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中考语文押题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哈尔滨中考语文押题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9 12:0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哈尔滨中考语文押题卷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狡黠(xiá) 星宿(xiù) 栈桥(zhàn) 自吹自擂(léi)
B. 阔绰(chuò) 褴褛(lǚ) 拮据(jù) 根深蒂固(dì)
C. 眺望(tiào) 恣睢(suī) 掺杂(cān) 孜孜不倦(zī)
D. 诓骗(kuāng) 豢养(quán) 懦夫(nuò) 前仆后继(pū)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 拜谒 羞赧 停滞 画龙点睛
B. 桑梓 端祥 盲从 走投无路
C. 聒噪 虚妄 鲁钝 不醒人事
D. 作揖 侥幸 流俗 如雷惯耳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B. 正因为他具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C. 它们发现自己陷入了峰回路转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蹦跳。
D. 学生的学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哈尔滨市加大了整治力度。(去掉 “不再” )
B.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在 “保护” 后加上 “意识” )
C.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将 “监管” 和 “机制” 互换位置 )
D. 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去掉 “能否”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 篇,这些诗歌分为 “风”“雅”“颂” 三个部分,“风” 又叫 “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B.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社戏》和《背影》都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C. 《沁园春 雪》是一首词,“沁园春” 是词牌名,“雪” 是题目,作者毛泽东,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D. 古代的称谓是很有讲究的,“令尊” 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令堂” 是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按教材原文填空(10 分)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4) ,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5)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6) ,绿水逶迤。(欧阳修《采桑子》)
(7)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
(8)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滕文公下》)
(9)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 告子下》)
(10)所以动心忍性,。(《孟子 告子下》)
二、阅读(45 分)
(一)阅读《曹刿论战》,回答 7 - 10 题(10 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间:________________ (2)鄙:________________
(3)福:________________ (4)靡:________________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9. 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2 分)
(二)阅读《人工智能》,回答 11 - 14 题(10 分)
人工智能
①2016 年 3 月 9 日至 15 日,在韩国首尔进行了五番棋比赛,阿尔法围棋总比分 4:1 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2017 年 5 月 23 日至 27 日在中国嘉兴乌镇进行了三番棋比赛,阿尔法围棋总比分 3:0 战胜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洁。其实阿尔法只是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
②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使机器具有人类的判断、推理、感知、学习等思维活动,使机器能拥有人类的思考方式。人工智能会不断学习,不知疲惫,不会抱怨,此前已有专家预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快步发展可能酿成大规模失业。
③人工智能进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是机器视觉,这是自动驾驶汽车的关键。相比容易出错的人类司机,自动驾驶将减少 90% 或更多的事故。美国 10% 左右的工作岗位涉及驾驶车辆,未来数十年内,这些工作岗位中的大多数将会消失。
④人工智能可以创造巨大商机。1BM 研发的超级电脑沃森把领域拓展得非常广泛。协助研发药物、预测工业机械的维护时间,甚至设计美味的新食谱,帮助诊断疾病,都有沃森的身影,研究者同时发现,沃森在不断学习和进化,比如设计出新的食谱,为药物研发提出人类未曾想到的建议和指导,这是研究者们一开始所没有想到的。
⑤人工智能还可以用来开发智能软件。击败李世石的 “阿尔法围棋” 便是一款智能软件,这款智能软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 “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主要原理就是用层神经网络把大量矩阵数字作为输入,通过非线性激活方法取权重,再产生另一个数据集合作为输出。
