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级下册第三单元新课标全国命题趋势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级下册第三单元新课标全国命题趋势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9 12:4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主题情境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题;共6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矿远、荒凉、静寂,使人怅然凝望。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婉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这是一种愉快。
1.(4分)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驱遣    怅然   
2.(2分)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二、综合性学习(共2题;共8分)
信仰,是人生的动力。有了信仰,就有无坚不摧的力量。信仰可以创造奇迹。本周班会课以“信仰”为主题,各小组派厦门中学生助手参加演讲比赛。
3.(6分)为了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小组成员帮厦门中学生助手梳理了名著中的一些人物事件作为例证,请根据相关信息填补空白。
经典中的信仰 内涵 人物 典型事件 名著
救国救民,坚信革命理想 ①   。 剪辫子、参军,领导秋收起义,发动土地革命。 《红星照耀中国》
热爱祖国,对革命具有满腔热情 范爱农 拍发电报,看光复的绍兴 《朝花夕拾》
②   。 唐僧 拒绝女儿国国王的求婚 《西游记》
追求自由、平等、人格独立 简·爱 ③   。 《简·爱》
4.(2分)梁山好汉的普遍信仰是一个“义”字,因为义气称兄道弟聚在一起。美国作家赛珍珠翻译《水浒传》时,将书名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但鲁迅先生认为译得不够妥当,因为梁山泊的人并不将一切人都作兄弟看的。请结合武松或李逵的故事,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共4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水画的意境(节选)
李可染
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幕霭等),早展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嵋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乙】
无言之美(节选)
朱光潜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譬如有一个荒村或任何物体,摄影家把它照一幅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图。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较:第一,相片或图画,哪一个较“和自然逼真”?不消说得,在同一视域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实物都两两相称,不会有丝毫错误。图画就不然。美术家对一种境遇,未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选择定的材料还须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美术家的人格参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所表现的只是实物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不必和实物完全一致。所以图画决不能如相片一样“和自然逼真”。第二,我们再问,相片和图画所引起的美感哪一个浓厚,所发生的印象哪一个深刻这也不消说,稍有美术口胃的人都觉得图画比相片美得多。
【丙】
中国山水画中的诗意与审美境界(节选)
刘亚刚
元代画家王蒙的《青卞隐居图》是中国山水画隐逸类题材的代表作之一。在这幅画中,绵密的群山围绕出一个居于画面左上方的向内的世界,这是一个隐逸的世界,是理想的彼岸。与此同时,画面右下方被群山隔绝在外的世界象征着外部的现实世界,是现实的此岸。鉴赏这幅作品,观者被画家设定为站在此岸之人,目光会不由得沿着画家设定的线索,逐渐越过密林深处,透过绵延的山脉,终于发现了一个别有洞天的彼岸世界。从这幅画的创作时间判断,此地当时正处于战乱之中,不太可能呈现出如此静谧的氛围,但王蒙却通过自己的画笔,营造了一个理想的山水世界。
5.(3分)李可染先生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请说说【丙】文中《青卞隐居图》意境的构成。
景:   
情:   
6.(2分)根据【甲】文,说说怎样才能获得山水画的意境。
7.(2分)朱光潜先生拿图画和相片作比较,阐明了美术创作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8.(2分)从《青卞隐居图》的创作时间判断,画中如此静谧的氛围与此地当时战乱的现实不太符合。请结合选段中有关意境的论述,加以解释。
四、诗歌鉴赏(共2题;共4分)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小题。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9.(2分)“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
10.(2分)这首诗和文天样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五、现代文阅读(共7题;共33分)
【借物喻人·完成纪念册赠言】
阅读借物喻人散文,完成毕业赠言系列任务
杨柳
丰子恺
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树,就有人说我喜欢柳树;因为有人说我喜欢柳树,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树有缘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欢喜杨柳树?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缘?
