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作业)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北师大新版四年级同步个性化分层作业6.3栽蒜苗(二)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2024 薛城区)下面信息中,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 )
A.六年级各班的学生人数。
B.某超市去年下半年各月营业额增长情况。
C.牛奶里各种营养成分所占比例情况。
D.小亮周末学习时间分配情况。
2.(2022秋 迎江区期末)星期天,李老师带同学们乘汽车从学校出发去公园玩,在公园玩了2小时后乘车回学校,下面图( )描述的是上面的叙述.
A.
B.
C.
3.(2023 江阴市)小华向花瓶中匀速注水,描述水面高度随注水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如图,则这个花瓶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4.(2024 沅江市)如图为小明家4个月水费折线统计图;这4个月平均每月水费 元,估计下一个月水费会 (增加、减少)。
5.(2023 惠来县)如图,表示小华骑车从家去图书馆借书的过程中,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1)小华去图书馆路上停车 分,在图书馆借书用 分。
(2)从图书馆返回家中,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
6.(2023春 播州区期末)王越家旅行期间行车情况统计图。
(1)王越家旅行共行了 千米。
(2)到达目的地时共用了 小时,途中休息了 小时。
(3)不算休息,王越家平均每小时行 千米。
三.判断题(共3小题)
7.(2021春 赫山区期末)折线统计图不能反映数量的多少. .(判断对错)
8.(2019秋 蒲城县期末)要反映蒲城县12月某一周内最低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 (判断对错)
9.(2022 长沙模拟)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 (判断对错)
四.应用题(共1小题)
10.(2021春 神木市期末)琪琪把某天神木市的气温变化情况画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
(1)琪琪每隔几时测一次气温?这天12:00神木市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2)这一天神木市8:00~12:00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中等作业)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北师大新版四年级同步个性化分层作业6.3栽蒜苗(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题号 1 2 3
答案 B A A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2024 薛城区)下面信息中,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 )
A.六年级各班的学生人数。
B.某超市去年下半年各月营业额增长情况。
C.牛奶里各种营养成分所占比例情况。
D.小亮周末学习时间分配情况。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统计数据的计算与应用;应用意识.
【答案】B
【分析】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可以反映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据此逐项解答即可。
【解答】解:A.六年级各班的学生人数,适合用条形统计图。
B.某超市去年下半年各月营业额增长情况,适合用折线统计图。
C.牛奶里各种营养成分所占比例情况,适合用扇形统计图。
D.小亮周末学习时间分配情况,适合用条形统计图。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统计图的选择,熟练掌握每种统计图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2.(2022秋 迎江区期末)星期天,李老师带同学们乘汽车从学校出发去公园玩,在公园玩了2小时后乘车回学校,下面图( )描述的是上面的叙述.
A.
B.
C.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应用;数据分析观念.
【答案】A
【分析】折线统计图A提供的信息是从学校出发去公园玩,在公园玩了2小时后乘车回学校;由折线统计图B所提供的信息是从公园回到学校,在学校呆了一段时间后,又从学校出去到了某地;由折线统计图C所提供的信息是从公园回到学校,又从学校出去到了某地;据此解答.
【解答】解:由折线统计图A所提供的信息与题中所提供的信息相同;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观察折线统计图并从图中获取信息.
3.(2023 江阴市)小华向花瓶中匀速注水,描述水面高度随注水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如图,则这个花瓶是( )
A. B. C. D.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数据分析观念.
【答案】A
【分析】由图像可知,向容器中匀速注水时,随时间的增加,水面高度也增加,先是缓慢上升,然后很快上升,最后处趋于平缓。据此解答。
【解答】解:由图像可知,向容器中匀速注水时,随时间的增加,水面高度也增加,先是缓慢上升,然后很快上升,最后处趋于平缓。向选项A中的花瓶注水过程符合这一规律。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需准确分析折线的变化情况与容器形状之间的关系。
二.填空题(共3小题)
4.(2024 沅江市)如图为小明家4个月水费折线统计图;这4个月平均每月水费 66 元,估计下一个月水费会 减少 (增加、减少)。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统计数据的计算与应用;数据分析观念.
