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二十一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南阳市二十一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19 10:1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南省南阳市二十一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28题;共40分)
读“我国北方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图中四列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山脉东西两侧农业类型一致
B.②山脉林区适合野生人参的生长
C.③山脉东西两侧地形类型相同
D.④山脉南北两侧主要粮食作物相同
2.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甲地区的传统民居特点是(  )
A.房顶坡度小,墙体厚、窗户大 B.房顶坡度小,墙体薄、窗户小
C.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 D.房顶坡度大,墙体薄、窗户大
3.乙地区发展农业最大的制约因素是(  )
A.土壤贫瘠 B.春旱严重 C.地形崎岖 D.热量不足
4.下列关于甲、乙两地地理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为“暖温带”,乙地为“寒温带”
B.甲地种“冬小麦”,乙地种“春小麦”
C.甲地是“黑土地”,乙地是“黄土地”
D.甲地属“半湿润区”,乙地属“湿润区”
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迎来了大风降温天气,多地降温超过12℃,下图为“秋裤预警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与图中秋裤分割线相吻合的地理分界线是(  )
①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半湿润区与湿润区分界线④1月0℃等温线⑤4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6.“秋裤预警地图”反映了我国气候(  )
A.东西干湿差异大 B.夏季普遍高温
C.季风气候显著 D.冬季南北温差大
我国已完成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下图为第六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2010-2020年间(  )
A.0~14岁人口数量减少 B.15~59岁人口比重增加
C.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加 D.全国人口增长超过1亿
8.下列关于人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2016年起开放二孩政策,是因为我国人口呈现负增长
B.计划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C.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D.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9.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的分布,正确的是(  )
A.汉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B.黎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
C.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D.南方多,北方少
读“我国疆域及邻国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有关中国疆域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最南端在海南省的曾母暗沙,长夏无冬
B.领土南北跨经度广,导致了南北部的气候差异
C.陆地领土90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D.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太平洋的东岸
11.根据图中情况,下列说法不妥的是(  )
A.丙国是缅甸,与我国云南省接壤
B.乙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C.黑河—腾冲一线以西人口稠密
D.甲是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读“我国土地荒漠化占生态环境问题比重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

12.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区域是(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3.改善土地荒漠化问题的措施是(  )
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②推广使用滴灌技术
③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④植树种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某校学生利用图示实验装置,研究不同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表中是四次实验的记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比较项目 ① ② ③ ④
水管出水量/(升/分钟) 1 1 2 2
不透水坡面坡度 10° 20° 10° 20°
泥沙收集量 甲 乙 丙 丁
14.实验中通过改变降雨器出水量可探究以下哪个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
A.降水量的多少 B.植被覆盖情况
C.坡度的大小 D.土壤类型
15.表中四次实验,泥沙收集量最多的应该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6.长江和黄河分别注入(  )
A.渤海、东海 B.黄海、东海 C.黄海、南海 D.东海、渤海
17.有关长江、黄河的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属于太平洋水系 ②共同流经四川省 ③大致都自西向东流 ④水能资源都集中在中下游河段
⑤都发源于青藏高原 ⑥中下游都有结冰期
A.①②③⑥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2024年8月,国内首款3A大作《黑神话:悟空》上线,它以古典文学《西游记》作为内容创作背景,其中大量画面取自我国各地真实场景,据网友统计,国内取景地多达72处。读图1取景地示意图,请找到取景地数量最多的省区,图2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及某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取景地数量最多的省区东隔____山脉与____省相邻。(  )
A.武夷 福建 B.祁连 青海
C.雪峰 湖南 D.太行 河北
19.取景地数量最多省区的当地人习惯于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因此常常把声音拉得很长,这样就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韵律,这种生活习惯是由于当地地形特征为(  )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C.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D.地形崎岖、峰岭众多