也许我曾经对人说过“我爱杨柳”的话。但这话也是随便的,空洞的。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禾黍、烟片、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近过万花如绣的园林。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的所有者。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不相信这便是曾对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书出名的红杏,曾傍美人醉卧的芍药,或者象征富贵的牡丹。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因此我似觉诗词中所赞的名花是另外一种,不是我现在所看见的这种植物。我也曾偶游富丽的花园,但终于不曾见过十足地配称“万花如绣”的景象。
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但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几天的所感,一时兴到,随便谈谈,也不会像信仰宗教或崇拜主义地毕生皈依它。为的是昨日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番。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听人说,这种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杨柳树不要吃人家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一无用处,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缘故。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贱”的。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
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他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看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过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缘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缘故。这种特殊的姿态,便是“下垂”。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了春的势力而拼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记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这是我昨天看了西湖边上的杨柳而一时兴起的感想。但我所赞美的不仅是西湖上的杨柳。在这几天的春光之下,乡村到处的杨柳都有这般可赞美的姿态。西湖似乎太高贵了,反而不适于栽植这种“贱”的垂杨呢。
注:创作时间为1922年,此时北洋军阀间的斗争达到白热化程度,双方为夺得更多权力,展开生死较量,妄图分裂国土。
11.(6分)柳之外形:杨柳有着嫩绿的颜色,有着   的姿态,在风中飘逸出   。
12.(12分)柳之品格:虽说被人看作“贱”的,但他有   、   、   等近似人的好品质。
13.(3分)柳与其他:文中还谈到了其他植物,是否多余?请结合文中词句,阐明理由。
14.(3分)柳之主旨:文末划线句中说到作者“所赞美的不仅是西湖上的杨柳”,那么作者真正想赞美谁?请结合文章和注释阐述。
15.(3分)你觉得下列名著中,哪个主人公更像文中的“杨柳”?请结合名著内容阐述理由。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简·爱》简·爱;《朝花夕拾》藤野先生
16.(3分)根据以上探究,概括两条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17.(3分)请你运用上面任务中总结的借物喻人写作方法,选择13题中的一种花草,撰写给一位同学的毕业赠言(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可用小A或小B代替)。
六、写作题(共1题;共60分)
18.(6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广大青年,“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在我们的追梦路上,虽有坎坷,但脚踏实地;虽经历风雨, 仍不懈追求; 一路上的成长与收获,是时光给予我们的最好馈赠。
请以“梦想因▲ 而闪耀”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思想健康,内容充实,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⑵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
答案解析
【答案】1.qiǎn;chàng
2.“矿”改为“旷”;“婉”改为“宛”
【解析】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1.本题考查字音。“遣”字读作“qiǎn”。“怅”字读作“chàng”。
故答案为:qiǎn;chàng
2.本题考查字形。“矿远”一词明显有误。“矿”应改为“旷”。“婉如”一词的使用也是错误的。“婉”应改为“宛”。
故答案为:“矿”改为“旷”;“婉”改为“宛”
【答案】3.毛泽东;执着追求,取经途中抵制诱惑(意思接近即可);知道罗切斯特有妻子,她选择离开桑菲尔德(意思接近即可)
4.例一:我认为译得不妥。武松血洗鸳鸯楼,连马夫、丫鬟也不放过。说明武松眼里普通人死不足惜。
例二:我认为译得不妥。李逵江州劫法场时,晁盖提醒他不要伤及百姓,但他不听从,一斧一个,排头砍去。说明他眼中只有宋江的命,没有百姓的命。
例三:我认为翻译得妥。他们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高低,都以兄弟之情相助相待。如;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李逵江州劫法场,背着宋江逃离险境。(或李逵下井救柴进)
【解析】(1)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3.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及情节的把握。《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坚守救国救民,坚信革命理想,剪辫子、参军,领导秋收起义, 发动土地革命;《西游记》中唐僧坚守西天取经、普度众生的信念,相绝女儿国国王的求婚;《简·爱》中简追求自由、平等、人格独立,拒绝了有妻子的罗切斯特的爱。
故答案为: 毛泽东;执着追求,取经途中抵制诱惑(意思接近即可);知道罗切斯特有妻子,她选择离开桑菲尔德(意思接近即可)
4.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鲁迅认为梁山泊的人是“并不将一切人们都作兄弟看的”。因此,解答本题时,要从情节中找到梁山泊的人不把其他人看作兄弟的地方。李逵江州劫法场时,晁盖提醒他不要伤及百姓, 李逵并不听从,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去。这说明他眼中只有宋江的命,没有老百姓的命。
故答案为: 例一:我认为译得不妥。武松血洗鸳鸯楼,连马夫、丫鬟也不放过。说明武松眼里普通人死不足惜。
例二:我认为译得不妥。李逵江州劫法场时,晁盖提醒他不要伤及百姓,但他不听从,一斧一个,排头砍去。说明他眼中只有宋江的命,没有百姓的命。
