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水浒传》的文章——景阳冈。
景 阳 冈
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小说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本课节选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酒性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景阳冈
在山东阳谷县城东17公里处,传说这里古木参天,荒草无涯,是虎狼藏身,野兽出没的地方。清代末年在山冈修建了“山神庙”,庙内有武松打虎的塑像。
词语积累
筛:斟。筛酒,即斟酒、倒酒。
如何:为什么。
但凡:凡是,只要。 印信:印章。 哨棒:防身用的木棍。 岂不枉送:难道不是白白送掉?枉,白白地。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
文言词 —— 现在词
大虫 --( )
店家 --( )
客官 --( )
筛酒 --( )
吃酒 --( )
榜文 --( )
如何 --( )
老虎
老板
客人
斟酒
喝酒
为什么
公告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恰好──恰巧 耻笑──取笑
枉送──白送 结伴──结伙 【反义词】 酥软──坚硬 破碎──完整 好心──恶意 踉踉跄跄──平平稳稳
理清脉络,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以及每部分内容相对应的段落
第一部分(1~4):武松进酒店喝酒,不听劝告要过冈。 第二部分(5~7):武松上冈后的思想变化。 第三部分(8~12):武松打虎的经过。 第四部分(13):武松打虎后下冈。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小标题
喝酒。
上冈。
打虎。
下冈。
你觉得写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
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默读课文,思考这部分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是一个要点。
老虎凶猛
武松见了,叫声 “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武松打虎
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那只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没劈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这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踢、打”表现出武松的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小组讨论
这一段是通过什么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
提示: 这段是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性格特点的。
弄清事情的前因和后果
1.店家只给武松三碗酒的原因是──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是──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打死的老虎的原因是─
按课文内容排列顺序,标上序号。
( )武松连喝了十八碗。
(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
( )武松来到酒店吃酒。
( )武松遇到老虎。
( )武松不听劝告执意上了冈。
( )大虫“三扑”,武松“三闪”。
( )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
1
2
3
4
5
6
7
中心思想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气概。
武松打虎
连环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