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构建分子模型(2)教学设计(表格式)--【新教材·新考法】2025浙教版科学七下

文档属性

名称 2.2构建分子模型(2)教学设计(表格式)--【新教材·新考法】2025浙教版科学七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2-19 22:4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构建分子模型(2)—— 水的电解和分子的构成》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2.2 构建分子模型(2)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理解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明确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掌握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区别与联系。 2.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电解水实验现象和微观过程,培养逻辑推理和微观想象能力,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变化本质。 3. 探究实践:参与电解水实验观察,学会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能力。 4. 态度责任: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认识微观世界研究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电解水实验现象、结论;水的组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区别与联系。 2. 教学难点:从微观层面理解电解水的过程;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5 分钟) 教师:同学们,水在自然界循环时只是状态变化,那如果给水中通直流电,会发生什么呢?水会变成其他物质吗? 学生 1:可能会有气泡产生。 学生 2:不知道会不会变成别的东西。 教师: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寻找答案。 (二)新课内容(35分钟) 1.电解水实验(15 分钟) 教师:(展示水电解器,向水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接通直流电源)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看看电极上、玻璃管内液面有什么变化,两支玻璃管内产生气体的量有什么不同。 学生 3: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了。 学生 4:负极产生的气泡好像更多,液面下降得更快。 教师:非常好,观察得很仔细。那我们来检验一下产生的气体。(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大家看到了什么? 学生 5:负极产生的气体能被点燃,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教师:没错,这说明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 6:水通电会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水的组成与分子原子的变化(10 分钟) 教师:根据实验,我们知道 1 个水分子是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的。水通电时,水分子是如何变成氢气和氧气的呢? 学生 7: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重新组合。 教师:完全正确。在这个过程中,从微观角度看,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呢? 学生 8:分子发生了变化,原子没有变化。 教师:非常好。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那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又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教师:对,大家要理解 “保持”“最小” 等含义。比如水分子不变,水的化学性质就不变,分子变了,物质化学性质也会改变。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10 分钟) 教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不同表现,现在来全面比较一下它们。(展示分子与原子比较的表格)大家看,分子和原子有哪些不同点、相同点和联系呢? 学生 10:不同点是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不可再分;相同点是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都有间隙、在永恒运动。 学生 11:联系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都能构成物质。 教师:说得很准确。还要注意,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但不能说原子一定比分子小。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5 分钟) 教师:今天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我们学到的内容? 学生 12:学习了电解水实验,知道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还了解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区别和联系。 教师:总结得很好。大家要记住这些知识,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构成。
板书设计 2.2 构建分子模型(2)—— 水的电解和分子的构成 一、电解水实验 1. 实验现象:电极有气泡,液面下降,负极与正极气体体积比 2:1,负极气体可燃,正极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2. 实验结论: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二、水的组成 1. 宏观: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 微观:1 个水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 三、分子与原子 1.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反应中可分 2.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反应中不可分 3. 比较 (1)不同点:化学反应中是否可分 (2)相同点:质量、体积、间隙、运动等 (3)联系: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都能构成物质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电解水实验和师生互动,学生对水的电解及分子原子知识有了较好理解,多数学生能掌握重点内容。但在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变化本质时,部分学生存在困难,后续可利用动画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细节观察不够仔细,今后可加强实验指导,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