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人教版
2025年中考生物 一轮复习(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考点梳理精讲
第一部分 教材系统复习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知识梳理
实验突破
考点过关
生物与环境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环境: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① ,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② 和③ 的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生存空间
生活
分布
生态因素 举例
非生物因素 ④ 5 光照影响鼠妇、黄粉虫的分布等
温度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青蛙冬眠等
⑤ 5 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等
空气 玉米植株被水长期淹没后会死亡等
光
水
生物因素 ⑥ 5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等
⑦ 5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等
共生 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等
寄生 引起头屑的真菌和人等
捕食
竞争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适应环境 沙漠中的骆驼排尿少;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且叶子变成刺
生物影响环境 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森林能净化空气、防风固沙
生态系统及其组成
1.生态系统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① 5 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物与环境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
作用 组成成分及举例
非生物部分 为生物提供物质、能量和生存条件 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生物部分 生产者 制造有机物,供给自身和其他生物利用。动物的食物来源 主要是绿色植物,如花、草、树等
消费者 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主要是⑤ 5 ,如昆虫、鸟类等
生产部分 分解者 分解动植物遗体等,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 腐生的真菌、细菌、动物等,如乳酸菌、蘑菇、蚯蚓等
动物
【名师点拨】
(1)植物并不都属于生产者,如营寄生生活的植物菟丝子属于消费者;动物并不都属于消费者,如蚯蚓、蜣螂属于分解者;细菌、真菌并不都属于分解者,有些自养的细菌,如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等属于生产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属于消费者,只有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才属于分解者。
(2)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最终来源是生产者,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能。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为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消费者为生态系统的非必需成分,其中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
3.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⑥ 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2)食物链的表示方法: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如:草→鼠→蛇→鹰。
吃与被吃
( 3)食物链的书写
a.任何一条食物链都开始于⑦ ,终止于最高级⑧ 。
b.食物链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或取食者,不能反向。
c.食物链中不包括生态系统中的⑨ 和⑩ 。
(4)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 ,食物链就越 ,食物网就越复杂。
生产者
消费者
非生物部分
分解者
多
多
【名师点拨】
(1)食物网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一般分为捕食(食物链中相邻的生物之间)、竞争(都以同一生物为食)、捕食和竞争(二者皆有)三种。
(2)食物链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变化关系(以食物链“草→兔→鹰”为例)
a.短时间内:如果兔减少,则草增加,鹰减少;如果兔增加,则草减少,鹰增加。
b.长时间内:如果兔减少,则草先增加后减少,鹰先减少后增加;如果兔增加,则草先减少后增加,鹰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各种生物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4.生物富集: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铅、汞、铜等重金属或某些杀虫剂可以通过 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 。如在“草→鼠→蛇→鹰”中,鹰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最高。
5.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 流动,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 的;物质是可以 的。能量流动的起点是 固定的太阳能。
食物链
升高
食物链和食物网
递减
循环
生产者
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生态平衡: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和所占的
是相对稳定的。
(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 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3)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它的自动调节能力 ,如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一些。
数量
比例
一定
强
越强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范围:包括① 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② 的表面,厚度约 20千米。
大气圈
岩石圈
2.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类型 特点
森林生态系统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有“绿色水库”和“③ 5”之称
草原生态系统 动植物种类较丰富,但缺少高大的植物,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海洋生态系统 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动物种类多
地球之肺
湿地生态系统 净化水质、蓄洪抗旱,有“④ 5 ”之称
淡水生态系统 包括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等,由淡水水体与其中的生物组成
农田生态系统 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人的作用非常大
城市生态系统 消费者主要是人类
地球之肾
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⑤ 5 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总和,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生物圈
【名师点拨】判断一个范围是否是生态系统
先判断它的组成是否同时具备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再看其生物部分是否完整,即至少具备生产者和分解者。
【易错字词】 捕食 竞争 寄生 影响 食物链 自动调节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以鼠妇为例)
某班级以小组为单位做了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制订和实施计划】
(1)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将生长状况相近的10只鼠妇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放入铁盘两侧的中央。
(2)设置对照:在铁盘内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黑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在铁盘内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3)观察记录:静置2分钟待鼠妇安静下来后,每隔一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
【现象与结论】
环境 明亮处 阴暗处
现象 鼠妇数量 . 鼠妇数量 .
结论 鼠妇喜欢生活在 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少
多
阴暗
1.减小误差的措施
(1)实验中选取多只鼠妇,而不是2只的目的是 。
(2)计算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其目的是
。
2.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中除了 因素不同外,鼠妇的生长状况相近以及土壤湿度等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目的是 。
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光照
控制单一变量
3.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判断及对照原则
实验中一侧阴暗,一侧明亮,这样处理可起到 作用,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中 处是对照组。
4.实验完成后,小明不知怎样处理鼠妇,请你给他一条建议:
。
对照
阴暗
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合理即可)
1.实验拓展
光照强度属于影响鼠妇生活的 (选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
2.实验结果异常的处理方法
小瑞在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实验结果是光照处鼠妇数量多于黑暗处。小瑞对实验结果持怀疑态度,若进一步探究,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实验开始时,将鼠妇都置于暗处
B.重新设计实验
C.进行多组实验,取各组实验结果的平均值
D.查阅相关资料并分析原因
A
3.变量转换(光照→土壤湿度)
小明同学还想“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并设计如下三个实验装置(乙装置上的遮光物透气)。你认为 实验装置最合理,请说明理由:
.
.
。
乙
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甲装置将鼠妇置于光照下,光会影响鼠妇的活动;乙装置在阴暗的环境中且唯一变量是水分;丙装置有两个变量:水分和光,变量不唯一
生物与环境
1.(2024·滨州)自然界中的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实例不属于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 )
A.树叶在秋冬季节纷纷飘落
B.过度放牧会使草场逐渐沙漠化
C.在农场中饲养蚯蚓可改善土质
D.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
A
2.[进化与适应观](2024·乐山)如图是一种枯叶蝶,其形态、颜色都与周围落叶基本一致,使它不容易被敌害发现,从而增加了生存机会。下列体现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句子中,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 )
A.柳杉吸收有毒气体
B.森林提高空气湿度
C.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D.蚯蚓活动疏松土壤
C
3.[传统文化](2023·滨州)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中不乏与生命现象相关的佳句。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B
【方法指导】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判断
(1)若是环境的改变影响了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活动及分布,则判定为环境影响生物。
(2)若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表现出与环境相适应,则判定为生物适应环境。
(3)若是生物自身的活动引起周围环境的改变,则判定为生物影响环境。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