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走进微观世界(1)—— 分子的存在与分子间的空隙》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2.1走进微观世界(1)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理解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掌握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2. 科学思维: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从微观角度解释宏观现象; 3. 探究实践:参与冰糖溶解、水和酒精混合、气体与液体压缩等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态度责任: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的基本性质(质量和体积小、分子间有空隙); 2.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分子间存在空隙,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5 分钟) 教师: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物质,像空气、水、金属、塑料等等。那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可能答案多样)不知道,是一些小颗粒? 教师:大家的想法都很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微观世界,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 (二)新课内容(35 分钟) 1.感受分子的存在(15 分钟) 教师:(拿出一块大颗粒状冰糖)同学们,我们先用放大镜观察这块冰糖,能看到什么呢? 学生:能看到冰糖是一块一块的,有大颗粒。 教师:那把冰糖碾碎后,再用放大镜观察呢? 学生:能看到很多细小颗粒。 教师:(将碾碎的冰糖放入水中,用放大镜观察)现在又看到什么啦? 学生:看不到冰糖小颗粒了。 教师:这说明在水中冰糖颗粒被拆分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科学研究表明,冰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观粒子,像水、氧气等很多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展示一滴水中水分子数量、1 个水分子质量等数据)大家看,分子非常小,小到看不见、摸不着,用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都看不见,不过现在科学家用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能看到一些物质的分子。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20 分钟) 教师:我们知道了物质由分子构成,那分子之间是紧密无间隙挤在一起,还是有一定空隙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展示一端封口的细长玻璃管)先往玻璃管中加入滴有红墨水的水至玻璃管容积的 1/2,再加入无水酒精使其充满玻璃管,然后用手指堵紧开口一端,上下颠倒多次,大家仔细观察。 学生:(观察后)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 教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可能分子之间有空隙。 教师:非常棒!这是因为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混合时彼此进入对方空隙,所以总体积减小。(进行黄豆和芝麻混合的模拟实验,辅助理解)那固体、液体和气体,哪种物质分子间空隙大呢?我们再做个实验。(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堵住注射器末端小孔,慢慢推活塞)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水难以被压缩,空气容易被压缩。 教师:这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说明气体分子间空隙大,固体、液体分子间空隙小。 教师:对!不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都有一定空隙,只是不同物质粒子间空隙大小不同。气体压缩后能储存,就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空隙大,受压时分子间空隙减小,直至液化,像液化石油气就是通过压缩储存于钢罐中。物体热胀冷缩也是因为温度变化改变了分子间的空隙。
课堂小结 (5分钟)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 学生: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不同物质分子间空隙大小不同。 教师:总结得很全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了分子的这些性质,大家要牢记哦。
板书设计 2.1走进微观世界(1)—— 分子的存在与分子间的空隙 一、分子的存在 1. 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 2. 分子很小(质量、体积) 二、分子间的空隙 1. 实验: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减小 2. 结论:分子间有空隙,气体>固体、液体 3. 应用:气体压缩储存、热胀冷缩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学生对分子的存在和分子间空隙有了直观认识,大部分学生能掌握相关知识。但在解释分子间空隙相关现象时,部分学生理解仍有困难,后续可以增加更多实例或利用动画等形式辅助教学,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更好地理解。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下次可以优化实验分组,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实验探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