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积累相关文学常识和文言词语的含义。
2、理解词的内容,把握词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蕴美、意境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难点:
1、重点:有感情的诵读,把握词的意蕴。
2、难点: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授课人:黄 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明月牵动了多少文人雅客的情思,我们信口就可拈来几句。大家记不记得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有一个描写月色的句子,引发了对人生的感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苏轼的望月抒怀词—《水调歌头》。
二、词的文学常识: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或“诗余”,兴起于唐代,成熟繁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的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词牌。
词的分类:根据字数的多少可分为:
小令:58字以内。
词 中调:59—90字,分上下阕。
长调:91字以上。
三、简介作者及背景:
1、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人称“苏学士”,又称“苏长公”,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同列于唐宋八大家。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2、背景:
(参看资料)
四、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录音范读。
2、学生反复朗读课文。
3、学生合作学习,疏通文意,并翻译。
(请学生直译课文,要求通顺即可。)
五、思考讨论;
教师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然后归纳明确。
1、词前小序有何作用?
明确:交待了作词的时间和缘由,领起全文。
2、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如何?
明确:上阕: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
下阕:怀人(抒情) 情景交融
3、上阕中表现词人旷达胸襟的是那句?下阕表现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的是那句?
明确:(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那些词句上?
明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六、拓展延伸:
面对坎坷人生,我们该怎样应对?
(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想法,体会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七、小结: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这首词有着极其丰富、深广的意蕴,它勾勒出一种浩月当空,孤高旷达的境界氛围,在月的阴晴圆缺中阐明人生哲理,抒发了作者身处逆境积极乐观、豪迈旷达的思想情怀,具有回味无穷的永恒魅力。
八、音乐欣赏:
通过听著名歌手王菲的演唱,深入理解词的特点,感受词的音蕴美,意境美。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将这首词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课后反思:
附:板书设计
上阕:对月想象—追求美好生活 积极乐观
水调歌头
下阕:对月怀人—抒发深切思念 豪迈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