例三:我认为翻译得妥。他们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高低,都以兄弟之情相助相待。如;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李逵江州劫法场,背着宋江逃离险境。(或李逵下井救柴进)
【答案】5.左上方是群山围绕出的隐逸世界(或“右下方是被群山隔绝的现实世界”)。;对隐逸世界的向往(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6.对描绘的景物,要身临其境,长期观察;对描绘的景物,要能表现其精神实质;对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
7.一切美术作品,尽量表现,非为不能,而且不必。
8.不设统一答案。
示例一:中国画重在表现所描绘景物的精神实质,并不强调和现实完全一致,是在创造意境。
示例二:画家力求表现所描绘景物的精神实质,经过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
示例三: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有了深刻感受,有了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就有了意境的独创性。
示例四:画家对一种境遇,未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选择定的材料又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画家的人格参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所表现的只是实物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不必和实物完全一致。
【解析】(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丙】文“在这幅画中,绵密的群山围绕出一个居于画面左上方的向内的世界”“画面右下方被群山隔绝在外的世界象征着外部的现实世界,是现实的此岸”可以看出景是:左上方是群山围绕出的隐逸世界(或“右下方是被群山隔绝的现实世界”);“这是一个隐逸的世界是理想的彼岸”“此地当时正处于战乱之中,不太可能呈现出如此静谧的氛围,但王蒙却通过自己的画笔,营造了一个理想的山水世界”可以看出表现的情是:对隐逸世界的向往(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故答案为:左上方是群山围绕出的隐逸世界(或“右下方是被群山隔绝的现实世界”)。对隐逸世界的向往(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提取与概括。根据【甲】文“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可以提取出:对描绘的景物,要身临其境,长期观察;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可以提取出:对描绘的景物,要能表现其精神实质;“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可以提取出:对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
故答案为: 对描绘的景物,要身临其境,长期观察;对描绘的景物,要能表现其精神实质;对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
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提取与概括。根据【乙】文“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可以提取出: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
故答案为: 一切美术作品,尽量表现,非为不能,而且不必。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甲】文“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可以看出:从《青卞隐居图》的创作时间判断,画中如此静谧的氛围与此地当时战乱的现实不太符合,正是按照山水画的意境来做的,因为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有了深刻感受,有了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就有了意境的独创性。
故答案为:示例一:中国画重在表现所描绘景物的精神实质,并不强调和现实完全一致,是在创造意境。示例二:画家力求表现所描绘景物的精神实质,经过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示例三: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有了深刻感受,有了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就有了意境的独创性。示例四:画家对一种境遇,未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选择定的材料又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画家的人格参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所表现的只是实物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不必和实物完全一致。
【答案】9.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怎能无所留恋?
10.同: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视死如归的精神。异: 《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读懂古诗句,理解古诗内容。抓住古诗中的关键词,如情感词、评价句、意象等,理解诗人情感态度,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2)本题考查古诗情感分析。理解古诗句表达含义,抓住诗句中的情感词,结合作者生平背景分析古诗情感。情感分析注意不要少点。
【译文】
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
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
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
9.“已知泉路近”。生命行将终结,诗人该会想些什么呢?“欲别故乡难”,诗人缘何难别故乡呢?原来,涌上他心头的不仅有国恨,更兼有家仇。父起义兵败,为国捐躯了。而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敌手,自是凶多吉少,难免一死,这样,家运不幸,恐无后嗣。念及自己长年奔波在外,未能尽孝于母,致使嫡母“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自己一家“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念及让新婚妻子在家孤守两年,自己未能尽为夫之责任与义务,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想起这一切的一切,诗人内心自然涌起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
故答案为: 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怎能无所留恋?