【答案】66;减少。
【分析】把4个月的水费相加,求出的和除以4,即可求出这4个月平均每月的水费;然后根据折线的走势进行估计。
【解答】解:(48+62+85+69)÷4
=264÷4
=66(元)
答:这4个月平均每月水费66元。
由图可知,第1个月到第3个月水费是上升趋势,第3个月到第4个月是下降趋势,所以我估计下一个月水费会减少。
故答案为:66;减少。
【点评】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的应用,从图中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5.(2023 惠来县)如图,表示小华骑车从家去图书馆借书的过程中,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1)小华去图书馆路上停车 20 分,在图书馆借书用 40 分。
(2)从图书馆返回家中,速度是每小时 15 千米。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
【答案】(1)20,40;
(2)15。
【分析】(1)离家距离不变时,说明小华没有移动,路上停车是20~40分之间,图书馆借书是60~100分之间,据此计算即可;
(2)总路程为5千米,时间为120﹣100=20(分),根据速度=路程÷时间计算即可,注意时间单位的换算。
【解答】解:(1)停车时间为:
40﹣20=20(分钟)
借书时间为:
100﹣60=40(分钟)
答:路上停车20分,在图书馆借书用40分。
(2)回家用时为:
120﹣100=20(分)
20分小时
速度为:515(千米/小时)
答:从图书馆返回家中,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
故答案为:20,40;1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折线统计图的应用,正确的读图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6.(2023春 播州区期末)王越家旅行期间行车情况统计图。
(1)王越家旅行共行了 360 千米。
(2)到达目的地时共用了 6 小时,途中休息了 1 小时。
(3)不算休息,王越家平均每小时行 72 千米。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统计数据的计算与应用;数据分析观念.
【答案】(1)360;(2)6;1;(3)72。
【分析】(1)王越家终点处对应的路程即是旅行期间共行了的千米数,据此解答;
(2)看横坐标即可知道到达目的地时共用的时间,途中休息的时间也就是折线处在水平位置的时间;
(3)不算休息,用王越家行驶的路程除以不算休息在内的行驶时间,即是平均每小时行的路程,据此解答。
【解答】解:(1)王越家旅行期间共行了360千米。
(2)到达目的地时共用了6小时,途中休息了1小时。
(3)360÷5=72(千米)
答:不算休息,王越家平均每小时行72千米。
故答案为:360;6;1;72。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判断题(共3小题)
7.(2021春 赫山区期末)折线统计图不能反映数量的多少. × .(判断对错)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应用.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看出各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知:线统计图不但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8.(2019秋 蒲城县期末)要反映蒲城县12月某一周内最低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 √ (判断对错)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推理能力;模型思想.
【答案】√
【分析】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很好的反映出数据的变化趋势,更容易比较两组数据的增减变化。据此解答。
【解答】解:要反映蒲城县12月某一周内最低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统计图的特点:条形统计图较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比较容易看出数量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比较容易看出单个数量与总量的关系。
9.(2022 长沙模拟)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 √ (判断对错)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应用.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解答】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
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所以本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四.应用题(共1小题)
10.(2021春 神木市期末)琪琪把某天神木市的气温变化情况画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
(1)琪琪每隔几时测一次气温?这天12:00神木市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2)这一天神木市8:00~12:00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应用意识.
【答案】(1)琪琪每隔1时测一次气温这天12:00神木市的气温是26摄氏度。
(2)这一天神木市8:00~12:00的气温是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分析】(1)将统计图时间轴上相邻的时间相减,即可取出间隔测量的时间。
(2)根据折线上温度的变化,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1)9时﹣8时=1时
答:琪琪每隔1时测一次气温这天12:00神木市的气温是26摄氏度。
(2)这一天神木市8:00~12:00的气温是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点评】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考点卡片
1.单式折线统计图
【知识点归纳】
1.折线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用折线的上升或下降表示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容易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折现统计图制作步骤:
(1)标题:根据统计表所反映的内容,在正上方写上统计图的名称;
(2)画出横、纵轴:先画纵轴,后画横轴,横、纵轴都要有单位,按纸面的大小来确定用一定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
(3)描点、连线:根据数量的多少,在纵、横轴的恰当位置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序连接起来.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如图,电车从A站经过B站到达C站,然后返回.去时B站停车,而返回时不停,去时的车速为每小时48千米,返回时的车速是每小时 72 千米.
