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 植物的生殖与发育(2)——种子的结构与萌发》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1.3 植物的生殖与发育(2)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明确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组成及其各部分功能,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掌握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点。 2. 科学思维:在解剖和观察种子结构以及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过程中,提升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通过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体会植物种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3. 探究实践:运用解剖、观察、对比等方法深入了解种子的结构;通过设计和实施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掌握控制变量法,提高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学会分析实验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4. 态度责任:激发对植物学的热爱,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爱护植物、珍惜粮食的意识,领悟植物种子结构与萌发过程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重要原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 (二)教学难点:玉米种子结构的观察与理解;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设计和变量控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5分钟) 教师:同学们,种子会萌发出幼苗,再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不同植物的种子在形态、大小等方面存在差异,但种子的结构却是基本一致的。那种子具体有哪些结构,又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二)新课讲授 (35分钟) 1.探究与实践:观察种子的结构 教师:我们先来认识观察种子结构的目标和所需器材,目标是认识种子的结构,学习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器材有培养皿、刀片、镊子、放大镜、滴管、稀碘液、浸胀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 教师:现在请大家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先取一粒浸胀的菜豆种子,观察并描述它的外形,然后剥去种皮,掰开子叶,对照图示,用放大镜观察菜豆种子内部各个结构的形状及位置。 教师:同学们,观察完菜豆种子后,谁能说一说看到了哪些结构? 学生:种皮、胚根、胚芽、胚轴、子叶。 教师:非常好,那用刀片在菜豆种子的子叶上划几行,再滴上稀碘液,能看到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没有明显变化,因为菜豆种子子叶中主要含蛋白质和脂肪,遇碘液不变蓝。 教师:接下来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取一粒浸胀的玉米种子,观察并描述它的外形,对照图示,用刀片在玉米种子中央纵向剖开,用放大镜观察内部各个结构的形状及位置。 教师:在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上稀碘液,能看到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什么? 学生:部分变蓝,说明含有淀粉。 教师:根据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请大家尝试列表比较。 学生:完成表格,不同点为菜豆种子子叶两片、无胚乳、营养储存于子叶;玉米种子子叶一片、有胚乳、营养储存于胚乳。相同点为都有种皮和胚,胚均由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四部分组成。 教师:菜豆、大豆等豆类种子中,人食用的主要部分是什么?面粉主要是由小麦种子的哪个结构加工而成的? 学生:思考、回答,豆类是子叶,面粉主要由小麦种子胚乳加工而成。 教师:胚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的,是新植物的幼体。种皮保护里面幼嫩的胚,子叶或胚乳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像淀粉、脂肪、蛋白质等,这些营养物质能够供给胚发育成幼苗,为新生命的成长提供必要的能量支持。部分种子有胚乳,储存营养。 2.探究水、温度、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教师:盛夏时,水稻成熟,如果遇上连日降雨,种子就会发芽。而田野或树林里,许多成熟的种子却能安然度过寒冷的冬天,等到春天来临时才开始萌发。那么,是哪些条件影响了种子的萌发呢?我们来进行探究。 教师:探究的目标是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学习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所需器材有碗豆(或其他种子)、水、烧杯、锥形瓶、瓶塞、绿豆(或黑豆、豌豆等)。 教师:研究种子萌发条件时,我们先要列出可能影响种子萌发的所有因素,如何探究这些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呢?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如图是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方案,这个方案能研究哪些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学生:观察、回答,水分、温度、空气。 教师:分析实验方案中各种种子的环境条件,并填写表格。 学生:完成表格填写。 教师:若要研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将图中的哪两组实验进行比较? 学生:回答,甲组和丙组。 教师:研究时,能否将丁组种子与甲组(或乙组)种子的萌发情况进行比较?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不能,因为有温度和水分两个变量,结论不严谨。 教师:为什么每一组实验中都要放很多粒种子? 学生:避免实验偶然性,保证结果准确性。 教师:按照上述方案,取一定数量的绿豆(或黑豆、豌豆等)种子,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放置 5 天后,发现只有两组中的种子发芽了。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教师:若要研究光照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按照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应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将豌豆种子分为甲、乙两组,提供一定量的水和充足空气,甲组接受光照放于黑暗且温度适宜环境,乙组放于光照且温度适宜环境,观察萌发情况。
课堂小结 (5分钟)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谁能说一说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 学生:回答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适宜温度、一定水分、充足空气。 教师总结:通过实验探究,我们对种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课后可以继续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1.3 植物的生殖与发育(2)——种子的结构与萌发 一、种子的结构 1. 菜豆种子:种皮、胚(胚根、胚芽、胚轴、子叶 - 两片,储存营养) 2. 玉米种子:种皮和果皮、胚(胚根、胚芽、胚轴、子叶 - 一片)、胚乳(储存营养) 3. 异同点比较 二、种子的萌发 1. 外部条件:适宜温度、一定水分、充足空气 2. 控制变量法实验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部分学生在解剖种子时不够规范,后续需加强指导。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中,学生对变量的控制理解存在一定困难,讲解时应更加细致。师生对话和小组讨论促进了学生思考,但时间把控上还可更精准,以便给学生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