10.《别云间》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既表达了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
《过零丁洋》首联高度概括了自己被俘前所经历的“辛苦遭逢”。颔联二句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表现国破家亡的满腔悲愤;颈联二句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如今零丁洋上自叹伶仃;尾联二句以死明志,是作者对自身命运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故答案为:同: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视死如归的精神。
异:《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答案】11.“下垂”;微微的S线
12.谦逊低调;不忘本;知恩图报
13.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杨柳和其他花木进行对比,写其他花木只顾向上而忘记根本,而杨柳越长越下垂,牢记根本,回顾根本,如人懂得感恩回馈一样,表达作者对杨柳谦逊低调、不忘本、懂得感恩、知恩图报的品格的喜爱和赞美。
14.作者真正想赞美的是那些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人们。北洋军阀统治期间一些军阀就像文中的红杏、古木一样只顾着向上发展,忘本。他们争权夺利,妄图分裂国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这种忘本行为的厌恶和鄙视。作者赞美杨柳的“贱”而有用、高而能下的品质,赞美了那些知恩图报、不忘本的人,表达了对那些在战乱年间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人们的赞美和敬佩,赞美他们不忘本,感恩祖国的行为。同时也传达了自己超越世俗名利的人生观念,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
1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更像文中的“杨柳”。参加红军后,保尔在苏俄内战时期与敌人勇敢斗争,他对党忠贞,即使多次受伤也继续战斗,不忘国之根本。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时从事文学创作,以笔作为武器,继续战斗。
16.①借用物品的特点。通过描绘某个物品的特点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等。本文写杨柳谦逊低调、不忘本、知恩图报,其实是写那些在战乱年间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人们,他们不忘本,感恩祖国。
②借物象征。通过将某个物品作为象征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等。本文将杨柳作为低调、不忘本的象征,来揭示一个人的低调、不忘本、知恩图报。
17.小A,毕业快乐!愿你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像月季一样,顽强不屈、坚韧不拔,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别忘了我们的友谊哦!
或者:小A,毕业赠言寄托着我对你的深深祝福与期待。你是纯洁的小雏菊,祝你开出自己的花朵。
或者:小B,毕业快乐!愿你在未来的路上,一路前行,就像枇杷一样,未来很美好,收获成功与快乐!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杨柳的姿态和在风中所飘逸出的内容即可。
(2)本题考查物的形象分析。从以下角度出发:物的描写句;旁观者角度;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3) 本题考查物的作用。物包括主要描写对象和次要描写对象,两者是正衬或反衬的关系。作用是:塑造物的形象,表现主题,推动情节发展,体现社会意义灯。具体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描写句、作者评价句、情感句、其他人看法等,综合分析归纳主旨情感即可。
(5)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理解。注意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杨柳”的特点。读懂名著内容,掌握人物具体情节即形象特点。分析名著人物和“杨柳”之间是否有共同之处,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6)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读懂文章及题目要求,分析现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文中借物喻人的方法并概括即可。
(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根据题目要求,围绕给到的花分析花语,用上借物喻人写作方法写赠言,语言简洁明了,有逻辑,突出重点即可。
11.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归纳即可。
第七段: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缘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缘故。这种特殊的姿态,便是“下垂”。即“下垂”。
第三段: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即微微的S线。故答案为:①“下垂”。②微微的S线。
12.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归纳即可。
第五段: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 将杨柳与牡丹、葡萄、红杏等花木进行对比,突出了杨柳的朴实无华和谦逊低调。
第六段:杨柳树也有高过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突出杨柳不忘本的与众不同的品质。
第七段: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了春的势力而拼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记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突出杨柳知恩图报的品质。
故答案为:①谦逊低调;②不忘本;③知恩图报;