分析:从统计图中可知电车从A站到达B站用了4分钟,并在B站休息了1分钟,从B站到达C站用了5分钟,所以电车从A站到达C站共行驶了4+5=9(分钟),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从A站到C站的距离;电车在C站休息了3分钟,从第13分钟开始行驶到第19分钟返回A站,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得出答案.
解:48×(4+5)÷(19﹣13),
=48×9÷6,
=72(千米);
答:汽车从C站返回A站的速度是每小时行72千米.
故答案为:72.
点评:此题首先根据问题从图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和“速度=路程÷时间”即可作出解答.(拔高作业)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北师大新版四年级同步个性化分层作业6.3栽蒜苗(二)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2023秋 高明区期末)2023年11月12日,佛山(高明)乡村半程马拉松在明城镇开跑,全程21.095千米,沿途设有7个补给站,约5000名跑步爱好者用脚步丈量佛山乡村之美。张叔叔也参加了这一赛事,在赛程过半的第4个补给站,张叔叔感到小腿肌肉酸痛在医疗站停留了约15分钟后,继续往前领略文化名城的秀美风光,最后用时1时36分完成了比赛。下面的四幅图中,能正确描述张叔叔比赛过程的是( )
A. B.
C. D.
2.(2024春 沈河区期末)某品牌新能源汽车1~4月份的月销量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月份销量为2万辆。
B.2月份到3月份的月销量增长最快。
C.4月份销量比3月份增加了0.9万辆。
D.1~4月份销量逐月增加。
3.(2024 巩义市)如图表示王丽0~25岁身高与年龄的变化。图中看出她有两个生长高峰期,分别是( )
A.0~5岁,5~10岁 B.5~10岁,15~20岁
C.0~5岁,10~15岁
二.填空题(共3小题)
4.(2024 历城区)如图是某地今年上半年1~5月份降水量统计图.这5个月的平均降水量是 毫米;3月份降水量比2月份增加 %.
5.(2024春 阎良区期末)下面是一位病人一段时间内的体温记录折线统计图。
(1)病人每隔 时测量一次体温。
(2)病人的最高体温和最低体温相差 ℃。
(3)从12时到16时病人体温升高了 ℃。
(4)从 时至 时病人体温一直呈下降状态。
6.(2024春 亳州期末)如图是金旺食品厂去年全年上缴利税额统计图,据图回答问题。
(1)第三季度上缴利税 万元;第 季度上缴利税最多,第 季度上缴利税最少。
(2)第 季度到第 季度上缴利税增长最快,增长了 万元。
(3)这一年共上缴利税 万元。
三.判断题(共3小题)
7.(2023春 德惠市期末)在折线统计图中,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判断对错)
8.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判断对错)
9.(2022 广安)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情况. .(判断对错)
四.应用题(共1小题)
10.(2023春 大埔县期末)小强骑自行车到距家6km远的西湖去玩,根据如图的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小强在西湖玩了多长时间?
(2)如果从出发起一直骑车不休息,几时几分可以到达西湖?
(3)求小强返回时骑车的速度.
