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
历 史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此俗语反映了中国古代自耕农
A.男耕女织经营方式 B.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C.生产生活富足稳定 D.具有自给自足特点
2. 中国古代留下了很多“治水”的神话传说和文献,这主要是因为治水
A.与传统农业密切相关 B.体现对“龙”的崇拜
C.可以显示“王”的作用 D.给文人以丰富的想象力
3. 秦国商鞅变法规定:“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
A.从法律上确立土地私有制 B.禁止自由买卖土地
C.承认了井田制的合法性 D.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4. 北宋以后,北方水利工程项目日趋减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部各省如江苏、浙江、福建则快速增加,甚至明代的湖南与云南也增加了许多水利工程。对上述变化的正确解读是
A.政府推行重南轻北的农业政策 B.南方政治清明促进经济发展
C.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D.上述省份都是工商业发达地区
5.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冶铁技术的进步
C.农业耕作的需求 D.井田制走向崩溃
6.汉高祖曾经令贾(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用重税困辱他们。孝惠、高后时,仍不准市井之子仕宦为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
A. 休养生息政策 B. 禁止经商政策
C. 抑制商人政策 D. 盐铁官营政策
7.清朝乾隆年间《吴江县志》记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
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日夕治丝。”这说明
当地
A.出现大量从事织绸的农户 B.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
C.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 D.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8.约1008年,成都16家官商联合用楮树皮纸印刷凭证,上有图案、密码、画押、图
章等印记,面额依领用人所交现款临时填写,作为交易凭证。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
1000文收手续费30文。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出
A.纸币方便了商品交换 B.官商勾结牟取暴利
C.流通支付手段发展 D.货币形式的多样化
9.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这反映了
A.开禁政策促成海上贸易发展 B.明朝全面推行对外开放政策
C.漳州月港成为福建经济中心 D.明朝开始出现海外移民现象
10. 史载:康熙年间,苏州府的吴江县棉花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的种植面积;松江府所属的太仓州、海门厅、通州等地区,农民种粮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植棉花的已达十之七八;直隶保定一带农村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土地改种棉花。这一现象体现了
A. 重农抑商政策的废止 B. 小农经济趋于衰败
C. 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D. 工商业市镇的繁荣
11. 有学者认为:“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18世纪以后,这一局面逐步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 B.工业革命 C.地理大发现 D.五口通商
12. 布罗代尔在《15到18世纪的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写道:“由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文中所述的“奇迹”主要是指
A. 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 B. 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C.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D.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3. 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导致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棉纺织机器的发明 B.蒸汽动力的普遍使用
C.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D.交通运输能力的增强
14.一位非洲学者对近代以来欧、亚、非三洲的人口变化作了统计(单位:百万人),他制作了如下这张表格,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1650年 1750年 1850年 1900年
非洲 100 100 100 120
欧洲 103 144 274 423
亚洲 253 437 656 857
A. 非洲人口长期停滞在一亿人左右 B. 欧洲殖民者推行种族灭绝政策
C. 黑奴贸易对非洲人口发展的影响 D. 非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下降
15.英格兰的技术发明在17—18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纪之交已经蓬勃发展,先后出现了铁匠兼锁匠纽卡门的蒸汽机,制铁人达比解决高炉冶铁燃料问题的炼焦炉等。1733年,技工凯伊发明了飞梭,同年,木工怀亚特发明了第一台纺纱机。1765年,钟表匠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这一现象说明
A. 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 B. 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C. 教育发展推动文化普及 D. 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
16.1901年,摩根、洛克菲勒、 ( http: / / www.21cnjy.com )哈里曼等垄断巨头联合成立北方证券公司,其目的是垄断铁路事业,抬高运费。1902年司法部长根据总统的指示,以北方证券公司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理由,对它起诉。对该垄断组织的起诉
A.旨在规范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B.宣告摒弃自由放任政策
C.体现政府对垄断组织的否定 D.奠定了福利国家的基础
17. 学者在《第三次浪潮》中谈到:“为了鼓 ( http: / / www.21cnjy.com )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 B.工场手工业改进技术的需求
C.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 D.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
18.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贸易史资料》记载:“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轧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孟买棉纱质地优良
C.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D.民族工业举步维艰
19. (洋务运动)“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引文中的“贵局”应该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铁路矿务局 D.福州船政局
20.观察下表,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南京国民政府1937~1949年货币发行量 (单位:亿法币)
时间 发行额度 增长倍数 时间 发行额度 增长倍数
1937年6月 14.1 1945年8月 5569 394.5
1939年12月 42.9 3.04 1947年2月 48378 3430
1941年12月 151 10.71 1949年1月 208亿金圆券,折合法币6.25×108 4.43×107
1943年12月 754 53.46 1949年5月 6.79×105金圆券,折合法币2.03×1012 1.44×1011