⑥但另一方面,在其他一些事情上,机器是无法战胜人类的:如培养品味和感情,相互模仿,建立情感联结,想象力和道德情感。《经济学人》杂志调查显示,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如牙医,或者类似于心理学家的情感辅导人员,甚至是运动员教练等需要人与人密切沟通的职业,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可能性较低。
11. 下列不属于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一项是( )(2 分)
A. 驾驶车辆 B. 设计食谱 C. 辅导情感 D. 开发软件
12.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2 分)
A. 人工智能使机器具有人类的思维活动,能拥有人类的思考方式,因此人工智能就是人类。
B. 人工智能进展最快的领域是机器视觉,这是自动驾驶汽车的关键。
C. 人工智能的发展会使所有涉及驾驶车辆的工作岗位消失。
D. 人工智能可以创造巨大商机,还可以用来开发智能软件。
13. 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14. 人工智能有哪些优势和局限?请简要概括。(3 分)
(三)阅读《父亲的自行车》,回答 15 - 19 题(15 分)
父亲的自行车
①有人说,十岁的小孩子崇拜父亲,二十岁的青年人鄙视父亲,四十岁的中年人怜悯父亲。然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上父亲是唯一值得一辈子崇拜的人。
②父亲是建筑师,工地上所有的工人都怕他,沙子与水泥的比例有一点差错也会招来父亲的痛斥。然而,父亲在家里永远是慈爱的,他的好脾气甚至超过了母亲。在县城里,父亲的自行车众人皆知,每天早晚,他风雨无阻地骑着吱吱嘎嘎的破车接送我和弟弟上下学。那时,我和弟弟总手拉着手跑出校门,一眼就看见站在破自行车旁,穿着旧蓝色中山服焦急地张望着的父亲。一路上,两个小家伙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而父亲一直能一心两用,一边乐滋滋地听着,一边小心翼翼地避过路上数不清的坑坑洼洼。等到我上了初中,父亲的车上便少了一个孩子;等到弟弟也上了初中,父亲便省去了一天两趟的奔波。可父亲似乎有些怅然若失,儿子毕竟一天天长大了。
③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兴奋得睡不着觉。半夜里听见客厅里有动静,起床看,原来是父亲,他正在台灯下翻看一本发黄的相簿。看见我,父亲微微一笑,指着一张打篮球的照片说:“这是我刚上大学时照的!” 照片上,父亲生龙活虎,眼睛炯炯有神,好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此刻,站在父亲身后的我却蓦然发现,父亲的脑后已有好些白发了。父亲一出世便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惨痛的经历使他深刻地意识到父亲对儿子的重要性。因此,在他的生活里,除了工作便是妻儿,他不吸烟不喝酒,不钓鱼不养花,在办公室与家的两点一线间,生活得有滋有味。辅导儿子的学习是他最大的乐趣,每天的家庭作业父亲都要一道道地检查,认认真真地签上家长意见,每次家长会上他都被老师称赞为 “最称职的家长”。母亲还告诉我一件往事:我刚一岁的时候,一次急病差点夺去了我的小命。远在千里之外矿区工作的父亲接到电报时,末班车已开走了,他跋山涉水徒步走了一夜的山路,然后冒险攀上一列运煤的火车,再搭乘老乡的拖拉机,终于在第二天傍晚奇迹般地赶回了小城。满脸汗水和灰土的父亲把已经转危为安的我抱在怀里,几滴泪水落到我的脸上,我哇哇地哭了。“那些山路,全是悬崖绝壁,想起来也有些后怕。” 许多年后,父亲这样淡淡地提了一句。
④父亲是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与父亲在一起,沉默的时候居多,我却能感觉出自己那与父亲息息相通的心跳。离家后收到父亲的第一封信,信里有一句似乎很伤感的话:“还记得那辆破自行车吗?你走了以后,我到后院杂物堆里去找,却锈成一堆废铁了。” 我想了许久,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给父亲回信:“爸,别担心,那辆车每天晚上都在我的梦里出现呢。我坐在后面,弟弟坐在前面,您把车轮蹬得飞快……”
15. 文章围绕 “父亲的自行车” 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 分)
16.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3 分)
一路上,两个小家伙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而父亲一直能一心两用,一边乐滋滋地听着,一边小心翼翼地避过路上数不清的坑坑洼洼。
17. 第③段中父亲的话 “那些山路,全是悬崖绝壁,想起来也有些后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 分)
18. 文章结尾 “我” 给父亲回信的内容有什么深刻含义?(3 分)
19.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
(四)阅读《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回答 20 - 23 题(10 分)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 “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 “争创一流” 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20.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21. 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22. 请谈谈你对第⑦段中 “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 这句话的理解。(3 分)
23.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怎样做才能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2 分)
三、作文(50 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
成长的路上,我们会经历很多,那些美丽的风景,那份亲人的关爱,那次失败的体验…… 都会给予我们生活的启迪和成长的力量。请以 “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