(拔高作业)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北师大新版四年级同步个性化分层作业6.3栽蒜苗(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题号 1 2 3
答案 B D C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2023秋 高明区期末)2023年11月12日,佛山(高明)乡村半程马拉松在明城镇开跑,全程21.095千米,沿途设有7个补给站,约5000名跑步爱好者用脚步丈量佛山乡村之美。张叔叔也参加了这一赛事,在赛程过半的第4个补给站,张叔叔感到小腿肌肉酸痛在医疗站停留了约15分钟后,继续往前领略文化名城的秀美风光,最后用时1时36分完成了比赛。下面的四幅图中,能正确描述张叔叔比赛过程的是( )
A. B.
C. D.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路程、时间与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答案】B
【分析】根据张叔叔也参加了这一赛事,在赛程过半的第4个补给站,全程21.095千米的一半应该超过10千米,再根据张叔叔感到小腿肌肉酸痛在医疗站停留了约15分钟,(60﹣30)÷2=15(分钟),再根据最后用时1时36分完成了比赛,1时36分=96分钟,据此解答。
【解答】解:因为张叔叔也参加了这一赛事,在赛程过半的第4个补给站,全程21.095千米的一半应该超过10千米;
(60﹣30)÷2
=30÷2
=15(分钟)
1时36分=96分钟
所以能正确描述张叔叔比赛过程的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折线统计图,仔细观察统计图,获取准确信息是解答关键。
2.(2024春 沈河区期末)某品牌新能源汽车1~4月份的月销量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月份销量为2万辆。
B.2月份到3月份的月销量增长最快。
C.4月份销量比3月份增加了0.9万辆。
D.1~4月份销量逐月增加。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统计与可能性;数据分析观念.
【答案】D
【分析】结合折线图逐个计算分析得结论。
【解答】解:由折线图可以看出:1月份新能源车的销量是2万辆,故选项A正确;
从二月到三月新能源车的销量增长了3.5﹣1.8=1.7(万辆);
从三月到四月,新能源车的销量增长了4.4﹣3.5﹣0.9(万辆);
所以从2月到3月的月新能源车销量增长最快,4月纷销量比3月份增加了0.9万辆,故选项B、C正确;
由于二月份销量比一月份减少了,故选项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读懂折线统计图并能从图中提取有用信息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2024 巩义市)如图表示王丽0~25岁身高与年龄的变化。图中看出她有两个生长高峰期,分别是( )
A.0~5岁,5~10岁 B.5~10岁,15~20岁
C.0~5岁,10~15岁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综合题;数据分析观念.
【答案】C
【分析】依据题意结合图示去解答。
【解答】解:图中看出她有两个生长高峰期,分别是0~5岁,10~15岁。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统计图的应用。
二.填空题(共3小题)
4.(2024 历城区)如图是某地今年上半年1~5月份降水量统计图.这5个月的平均降水量是 44 毫米;3月份降水量比2月份增加 12.5 %.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统计数据的计算与应用.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把1~5月的降水量加起来,再除以5即可;
(2)二月份的降水量看作单位“1”,用(3月份的降水量﹣2月份的降水量)÷2月份的降水量即可.
【解答】解:(1)(30+40+45+35+70)÷5
=220÷5
=44(毫米)
(2)(45﹣40)÷40
=5÷40
=12.5%
答:这5个月的平均降水量是44毫米,3月份降水量比2月份增加12.5%.
故答案权威:44,12.5.
【点评】此题首先根据问题从图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即可作出解答.
5.(2024春 阎良区期末)下面是一位病人一段时间内的体温记录折线统计图。
(1)病人每隔 4 时测量一次体温。
(2)病人的最高体温和最低体温相差 2.6 ℃。
(3)从12时到16时病人体温升高了 0.8 ℃。
(4)从 16 时至 次日8 时病人体温一直呈下降状态。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综合填空题.