A.实行货币贬值政策后出口大增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导致经济发展环境日趋恶化 D.这是南京国民政府垮台的主要原因
21.1907年革命家秋 ( http: / / www.21cnjy.com )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A.报纸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 B.民众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
C.清政府推动了近代报刊业发展 D.舆论受到了政府的严格管控
22.清末民初,在上海出现了“海派京剧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用京剧形式表现当时的生活,如《潘烈士投海》、《新茶花》等,在唱腔、表演、舞台布景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这说明
A. 京剧从形式到内容发生根本变化 B. 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京剧重获新生
C. 海派京剧是传统戏剧的发展方向 D. 海派京剧革新适应现代生活需要
23.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表明当时苏联
A. 初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 B. 利用市场恢复和发展经济
C. 消除意识形态差异谋发展 D. 抓住机遇推进国家工业化
24.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至1941年时,共计有250万青年参与,在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史学家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措施
A. 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农林经济结构 B. 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C. 将以工代赈与自然保护有机结合 D. 开创了国有化的有效路径
高一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
历 史 试 题
题号 Ⅰ卷 Ⅱ卷 总分
25 26 27
得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25.(25分)中国古代工商业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百工;商,官贾也。《周礼》曰:“府藏皆有贾人,以知物价。食官,官禀之。”
材料二 宋代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材料三 在棉纺织业中心松江,一些商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开设暑袜店,利用雄厚的资金,购进大量尤墩布,分发给当地男女居民缝制适宜夏天穿用的暑袜,计件付给工钱,再将暑袜拿到店里出售获利。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在当时的积极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经济领域中出现的新现象。如何认识这一现象在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历史地位?(7分)
26.(12分)经济体制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年秋天,斯大林选择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速全盘农业集体化的道路。斯大林提出,为了保持工业化发展的高速度,必须通过“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入”工业。从以后的实践看,农业集体化并没有在发展生产、增加产量上取得成功。而且由于冒进和对农民的粗暴剥夺,使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呈现出绝对下降趋势……这里也反映出一个客观事实:加速积累、加速重工业化必然加剧同农民的矛盾。从最初动机看,苏联之所以加速推行全盘集体化,与其说是为了农业本身的社会主义改造,不如说是为解决农工矛盾和保障国家工业化而寻找途径。
——摘编自肖冬连《加速农业集体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材料二 “大国之谜,当然还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这三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如何评价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的历史作用 (4分)
(2)根据材料二,荷兰、英国、美国先后采取了哪些重大经济举措?你从中获得哪些历史启示?(8分)
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 “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 ( http: / / www.21cnjy.com )车与电车;虽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听说明朝大跑马,倾城士女兴飞腾”;“衣裳时式鬟时样,短鬓笼纱窄袖装”。“英商游憩有家园,不许华人闯入门”;“华人游息辟公园,铁作围栏与栅门”。(注:“爱皮西地”即ABCD)
——摘编自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
(1)材料一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现象。(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上海社会生活近代化的主要表现,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9分)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D 2.A 3.A 4.C 5.B 6.C 7.A 8.C 9.A 10.C 11.B 12.C 13.B 14.C
15.D 16.A 17.D 18.A 19.B 20.C 21.A 22.D 23.D 24.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25. (1)政策:工商业官营(工商食官)。(2分)
积极作用:资金雄厚,规模经营,有利于分工协作,提高了手工技艺,推动了工商业发展。(4分,答出4点即可得4分)
(2)表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或出现商业都市);海外贸易发达;打破时空限制。(6分)
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繁荣;相对宽松的商业政策;发达的交通条件。(答出三点得6分)
(3)新现象:出现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1分)
认识: 这种新现象还只是在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中存在;自然经济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封建制度阻碍了其发育成长,发展缓慢。(6分)
26.(1)积极作用: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
消极作用:牺牲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4分)
(2)举措:荷兰——创立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英国——确立自由市场模式;美国——政府大力干预经济。(6分)
启示: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只有不断创新经济体制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增强综合国力。(2分)
27.(1)现象:逐步形成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2分)
积极:促进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交往,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消极:与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宰割、奴役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一种很不公正的现象。(4分)
(2)表现:城市交通工具变革,大众传媒出现,生活方式西洋化,西方宗教的传播,民众娱乐世俗化,女装时尚化等。(5分,答出其中5点即可)
时代特征:中西文明碰撞交流;中国社会转型。(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