变小。因为手离光源越远,光线照射到手的角度变化越小,手影也就越小。例如,当手离光源很远时,手对光线的阻挡范围相对变小,在墙壁上形成的影子也就变小,所以使手远离光源可以让墙壁上的手影变小,A选项正确。
22.【答案】(1)A;C;B
(2)A
(3)D
(4)B
(5)B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水对地貌的影响;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1)该实验目的是研究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根据控制变量法,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不变,只改变研究的变量。上述实验设计中,不改变的条件有土地坡度,要改变的条件是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
(2)A 坡水流运动较慢,只能说明有植物覆盖时水流速度的变化情况,但水流速度慢并不直接等同于对土壤的侵蚀程度小,因为水流对土壤的侵蚀不仅仅取决于速度,还与携带泥沙等物质的情况有关,所以仅根据水流运动较慢这一现象不能充分得出 “有植物覆盖能减缓雨水对土壤的侵蚀” 这一结论,A选项错误。
(3)雨水无法穿过植物落到地面是不合理的。虽然植物的枝叶可以阻挡一部分雨水,但并不是所有的雨水都无法穿过植物。实际上,还是会有相当一部分雨水能够透过植物的枝叶间隙落到地面上,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植物起到了一定的缓冲和减缓作用,所以说雨水无法穿过植物落到地面这种说法不符合实际情况,该解释不合理,D选项符合题意。
(4)植物能减缓雨水落地时的力量,这也是正确的。植物的枝叶可以阻挡雨水,使雨水在下落过程中受到阻碍,分散了雨水的冲击力,减小了雨水对土壤表面的直接冲击,降低了土壤颗粒被溅起和冲走的可能性,进而减缓了侵蚀,所以该解释合理,B选项不符合题意。
(5)黄河流域多植树造林,尤其是在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土壤的流失;植物的枝叶可以阻挡雨水对地面的直接冲击,减缓雨水对土壤的冲刷,从而减少进入黄河的泥沙量。随着泥沙来源的减少,黄河河床的淤积速度会减缓,长期来看有助于改善 “地上河” 的状况,是治理黄河的有效措施,B选项正确。
23.【答案】(1)C;D;A
(2)B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1)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在这个火山喷发模拟实验中,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包裹着内部的番茄酱,就如同地壳包裹着地球内部的物质。火山喷发时喷出的是岩浆,岩浆是地球内部处于高温和高压状态下的熔融物质。在实验中,番茄酱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当加热时会从 “地壳”(土豆泥)中喷出,与火山喷发时岩浆从地壳中喷出的情况相似,所以用番茄酱模拟的是岩浆。地球内部存在着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是导致火山喷发等地质活动的能量来源。在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为实验提供了能量,使 “岩浆”(番茄酱)受热后能够喷出,模拟的是地球内部的热量,而不是地球外部的热量。
(2)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一些有利的影响。例如,火山喷发会带来丰富的矿产资源,像硫黄等;火山灰中含有多种矿物质,会使土壤变得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火山地区独特的地质景观还可以发展旅游业等。所以说火山喷发不会给人类带来有利的影响是错误的,B选项符合题意。
24.【答案】(1)24
(2)摆绳长度;摆动幅度,摆锤质量
(3)A
(4)D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分析表1的数据,我们发现同一个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相同,可以推测这个摆20秒内能摆18÷15×20=24次。
(2)对比实验一般采用控制变量法,一次只改变一个变量。根据表2的实验方案,小科研究的是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之间的关系。该实验保持不变的条件有摆锤质量,摆动幅度等。
(3)分析表2的数据,摆绳的长度为15厘米时摆的摆动次数最有可能是25次。
(4)分析两张表的数据信息,可以推测表1所使用的摆的摆绳长度为20~25厘米。
25.【答案】(1)大脑;小脑;脑干;骨骼;肌肉;关节
(2)大脑
(3)C
(4)D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1)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右图中分别为关节,肌肉和骨骼。
(2)大脑是人体的高级神经中枢,其中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与记忆的形成、存储和提取等功能密切相关 。当大脑受到撞击发生脑震荡时,可能会对这些与记忆相关的神经细胞或神经连接造成损伤,从而导致部分记忆消失的情况。而小脑主要负责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等功能,醉酒后走路摇晃、站立不稳是因为酒精麻痹了小脑,使其对运动的协调和平衡功能受到影响。