【答案】(1)4;(2)2.6;(3)0.8;(4)16,次日8。
【分析】(1)水平轴上,每相邻两个时间之间相差4时;
(2)16时对应的折线图上的点最高,代表此时的温度最高,是39.1℃;次日8时对应的折线图上的点最低,代表此时的温度最高低,是36.5℃,据此解答;
(3)折线图上12时体温是38.3℃,16时体温是39.1℃,据此求解;
(4)从16时开始体温就没上升过。
【解答】解:(1)病人每隔4时测量一次体温。
(2)39.1﹣36.5=2.6℃,即病人的最高体温和最低体温相差2.6℃。
(3)39.1﹣38.3=0.8℃,即从12时到16时病人体温升高了0.8℃。
(4)从16时至次日8时病人体温一直呈下降状态。
故答案为:4;2.6;0.8;16;次日8。
【点评】本题考查单式折线统计图的题目,需要学生读懂图并能获取必要的信息然后答题。
6.(2024春 亳州期末)如图是金旺食品厂去年全年上缴利税额统计图,据图回答问题。
(1)第三季度上缴利税 48 万元;第 四 季度上缴利税最多,第 一 季度上缴利税最少。
(2)第 二 季度到第 三 季度上缴利税增长最快,增长了 25 万元。
(3)这一年共上缴利税 128 万元。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统计与可能性;数据分析观念.
【答案】(1)48,四,一;(2)二,三,25;(3)128。
【分析】(1)直接观察折线统计图填空即可;哪一个季度对应的点最高,则这个季度上缴利税最多;哪一个季度对应的点最矮,则这个季度上缴利税最少,依此填空。
(2)直接观察哪两个季度之间的线段相对于水平面最陡即可解答,再用减法计算出这两个季度上缴利税的差即可。
(3)将每个季度上缴的利税加起来即可。
【解答】解:(1)7<23<48<50
答:第三季度上缴利税48万元;第四季度上缴利税最多,第一季度上缴利税最少。
(2)48﹣23=25(万元)
答:第二季度到第三季度上缴利税增长最快,增长了25万元。
(3)7+23+48+50=128(万元)
答:这一年共上缴利税128万元。
故答案为:48,四,一;二,三,25;128。
【点评】从统计图中正确读取数据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三.判断题(共3小题)
7.(2023春 德惠市期末)在折线统计图中,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 .(判断对错)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统计数据的计算与应用.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由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在折线统计图中,线段越陡的说明气温变化越大.
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运用.
8.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 (判断对错)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综合判断题;统计数据的计算与应用.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解答】解: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9.(2022 广安)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情况. √ .(判断对错)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综合判断题;统计数据的计算与应用.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可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
因此,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情况.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和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且能够根据它的特点和作用,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四.应用题(共1小题)
10.(2023春 大埔县期末)小强骑自行车到距家6km远的西湖去玩,根据如图的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小强在西湖玩了多长时间?
(2)如果从出发起一直骑车不休息,几时几分可以到达西湖?
(3)求小强返回时骑车的速度.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统计数据的计算与应用;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
【答案】30分钟;13时30分;200米/分.
【分析】(1)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小强从14时~14时30分,在西湖玩了30分钟.
(2)如果从出发起一直骑车不休息,只需要30分钟就到,所以13时30分可以到达西湖.
(3)小强返回用了30分钟,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据此列式解答.
【解答】解:(1)小强从14时~14时30分,在西湖玩了30分钟.
(2)如果从出发起一直骑车不休息,只需要30分钟就到,所以13时30分可以到达西湖.
(3)6千米=6000米
6000÷30=200(米/分)
答:小强返回时骑车的速度是每分钟行驶200米.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考点卡片
1.路程、时间与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知识点归纳】
1.、速度:指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
因为速度=路程÷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名称是路程单位/时间单位,即千米/时,米/分,米/秒,千米/分……
2、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2)已知路程和速度,求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3)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路程=速度×时间。
在路程、时间和速度三个量中,知道其中的任何两个量,都能求出第三个量。
【方法总结】
1、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2、讲出意义并能比较速度的快慢:
如:4千米/时
12千米/分
340米/秒
30万千米/秒
【常考题型】
汽车3小时行驶27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驶45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答案:450÷(270÷3)=5(小时)
2、小红家距离车站800米,她10分钟走到车站,每分钟她走多少米?