13.第五段: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
这句话写杨柳高而下垂,不忘根本,就像人一样不忘本、懂得感恩、知恩图报。而其他花朵却大都是向上发展,只顾向上发展忘记下面的根。把杨柳和其他花木进行对比,突出作者对杨柳代表的谦逊低调、不忘本、懂得感恩、知恩图报的品格的喜爱和赞美。
故答案为: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杨柳和其他花木进行对比,写其他花木只顾向上而忘记根本,而杨柳越长越下垂,牢记根本,回顾根本,如人懂得感恩回馈一样,表达作者对杨柳谦逊低调、不忘本、懂得感恩、知恩图报的品格的喜爱和赞美。
14.本文写作者赞美杨柳的“贱”而有用、高而能下的品质,赞美了那些知恩图报、不忘本的人,表达对那些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人们的赞美和敬佩,同时也传达了自己超越世俗名利的人生观念,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
注释写北洋军阀间的斗争达到白热化程度,双方为夺得更多权力,展开生死较量,妄图分裂国土。就像文中的红杏、古木一样向上发展,忘本,表达了对军阀们为争权夺利而妄图分裂国土的忘本行为的厌恶和鄙视。
故答案为:作者真正想赞美的是那些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人们。北洋军阀统治期间一些军阀就像文中的红杏、古木一样只顾着向上发展,忘本。他们争权夺利,妄图分裂国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这种忘本行为的厌恶和鄙视。作者赞美杨柳的“贱”而有用、高而能下的品质,赞美了那些知恩图报、不忘本的人,表达了对那些在战乱年间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人们的赞美和敬佩,赞美他们不忘本,感恩祖国的行为。同时也传达了自己超越世俗名利的人生观念,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
15.结合名著内容分析即可。
①保尔·柯察金出生于乌克兰舍佩托夫卡镇贫穷的铁路工人家庭。十月革命爆发后,在布尔什维克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参加苏俄红军,先后当过侦察兵和骑兵。在一次战斗中头部受到重伤,死里逃生后开始投入国家建设,从事共青团和肃反工作。在波耶卡窄轨铁路快要修筑完成时,保尔患上伤寒并引发了肺炎,并被误传死讯。痊愈之后,保尔重回工作岗位并加入联共(布)。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和久病缠身,保尔最终失去工作能力,被党组织解除工作并住院治疗。到1927年时,保尔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他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笔作为武器,开始新的生活。
②简·爱生活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拥有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遭遇:舅母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但她并没有绝望,她并没有自我摧毁,并没有在侮辱中沉沦。相反,种种不幸的一切,换回的却是简·爱的无限信心,却是简·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她对自己的命运、价值、地位有着思考,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从简·爱身上,表现出当今新女性的形象:自尊、自重、自立、自强,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判断、选择的坚定理想和执着追求。简·爱就像杨柳,低调谦逊。
③藤野先生对来自弱国的鲁迅毫不歧视,倍加爱护,并以自己的高尚品质给鲁迅以极大的影响,先生善良有大爱,没有偏见。没有体现“杨柳”的精神特点。
故答案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更像文中的“杨柳”。参加红军后,保尔在苏俄内战时期与敌人勇敢斗争,他对党忠贞,即使多次受伤也继续战斗,不忘国之根本。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时从事文学创作,以笔作为武器,继续战斗。
16.本文表面上是写谦逊低调、不忘本、知恩图报的杨柳,其实是写那些在战乱年间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人们,他们不忘本,感恩祖国。归纳下借物喻人的方法是:
①借用物品的特点。通过描绘某个物品的特点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等。本文写杨柳谦逊低调、不忘本、知恩图报,其实是写那些在战乱年间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人们,他们不忘本,感恩祖国。
②借物象征。通过将某个物品作为象征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等。本文将杨柳作为低调、不忘本的象征,来揭示一个人的低调、不忘本、知恩图报。
故答案为:①借用物品的特点。通过描绘某个物品的特点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等。本文写杨柳谦逊低调、不忘本、知恩图报,其实是写那些在战乱年间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人们,他们不忘本,感恩祖国。
②借物象征。通过将某个物品作为象征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等。本文将杨柳作为低调、不忘本的象征,来揭示一个人的低调、不忘本、知恩图报。
17.注意13题中的花草是月季、小雏菊、枇杷。结合花朵特性写赠言,表达你的情感态度即可。
月季对环境要求不高,在养护期间,只需要给月季花提供充足的水分、光照以及养分,植株就能生长旺盛,并绽放出娇艳的花朵,而且月季花一年四季均能开花,就像是不轻言放弃的务实者。象征着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人。
小雏菊的花瓣小小的,很美观,也很田园风,让人感觉很舒服,因此它也经常用来表达纯洁和天真。象征着天真、纯洁的人。
枇杷的花朵洁白如雪,常被视为美好和纯洁的象征。象征着美好、纯洁的人。
故答案为:小A,毕业快乐!愿你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像月季一样,顽强不屈、坚韧不拔,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别忘了我们的友谊哦!