20.取景地数量最多省区的西北部地区因地貌特殊,风沙经常肆虐,外出劳作的人们需要随身携带白羊肚手巾,把它包在头上,除了春秋两季抵御风沙之外,还可夏天防晒,冬天御寒。当地农民携带羊肚手巾与当地的____气候有关,该气候____(  )
A.亚热带季风 夏季高温,冬季低温
B.温带季风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C.热带季风 全年高温
D.温带大陆性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读下面某地等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21.A点的海拔为(  )
A.400米 B.500米 C.600米 D.700米
22.B处地形是(  )
A.山顶 B.鞍部 C.陡崖 D.山谷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读“黄河水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关于图中的地理事物,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
B.②是我国地势二、三级分界线太行山
C.③是我国著名古都,省会城市太原市
D.④是黄河支流,夏季水位高、含沙量大
24.为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与措施,最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是(  )
A.陡坡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 B.缓坡植树造林,禁止农业生产
C.沟谷打坝淤地,防止水土流失 D.全部退耕还林,建设绿色家园
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也往往是省区、地形区、阶梯的分界线。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25.图中序号表示黄土高原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6.图中山脉属于新疆和西藏的界山、又是地形区分界线的是(  )
A.天山 B.长白山 C.太行山 D.昆仑山
下图示意四种地形类型的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类型依次是(  )
A.平原、丘陵、山地、高原 B.山地、高原、平原、丘陵
C.丘陵、平原、高原、山地 D.高原、山地、丘陵、平原
28.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显示(  )
A.海陆分布 B.地势起伏 C.沧海桑田 D.地壳运动
二、解答题(共4题;共26分)
29.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读图1“南水北调示意图”、图2“我国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分配饼状图”、图3“我国降水季节分配柱状图”、图4“北京年降水量变化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线方案中,南水出湖北省后,首先流经河南省的行政中心是   ,之后流经河北省行政中心是   ,再直流到北京、天津。中线方案基本自流,说明该方案沿线地势特征大致为:   。
(2)分析图3说明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   特点;分析图4说明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   特点;分析图2、图3和图4,归纳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征:   ;
(3)图1南水北调工程为了解决   (图2/图3/图4)所示的问题;解决图3、图4所示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
30. 读“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和主要大型水电站分布示意图”、“长江水系圈”,回答下列问题。
(1)A位于第   阶梯,受地势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   流向太平洋。
(2)长江的水能资源集中分布在   游,大型水电站多分布在   处。
(3)B是   (内、外)流河,河水主要来自   。
(4)湖泊C:   ;长江最大支流D   。
31.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湖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铁路线A是   线,该铁路线穿过图中的省会城市是   。
(2)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自建成以来,发挥了哪些综合效益?   
(3)从图2可以看出,2007年到2016年十年间,洞庭湖面积的总体变化特点是   ,你认为造成洞庭湖2007年至2011年面积变化特点的人为原因可能有哪些?   
32.读下图和甲、乙两幅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幅景观图中,能正确反映图中阴影地区地表形态的是   图(填甲、乙),请从该地区的土质和降水特点两方面分析这种地表形态的成因。
土质:   
降水:   
(2)黄河流经ABC三个地点,河水含沙量较大的是   。D地所处的干湿地区是   ,该地自古以来被誉为“塞外江南”,主要是依靠   发展灌溉农业。
(3)凌汛往往发生在黄河干流的   河段(填上、中、下游)。
(4)图中阴影地区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主要的气象灾害是干旱、洪灾和   ;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为治理该问题,当地人民采取的生物治理措施是   。
(5)现在,我们正在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建设。请观察“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将措施与对应地貌类型匹配起来。
①建挡土坝、护坡坝等 a缓坡地(山顶地带)
②营造灌木林、种植山杏等 b陡坡地(山腰地带)
③建梯田、种植山杏和牧草等 c坡脚地(山脚地带)
         
答案解析部分
1.B
2.C
3.B
4.C
5.D
6.D
7.C
8.A
9.C
10.A
11.C
12.C
13.D
14.A
15.D
16.D
17.B
18.D
19.C
20.B
21.C
22.B
23.D
24.C
25.C
26.D
27.D
28.B
29.(1)郑州;石家庄;地势南高北低
(2)季节分配不均或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水资源分布特征:空间分布不均衡,南多北少;时间分配上具有季节分配不均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3)图2;修建水库
30.(1)一;自西向东
(2)上;阶梯交界
(3)内;高山冰雪融水(昆仑山、天山等冰雪融水)
(4)鄱阳湖;汉江
31.(1)京九;南昌
(2)防洪、灌溉、供水、养殖、发电、航运等
(3)先变小,后变大;围湖造田、泥沙淤积等
32.(1)乙;黄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
(2)C;干旱地区;黄河水
(3)上游
(4)沙尘暴;水土流失;植树种草
(5)①--c;②--b;③--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