答案:800÷10=80(米/分)
2.单式折线统计图
【知识点归纳】
1.折线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用折线的上升或下降表示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容易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折现统计图制作步骤:
(1)标题:根据统计表所反映的内容,在正上方写上统计图的名称;
(2)画出横、纵轴:先画纵轴,后画横轴,横、纵轴都要有单位,按纸面的大小来确定用一定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
(3)描点、连线:根据数量的多少,在纵、横轴的恰当位置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序连接起来.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如图,电车从A站经过B站到达C站,然后返回.去时B站停车,而返回时不停,去时的车速为每小时48千米,返回时的车速是每小时 72 千米.
分析:从统计图中可知电车从A站到达B站用了4分钟,并在B站休息了1分钟,从B站到达C站用了5分钟,所以电车从A站到达C站共行驶了4+5=9(分钟),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从A站到C站的距离;电车在C站休息了3分钟,从第13分钟开始行驶到第19分钟返回A站,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得出答案.
解:48×(4+5)÷(19﹣13),
=48×9÷6,
=72(千米);
答:汽车从C站返回A站的速度是每小时行72千米.
故答案为:72.
点评:此题首先根据问题从图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和“速度=路程÷时间”即可作出解答.(基础作业)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北师大新版四年级同步个性化分层作业6.3栽蒜苗(二)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2024春 舞钢市期末)下面是某商场2016年各月利润情况折线统计图,以下的说法不符合图意的是( )
A.4月份利润最少,是20万元
B.10月份利润最多,是50万元
C.1~4月份,利润逐月下降
D.4~12月份,利润逐月上升
2.(2024 舞阳县)要统计某地去年月平均气温情况,最好选用( )
A.折线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条形统计图
3.(2023 禹城市)乌鸦喝水的故事是这样的:一只乌鸦看到一个水位较低的瓶子,喝不着水,深思一会儿后,聪明的乌鸦衔来一个个小石子放入瓶子中,水位上升后,乌鸦喝到了水。从乌鸦看到瓶子开始计时,下面符合故事情节的折线统计图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4.(2022春 新晃县期末)如图是某地某日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图中的实线表示这天的气温变化情况,虚线表示这天的平均气温。
(1)气象小组每隔 小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天 时气温最高,是 ℃。
(3)这一天平均气温是 ℃, 时至 时之间的气温不低于平均气温。
5.(2022春 鹿邑县月考)某地2021年上半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情况如图。
(1) 月份月平均气温最高, 月份月平均气温最低。
(2) 月份~ 月份的月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
(3)该地2021年上半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是 。
6.(2021 永兴县)看图填空:
(1)小华骑车从家去相距5千米的图书馆借书,从所给的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小华去图书馆路上停车 分,在图书馆借书用 分.
(2)从图书馆返回家中,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
三.判断题(共3小题)
7.(2024 巨野县)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清晰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判断对错)
8.(2023 紫阳县)医生要记录一位发烧病人体温变化情况,选择折线统计图表示最合适. .(判断对错)
9.(2021春 邯郸期末)如图是一位发烧病人一天测量体温的统计图,通过统计图我们可以发现这位病人是逐渐好转的。 (判断对错)
四.应用题(共1小题)
10.(2021 泰顺县)如图是陈明与李强绘制的自己10~14岁之间体重变化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陈明14岁时的体重比10岁时的体重增加了 %。
(2)周宏说:“表示陈明体重变化的折线倾斜度较大,所以陈明的体重增长较快。”你认为她说的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基础作业)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北师大新版四年级同步个性化分层作业6.3栽蒜苗(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题号 1 2 3
答案 D A D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2024春 舞钢市期末)下面是某商场2016年各月利润情况折线统计图,以下的说法不符合图意的是( )
A.4月份利润最少,是20万元
B.10月份利润最多,是50万元
C.1~4月份,利润逐月下降
D.4~12月份,利润逐月上升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统计数据的计算与应用.
【答案】D
【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征: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用折线的上升或下降表示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容易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知:4月份的折线最低,所以利润最少,由图知是20万元,所以A对.同理,10月份的折线最高,为50万元,B也对.1~4月份呈下降趋势,所以C对.4月到10月、11月到12月,折线上升,但是10月到11月是下降的,所以D错.