或者:小A,毕业赠言寄托着我对你的深深祝福与期待。你是纯洁的小雏菊,祝你开出自己的花朵。
或者:小B,毕业快乐!愿你在未来的路上,一路前行,就像枇杷一样,未来很美好,收获成功与快乐!
18.【答案】参考例文:
梦想因坚持而闪耀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或许是遥不可及的,或许是触手可及的。但是,无论梦想多么遥远,只要我们肯坚持,梦想就会因我们的坚持而闪耀。
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太阳高挂在天空中,炙烤着大地上的每一寸土地。而我,正站在学校的操场上,面对着眼前那条直通终点的赛道,心中充满了紧张和期待。那天,是学校的运动会,我即将参加1500米长跑比赛。这个数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从小体质就不太好,跑步一直是我的弱项。但是,我却总是梦想着有一天能在赛场上奔跑,展现出自己的风采。
比赛开始前,我站在起跑线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自己紧张的心情。当我听到发令枪声响起时,我立刻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冲了出去。一开始,我的速度还算可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体力逐渐消耗殆尽,速度也慢了下来。
当我跑到第三圈时,我已经感到筋疲力尽,每一步都像是在脚上绑了铅球一样沉重。 我看到身边的选手们一个个超过了我,心中不禁感到绝望。这时,我听到看台上传来同学们的加油声:“加油,你可以的!坚持就是胜利!”听到这些鼓励的话语,我 心中涌起了一股力量,我告诉自己,我不能放弃,我要坚持下去。
于是,我咬紧牙关,加快了脚步。虽然我的速度仍然比不上身边的选手们,但我却没有再停下来。我一步一步地向前跑着,每跑一步,都让我感到无比的艰难。但是,我没有放弃,我坚持着,坚持着……
当我终于跑到终点时,我已经累得喘不过气来。虽然我没有得到任何名次,但我却感到无比的满足和自豪。因为我没有放弃,我坚持了下来,我完成了自 己的梦想。那一刻, 我深深地感受到 了坚持的力量。正是因为我的坚持,我的梦想才得以闪耀。我相信,只要我们肯坚持,无论梦想多么遥远,都一定能够 实现。
初中生活就像这场长跑比赛一样, 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是,只要我们肯坚持,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让我们一起坚持自己的梦想,让梦想因我们的坚持而闪耀吧!
【解析】关键词:梦想、闪耀;中心话题是探讨梦想因何而能闪耀发光。材料体裁为半命题作文。
“梦想”是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和追求,“闪耀”则表示变得光彩夺目、引人注目。写作思路可以先论述梦想因坚持而闪耀,阐述坚持对于实现梦想的重要性;也可以写梦想因奋斗而闪耀,说明奋斗能让梦想焕发光彩。学生容易出现的写作误区可能是在阐述原因时不够深入具体,事例与观点结合不紧密。作文开头可以用关于梦想的名言警句引入,事例素材可以选取运动员坚持训练实现冠军梦、科学家不懈奋斗取得科研成果等,结尾可以总结升华梦想闪耀的意义和价值。
从梦想因努力而闪耀的角度立意,强调努力是让梦想绽放光芒的关键。
从梦想因信念而闪耀的角度立意,论述坚定的信念能推动梦想的实现并使其闪耀。
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首先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确定写作的内容和范围,其次要立意深刻。为文章确定一个明确,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正能量;选材要精确,明了,运用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这样才能突出真情实感,表述才能明了,精当。写作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突出表现题目的关键词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