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食物链和食物网(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说出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并学会书写食物链。(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2.通过分析实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就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念。(生命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
生物通过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观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图片。 观看图片,结合成语,引出捕食关系。 通过图片结合成语,激发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包含了怎样的营养关系?
【点题】食物链和食物网。
环节二 新知探究: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成 【展示】螳螂、蝉、黄雀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思考根据图片分析总结的能力。
【提问】螳螂、蝉、黄雀之间形成了怎样的关系?
【讲解】螳螂、蝉、黄雀之间形成了被食和取食的关系,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关系称为食物链。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讨论、交流、总结。
【提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食物链如何表示?
【讲解】植物→蝉→螳螂→黄雀
【总结】食物链的写法: 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
【学以致用】根据图片,尝试写出食物链。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不同形式巩固学习。
【学以致用】判断下列食物链是否正确。
【讨论】1.图中草原生态系统哪些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讲解】草,昆虫,鸟,老鹰 草,昆虫,鸟,蛇,老鹰 草,鸟,老鹰 草,鸟,蛇,老鹰 草,兔,老鹰 草,兔,蛇,老鹰 草,鼠,蛇,老鹰 草,鼠,老鹰
【讨论】2.用带箭头的线连接不同生物,表示它们之间的捕食关系。 数一数,图中最多能有几条食物链 最长的是哪一条?
【讲解】共8条食物链。 箭头的指向代表着物质和能量的流向.
【思考】1)食物链包含生态系统的哪些成分? 2)食物链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什么?
【讲解】1.食物链包含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2.食物链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生产者和最高一级消费者。 注:1.完整的食物链生物种类不少于2种,不多于5种。 2.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总结】像草原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这种,多条食物链会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络——食物网(food web)。 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应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和总结的能力。
【展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示意图。 数一数,图中最多能有几条食物链
【讲解】7条食物链。
【讨论】当磷虾大量减少时,鳕鱼会如何变化?当鳕鱼大量减少时,海豹又如何变化?
【讲解】当磷虾大量减少时,鳕鱼可以取食藻类或其他小型动物满足其生存需要;当鳕鱼大量减少时,海豹可以取食企鹅或枪乌贼满足 其生存需要。 学生思考,结合课本拓展知识并对已有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总结】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就越复杂。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消失不会对生态系统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环节三 课堂小结 【总结】请同学们一起来归纳总结食物链和食物网。 学生回忆复述总结。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环节四 随堂练习 【讲解】随堂练习。 学生思考并作答。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新知。
板书设计 第二节 食物链和食物网(第1课时) 1.食物链 2.食物网
教学反思
本节成语和图片导入,结合比较、归纳等方法,找出不同食物链共同特征,总结食物链的书写方法,举一反三,突破了本课时的重难点,激发了学习兴趣。通过讨论与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关系,认同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就越复杂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