【解答】解:4月份的折线最低,所以利润最少,由图知是20万元,所以A对.
同理,10月份的折线最高,为50万元,B也对.
1~4月份呈下降趋势,所以C对.
4月到10月、11月到12月,折线上升,但是10月到11月是下降的,所以D错.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运用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解题.
2.(2024 舞阳县)要统计某地去年月平均气温情况,最好选用( )
A.折线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条形统计图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答案】A
【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易于显示数据变化趋势,可以直观地反映这种变化以及各组之间的差别,所以最好选用折线统计图.
【解答】解:要统计某地去年月平均气温情况,各月平均气温情况是有起伏变化的,符合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故选:A.
【点评】各种统计图的特点要熟练掌握,是考试的考点之一.
3.(2023 禹城市)乌鸦喝水的故事是这样的:一只乌鸦看到一个水位较低的瓶子,喝不着水,深思一会儿后,聪明的乌鸦衔来一个个小石子放入瓶子中,水位上升后,乌鸦喝到了水。从乌鸦看到瓶子开始计时,下面符合故事情节的折线统计图是( )
A.
B.
C.
D.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推理能力.
【答案】D
【分析】由于原来水位较低,乌鸦喝不着水,沉思了一会儿才想出办法,说明在乌鸦沉思这段时间水位没有变化,乌鸦衔来一个个小石子放入瓶中,水位将会上升,乌鸦喝到了水后,水位应不低于原来的水位,据此解答。
【解答】解:因为乌鸦沉思这段时间水位没有变化,所以首先排除A;
因为乌鸦衔来一个个小石子放入瓶中,水位将会上升,乌鸦喝水水位会下降,所以排除C;
喝水后水位不低于原来的水位,所以排除B;
因此,只有D能反映时间后瓶中水面高度的关系。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首先看清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排除法求解。
二.填空题(共3小题)
4.(2022春 新晃县期末)如图是某地某日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图中的实线表示这天的气温变化情况,虚线表示这天的平均气温。
(1)气象小组每隔 4 小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天 14 时气温最高,是 25 ℃。
(3)这一天平均气温是 17 ℃, 10 时至 22 时之间的气温不低于平均气温。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综合填空题;数据分析观念.
【答案】(1)4;
(2)14;25;
(3)17;10;22。
【分析】(1)横轴上每两个时间之间相差4小时,表示气象小组每隔4小时测量一次气温。
(2)折线的最高点对应的时间为14时,对应的气温为25℃。
(3)用6次观测的气温总和除以观测次数,求出平均气温,再从折线上看哪些时段高于这个平均气温。
【解答】解:(1)气象小组每隔4小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天14时气温最高,是25℃。
这一天平均气温是17℃,10时至22时之间的气温不低于平均气温。
故答案为:4;14;25;17;10;22。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从折线统计图读取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
5.(2022春 鹿邑县月考)某地2021年上半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情况如图。
(1) 六 月份月平均气温最高, 一 月份月平均气温最低。
(2) 三 月份~ 四 月份的月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
(3)该地2021年上半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是 逐渐上升 。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答案】(1)六,一;(2)三,四;(3)逐渐上升。
【分析】认真观察分析折线统计图,问题得到解决。
【解答】解:(1)六月份的月平均气温最高,一月份的月平均气温最低。
(2)三月份~四月份月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
(3)该地2021年上半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是逐渐上升。
故答案为:六,一;三,四;逐渐上升。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问题,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描述半年来月平均气温变化的趋势。
6.(2021 永兴县)看图填空:
(1)小华骑车从家去相距5千米的图书馆借书,从所给的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小华去图书馆路上停车 20 分,在图书馆借书用 40 分.
(2)从图书馆返回家中,速度是每小时 15 千米.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压轴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从家出发20分钟行走了一段距离,停留20分钟后继续前进,经过20分钟又行驶一段距离到达图书馆,在图书馆借书用了40分钟,然后用了20分钟返回到家.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1)小华骑车从家去相距5千米的图书馆借书,从所给的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小华去图书馆路上停车20分,在图书馆借书用40分;
(2)20分小时,55×3=15(千米/小时);
故答案为:20,40,15.
