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备课 4.1 *望海潮(东南形胜) 课件(共32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下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备课 4.1 *望海潮(东南形胜) 课件(共32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0 10:14:04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一单元
望海潮 柳永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作者及本词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品味语言,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3、掌握本词点染、铺叙的表现手法。
新课导入
描写杭州、西湖的诗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南宋·林升《题临安邸》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南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古典诗歌

古体诗:
近体诗
律诗:五言、七言
绝句:五言、七言

按字数分:小令、中调、长调
按内容分:豪放、婉约

散曲:小令、套数
杂剧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
乐府诗
文学常识
1.起源: 词兴起于隋,发展于唐,盛行于宋,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词牌: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
②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
③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
④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


按长短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0字以上
按段落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按风格
豪放词
婉约词
3.分类。词大多分章,一章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上下阕为常见。
豪放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有苏轼、辛弃疾、陆游等;
婉约词: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二、知人论世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qí)卿,福建崇安人。至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柳永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柳永作品有《乐章集》,代表作有《雨霖铃》《蝶恋花》《少年游》等。
慢词之祖,婉约之宗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他以词抒写落魄文人的羁旅情怀、描绘都市生活的繁华旖旎、表达市井儿女的男欢女爱,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拓展了词的审美境界,在词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倡导长调(慢词)创作 ,首创词牌100多个。
用俗语、俚语填入词中 ,雅俗共赏。(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风格以纤细婉丽,幽怨低回为主。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试,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愤慨作词,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 。皇帝说:“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柳永不得志,遂出入娼馆酒楼,自号“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据记载,《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作。柳永在杭州生活期间,对杭州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
当时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填了这首《望海潮》先在歌伎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由此看来,这首词是一首干谒(投赠)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写作背景:
投赠诗:作者写给具体的人的诗歌作品,或者说作者专门赋诗送给某个人。如李白的《赠汪伦》。
干谒诗: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 。代表作有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 )/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竞/豪奢。
重湖/叠巘(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 )/钓叟( )/莲娃。千骑( )/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qiàn

yǎn

sǒu

初读全词
赏析诗词,分析内容
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词人用了哪两个词概括杭州的特点?
上阙首句有何作用?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两个特点的?
夸:形胜、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作用:总领全文,对杭州作总体介绍。
①东南形胜 —— 地理形势优越
地处东南,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故曰“形胜”。
②三吴都会 —— 社会条件优越
三吴地区的重要都会,人才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
③钱塘自古繁华 —— 有长期繁盛的历史,总结前两句。
2、找出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相对应的诗句。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总写
分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烟:
烟柳:指柳树在未出叶之前,只是黄嫩的芽,远远望去,仿佛一层淡色的烟云。
这三句是对城内景物的描绘。
风帘翠幕:
十万人家:
写出柳树迷离朦胧的意境。
描写了居民住宅的雅致。
表现都市的繁华,人民生活的安定。
名句鉴赏: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云树:钱塘江堤上,树林枝繁叶茂,浓密如云,
“绕”:写出树木围绕堤岸的曲折迤逦之态。
怒涛:“怒”字赋予人的形态,运用拟人写汹涌的钱塘江水,表现其澎湃与浩荡之态,更形象生动。
霜雪:比喻浪花洁白如雪。
天堑无涯:原意为天然壕沟,这里指钱塘江。形容其波涛汹涌,不可逾越,无涯极言其无边无际(夸张)。
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例子:他(本体)动也不动,彷如(喻词)石像(喻体)。
隐喻(又称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喻词是“是”“成”“成为”“变为”等。
例子:母亲啊!你 (本体)是 荷叶(喻体), 我(本体) 是 红莲(喻体)。
借喻:只有喻体出现。
例子: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喻体)。
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市场上摆放的都是珠宝,家家户户堆满了美丽的绸缎,人们竞相攀比富庶豪华。
市列珠玑——
户盈罗琦——
竞豪奢——
这三句展现了杭州的民殷财富。
繁华
写商品的丰富,商业的繁荣。
写衣着情况,披罗着锦。
写杭州富民比豪华,斗阔气。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桂子”,写山中桂花,照应“叠巘”;
“十里荷花”,写西湖荷花,照应“重湖”。
“三秋”从时间上写秋季桂花飘香,清香淡雅。
“十里”从空间上写夏季荷花满湖,冰清玉洁。
桂子、荷花是杭州的典型景物,将不同季节,不同景物高度浓缩,概括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
1.对仗工整,气势宏大。
2.远近结合,层次分明。
远望湖山相连,再是近观桂子飘香,
然后又把视线拉到远景,画面富有层次美。
3.意象典型,视觉嗅觉结合。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谢驿《杭州》)“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
美丽的传说给西湖增添神秘空灵的色彩,耐人寻味。
手法: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弄”:写出吹笛人悠然自得的愉快心情。
“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
“弄晴”“泛夜”: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极富生活情趣。
“嬉嬉”:表现老叟怡然垂钓,采莲少女快乐穿梭的神态。
描绘出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愉快的盛世景象。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高牙: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将军之旗。借指孙何。
“乘醉听萧鼓”——写宴酣之乐
“吟赏烟霞”——写山水之乐
表现官员之乐
权贵出行气派威风,有一呼百应之势。闲暇时,品酒赏乐,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之乐事。
异日:改日。 图将:描绘。
好景:表面指杭州美景,
实际指孙何的政绩成就,暗含对其政绩的赞许。
归去凤池夸:回到朝廷,夸耀杭州的美景。
这是委婉称扬孙何因政绩卓著,将入朝执政。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讨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①赞美杭州的美好景致。
②拜谒孙何,借以赞颂他政绩卓著,赞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
③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并委婉表达希望孙河举荐提拔自己的愿望。
全词主旨
这首词主要运用铺叙手法,着力描写杭州自然环境之隽美、城市经济之繁荣、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借此表达对当地官员的赞美,并希望得到提携奖掖。
写作特点:
1.工于铺叙,安排巧妙。
选取最典型,最有表现力的景物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2.巧用夸张,写景壮阔。
“十万人家”“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以夸张手法描写杭州的繁华和美景。
3.善用点染,富有层次感。
从全篇看,开头三句是总写(点),然后分别详细描绘(染)。
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描绘出一幅富有层次、和谐统一的图画。后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
所谓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所谓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
“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点染”手法
“点染”艺术
长亭送别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 ?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总写全篇
城内
城外
市井
典型景物
百姓
官员
总写西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