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七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园地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9 16:2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语文园地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交流平台
本单元的课文呈现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美丽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描写了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体现了威尼斯的动态美;还描写了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体现了威尼斯的静态美。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
动态描写
生动地写出了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
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静态描写
描写了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
《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场风光的宁静和悠闲,也描写了人们给奶牛挤奶、满载牛奶的车船不停地开往城市的繁忙,把荷兰牧场的动、静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荷兰牧场风光的宁静和悠闲。
人们给奶牛挤奶、满载牛奶的车船不停地开往城市的繁忙。
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
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能使我们更好地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下面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的动、静之美,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词句段运用
动态描写
写夜晚戏院散场时人们的活动情况。
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静态描写
写夜晚整个牧场又恢复了宁静。
放学后的校园
示例:刚放学的热闹情景早已消失不见,仿佛还能听到楼道的说话声,笑声和各种各样的声音,不一会儿,整个校园是寂静无声,连被秋风吹起的杨树叶的沙沙声都能听见,操场上空荡荡的杳无人迹。
群鸟飞过湖面
火车进站
我会写:湖水平静得没有一丝波纹,如明镜一般。忽然一群鸟从远处飞来,它们飞得那么低,有几只斜着身子掠过湖面,尾巴偶尔点了一下湖水,那小圆晕便一圈圈荡漾开去。慢慢地,湖水停止了舞动,蓝天白云、青山绿树又将自己的倩影投放到湖中。
我会写:“呜——”一声汽笛响后,火车进站了。旅客们提起行李,纷纷向车门移动。站台上熙熙攘攘,热闹极了,行李箱擦着地面发出“哐哐”的声音,下车的乘客高声谈笑着,匆匆忙忙地往出站口走;准备上车的乘客手持车票,急匆匆地寻找自己的车厢。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读一读,说说下面的句子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意境之美
这些文字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通过这些
极具色彩的景色描写,加上光与影的刻画更细致入微,给人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站在白色大理石铺的地上,眼里看到的是纯白的大理石,脚下踩的是纯白的大理石。你被裹在一片纯白的光辉中,仿佛给这个白色的奇迹压住了,给这纯白的光辉网牢了。
意境之美
用“白色”的意境给人一种“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意境。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 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哪。——那醉人的绿呀!
意境之美
用对比的形式写出了梅雨潭的绿,这种“绿”给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日积月累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翁卷,字续古,南宋诗人,擅长作田园诗。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有《四岩集》、《苇碧轩集》等。
译文: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杜鹃一声声啼叫在如烟如雾的蒙蒙细雨中。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赏析: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我会积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