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4 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第2课时)教案(表格式)苏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1.4 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第2课时)教案(表格式)苏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19 17:0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思考、讨论,概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碳-氧循环中的作用,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2.通过讨论,理解不同的人类活动和个人生活方式对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影响,倡导为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科学思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概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碳-氧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概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碳-氧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使用煤炭、石油等能源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生物会通过呼吸作用 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学生结合已学知识,说出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如何变化。 通过分析旧知识,设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提问】如果仅从能源使用与呼吸作用的角度考虑,大气中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
【点题】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环节二 新知探究: 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素材】生物圈的大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21%;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 学生观察示意图,归纳生物圈维持碳氧的相对平衡。 培养学生根据图片分析总结的能力。
【思考讨论】1.生物的哪些生命活动产生了二氧化碳? 2.哪些生命活动产生了氧气? 3.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分别是多少? 4.生物圈如何维持碳氧相对平衡
【展示】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示意图。
【总结】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燃烧煤、石油和生物的呼吸作用等产生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氧气体积分数约为21%;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动态平衡。
【思考】1:碳氧平衡是否会被打破呢? 2:你能举例说出打破碳氧平衡的行为吗? 学生思考交流问题串,分析归纳。 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应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讲解】碳氧平衡会被打破;植被破坏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打破碳氧平衡。
【讲解】水维持植物体一定的形态。
【思考】3:碳氧平衡被打破后,会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什么影响?
【讲解】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问题。 从20世纪末开始,世界各国都开始关注二氧化碳等的排放问题,也相继采取了一些实际行动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思考】4: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措施有哪些?
【讲解】通过植树造林、采用收集和储存二氧化碳的技术等措施,维持二氧化碳的人为排放量与吸收量相等,达到相对“零排放”的状态,称为碳中和。
【提问】什么是碳达峰?
【讲解】全球、国家、城市等主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由升转降的过程中,达到峰值。2020年,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讨论】我们能为碳达峰与碳中和做些什么 素材: 1.“双碳”目标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身体力行,多作贡献。 2.一位同学提出,我们除了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等活动,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
【总结】我们可以节约用电、低碳出行、垃圾分类。
【资料】研究显示,森林每生长出1m 的树木,平均吸收1.83t二氧化碳,释放1.62t 氧气。因此,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阅读。 拓展知识,形成爱护植物的意识。
【总结】植物是氧气的制造者和二氧化碳的消耗者。我们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充分发挥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 的重要作用。
环节三 课堂小结 【总结】请同学们一起来归纳。 学生回忆复述总结。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环节四 随堂练习 【讲解】随堂练习。 学生思考并作答。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新知。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第2课时) 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动态平衡
教学反思
本节复习旧知导入,设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思考、讨论,概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碳-氧循环中的作用,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通过讨论,理解不同的人类活动和个人生活方式对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影响,倡导为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突破了本课时的重难点,激发了学习兴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