【点评】此题考查了利用折线统计图表示行走时间和行走路程的关系,以及通过观察统计图得出行走时间与路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判断题(共3小题)
7.(2024 巨野县)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清晰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 (判断对错)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综合判断题;数据分析观念.
【答案】√
【分析】数量的多少,在折线统计图中用点位置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在折线统计图中表现为折线坡度的变化。
【解答】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清晰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8.(2023 紫阳县)医生要记录一位发烧病人体温变化情况,选择折线统计图表示最合适. √ .(判断对错)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压轴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让人清楚地看出每一组数据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能反映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解答】解: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得,医生要记录一位发烧病人体温变化情况,选择折线统计图表示最合适.
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9.(2021春 邯郸期末)如图是一位发烧病人一天测量体温的统计图,通过统计图我们可以发现这位病人是逐渐好转的。 √ (判断对错)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统计数据的计算与应用.
【答案】√
【分析】折线统计图可以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统计图中横轴表示测量体温的时间,纵轴表示病人的体温,表示体温的折线呈下降趋势,说明病人的体温正在下降并趋于正常体温,据此解答。
【解答】解: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发烧病人的体温逐渐下降并趋于正常体温,说明这位病人病情逐渐好转。
故答案为:√。
【点评】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四.应用题(共1小题)
10.(2021 泰顺县)如图是陈明与李强绘制的自己10~14岁之间体重变化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陈明14岁时的体重比10岁时的体重增加了 66.7 %。
(2)周宏说:“表示陈明体重变化的折线倾斜度较大,所以陈明的体重增长较快。”你认为她说的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数据分析观念.
【答案】(1)66.7;(2)不正确,陈明体重变化的折线纵轴上一格表示2千克,李强体重变化的折线纵轴上一格表示5千克,所以不能根据倾斜度来看体重增长快慢。
【分析】(1)用陈明14岁时的体重减10岁时的体重,再除以10岁时的体重即可。
(2)陈明体重变化的折线纵轴上一格表示2千克,李强体重变化的折线纵轴上一格表示5千克,所以不能根据倾斜度来看体重增长快慢。
【解答】解:(1)(50﹣30)÷30
=20÷30
≈66.7%
答:陈明14岁时的体重比10岁时的体重增加了66.7%。
(2)她说的不正确,陈明体重变化的折线纵轴上一格表示2千克,李强体重变化的折线纵轴上一格表示5千克,所以不能根据倾斜度来看体重增长快慢。
故答案为:66.7。
【点评】本题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要通过坐标轴以及图例等读懂本图,根据图中所示的数量解决问题。
考点卡片
1.单式折线统计图
【知识点归纳】
1.折线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用折线的上升或下降表示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容易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折现统计图制作步骤:
(1)标题:根据统计表所反映的内容,在正上方写上统计图的名称;
(2)画出横、纵轴:先画纵轴,后画横轴,横、纵轴都要有单位,按纸面的大小来确定用一定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
(3)描点、连线:根据数量的多少,在纵、横轴的恰当位置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序连接起来.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如图,电车从A站经过B站到达C站,然后返回.去时B站停车,而返回时不停,去时的车速为每小时48千米,返回时的车速是每小时 72 千米.
分析:从统计图中可知电车从A站到达B站用了4分钟,并在B站休息了1分钟,从B站到达C站用了5分钟,所以电车从A站到达C站共行驶了4+5=9(分钟),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从A站到C站的距离;电车在C站休息了3分钟,从第13分钟开始行驶到第19分钟返回A站,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得出答案.
解:48×(4+5)÷(19﹣13),
=48×9÷6,
=72(千米);
答:汽车从C站返回A站的速度是每小时行72千米.
故答案为:72.
点评:此题首先根据问题从图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和“速度=路程÷时间”即可作出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