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第3课
学习目标
1.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和土地改革前后的图片、数据等史料,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内容,理解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方面的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学习土地改革,理解基本国情是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以及生产关系的调整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唯物史观)
3.了解土地改革对人民生活的重大影响,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土改的原因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原来的土地制度:
封建土地制度
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极不合理?
土改的原因
所占农村人口比例(%)
所占土地面积比例(%)
地主、富农
其他
贫雇农
土地占有不合理
极不合理:
《白毛女》
佃农杨白劳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喜儿与同村青年农民大春相爱。杨白劳因生活所迫向恶霸地主黄世仁借了高利贷,之后外出逃债。在除夕之夜杨白劳偷偷回家。
黄世仁闻讯后强迫杨白劳卖女顶债,杨白劳喝做豆腐用的卤水自杀。喜儿被抢进黄家,遭黄世仁奸污,逃入深山,头发全白。
坐享其成
劳而无获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土改的原因
土改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之前: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已经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人口一半的新解放区还没进行土地改革。
②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土改的概况
法律依据:
时间: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土改的核心:
土改的目的: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第二章 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第三章 第十条 …对地主亦分给同样的一份,使地主也能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并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第6条: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地主:
富农:
拥有大量土地
拥有较多土地
雇佣他人劳动
雇佣他人劳动
自己不参与劳动
自己参与劳动
封建剥削方式
(收取地租)
资本主义剥削方式
(雇工经营)
1950年6月初,毛泽东说:“至于富农问题,我还是主张保存富农,以不动为好。因为我们现在还是反封建,城乡资产阶级都要保留,这有利于生产。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的生产落后,保存富农有利于刺激中农的生产积极性。”
——杜润生《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
目的:
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土改的概况
农民丈量土地
没收地主土地烧毁旧地契
农民分到自己的土地和其它生产资料
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土改的结果
第三章 第十条 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斜的贫苦农民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土地所有制的转变:
土改的实质
从“地主私有”
“农民私有”
合作探究
类别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占有者 产品分配
封建土地 所有制 农民土地 所有制 地主阶级
农民
地主占绝大部分
农民自己占有
土地归私人占有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土改的意义
①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
土改的意义
③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土地改革大大促进了整个农业生产力的迅速恢复与发展,保证了全国人民粮食的需要量,增产了工业原料作物。农民的购买力也迅速提高了,1951年全国人民的购买力较之1950年增加25%左右……这就给我国的工业产品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国内市场。
——《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
土改的意义
④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最低收购价政策
农机购置补贴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这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
——经济日报《农业农村现代化阔步前行》
习题训练
1.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
A.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B.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农民在革命战争立了功,分土地是按功行赏
D.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习题训练
2. 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①得到农民拥护②使农民获得解放③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④实现工业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土地改革方面的文件是( )
A.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土地改革法大纲》 D. 《新解放区土地改革法》
4.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
A. 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B.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5.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取得了整顿经济秩序,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等重大胜利,其共同作用是( )
A.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 巩固了人民政权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打退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6.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
这些变化说明( )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A.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C.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