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亚洲的自然环境(表格式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7.1 亚洲的自然环境(表格式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19 16:4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章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第1课时)
课题 7.1.1《自然环境》 单元 七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下
教材分析 本章是学习区域地理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某一个具体区域的学习过程中,另一方面也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这一节主要从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入手,使学生学会总结某一大洲的位置特点,应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半球位置来分析归纳。了解亚洲由于南北跨度大,导致气温差异大;由于东西跨度大,导致降水差异大,所以生活在亚洲不同地区的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2022新课标要求 1.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并依据亚洲地理位置特点,判断本大洲所处的热量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2.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人口和经济等方面的地理特征。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及范围。【综合思维】运用亚洲区域图,依据地理位置特点推断亚洲所处热量带和降水空间分布情况。【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居住的大洲——亚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地理实践力】初步掌握运用地图等资料描述一个大洲地理位置和范围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一学期地理,已初步掌握了有关经纬网知识、大洲大洋分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和简单的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因此,本节课的教堂设计基于学生的亲身感受,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引导学生读图、识图、析图,总结归纳分析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引导学生构建学习区域地理的知识框架,学会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
重点和难点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归纳亚洲的地理位置,以及亚洲与其他大洲的相对位置,培养区域认识素养。(重点、难点)运用地图和相关数据,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培养综合思维素养。(重点)
材料准备 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青藏高原是怎样形成的? 观看视频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展示本章学习目标】【方法指引】仔细阅读课文P1,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同学们好,从这一节开始我们将学习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在本章,我们将学习和认识亚洲的哪方面内容?【学生1】如何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学生2】怎样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地理特征;【学生3】如何判断一个大洲所处热量带和降水空间分布概况。【承转】同学们说得很好。世界就像一个大家庭,七大洲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成员。其中,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学习活动一】世界第一大洲【方法指引】阅读课文P2和图7.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回答问题。【问题引领】如何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学生】……(回答略)【教师】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方面去分析归纳,还可以归纳亚洲与其他大洲的相对位置。【小组合作探究】请各小组认真读图7.1,从课文中归纳出亚洲的地理位置。【学生1】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学生2】亚洲大致位于81°N向南至11°S、26°E至170°W的范围内;【学生3】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北、东、南三面分别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教师小结】大家完成得很好。①从半球位置看,亚洲大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②从海陆位置看,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三面分别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③从经纬度位置看,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也是南北距离和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学习活动二】估算两地的距离【方法指引】阅读课文P3“思与学”,回答问题。【问题引领】怎样根据纬度差估算两地的距离【教师】(1)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按照比例尺可以量算两地间的距离。在小比例尺地图上,由于将球面转换为平面会产生变形,利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有些部位会产生较大误差。这时,应该如何量算两地间的距离呢?【学生】……(回答略)【教师提示】一般可以根据纬度差值估算两地间的距离。我们知道,经线圈的长度是一样的。在每条经线上,纬度间隔1°,距离约为111千米,因而可以估算同一经线上两地的距离。如果两地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则两地间的距离大于按纬度差计算的距离。如上图,AB在同一经线上,两地距离约为111千米;但是C点与A、B不在同一经线上,且BC>AB,BC两地距离肯定大于111千米。【学习活动三】亚洲的区域划分【方法指引】阅读课文P4和图7.3亚洲的地理分区,回答问题。【问题引领】为什么要把亚洲划分为多个地理分区?读图找出各分区的主要国家。【学生1】亚洲地域辽阔,为了便于认识,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六个地区。【学生2】中国位于东亚,这一地区的国家还有日本、朝鲜、韩国和蒙古。【学生3】东南亚有泰国、印度尼西亚等10个国家。【学生4】……(回答略)【教师补充】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居民属于黄色人种,信仰伊斯兰教,传统产业以农牧业为主。【学习活动四】描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方法指引】阅读课文P4和图7.4北美洲的位置,回答问题。【问题引领】根据上面已学习的方法,应该如何描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1】说出北美洲的半球位置【2】说出北美洲的海陆位置【3】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4】知识梳理:亚洲与北美洲的地理位置比较亚洲北美洲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主要大国大洲分界线【学生】……(回答略)【教师补充】北美洲全称为北亚美利加洲,位于西半球北部。北美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复杂多样。 认真阅读,思考问题读图思考,分析归纳阅读课文,联系已学过的地图知识,回答问题读图思考,分析归纳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并展示交流 明确教学方向、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参与感和责任感、促进师生交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培养读图、用图、析图等地理素养加深学生对地图的理解和应用,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地图知识,培养合作探究精神,提升学习兴趣,并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会用地图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培养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课堂练习 见同步教学课件第27页—31页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亚洲的括地理位置。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它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与欧洲、非洲和北美洲相邻。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亚洲成为一个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大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亚洲和北美洲的地理位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这些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举一反三,帮助学生强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板书
教学反思 亚洲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其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应是吸引学生探索的亮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接受程度并不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设计更多互动性和趣味性更强的教学活动,比如通过地图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教师可以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