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人教版
2025年中考生物 一轮复习(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考点梳理精讲
第一部分 教材系统复习(七上)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知识梳理
实验突破
考点过关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海尔蒙特实验
(1)实验图示
(2)实验结论:柳树的增重主要来自水。土壤减重的不到100克的物质主要是① ,它是植物正常生长必不可少的成分。
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详见“实验突破”)
3.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有机物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并参与构建植物细胞,进而构成各种组织、器官,直至整个植物体。
无机盐
4.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1)绿色植物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既给其他生物提供了构建自身的材料,也给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命活动的能量。
(2)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通过② 、食物网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食物链
光合作用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图号 图1 图2 图3 图4
处理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 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 把一只小白鼠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 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
结果 蜡烛很快熄灭 蜡烛能继续燃烧 小白鼠很快死亡 小白鼠能够正常地活着
结论 植物能够① 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更新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演示实验
(1)实验准备:采集一些金鱼藻,放在玻璃容器中,加入2/3容积的水。用玻璃漏斗罩住金鱼藻,漏斗上倒放一只盛满水的试管。把实验装置放在太阳下照射,可以看见有气泡从金鱼藻上慢慢地上升,进入试管。
(2)实验过程:等气体充满试管容积的1/2左右时,用手指堵住试管口,移出水面。迅速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或竹签)伸进试管口内。
(3)实验现象: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或竹签)② 。
(4)实验结论:光合作用产生了③ 。
重新燃烧
氧气
3.光合作用
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④ ,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⑤ (如淀粉),并且释放出⑥ 的过程
表达式 二氧化碳+水+氧气
应用 a.种植农作物要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b.适当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或增大光照强度来增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c.利用人工光源延长光照时间,延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d.白天适当调整大棚内温度至最适范围,促进光合作用
叶绿体
光能
有机物
氧气
【名师点拨】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1)光照强度: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当增强到一定程度后,气孔关闭,光合作用不再增强;
(2)二氧化碳浓度: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温室大棚通常采用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提高产量;
(3)温度:植物在10~35 ℃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25~30 ℃最适宜。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演示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瓶内温度升高,乙瓶内不变 种子呼吸作用释放① 5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种子呼吸作用释放② 5
甲瓶内蜡烛熄灭,乙瓶内正常燃烧 种子呼吸作用消耗③ 5
能量
二氧化碳
氧气
【名师点拨】
(1)如果不是用种子作为实验材料,而是用新鲜的豆苗等植物体,则该装置必须放在无光处(或不透光的黑色瓶子中实验),以避免光合作用的干扰。
(2)倒清水的目的:把种子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出来。
2.呼吸作用
概念 细胞利用氧,将④ 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表达式 +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意义 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分解有机物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植物自身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另一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失出去
应用 a.土壤板结时进行松土,农田被水淹及时排涝,有助于根的呼吸作用;b.贮藏水果、蔬菜、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以及夜间降低大棚内温度,都可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有机物
【名师点拨】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
(1)温度:对呼吸作用影响最大,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呼吸作用增强,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减弱;
(2)水分: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增强;
(3)氧气:在一定范围内随氧气浓度的升高,呼吸作用显著增强;
(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呼吸作用减弱。
3.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
对比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示意图
场所 含有⑤ 的细胞 所有的活细胞,主要在线粒体中
条件 只能在⑥ 下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叶绿体
光
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物质变化 制造有机物 分解有机物
能量变化 储存能量 ⑦ 能量
联系 (1)呼吸作用的原料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产物运输所需要的能量都是呼吸作用释放的; (3)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释放
4.碳—氧平衡
(1)概念: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机物的分解以及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消耗大量的⑧ ,放出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⑨ ,又将氧气释放到大气中,维持了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2)意义:维持大气成分的稳定;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气和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二氧化碳;为人类对化石燃料的利用和化工生产提供氧气。
A
二氧化碳
(3)维持碳—氧平衡的措施
a.应当保护现有森林,并大力植树造林,充分发挥绿色植物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
b.要开展国际合作,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植被: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
2.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① 、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
② 、针叶林等。
3.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均森林面积少;
(2)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合理、乱砍滥伐;
(3)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沙化,土地③ 严重。
荒漠
落叶阔叶林
沙漠化
4.保护植被的措施
(1)法律保护:明确提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等。
(2)植树种草: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全国“④ ”,开展广泛而持久的植树活动。
植树节
【易错字词】 碘液 光合作用 储存能量 合理密植 呼吸作用 贮藏粮食 碳—氧平衡 乱砍滥伐 遮光 淀粉 色素
一、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某生物实验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目的要求】
(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实验原理】
淀粉遇碘液变蓝;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酒精。
【过程解读】
步骤 操作
暗处理 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遮光 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
脱叶绿素 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放入酒精中水浴加热,叶片变成黄白色
染色 用清水漂洗叶片后用碘液染色
观察 用清水冲掉碘液后观察
【现象与结论】
淀粉
遮盖部分 未遮盖部分
现象 不变蓝色 变蓝色
结论 (1)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 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光
1.暗处理的目的: 。
2.用黑纸片将叶片从上下两面遮盖的目的是 。
3.放入酒精中水浴加热的目的是 。
4.用碘液染色的目的是 。
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全部转运或消耗
与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
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检验叶片中是否有淀粉生成
1.实验现象异常的原因分析
在染色完成,并用清水冲洗叶片后,有同学观察到叶片的遮光部分有些变蓝,请你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
。
遮光处理时,选用的纸片太薄(或暗处理时间太短;遮光纸片未用曲别针夹紧,导致光线从侧面射入;未将叶片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遮光纸片完全重叠等,合理即可)
2.学以致用
根据实验结论,请你提出一条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具体措施:
。
增加大棚内的光照时长(合理即可)
3.变量转换(光照→叶绿体)
某同学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植株(如图),他将植株置于黑暗处一昼夜后再移至光下照射3~5小时,然后取下叶片,先用酒精脱色、漂洗,再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预期实验结果:该植株叶片的绿色部分变蓝,非绿色部分 。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吗
不变蓝
二、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某实验小组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设计如图实验。(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作出假设】 。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制订并实施计划】
(1)把甲、乙两套装置用凡士林密封,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2)几个小时后,各取甲、乙两套装置中的一片叶片,放在 中水浴加热,脱去 ,然后用清水漂洗。
(3)将叶片放在培养皿中,分别在叶片上各滴加两滴碘液,冲洗后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酒精
叶绿素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装置 甲 乙
滴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 叶片 . 叶片 .
不变蓝
变蓝
二氧化碳
1.将甲、乙两套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
2.脱色时,要进行水浴加热的原因是 .
。
3.滴加碘液后用清水冲洗的原因是 。
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全部运走或耗尽
酒精易燃易挥发,直接加热易发生危
险
排除碘液对所观察叶片颜色变化的干扰
1.实验方案的设计
若要用甲装置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需要将培养皿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 ,并将该装置 。
2.学以致用
根据甲、乙装置中植物的生长情况可知,菜农在光照强度一定的情况下,应该适当提高大棚内 的浓度,有利于提高蔬菜产量。
澄清石灰水
置于无光环境中
二氧化碳
3.变量转换(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
为得到产量高、品质好的小油菜,科研人员用塑料薄膜将同一室隔成二氧化碳浓度分别为400 μmol/mol(近似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800 μmol/mol、1 000 μmol/mol的C1、C2、C3三个独立区域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的变量为 。
(2)该实验研究的三个独立区域中,C1起 作用。
(3)分析柱状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光合速率逐渐 (选填“升高”或“降低”),原因是 。
二氧化碳浓度
对照
升高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