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9 14:4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古代的人通常会给自己的住所起一些优雅的名字,如:潇湘馆、饮冰室、竹里馆、老学庵,本文作者刘禹锡却将自己的住所称为“陋室”,甚至还给他的陋室写了一片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是怎样一位诗人,又是怎样的“陋室”。
课前导入
刘禹锡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朗读并背诵全文。 (重点)
2.品析文中的名句,把握主旨,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难点)
3.学习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培养自己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素养)
学习目标
陋室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简陋的屋子
解 题
1. 一种文体。在器物、碑碣等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大多铸成或刻成);鞭策、勉励自己的文字(写出或刻出) 墓志~。座右~。砚~。
2. 在器物上刻字,表示纪念;比喻深刻记住 ~功。~心。
3. 铭文的特点: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文体知识
刘禹锡(772—842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境内)。
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浪淘沙》《竹枝》《杨柳枝》《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西塞山怀古》等。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诗豪刘禹锡
真正的勇士
敢于直面官场的黑暗
最乐观豪迈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最富哲理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最不服老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最积极向上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最妙情诗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最苍凉怀古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背景
唐顺宗时,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为朗州司马,此后又贬为连州、和州刺史。
缘由
和州知县见刘禹锡被贬而来,故意刁难,半年内逼刘禹锡搬了三次家,最后一次给的住房竟是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一间斗室。
于是,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此文,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以示“纪念”。
写作背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xīn
tái

tiáo

初步感知
大声朗读课文,画出押韵的韵脚。
本文的体裁是铭,铭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韵脚:
名、灵、青、丁、经、形、亭。
陋室铭
周敦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通押inɡ
初步感知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出名,有名。
神异。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疏通文意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功名的人。可以弹琴,阅读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博学的人。鸿,大。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调弄。
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案牍,指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
不加装饰的琴。
疏通文意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西蜀,今四川。子云,即扬雄(前53—18),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哲学家、文学家。
语出《论语·子罕》。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疏通文意
一词多义
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知识清单
古今异义
1.无案牍之劳形
(古:身体 今:样子)
2.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
(古:品德高尚 今:芳香)
(古:大,渊博 今:鸿雁;书信)
知识清单
4.无丝竹之乱耳
(古:琴瑟笛箫等管弦乐器 今:丝绸和竹子)
5.可以调素琴
(古:弹奏 今:调解)
古今异义
知识清单
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
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2.有龙则灵
名词作动词,灵验。
3.惟吾德馨
名词作动词,德行美好。
知识清单
4.无丝竹之乱耳
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5.无案牍之劳形
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7.苔痕上阶绿
形容词作动词,变绿。
6.苔痕上阶绿
方位名词作动词,长上。
词类活用
知识清单
倒装句: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即“有何陋”)
德艺双馨 惟吾德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鸿篇巨制 谈笑有鸿儒(大)
形影不离 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躯体)
特殊句式
成语积累
知识清单
用“山”“水”比喻“陋室”,用“仙”“龙”比喻“品德高尚的室主人(德馨)”;借写“有仙之山”与“有龙之水”来引出“陋室”,说明陋室也可因主人品德好而“名”、而“灵”。
既是写“陋室”,开篇为何写“山”“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陋室
陋室
德馨
德馨
比兴,“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类比起兴
精读课文
对比和类比的区别
1.定义
对比:把具有明显差异、对立的双方进行对照比较。
类比:把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两者放在一起比较。
2.对象
对比:相反的人或物,目的是赞扬或贬低
类比:相同或相似性质,目的是论证观点
3.定位
对比:修辞手法
类比:文学修辞,主要用于说明和论证
精读课文
对比和类比的判断
1.小明相比于小华,更加的稳重和冷静。
对比
2.一个部队的将军对于士兵来说就像是火车头与车厢。
类比
3.今天比昨天热的多啦。
对比
4.恰当的赞扬对孩子的作用就像阳光对于花朵的作用。
类比
精读课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惟吾德馨
类比
斯是陋室
引出主旨
以比兴手法开篇。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也可因主人品德好而名和灵的性质。
精读课文
文中哪些方面表现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上”“入”二字对仗工整,以动写静,生动传神,突出了陋室环境的生机盎然;一“绿”一“青”,色彩清丽,衬托出陋室环境的清新优雅。以景色之雅衬托“惟吾德馨”,表现室主人刘禹锡安贫乐道的品质。
“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
精读课文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有”“无”是一对反义词,“鸿儒”与“白丁”进行对比,表明往来的朋友都是高雅贤德之人,此处借客人的不俗衬托主人的不凡。
往来之人的不俗
文中哪些方面表现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精读课文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素琴”与“丝竹”、“金经”与“案牍”对比鲜明,表现了作者的高雅情趣,暗示作者愿意傲立于世外,无意与世俗为伍,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美德。
室内生活情趣的高雅
文中哪些方面表现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精读课文
5.刘禹锡为什么说“可以调素琴”,又说“无丝竹之乱耳”?这两者矛盾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不矛盾。“调素琴”应是指作者平日弹琴自娱,再加上阅读金经,过着恬静而高雅的生活;而“无丝竹之乱耳”指的是交际场上的歌乐。表现了主人不慕富贵,不追求功名利禄的情致。
精读课文
陋室不陋
景(景色之雅)
人(交往之雅)
事(情趣之雅)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精读课文
作者赞颂自己的“陋室”不陋,为什么又要提到诸葛庐、子云亭呢?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陋室
屋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


暗含着自己的远大志向
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
精读课文
作者在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1)以反问的语气表示对“陋室不陋”的肯定,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形成首尾呼应。
(2)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省略上句,只引下句,暗示君子居住陋室之内,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高洁情操。
精读课文
作者通过什么写法来表明自己的志趣的?
托物言志
物:陋室(陋室的环境及主人日常生活)
志: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通过描绘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表达作者志趣、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精读课文
全文的主旨是哪句?说说它的含义和作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主旨句:
含义:
作用: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惟”字加强语气。
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
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彩。
精读课文
“陋室”主人是一位怎样的人?
洁身自好
高洁傲岸
不慕名利
安贫乐道
精读课文
你能举出古今中外还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吗?
成都杜甫草堂;
山东蒲松龄的聊斋;
北京香山曹雪芹故居;
北京梁启超的饮冰室等。
精读课文
【示例】“惟吾德馨”是古人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是古人对道德情操的最高追求。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忘记美好的品行,应努力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多阅读健康的书籍,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
精读课文
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慕富贵,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主旨归纳
骈散结合,错落有致。本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整齐之美,而“何陋之有”是散句,全文在句式上骈散结合,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句式参差。
托物言志,层层铺垫。文章展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抒发和阐述,而是借助自己生活居住的陋室来反映和展现。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样富有、充实,最后作者又将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将自己和古代先贤相比,层层蓄势,处处展现屋子因为“我”之志趣的高洁而不陋。
写作特色
陋室铭
陋室
不陋
居室环境——清幽雅致
交往人物——博学
日常生活——高雅
以古贤自比:诸葛亮、子云亭
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
反问,点睛之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句)
呼 应
托物言志:借“陋室”突出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设喻引入(类比)
山、水——陋室
仙、龙——德馨
板书设计
1.名句默写。
(1)人以德立身。不管身处的环境如何恶劣,只要品德高尚,人格魅力便会芳香四溢。正如《陋室铭》中所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考)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写环境清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考)《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随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