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 探究物质组成的奥秘(1)—— 元素及其分布》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2.4 探究物质组成的奥秘(1)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理解元素的概念,明确物质由元素组成,掌握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同位素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应用;认识地壳和人体中元素的分布及作用;区分单质和化合物,理解物质的简单分类。 2. 科学思维:通过对元素概念的分析、物质分类的讨论,培养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学会运用分类法整理化学知识。 3. 探究实践:阅读资料、分析图表,获取元素相关信息,提升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4. 态度责任:体会人类对物质组成探索的意义,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同位素的概念;地壳和人体中元素的分布;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分。 2. 教学难点:理解元素是宏观概念,同位素原子的特性;准确区分单质和化合物,尤其是判断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类别。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5 分钟) 教师:同学们,人类一直在探索物质组成的奥秘。自然界物质不断循环变化,那大家知道地壳和人体中的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开启元素之旅。 学生 1:不太清楚,感觉应该有很多种不同的元素吧。 教师:确实如此,元素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它们。 (二)新课内容(35 分钟) 1.认识元素(12 分钟) 教师: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像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水由氢、氧元素组成。(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图片并介绍其组成元素)那元素的概念是什么呢?科学上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统称为元素。以氢原子为例,一种氢原子核内有 1 个质子,没有中子,另一种有 1 个质子和 1 个中子,它们核电荷数都是 1,都属于氢元素。大家能说说 “一类原子” 包含哪些情况吗? 学生 2:包含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还有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的单核粒子。 教师:非常棒!那元素和原子有什么区别呢?(展示元素与原子比较的表格) 学生 3:元素着眼于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教师:没错,元素用于描述物质宏观组成,原子用于描述物质微观结构。 2.同位素(8 分钟) 教师: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同位素。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类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展示氢的同位素原子符号、、)这就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大家想想,同位素原子有什么特性呢? 学生 4:它们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化学性质相同,中子数、原子质量、物理性质不同。 教师:回答正确。同位素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比如质谱分析用放射性同位素原子作示踪原子,核潜艇利用铀的同位素裂变释放能量作动力。 3.元素的分布与物质分类(15 分钟) 教师:我们来看看元素在地壳和人体中的分布。(展示地壳和人体中元素分布的图表)地壳主要由氧、硅、铝等元素组成,含量最高的是氧;人体中含有 30 多种元素,11 种为大量元素。这些元素在人体中都有重要作用,比如钙和磷构成骨骼、牙齿。那从元素组成的角度,物质又可以怎么分类呢? 学生 5: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教师:对,但要注意,区分单质和化合物要在单一物质的前提下。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比如氧元素可组成氧气、臭氧,或者它们的混合物。(展示一些物质,让学生判断属于单质还是化合物) 元素还可以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举例说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及组成的单质状态)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5 分钟) 教师:今天的课快结束了,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学到的内容? 学生 6:学习了元素的概念、同位素、元素的分布,还有物质的分类。 教师:总结得很全面。大家课后可以观察身边的物质,想想它们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板书设计 2.4 探究物质组成的奥秘(1)—— 元素及其分布 一、元素 1. 概念: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 2. 与原子比较 (1)概念 (2)区分 (3)使用举例 3. 同位素 (1)定义 (2)表示方法 (3)应用 二、元素分布 1. 地壳:氧、硅、铝等 2. 人体: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及作用 三、物质分类 1.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单一物质 2. 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单一物质 3. 元素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图表和讨论,学生对元素相关知识有了较好的理解,课堂互动积极。但在讲解同位素概念和判断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类别时,部分学生理解困难,后续可增加更多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