(3)肌肉在运动中起着动力的作用。当我们要曲臂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产生使前臂向上弯曲的力量;当我们要伸臂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产生使前臂伸直的力量。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以及不同肌肉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我们才能够灵活地进行曲臂和伸臂的动作,所以肌肉在灵活曲臂和伸臂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C选项正确。
(4)保持正确坐、立、行姿态,能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结构,减少对脊柱等部位的压迫。保持正确坐、立、行姿态,能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结构,减少对脊柱等部位的压迫。骑乘电动车时戴好安全头盔,能在发生意外碰撞时,减轻对头部的伤害。
26.【答案】(1)略
(2)D
(3)D
(4)A
(5)D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1)对于管道潜望镜,一般有两个镜子。先确定好要添加的镜子的位置。通常,在潜望镜的拐角处放置镜子,且镜子与潜望镜的壁成45度角放置。
(2)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的现象。管道潜望镜中有两个平面镜,当光线从潜望镜的一端进入,首先照射到第一个平面镜上,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光线会在第一个平面镜上发生反射,改变传播方向。 反射后的光线又照射到第二个平面镜上,再次发生反射,最后光线从潜望镜的另一端射出,人眼就可以看到物体的像。 整个过程中,光线经过了两次在平面镜上的反射,没有发生折射现象。
(3)污水是十分浑浊的,其中含有大量杂质,光在传播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杂质的阻碍,只是光能够穿透污水并沿直线传播,同时杂质反射光让我们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所以 “光在传播中没有遇到杂质的阻碍” 这一说法不合理,D选项符合题意。
(4)光的反射定律指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到被检测管井的某些金属物体上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光是沿直线传播。
(5)激光笔的光斜射入水中时,我们可看到的现象是D选项。
27.【答案】(1)D
(2)D
(3)泄水型;上密下疏
(4)D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1)材料选择是设计水钟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水钟类型有多种,如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等。水钟类型有多种,如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等。
(2)如果右图装置最开始滴40毫升,需要20秒,那么滴完200毫升水,所需时间是大于80秒,因为水位变低,水流速会变慢。
(3)在古代,人们还曾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是人类根据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这一特点制作的计时工具。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类型。如果是“受水型”水钟,那么时间刻度线标在装置的下半部分塑料瓶上。如果是“泄水型”水钟,那么时间刻度线就要标在装置的上半部分塑料瓶上。制作水钟时,如果把时间刻度标注在上方的饮料瓶上,那么这个水钟是泄水型。
(4)容器的水位保持一定时,水对滴水孔处的压强就保持不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不变则水流出的速度就相对稳定,这样就能尽量保证水钟的滴水速度均匀。
28.【答案】(1)C
(2)B
(3)A
(4)略
【知识点】电能和磁能;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1)心脏推动血液流遍全身,目的是让身上的亿万个细胞 “吃饱喝足”,这里的 “吃饱喝足” 指的是细胞能够得到氧气和营养物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二氧化碳是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废物,不是细胞所需要得到的物质。
(2)第四代磁悬浮人工心脏是利用磁力来使转子悬浮的。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特殊的电磁装置产生磁力,从而使人工心脏的转子能够在无接触的状态下悬浮起来,避免了传统机械心脏中因部件之间的摩擦而导致的磨损等问题,大大提高了人工心脏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
(3)人工心脏是一种可植入的人造器官,用于替代病变且无法修复的自然心脏,维持人体的血液循环功能,以帮助那些因心脏疾病或损伤而心脏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所以该选项正确。
(4)人工心脏是一种高度复杂且技术含量极高的医疗器械,其技术含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多个方面,材料科学方面:人工心脏需要使用特殊的生物相容性材料。磁悬浮技术方面:以磁悬浮人工心脏为例,它利用磁力使转子悬浮并高速旋转,实现无接触的血液驱动。仿生设计方面:为了更接近自然心脏的功能,人工心脏在设计上采用了仿生学原理。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