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课程标准】: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科技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意义。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爱因斯坦(相对论)
普朗克(量子论)
①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②美苏冷战,在各个领域的对抗和军备竞赛的客观推动
西欧在战后(50-70年代)经历了持续的经济繁荣,得益于美国的大力援助、高素质劳动力、先进的科技成果以及恰当的经济政策 。
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的政策,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发展 。
③战后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那些高风险、高投资的高新技术产业几乎都是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来兴建的。这种做法部分地克服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垄断资本占有之间的矛盾,有力地推动了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贵玉君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④各国政府对高科技的大力支持与投入
⑤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的进步提出要求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表现:
1.计算机与互联网
阶段 标志 影响 趋势
产生
发展 1946,美国军方研制“埃尼阿克”问世
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
①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起军用网络;②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演化为互联网,20世纪90年代实现商业化 ,遍布全球
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等方面逐步扩展,进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走入家庭
①存储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
②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
③应用领域更广,从军事向民用拓展。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埃尼阿克
个人电脑
2.人工智能AI
①含义: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
②出现:20世纪50年代,机器模拟智能被美国科学家提上日程。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3.航天技术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宇航事业的开端
1961年,苏联发射“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了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在月球着陆
航天飞机是可重复使用的往返与地球和近地轨道之间的航天器。
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成就: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升空,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成功
2019年,月球车“玉兔二号”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中国进入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正式开通
影响:作为新兴的尖端科技,航天技术对现代国防与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4.海洋技术
美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深海研究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美国深潜器首次潜入深达1万米的马里亚纳海沟。
1997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入水下6000米处进行科学试验,标志着中国海洋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2020年,中国的“奋斗者号”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标志着中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12年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5.原子能技术
美国陆军部在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并且研制出原子弹。
1949年,苏联造出原子弹;1954年6月,苏联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奥布宁斯克核电站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1964年6月,中国第一枚导弹试验成功。
1991年秦山核电站开始运营
根据教材《学思之窗》和下列材料思考原子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一方面,原子能可以服务于人类的和平事业,应用于生产生活——可以为新的交通工具提供动力;可以服务于很多生产领域,为它们提供新能源;可以应用于医学研究与诊断治疗,造福人类健康。
另一方面,原子能的滥用给人类带来危害甚至灾难——核武器扩散、核泄漏对人类造成巨大威胁。
原子弹爆炸
核动力船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
核磁共振
大亚湾核电站
福岛核泄漏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6.生物技术:
①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②生物科学技术还可使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丰富,生活质量有更大提高。
二战后,西方科学家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揭示了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
2001年2月12日,中、美、日、法、英等6国科学家联合公布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标志着生命科学又向深层迈进一步。据科学家分析,基因能有效地造福人类
袁隆平杂交水稻
微生物学
20世纪初为医疗服务的生物技术、二战后的遗传工程、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的微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细胞学等生物学分支突飞猛进。
生物RNA结构
新冠疫苗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据材料及所学,概括20世纪以来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材料:20世纪的科学革命为技术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物理学革命为原子能、电子技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大量兴起,任何一项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都不再是单一学科发展的结果。科学事业也不再是少数人的事业,而成为社会性的巨大事业。海陆空立体交叉交通运输网络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产业部门,科技革命造成的新的技术水平,使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很少能单独全面开发新产品,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摘编自王春明《科技革命的历史轨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①规模大、范围广,影响深远。
②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紧密结合。
③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④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一)积极:
①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由机械化、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
②使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社会生产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利润增长依赖技术革新。
1.经济方面:
2.社会层面:
①衣食住行日益朝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物质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②网络的普及促进了信息的交流,进而大大丰富人类的知识和文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③中产阶级人数日益增多,工人阶级地位得到一定改善,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④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地球成为“地球村”
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二)消极:
现代科技应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如: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网络犯罪、青少年沉迷网络等;航天方面巨大的投资并未带来足够的回报;不断产生太空垃圾;生物工程方面的伦理问题
“试管婴儿”“克隆技术”将人类道德伦理推向极限
网络犯罪
太空垃圾
沉迷网络
社会阶层结构:中产阶级形成并壮大,劳动者地位受到挑战
2011日本福岛核泄漏
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现代科技革命与类社会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特点
革命性
意义
原因与概况
积极意义:经济、社会、政治
存在问题:环境、理论、社会
【本课小结】:
1.1920年,有思维的机器人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1962年,工业机器人实现商业化。2007年,全球机器人安装量达650万台。近年,欧盟出台了《欧洲机器人技术民事法律规则》《机器人技术工程师伦理行为准则》《人工智能法案》等。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学创作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理论来源
②二战后科技进步推动机器人产业化发展
③机器人的出现标志着生产关系的新变革
④人们对机器人发展的潜在风险加以防范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D
【随堂检测】:
2.1998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启动。此后,“村村通”在公路、电力、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领域陆续展开,成为一个系统工程。这一工程( )
A.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 B.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C.为开展三线建设做好了充分准备 D.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A
3.对如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A
【随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