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中考历史预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中考历史预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18 22:1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哈尔滨中考历史预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人
2. 西周时期,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3. 战国时期,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的改革是( )
A. 管仲改革
B. 吴起变法
C. 李悝变法
D. 商鞅变法
4.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
A. 陈胜、吴广起义
B. 黄巾起义
C. 李自成起义
D. 太平天国运动
5. 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
A. 颁布“推恩令”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盐铁专卖
D. 派张骞出使西域
6. 东汉的建立者是( )
A. 刘邦
B. 刘彻
C. 刘秀
D. 刘备
7. 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 )
A.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B. 东汉设置西域都护
C. 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
D.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
8. 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 《论语》
B. 《诗经》
C. 《史记》
D. 《资治通鉴》
9.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10.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下列属于其改革措施的是( )
A. 改穿汉服
B. 禁止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C. 说鲜卑语
D. 以鲜卑姓代替汉姓
11. 科举制正式诞生于( )
A. 隋文帝时期
B. 隋炀帝时期
C. 唐太宗时期
D. 武则天时期
12. “贞观之治”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局面( )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唐玄宗
D. 武则天
13. 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
A. 安史之乱
B. 黄巢起义
C. 藩镇割据
D. 宦官专权
14.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 减少军费开支
B. 防止武将专权
C. 提高文人地位
D. 加强中央集权
15. 元朝时,中央政府设置的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是( )
A. 西域都护
B. 宣政院
C. 澎湖巡检司
D. 驻藏大臣
16.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是( )
A. 明太祖
B. 明成祖
C. 明宣宗
D. 明英宗
17. 抗击倭寇、保卫海防的民族英雄是( )
A. 岳飞
B. 文天祥
C. 戚继光
D. 郑成功
18. 清朝前期,为加强君主专制设立的机构是( )
A. 中书省
B. 尚书省
C. 军机处
D. 内阁
19.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天津条约》
20. 洋务运动的口号是( )
A. 民主、科学
B. 自强、求富
C. 民族、民权、民生
D. 扶清灭洋
二、归纳列举题(共 20 分)
1.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6 分)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贞观年间西行天竺取经的高僧——
(3)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匠人——
(4)明朝时期七下西洋的航海家——
(5)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
(6)戊戌变法时期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志士——
2.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6 分)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4)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5)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事件——
(6)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事件——
3. 列举世界近代史上两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4 分)
4. 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三次重要战役。(4 分)
三、材料解析题(共 20 分)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1)材料一中的“河”指的是什么?它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通的?(2 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该“河”的开通有何作用?(4 分)
(3)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作者的观点?请说明理由。(4 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1)材料一、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3 分)
(2)该事件具有怎样的性质?在这一事件中,哪一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3 分)
(3)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4 分)
四、活动探究题(共 20 分)
1. 主题:中国近现代的探索与复兴
任务一:梳理历程(6 分)
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中国近现代史上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分别进行的探索活动。
任务二:分析原因(6 分)
分析中国近现代不同阶级探索活动的背景和目的有何不同。
任务三:感悟启示(8 分)
通过对中国近现代探索历程的学习,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 5:ACDAB
6 - 10:CACCA
11 - 15:BBADB
16 - 20:ACCAB
二、归纳列举题
1. (1)孔子
(2)玄奘
(3)毕昇
(4)郑和
(5)林则徐
(6)谭嗣同
2. (1)鸦片战争
(2)南昌起义
(3)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4)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5)西藏和平解放
(6)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3. 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
4. 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中途岛海战
三、材料解析题
1. (1)隋朝大运河;隋炀帝。
(2)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等。
(3)示例一:同意。理由: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隋炀帝在开通运河过程中有滥用民力等行为,但不能否定运河开通的积极作用,从长远来看,其功绩可与大禹治水相媲美。
示例二:不同意。理由:隋朝的灭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运河的开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交流,但隋炀帝为了个人享乐,频繁出游,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是导致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能简单地将其与大禹相提并论。
2. (1)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性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阶级:无产阶级。
(3)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四、活动探究题
任务一: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19 世纪 60 - 90 年代)。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1898 年)、辛亥革命(1911 年)、新文化运动(1915 年开始)。
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包括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系列革命斗争等,从 1919 年开始)。
任务二:
地主阶级:背景是在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加深。目的是通过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辛亥革命背景是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政府腐败无能。目的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背景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封建思想依然顽固。目的是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解放人们的思想。
无产阶级:背景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人民生活困苦。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任务三:
启示:①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和爱国精神,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复兴不断努力奋斗。②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探索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③要根据国情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和方法,不能盲目照搬他国经验。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和共同努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